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气涡流纺梳理工艺优化实践
2022-01-19张永钢陈玉峰
张永钢,陈玉峰
(光山白鲨针布有限公司,河南 光山 465450)
涡流纺纱作为一种新型纺纱,多为涤纶、黏胶、莫代尔纤维纯纺或棉麻丝毛混纺。受成纱原理的影响,涡流纺纱为外包缠纤维内芯纱结构,喂入喷嘴的纤维整齐度、弯钩、棉结数量、短绒含量直接影响喷气涡流纺的成纱结构和性能。由于涡流纺流程短,梳理过程中容易出现以下问题:梳理不充分影响成纱质量;短绒增加影响纱线切疵和效率;纤维组分多,纤维性能及摩擦因数差异大,工艺和针布的适纺性受到影响[1]。为此,笔者对涡流纺梳理的关键工艺,包括针布配置及各部件之间的隔距、速度等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优化建议。
1 优化针布配置
梳理针布配置原则。要同时兼顾静电减少和梳理伸直,纤维转移率高、损伤少,生条结杂少,纤维杂质排除彻底,棉网清晰度高,针布充塞少,在质量稳定的条件下实现梳理的高速、高产、高质。
锡林针布选配原则。采用矮齿、浅齿,在梳理过程中使纤维处于齿尖,有利于纤维在锡林—盖板、锡林—刺辊、锡林—道夫间的分梳和转移,针高一般控制在1.7~2.0 mm;工作角度根据纤维性能适度控制,摩擦因数大的纤维要减少静电缠绕,降低针布负荷,提高纤维均匀混和效果,一般控制在25°~35°;针齿密度适度增加,保证充分梳理同时减少纤维损伤,一般控制在860~1 000齿/(25.4 mm)2;齿体光洁度高,减少纤维与针布间的摩擦因数,一般采用表面强化处理[2]。典型的针布配置开有AC2025×01550、AC2030×01550、AC1830×01640和AC2035×01650。
道夫针布选配原则。针布齿深加大到2.1 mm以上,有利于容纳更多的纤维;齿密缩小,齿间容纤维量加大,保证针布纤维网面的均匀,齿密一般控制在360~512齿/(25.4 mm)2;齿尖厚度一般控制在0.12 mm左右,以提高抓取能力;总高适度提高,有利于锡林和道夫作用区气流的引导和下泄,一般在4.0~4.5 mm;齿形抓取和转移能力要强,减少落网和缠绕,一般采用直齿形,侧面加横纹和沟槽[3]。典型的针布配置型号有AD4030×02090-G4(侧面沟槽)、AD4230×01890和AD4530×01870。
弹性盖板针布选配原则。植针排列采用斜纹或者斜纹渐密的形式,减少静电产生和重复梳理;工作角在76°以上,使纤维转移顺畅,同时减少针面负荷,降低落棉率;横向针密减小,横向针尖距控制在0.40 mm以下,针布针密控制在400~520齿/(25.4 mm)2,加强对纤维中棉结、僵片等的拦截功能,保证纤维伸直度[4];针高控制在7.5 mm,加强锡林和盖板间纤维的相互转移,在提高梳理效果同时减少纤维损伤。典型的针布型号有MCB40、MCH45、MCBH52和MCH52。
刺辊针布选配原则。齿尖厚度小于0.20 mm,减少纤维损伤;齿尖密度适度增加,根据纤维特性控制在43~66齿/(25.4mm)2;齿形采用弧齿或驼峰齿,提高纤维转移率,减少纤维损伤;纵向齿距适度加大,横向齿距减少,减少纤维的纵向打击,降低短绒数量。
固定盖板针布选配原则。由于涡流纺采用非棉纤维及混纺,其中的油剂容易残留在固定盖板的齿隙内,造成嵌杂。为此,一般配置矮齿浅齿,齿深在1.2 mm以上,5.0 mm以下;角度偏大,控制在75°~85°,提高梳理效果;固定盖板的齿密适度增加,在保证梳理同时兼顾减少纤维损伤,重点减少A1纱疵,齿密控制在140~760齿/(25.4 mm)2。
针布配置几何参数总体情况见表1。
