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缓解幼儿入园不适应的策略研究

2022-01-18孔晓微

成才之路 2022年6期
关键词:缓解入园幼儿

孔晓微

摘 要: 幼儿入园是幼儿初次离开家人来到陌生的环境,会出现分离焦虑,常常伴有哭闹等现象,这也是幼儿入园不适应的表现。文章结合幼儿的特点,分析幼儿入园不适应的原因,针对这些原因,从家长、教师和幼儿园的角度提出缓解幼儿不适应的建议,以帮助幼儿更好更快适应幼儿园生活。

关键词:幼儿;入园;不适应;缓解;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2)06-0136-03

3周岁~4周岁幼儿身体机能逐渐成熟,不仅身高体重迅速增长,而且精力更加充沛,可以持续活动5小时~6个小时。此时,孩子的社会性也开始发展,语言的迅速发展,让他们可以跟他人进行简单的交流;自我意识的发展,让他们能区分你我他;社会交往技能的发展,让他们能和其他同伴分享、合作。这些能力的发展,为幼儿离开家长参加幼儿园集体生活创造了条件。然而,幼儿来到一个全新的环境,往往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所以,每年的入园季,都会出现幼儿入园的不适应。

一、幼儿入园不适应的表现

幼儿一进幼儿园,意识到爸爸妈妈的离开,马上进行反抗,连哭带闹,这就是孩子入园不适应最典型的表现——哭闹。特别在入园的前几天,有些孩子甚至哭上一整天,随着入园时间增长,幼儿的哭闹会逐渐减少,逐渐接纳幼儿园,逐渐接纳老师和小朋友。再到后来,孩子就是偶尔哭一次,比如想家了,或者看到其他小朋友哭了。一般一周到一个月的时间,孩子情绪就能基本稳定下来。

幼儿入园不适应的表现除了哭闹外,还有不说话、害怕,一直呆坐在那里,做任何事情总是小心翼翼。有的幼儿会把依恋转移到某些熟悉的物品上,抓着家里带来的某件东西不肯放手,比如一条小毛巾、一个玩偶、一件衣服等。有的幼儿也会出现不肯吃东西、没有食欲、入睡困难等。

二、幼儿入园不适应的原因

1.分离焦虑

幼儿在入园前的交往对象主要是家人,跟家人建立了非常亲密的关系,对家人有深深的依恋。去幼儿园,幼儿要离开家人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这时候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分离焦虑”,会产生不安和恐惧。环境越陌生,焦虑就越严重,不安和恐惧就越明显。

2.行为习惯的变化

每个家庭都有各自的生活习惯和规律,每个孩子也都有各自的生活习惯。有的孩子早睡早起,有的孩子晚睡晚起;有的孩子饮食清淡,有的孩子重口味;有的孩子什么事都要家长帮忙,有的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每個孩子都习惯了自己的生活方式,在家里自由散漫,无拘无束。到了幼儿园,幼儿要接受统一的作息安排,遵守统一的规则,需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种改变冲击了新入园幼儿,让幼儿较难适应。

3.生活能力差

来到幼儿园,幼儿要接受诸多挑战,需要有生活自理能力、交往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有些孩子入园前在家里不会自己吃饭,不会自己上厕所,不知道怎么跟小伙伴一起玩,遇到问题不会寻求帮助。这些问题的存在都会给孩子带来一定的压力,导致孩子不适应。有些家长错误地认为孩子不会没关系,反正进了幼儿园老师会教的。殊不知,当他们的孩子入园时,其他孩子已经会做很多事情了,这时孩子的心理压力会更大。

4.人际关系的变化

幼儿入园前交往的对象主要是家人,关系相对稳定,来到幼儿园,面对的是陌生的老师和同伴,关系不稳定。因此,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才能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

除了以上幼儿自身的一些原因外,家长和教师对幼儿也有很大的影响。比如,有些家长比孩子还焦虑,这种焦虑会让孩子感觉幼儿园很不安全,加重孩子的焦虑。

三、缓解幼儿入园不适应的具体策略

1.给家长的建议

(1)做好孩子入园的心理准备。家长要提前让孩子知道很快就要上幼儿园了,让他们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家长要和孩子说:“过段时间,宝宝就要上幼儿园了,爸爸妈妈早上送宝宝上幼儿园,然后去上班,下班回来就去接宝宝回家。幼儿园里有很多小朋友可以跟宝宝一起唱歌、跳舞、做游戏,可好玩了。幼儿园里还有很多好玩的玩具,有可亲的老师会像妈妈一样喜欢宝宝,照顾宝宝。”建立幼儿对幼儿园的期待感,让幼儿喜欢幼儿园,消除他们的恐惧感。

