弦动我心
2022-01-19柳苏凌
柳苏凌
“景女士的演奏让我对琵琶乐器有了更深的了解。紫凤乐团带给我创作的灵感。”
——日本著名作曲家和河正雄
“景银芳是一位弹得非常美的艺术家,我很愿意与她合作。”
——中国著名指挥家范焘
“琵琶这件乐器在景银芳的手中似有魔力,每一个音符都打动人心,让我感受到来自东方艺术的博大精深。”
——美国康涅狄格州州立音乐教师协会主席张峰
景银芳,青年琵琶演奏家,“紫凤中国女子乐团”首席演奏员。她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是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会员,同时还是加中文化传播协会常务理事、加中文化使者。她曾获得河南省校园才艺大赛民族器乐琵琶一等奖,“青春中国—首届全国青少年艺术展评活动”全国总决赛琵琶二等奖等。
这位来自河南省登封市的普通女孩,2005年在她即将大学毕业的时候,因为一次偶然的尝试,拉近了她与舞台的距离。当时,一位拥有多年舞台经验,志在传播中国民族音乐的演奏家、著名音乐策划人罗贵永先生正在筹划一个重要的项目——筹建新时代国乐乐团“九凤鸣乐中国女子乐团”。景银芳这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除了她精彩的演奏技艺和较好的台风之外,她质朴的性格以及对音乐执着的追求给遴选者们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为了争取到这次机会,她在乐团遴选考试准备阶段,还要兼顾学校的毕业音乐会。那时候乐团初试发给乐手一大摞新乐谱,要求一周视奏完谱,进行考试。时间的紧迫让她犹豫和徘徊,只有不分昼夜地不停练习。为了顺利通过乐团考试和完成毕业音乐会,她白天几乎一直把自己关在琴房里。到了晚上琴房楼熄灯后,她不得不借同学家的房子通宵练琴。功夫不负有心人,她顺利完成毕业音乐会,同时也收到了乐团录取的通知书,赢得了双丰收。
她说:“我不服输的性格促使我决定放手一搏,哪怕最后失败了,我的人生也没有遗憾。”就是靠着这股韧劲儿,景银芳毕业后留在了北京。也带着对新的人生期待,景银芳开始了她的职业音乐之路。
2006年8月份,“九凤鸣乐中国女子乐团”在北京保利剧院成功开启了首场音乐会,自此开始一发不可收。2007年3月24日人民大会堂演出后,“九凤鸣乐中国女子乐团”宣布正式更名为“紫凤中国女子乐团”。并为了庆祝中日邦交35周年,应日方要求,乐团赴日本进行文化交流宣传。
“紫凤”是一个有文化个性的乐团
2007年至2008年期间,“紫凤”受邀到东南亚一带巡演,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音乐会后日本著名作曲家和河正雄特意跑到后台,通过翻译表达了他对中国琵琶的浓厚兴趣,而刚刚经历两个多小时不停歇演出的景银芳来不及卸妆和休息,在翻译的配合下跟和河正雄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并现场为其进行了乐器演示,帮和河正雄解决了困扰他多年关于琵琶演奏的问题。事后景银芳并没有把这件小事放在心上,在去下一站巡演的途中,景银芳接到了一个好消息,和河正雄专门为“紫凤”量身而作了3首日本民族音乐,饱含了他对琵琶这件乐器的喜爱之情。
乐团在17年间曾多次出访日本、台湾、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和地区,均受到高度赞誉并引起强烈反响。几乎在国家的每个重要结点和重要活动中都留下了“紫凤”的身影。如2008北京奥运会庆祝活动、深圳大运会、哈尔滨之夏、第三届中国无锡·太湖国际民乐展、北京鸟巢红歌会、杭州大剧院落成、上海国际艺术节以及国内、外各大艺术剧院等都留下了她们的足迹。此外在加強民间文化交流方面,“紫凤”也做出了突出贡献,新加坡星洲日报、新加坡联合早报(含英文报)、北京晚报、北京新京报、北京青年报、生活周刊等各大媒体纷纷进行报道和访谈,业内专业人士更是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中国文化也属于世界
与同时期的其他“新民乐”组合不同的是,“紫凤”最大的特点是绝不使用任何西洋乐器,从骨子里她们坚守着传播来自东方的中国的艺术。无论音乐表现形式如何变革,舞台如何融合,她们都初心不改,并且这一坚守就是17年!
除在“紫凤”乐团的演奏外,景银芳还经常受邀与国内外艺术家合作。中国著名指挥范焘、美国康涅狄格州州立音乐教师协会主席张峰等都对她本人的琵琶演奏给予极高的评价。由于景银芳突出的艺术成就,得到了北京乐器学会的青睐,参与学会中的重要学术项目。
曾几何时,学界一直对“新民乐”观念颇有微词,认为民乐就是民乐,无所谓新旧,这种融合现代音乐MIDI制作的民乐拉低了民乐“高雅”的艺术形象,使其变成大众化的娱乐商品,而景银芳对此有着自己的看法。
“作为‘紫凤的一员,随着时间的推移,就越感到自豪和肩负使命。每一次站在舞台上想到最多的不是自己今天形象够不够好、舞台够不够炫,自己累不累,而是希望得到台下观众更多的回馈和共鸣。”景银芳说道。
诚如景银芳所言,当时争论不休的“民乐”走向问题,现在看来只是一种担忧。民乐艺术的发展前沿始终没有改变,相反在社会普广民乐的环境下,民乐人才层出不穷,在各大民族器乐大赛以及其他领域才俊辈出,不得不说促使民乐走向了快速发展的道路。
绘制音乐之梦
从童年开始接触琵琶到现在,景银芳早就和手中这把琵琶融为一体。在传播民族艺术的几十年间她获得了很多殊荣,但没有把自己放在一个高不可攀的位置,她知道自己就是一位普通的民乐艺术者,琵琶艺术还有很多探索的空间。除在乐团演奏外,她还和一些国外艺术家进行过合作与交流,并在公益活动中传播琵琶艺术,将琵琶作为一个推广中国古典艺术和传统文化的窗口,介绍给更多热爱中国文化的朋友们。
在“紫凤”的17年,恍如一梦。就像当初景银芳刚刚踏入这座舞台一样,她想为了这场美梦继续努力奋斗。这些年她从女孩变为人妻,为人母,对民族艺术也同样有了更为深刻的感受。“紫凤”给了她人生有梦的机会,她也会用努力为未来的“紫凤”绘制更大的音乐之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