表1 喷气涡流纺针布配置几何参数
在粘胶、莫代尔纤维上进行了针布优化试验,试验结果见表2。
表2 粘胶喷气涡流纺针布优化试验方案及结果 (MVS R18.5 tex)
由表2可知:喷气涡流纺中,锡林针布采用矮齿、浅齿深、直齿及适度齿密,可提高纤维穿刺和转移;弹性活动盖板植针角度大、斜纹渐密、针高降低,可增加梳理和转移;道夫直齿横纹、深齿深,刺辊针布薄齿、大齿距、适度齿密,能提高一次转移率;固定盖板矮齿、浅、加密、小角度,可减少嵌杂增加整理。上述配置能够减少纤维损伤并提高纤维平行伸直度,从而提高成纱质量。
2 优化梳棉生条定量
涡流纺梳理设备配置一般是1.5台或者1台梳棉机供应1台涡流纺设备。近年来,随着梳棉机幅宽增加、附加固定盖板和预分梳板数量增加、梳理曲线延长、活动盖板根数回增等变化,生条定量有所提高,一般品种可达到25~30 g/(5 m),部分宽幅梳棉机(幅宽1 200~1 500 mm)的定量可高达30~35 g/(5 m)。实际生产中,偏低的生条定量不能够满足产量需求,但是过高的产量又会影响梳理质量,为此,生条定量一般控制在25~28 g/(5 m)较为适宜。生条定量对梳理质量的影响见表3。
表3 生条定量对涡流纺质量的影响 (品种:MVS R14.8 tex)
由表3可知:定量过大,梳理时纤维的伸直平行度降低,虽然对棉结和强力切疵的影响有限,但是粗节、细节的增加非常明显。因此涡流纺的定量要适度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以保证在纤维伸直平行的情况下适度提高产量。
3 优化各部件速度
3.1 锡林速度
随着梳棉机技术创新和新机型的出现,锡林速度由传统的180~250 r/min增加到450~650 r/min;高效新型智能化梳棉机,锡林速度可进一步提高到500~800 r/min。锡林高速有利于梳理,但是过高的锡林速度会引起生条短绒数量增加,对涡流纺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根据涡流纺的特点,新型梳棉机锡林速度一般在450 r/min以下,从而在保证梳理效果的同时降低短绒数量。同时,借助新型棉网清洁器和固定盖板,加大对短纤维和结杂的排除[5-6]。锡林速度对涡流纺纱线质量的影响见表4。
表4 锡林速度对涡流纺纱线质量的影响(品种:MVS R18.5 tex)
由表4可知,锡林速度提高对棉结去除有利,但是过高的速度会增加短绒,特别是细节和粗节的增加对成纱质量不利。
3.2 刺辊速度及锡林刺辊速比
涡流纺加工非棉纤维较多,锡林刺辊的速比控制在2.4以上,刺辊速度控制在800 r/min以下,可有利于分梳和除杂。实践中,调整锡林刺辊速比通常是通过适当降低刺辊速度来实现的。在高产时,过低的刺辊速度会使未分解的纤维束数量增加,增加锡林盖板梳理区的负担,因此,应结合纤维性能及开清棉质量,通过增加或者减少刺辊齿密进行平衡,同时兼顾充分开松、梳理和短绒控制。
3.3 道夫速度及出条速度
涡流纺纱中,高产和高质是一对较为突出的矛盾。部分品种质量要求高,通过适当降低道夫速度,可达到稳定质量的效果。但是在生条定量一定的条件下,过低的道夫速度会使转移率下降,纤维在锡林盖板区域反复梳理次数增多,反而使细节和粗节增多。目前,新型梳棉机道夫直径及道夫与小压辊间张力牵伸有差别, 出条速度一般控制在140~180 m/min,部分涤纶纤维出条速度可达200 m/min。具体试验方案及结果见表5。
表5 出条速度对涡流纺质量的影响(品种:MVS R14.8 tex)
由表5可知:出条速度在一定的范围内对质量的影响不大;当出条速度过高时,梳理效果受到影响,不仅成纱指标恶化同时切疵增加较为明显。
3.4 盖板速度