家长可以提前给孩子看一些有关上幼儿园的动画片,比如《巧虎上学去》等,还可以引导幼儿阅读相关的图书,比如《我爱幼儿园》《我要上幼儿园》《鳄鱼爱上幼儿园》等,让幼儿意识到长大了都要上幼儿园,幼儿园很有趣。

家长可以经常带幼儿去幼儿园参观,看一看幼儿园的环境,瞧一瞧幼儿园的老师和小朋友在做什么运动和游戏,玩一玩幼儿园的玩具,如滑滑梯、荡秋千和过独木桥等,让幼儿熟悉幼儿园,对幼儿园产生兴趣。

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可以帮助幼儿更快地融入集体,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生活。为此,在幼儿入园前,家长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扩大孩子的交往范围,尽可能为孩子创造与他人接触的机会。比如,可以经常带孩子到小区里玩,遇见叔叔阿姨要让孩子主动打招呼。家长要教会孩子一些交往的技能,比如,和小伙伴一起玩耍可以交换玩具、分享快乐等。

社交能力的培养离不开语言的沟通。为此,家长要鼓励孩子勇敢地表达自己的需求,并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家长要经常让孩子看绘本,给孩子讲故事,引导孩子看图说话,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2)做好幼儿入园的身体准备。幼儿刚入园的时候,环境的改变、分离的焦虑、心理上的不适应、容易导致身体抵抗力下降,班级中交叉感染机会也比较多,幼儿生病的几率会比较高。家长要为孩子做好身体上的准备,每天建议户外活动2小时,调整饮食,以增强幼儿的免疫力。家长应培养孩子有规律的生活作息习惯,作息时间尽量和幼儿园同步。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如户外活动回来要洗手、饭前便后要洗手等。

(3)提高幼儿的自理能力。在幼儿园中,教师人数有限,在照顾幼儿过程中不可能面面俱到,上厕所、洗手、喝水和吃饭等都需要幼儿独立完成。因此,家长应提前培养孩子的基本生活自理能力,如自己拿勺子吃饭、用杯子喝水、会穿脱裤子、会自己上厕所等。

(4)做好幼儿入园的物质准备。去幼儿园,孩子要带被褥、书包、衣物、鞋子,家长要预先准备好这些东西,衣服、鞋子最好是可以方便孩子穿脱的,要在被褥和衣服上缝上孩子的名字,尤其是衣服上的名字最好缝在胸前,清晰可见,方便教师叫出孩子的名字,认识孩子。还可以准备一件孩子经常玩的玩具或者孩子自己用的小毛巾,陪伴孩子入园,使孩子产生亲切心理,尽快适应集体生活。

在气质类型上,幼儿可分为容易型、困难型和迟缓型。容易型的幼儿容易适应新的环境。对于困难型的幼儿,家长不要过于着急,要耐心地帮助和鼓励他们尝试新的体验,可采用一些适合的方式,帮助他们适应环境。比如,孩子新入园时,可陪伴一段时间,并与孩子一起游戏,与教师交谈,让孩子感受到教师与家长的亲密和信任关系。对迟缓型的幼儿,家长切忌强制和施加压力,要顺其自然,引导孩子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环境,创造条件,让孩子体验到环境的宽松舒适,逐渐适应新环境。

除了上述方面,家长还可以经常与教师沟通,说说孩子的优点、毛病、喜好,还有闹情绪时常用的有效方法。家长要调节自己的情绪,缓解自身的焦虑,正确看待孩子入园不适应的表现,积极配合幼儿园做好充分的准备,要对孩子有信心,相信孩子在老师的帮助下一定能顺利地适应幼儿园生活。

2.给教师的建议

(1)家访。幼儿入园前,教师不认识幼儿,幼儿也不认识教师,通过家访,教师能提前了解幼儿的家庭状况,与家长沟通教育观念,尽快了解幼儿,以帮助幼儿更快适应幼儿园生活。教师的家访可以按照“认、送、谈、换、玩”五步走。认,就是教师和幼儿相互认识,教师可以向家长了解幼儿的生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喜好以及家庭教育观念等情况,并及时记录下来。送,就是教师去家访时,可以为幼儿准备一份小小的礼物,如自己制作的手工或玩具。幼儿收到礼物会很开心,对教师印象深刻,从而拉近师幼之间的距离。谈,指教师可以向家长介绍班级的情况,分析幼儿入园后可能出现的各种不适应问题,要求家长坚持送幼儿入园,积极配合幼儿园共同帮助幼儿度过不适应期。换,即互换照片,幼儿可以拿照片在家辨认老师,熟悉老师,教师也可以将幼儿的照片存入档案,或用于布置环境。玩,指教师可以同幼儿做游戏、唱歌或跳舞,进一步熟悉和了解幼儿。

