APP下载

中国传统“意境”理论对艺术与科技融合创作的启示研究

2022-01-19孙远志李佳倩周佳昱

湖南包装 2021年6期
关键词:艺术创作意境创作

孙远志 李佳倩 周佳昱

(桂林理工大学艺术学院,广西 桂林541006)

“意境”是中国传统美学理论中特有的一种审美理想境界,是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范畴,根植于中国传统哲学和思想的土壤中,体现着传统艺术发展规律与深层的审美观念。“意境”一词的出现与使用最早见于文学创作与文艺批评中,是中国艺术创作与价值审美追求的最高境界[1]。“意境”理论是经过整个漫长又复杂的古代时期才孕育发展,因此具有独特性与丰富性,同时又保持着深厚鲜明的民族文化内涵。

“意境”理论渗入艺术与科技融合创作,既是文化振兴和艺术家对艺术创作审美多样化的实际需求,也是新时代美学解读与思考的理论需要。“意境”理论的介入可以延伸艺术与科技融合创作的文化深度,更好地塑造民族文化价值。

1 中国传统“意境”理论

“意境”一般指“文学与艺术作品通过形象描绘所营造的境界与情调”。“意境”是日常生活、景物与思想感情相融的产物,是“情”“物”“意”“境”的统一。在古代绘画、造园中最高的审美境界便是以“意境”为评判标准的。中国传统美学把“意境”界定为艺术美的本质,随着中华文明的积淀,逐渐形成了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天人合一”“象外之象”“景外之景”“明月照积雪”“黄河落日圆”等“境界”,传统的“意境”已具有中国气息,成为一种身份特征。

艺术是人类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逐渐形成的人类社会文明产物,是一种独特的意识形态。艺术作品的创作离不开本土的传统文化。中国艺术注重概括能力的体现,讲究“神似”,以营造“意境”抒发情感[2]。当今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推广促进了艺术领域观念的碰撞交融,艺术家进行艺术创作时,学习、借鉴以及吸取西方思想,但同时也挖掘能够表达我们对世界与自然的认知,反映我们的审美趣味和价值追求,传统“意境”美学理论的古为今用是新时代艺术与科技融合创作中展现民族特色的一种表达手段。为了能够在艺术与科技融合创作中充分表达“意境”美学理论意义结构,将从情景交融、虚实相生、哲学思想3个方面阐释。

第一,意境的形成需要有针对性的艺术形象与情感相结合,产生情景交融状态,创作空间中如果缺少情景交融,便会直接影响意境所在生命空间的文化意蕴与自然构造。

第二,虚实是中国传统意境理论中的两个概念。“虚”,指虚境,即艺术形象以外构造的审美境界;“实”,指实境,即艺术作品营造的实体形象[3]。情与景的表达,需要认识到景即为实、情即为虚,意境呈现出灵动之感,与情景交融、虚实相生密切相关[4]。审美主体在欣赏艺术与科技融合作品时,虚实相生会促进审美主体对客体情感的融合与思维空间的想象。艺术与科技作品融合创作时要有针对性的艺术对象,能够营造虚实相生的境象。艺术与科技融合创作过程中以“实”为创作对象时,应调动审美主体自身的想象,实现虚实之境所对应的效果,以便在获取实境后能够将作品创作中蕴含的文化意蕴加以展示。

第三,艺术与科技融合创作是以现代意境理论为基础的,营造意境空间,可以使审美主体体会到生命的外在延度,并达到灵境高度,只有如此,中国传统意境理论所创造的灵动、自然的实境才能实现向虚境的转变。如果艺术与科技融合创作的作品能够体现出自然性,当受众获得审美感受后便会从思想方面加以升华。

简而言之,意境最初来源于东方哲学思想对生命、自然的领悟,后通过意境空间传递给欣赏者。

2 艺术与科技融合创作语境

艺术无限的想象力与科技的无限可能性成正比,反之,科技的多样形式也为艺术提供多样表达的可能。科技的快速发展充斥着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艺术领域更不例外。计算机软件、数字化等技术已成为新时代艺术创作的重要工具。不断创新、转化的艺术形态提高了艺术创作的效率,使得艺术领域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艺术与科技融合创作从形式到工具再到传播途径,既改变了传统艺术的形态,也打破了原有的艺术创作形式与手段。