涡流纺盖板速度采用中低速度,可保证盖板针布的梳理时间,有利于锡林盖板间的交替分梳,为此一般设定在180~300 mm/min。传统盖板正转梳棉机可以提高盖板速度,减少盖板间纤维的充塞程度,保证梳理质量;盖板反转的新型梳棉机,则要适度降低盖板速度以保证其在梳理区的工作时间,从而保证盖板的清洁作用,提高梳理效果。 具体试验方案及结果见表6。
表6 盖板速度对涡流纺质量的影响(品种:MVS R14.8 tex)
由表6可知:盖板速度过低,盖板清洁作用弱,落棉少,但是梳理效果差,切疵明显增多;随盖板速度的增加,切疵减少,但是落棉增加;盖板速度增加到一定的程度,生条质量则没有明显变化,但是落棉率的增加较为明显。
4 优化梳理隔距
4.1 给棉板—刺辊隔距
给棉板—刺辊隔距小易损伤纤维;隔距大分梳不充分,未分解棉束会增多。为控制短绒增加、提高开松效果,逆向给棉形式下,给棉板—刺辊隔距一般可取0.18~0.23 mm,顺向给棉一般采取0.40~0.50 mm的中隔距。
4.2 预分梳板—刺辊隔距
预分梳板与刺辊针布是梳理配置,涡流纺一般采用紧隔距。原因是两针齿的针齿较高,齿深较深,刺辊齿深在3.5 mm,分梳板齿深在3.0 mm,工作角都在80°,容纤维量很大,纤维被齿工作面控制且易于向齿根转移。隔距大,刺辊携带纤维与预分梳板接触少,开松作用减弱;隔距小,则相反,会有利于提高纤维的取向度。为加强开松,此处隔距一般控制在0.50~0.60 mm。部分新型梳棉机为减少棉流在刺辊下方的拥堵,取消了预分梳板而采用光板小漏底,这时会出现开松不足的问题,可通过增加后部固定盖板数量加以弥补。
4.3 锡林—后固定盖板棉网清洁器隔距
后固定盖板梳理区,纤维分布较厚,为了使锡林携带纤维和重新抓取的纤维混合充分,采用了较大的隔距,以减少纤维损伤和揉搓,同时也有利于开松后的纤维杂质和短绒的排除。此处锡林—固定盖板隔距一般控制在0.6~1.0 mm,棉网清洁器导流板一般控制在1.0~1.4 mm,除尘刀控制在0.30~0.40 mm,能够保证纤维预梳理效果好且纤维损伤少。
4.4 锡林—前固定盖板棉网清洁器隔距
涡流纺梳理时,此处隔距偏紧对梳理质量有利,能够实现对细小杂质和纤维的分离,棉网清洁器导流板一般控制在1.0~1.2 mm,除尘刀控制在0.25~0.30 mm,锡林与前固定盖板隔距一般控制在0.18~0.30 mm。
4.5 锡林—盖板隔距
锡林—盖板隔距根据锡林速度进行设定:锡林速度小于360 r/min,锡林—盖板隔距设置为0.15、0.13、0.13、0.13、0.15 mm;锡林速度大于360 r/min,锡林—盖板隔距设置为0.25、0.23、0.20、0.20、0.23 mm。目前锡林速度有增加的趋势,锡林滚筒高速回转时,会使滚筒膨胀而导致滚筒凸起。引起滚筒膨胀的原因,一是离心力,二是滚筒与纤维、气流摩擦发热。锡林高速时膨胀可达0.02~0.06 mm,当锡林速度超过450 r/min时,所有与锡林相关的隔距都应适度增加0.05 mm。
5 结语
结合涡流纺纱纤维性能及工艺特点,本文重点从梳理过程中强化梳理和转移功效、减少纤维弯钩和棉结数量、避免纤维损伤、提高纤维伸直度、减少短绒和棉结等方面进行研究。在针布配置方面,要强化梳理和转移,减少棉结和纤维损伤,达到梳理充分短绒减少的目标;各部速度方面,采用锡林刺辊大速比,可提高刺辊纤维向锡林的转移能力,做到开松与梳理纤维兼顾;各部件之间隔距合理设置,可减少纤维损伤,提高伸直平行效果。实践证明,合理的针布配置及各部件的速度和隔距能够提高梳理效果,减少纤维损伤,实现涡流纺切疵少、生产效率高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