(2)创设温馨有趣的环境,让幼儿喜欢上幼儿园。教师要以良好的环境吸引幼儿,创设有趣的物质环境、丰富生动的活动环境、亲切宽松的人际环境。创设有趣的物质环境,指教师可投放各种各样幼儿感兴趣的玩具,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创设丰富生动的活动环境,指教师可布置趣味图书馆、娃娃家、玩具总动员等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区域,让幼儿自主活动;创设亲切宽松的人际环境,指教师可非常熟悉地呼唤孩子的小名,以抱抱、亲亲、摸摸等肢体语言表示亲切感,消除幼儿的恐惧和不安。

(3)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幼儿体验到快乐。教师可给幼儿讲有趣的故事,唱好听的歌曲,引导幼儿做好玩的游戏。在游戏中,教师要充当角色,让幼儿感受到教师、小朋友在一起游戏的乐趣。教师可带领幼儿到户外玩各种玩具,如滑滑梯,过独木桥等,还可以带领幼儿一起玩水、玩沙,搭城堡。在班级中,教师可以创设各种活动区,讓幼儿自主选择,自主活动。幼儿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自由快乐地玩耍,能真正体会到幼儿园生活的快乐。

幼儿刚入园会有各种不适应,教师要善于观察,及时给予回应,让幼儿感受到关怀。幼儿入园初期会经常哭闹,常规做不好,教师应给予理解,耐心帮助幼儿适应新环境。

3.给幼儿园的建议

(1)开放幼儿园。幼儿园可以让家长带孩子来园参观,让孩子玩一玩园里的大型玩具,提前熟悉幼儿园环境。

(2)举办亲子活动。入园初,幼儿园可组织亲子活动,让家长带领孩子熟悉幼儿园环境,跟孩子一起认识班级、座位、床、杯子、毛巾等,教孩子洗手、如厕,使用水杯、毛巾,整理玩具等。在家长的陪伴下,幼儿可以更快地熟悉新环境,喜欢上新环境。

(3)召开家长会。幼儿园要经常召开家长会,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办园理念、特色,引导家长分析孩子入园不适应的原因,正确对待孩子的不适应,帮助孩子度过不适应期。

四、结语

综上所述,幼儿入园所表现出的种种不适应,主要是对环境的不熟悉而产生不安全感造成的。为改变这种现状,家长应及时为幼儿做好入园准备,教师应结合孩子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幼儿适应新环境,幼儿园应该为幼儿的适应创造条件。只要家长、教师和幼儿园共同努力与配合,就能帮助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朱燕晴.探寻小班幼儿不适应行为的方法[J].当代家庭教育,2020(01).

[2]刘桂云.小班幼儿入园适应个案干预研究[J].河南教育,2019(04).

[3]孔露.新入园幼儿分离焦虑的表现及其干预策略——基于《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视角[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8(10).

[4]金文.解决幼儿入园适应困难的基本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6(11).

[5]郝妍.新入园幼儿适应性问题分析[J].黑河教育,2016(07).

[6]陈文清.小班幼儿良好生活常规培养策略研究[J].内蒙古教育,2016(02).

[7]刘畅,王敏.新入园小班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调查和提高对策研究[J].内蒙古教育,2015(10).

Research on Strategies to Alleviate Children's Maladjustment in Kindergarten

Kong Xiaowei

(Shantou Preschool Education College in Guangdong, Shantou 515000, China)

Abstract: When children enter the kindergarten for the first time, they leave their family and come to a strange environment,there will be separation anxiety, often accompanied by crying and other phenomena, which is also the manifestation of children's maladjustment to the kindergarten. Combin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ldre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auses of children's maladjustment in kindergarten,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to alleviate children's maladjust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arents, teachers and kindergartens, so as to help children better and faster adapt to kindergarten life.

Key words: young children; admission kindergarten ; maladjustment ; alleviate; strategy

作者简介:孔晓微(1987-),女,广东汕头人,助教,从事学前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缓解入园幼儿
基于“自主入园”的沉浸式场域教研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有机肥对桃幼树铬胁迫缓解效果的研究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体育锻炼缓解消除老年抑郁症的研究
陕西筹措15亿元缓解“入园难”
宝宝入园巧加餐
甲基泼尼松龙冲击疗法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复发效果初步观察与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