3 艺术与科技融合创作的意境维度

3.1 与境结合,情景交融

意境往往是从“意”与“境”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的。“意境”形成过程中,“境”是基础,指包含某种情感的具体景物及和景物有关联的日常生活。“意”特指情感,是在特定的生活条件下的景物所引起的[5]。两者息息相关,“意”不能脱离“境”,情与意需要寄托于日常生活中的形象。而“情”是从“境”中产生,但此刻的“境”是“情中景”。中国古人常借用艺术作品抒发日常生活体验中的情感,即“触景生情”“寄情于景”。因此情景交融是创造意境的重要手段。情景关系在中国古代诗画艺术创作中积累了宝贵的艺术经验,这些经验加以利用完全适用于新时代艺术与科技融合创作。

“情景交融”中的“情”与“景”既可以交融成特定形象,也可以创作非特定形象,创作时多强调交互、沉浸观念。例如,虚拟技术利用三维软件可以创造出非现实的“虚拟世界”(图1)。法国艺术家Anna Zhilyaeva常常用VR技术进行绘画,当她带上VR眼镜,周边的空气就会化作“画布”,手中的工具就像是魔法棒,只要轻轻一点,手臂一挥,奇思妙想、五颜六色便无处不在,在这个虚拟空间中可以和森林精灵对话,可以置身耀眼的花海中,体验前所未有的情境。Anna曾说,用VR创造的“虚拟世界”并不是为了逃避真实世界,而是为了打开她内心所沉迷的梦世界,然后再重新生活在真实中。

图1 Anna VR绘画

3.2 时空拓展,虚实相生

蒲震元的《中国艺术意境理论》一书中提到“意境的创造,表现为真境与神境的统一;意境的欣赏,表现为实的形象与虚的联想的统一”。由此可见,在意境的形成中,不仅要依靠“情景交融”,还需要重视“虚实相生”。“虚实相生”是虚实之间不断相互转化生成意境。

“虚实”是中国古代朴素哲学辩证统一的思维观念[6]。在中国传统艺术创作中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包括绘画、书法、建筑等。“相生”是意境产生中的动态过程,十分重要。实化虚,虚化实,循环往复,生成意境。上海team Lab无界美术馆被称作为“没有地图的美术馆”[7](图2)。在这里,作品之间时而混合,时而互相影响,没有界限。艺术与科技融合的创作打破了边界,用带有意识、感觉的身体彷徨、探索,发现人与自然、人与世界的实境与虚境的相互渗透和转化。

图2 无界美术馆作品场景

3.3 真情实感,气韵动境

蔡小石说“始境,情胜也;又境,气胜也;终境,格胜也”。宗白华提出意境的第二个层次“气”指“生气远处”的生命。“气韵生动”把自然万物当做有生命的客观存在,是中国传统“意境”艺术创作的重要原则,反映了生命、自然与艺术的共生之美。这里的“韵”从美学意义来讲指自然随心。在中国传统艺术创作中要将主观之“气”与客观之“气”相结合,使“气”成为艺术作品内在精神与艺术生命的标志[8]。这同样也是艺术与科技融合创作应该重视的。优秀的艺术作品一定蕴含着一定的真情实感,这样的作品会引发我们的思考,启迪我们的心灵。

New Spring是一件会冒“肥皂泡”的互动艺术装置作品(图3)。材料使用废弃的脚手架打造而成,创作者想传递的是艺术不是环境的负担,而是为环境提供解决方案。顶部有30个枝条,每5秒就会从“花瓣”口一颗颗往下掉花苞来表现繁花飘落、美和伤感交织的自然时刻。这些白色的气泡接触到人们皮肤会爆开,白色的香氛也随之散开,营造出雾气弥漫的效果,如同花瓣绽放消散,留下美好回忆。而碰到纺织物时会弹开,和观赏者进行互动玩耍,置身其中能够感受到沉浸在大自然中的梦幻感觉。“New Spring”装置灵感源自盛放的樱花,旨在创造一个让人们欢聚一堂的特别时刻,而这种转瞬即逝的共同体验将唤起一种季节变幻的感觉,体验生命的转瞬流逝。

图3 New Spring

3.4 妙悟创新,道法自然

“道法自然”是中国传统“意境”理论中的最高境界。它把自然看作大道的化境,随应自然。道家认为宇宙是和谐的生命共同体,在道的支配下相互依存、维持平衡使万物协同发展的系统。本质上,“道法自然”即“法自然之道”,要把握规律,顺势而为。艺术创作追求“道”,离不开传统艺术的创作思维,特别是“妙悟”之思维。“妙悟”是传统艺术的一种创作思维,在艺术创作追求“道”中至关重要[10]。这些同样也是艺术与科技融合创作追求的至高境界。

Breath of the Sea是沉浸式投影作品(图4),打破了原本的空间结构,以投影注入来自大西洋的风和海洋的节奏。白色的投影光圈在穿过堆积的织物并在其中蔓延开,这种持续性的浸入式光波营造出一种绝对的沉浸式视觉体验,人们仿佛就像被邀请进入汹涌的洪流中,一同感受海洋的呼吸。不可否认,通过艺术与科技融合创作的艺术品同样具有震撼心灵的力量。Breath of the Sea所营造的亦真亦幻的风和海洋的自然景象,不得不让观者叹为观止。而这些让我们惊叹的感受如果没有艺术与科技的融合创作又如何这么完美地呈现呢?这种师法自然的表现亦是一种高度的美。艺术与科技融合创作在追求“妙悟”和“道法自然”的过程中离不开创作者对材料、形式、传播等方面的创新。

图4 Breath of the Sea

4 艺术与科技融合创作的意境理念和原则

意境理论介入艺术与科技融合创作中,不仅为艺术作品增添了独特的艺术性,在一定程度上还体现了艺术与科技融合作品中的民族文化与人文价值,而这种价值的传递能够赋予艺术作品丰富的文化内涵,这便是意境最重要的理念。

4.1 意境理念的塑造

意境理念的塑造首先要为艺术与科技融合创造一种“实境”的情景,情景中所有“独立物象”都需要按照统一的原则与艺术和科技融合创作中的形式元素进行巧妙结合,通过创作者有意、感性的创作表达,使艺术与科技融合创作的作品最终与创造的情景完美融合;而后通过欣赏者和艺术与科技融合作品的互动联系,使创造的情景自然律动起来,通过这种自然融合的律动来实现更高层次的“虚灵之境”,使欣赏者在有限的艺术空间里感受无限的诗情画意,更进一步引发欣赏者在纷繁芜杂的现实世界中对人生价值与生命意义的思考,感受自然之象,感悟道家之法,感思释家之净。

4.2 意境创作的原则

意境设计理念的塑造阐述中,最核心的塑造便是实现“实境”的自然律动,只有“实境”向“虚境”的自然律动才能更深层次体现意境之美,这便是意境创作的核心原则,即自然律动原则。再者,要想使艺术与科技融合作品能够与所创设的情景融为一体,则创作时需要按照有机统一原则,使艺术与科技融合作品和“实境”中的艺术对象自然协调、物我为一。

艺术与科技融合创作的意境离不开意境理念和原则的共同配合。意境理念赋予艺术与科技融合创作更深层次的生命力;意境原则为艺术与科技融合创作的艺术表达提供创作准绳。

5 总结

面对科技快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艺术与科技融合创作必将引领未来。通过对意境理论的基本特点及意境在艺术与科技融合创作中的4个维度,提出了艺术与科技融合创作的意境理念与意境原则。我们要深入领悟中国传统文化精髓,找到不同时代艺术间的契合点,才能创作出属于新时代、体现民族文化内涵的艺术作品。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

猜你喜欢

艺术创作意境创作
一世哲布尊丹巴艺术创作考叙
《榜样》:艺术创作的一次“出圈”表达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意境的追寻与创造(外一篇)——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一墙之隔》创作谈
诗词之美,不唯意境(外一则)
艺术创作全面繁荣
丰富艺术创作
创作随笔
舞蹈意境的认知与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