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新闻学专业融媒体实践教学改革路径探索
——基于CDIO理念
2022-01-18周高琴
周高琴
电视、宽带、手机和收音机等已经融合在一起,为不同的受众提供全天候的信息,世界的联系正变得越来越丰富、复杂。这种变迁意味着高校媒体人才的培养应该为不断进化的媒介环境做好准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融媒体技能与素养将成为关键的培养要素,以便新闻学子能够适应日益苛刻的传媒市场。
CDIO是由麻省理工学院、瑞典林雪平大学等多所院校历时四年建立的一种先进的教学模式,旨在培养实践所需的专业能力,并帮助学生对技术发展有更深入的理解。目前,该模式已经在艺术、人文、社会科学和精确科学等领域有所开展,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在传媒教育领域,利用CDIO理念探索高校融媒体人才培养,仍是一个较新的课题。
一、CDIO理念概述
CDIO的核心思想是“项目化教学”,它包含四个环节:首先是构思(Conceive)环节,该环节需要确定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和战略,并创建项目和业务计划;接着是设计(Design)环节,也就是要创建计划、图纸、算法等各种类型的设计,同时描述将要被实施的产品和项目;然后是实施(Implement),该阶段要将设计概念转化为产品,再测试和验证它们的表现;运作(Operate)是最后一个环节,即将产品或者项目用于相应的预期目的[1]。
CDIO以整个教学产品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通过以练代学,促进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独立思考、独立设计与独立操作的能力。CDIO框架自建构以来,已经在全球发展了大约120个大学成员。在中国,基于CDIO理念,汕头大学提出了EIP-CDIO模式①EIP指讲道德(Ethics)、讲诚信(Integrity)和职业化(Professionalism);EIP-CDIO模式就是注重职业道德与诚信与构思-设计-实施-运作进行有机结合,以培养高级工程专业人才为目标的高等工程教育新模式。,大连东软信息学院开发了TOPCARES-CDIO模式②TOPCARES其每一个字母代表学生应当具备的综合能力,具体是指:T(Technical Knowledge and Reasoning)技术知识与推理能力,O(Open Minded and lnnovation)开放式思维与创新,P(Personal and Professional Skills)个人职业能力,C(Communication and Teamwork)沟通表达与团队工作,A(Attitude and Manner)态度与习惯,R(Responsibility)责任感,E(Ethical Value)价值观,S(Social Value Created by Application Practice)实践应用创造社会价值。TOPCARES-CDID的核心是一体化教育,是对传统教育理念和模式的突破。,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孵化出KSR-CDIO模式③KSR-CDIO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以专业系统知识(Knowledge Level,K)、护理核心能力培养(Skills of Technology,S)和社会责任感(Responsibility)为中心的CDIO教育新模式。等,这些教学改革突出“知行统一”,于“学中做、做中学”的过程中实现学生在认知、应用、交流、协作和创新等综合能力上的提升。
二、CDIO理念与新闻学专业融媒体实践教学的适用性分析
处于新技术层出不穷的信息时代,高校新闻学专业需要认真审视、调整长期被动的传统教育模式,有必要使学生的实践适应更新的技术能力,帮助其更好地就业。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不同的教学方法得到了发展,其中包括基于工作的学习、基于实践的专业学习、基于问题/项目的学习和基于设计的学习等。这些方法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在课堂上增强学生的知识获取和知识理解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鼓励其把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与之相比,CDIO模式也具有相似的功能,但它在培养学生实践创新方面则更具效果。该模式是基于学者、业界、学生以及实践工程师的反馈而开发的,它详细地描述了一个准毕业生应该拥有的全套知识和技能,并对相关知识技能的熟练程度作出要求。
对于新闻学专业的融媒体实践教学而言,CDIO模式的适用性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两者的目标相契合。当前的融媒体实践教学需要在技术赋能下构建新的学科体系,调和教学理论与实践应用之间的矛盾。CDIO以抽象的能力需求作为执行教育的标准,倡导“做中学”和“以练促学”。显然,它们都要求解决实践和理论融合的困难。其二,两者的宗旨相契合。融媒体实践教学旨在通过多媒介形态的实践训练,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新型媒体应用人才。CDIO教学旨在确保学生在其训练体系中扩展他们的技能,满足社会和产业的现实需求。可见,它们都重视人才输出的对接性。其三,两者的愿景相契合。融媒体实践教学强化复合素质培养,期待学生具有强大的观察、学习、创造和变革的能力,能主动适应媒介形式。CDIO教学是要培养一种创新、探究、解决问题的文化,以便与产业的最新发展保持同步。不难发现,它们都强调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以及对现实世界的适应性。
三、CDIO理念之于新闻学专业融媒体实践教学的意义
CDIO理念重视学习目的与成果,其明确的教育目标与灵活的教学方法能够使学生有效应对变化无常的行业动态环境,这为高校融媒体实践教学变革提供了借鉴。
(一)CDIO理念有助于激发融媒体实践教学中学生的积极性
信息时代的知识变动十分频繁,给融媒体人才的自我建构带来了挑战。在大学,课程的更新速度往往很难与技术更迭的速度匹配,而且,在有限的学制期,新闻学生也很难获取全部的知识。但是,在这期间,学生学习什么、如何学习以及学会了什么,不同的教育模式却有强弱之分。CDIO模式支持主动学习,对解除学生自我建构层面的危机提供了帮助。CDIO选择有代表性的项目做课程主线,在完整的项目训练中学习必需的知识,知识以够用为度,更多的知识获取则是在“以用导学”的过程中,通过驱动学生的自学能力来完成。如此一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得以培养。在学制期间,CDIO根据不同的项目反复训练学生的相关能力,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相关的知识。学生毕业后,可以利用所学的技能开发更多的项目,对于欠缺的知识,也能够在自主学习中及时弥补。借助CDIO“以练促学”的模式,融媒体实践教学可推动个体由被动学习转为自主学习,而这种素养可帮助他们在新的媒体世界中适应并茁壮成长。
(二)CDIO理念有助于为融媒体实践教学搭建起智商与情商相融的教育平台
有研究者根据《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融媒体实践教学要兼顾微观层面的技能与中观层面的知识[2]。CDIO理念就能够为技能教育与素养教育的同时发展提供新的解决思路。CDIO将知识与能力进行关联,其训练方式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强调技术知识的学习;第二阶段侧重于个人的认知和情感发展;第三阶段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智力探究、系统思维和创新等能力;第四阶段集中于个人与团队之间的互动(包括团队合作、领导和沟通等能力的培训),以及能力在企业或社会中的应用[3]。这种智商与情商相关联的教育方式,可为融媒体实践教学造就有领导力、有行动力的媒体人才。
(三)CDIO理念有助于提升融媒体实践教学中的创新能力
面对数字技术引领的新闻传播新生态,注重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新闻教育的共识。李建伟认为,创新是新闻教育的根本[4];唐宁指出,创新是新闻人才培养的核心价值诉求[5]。然而,当前媒体实践教学的要素配置还不够合理,方式方法也比较单一,容易束缚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CDIO将创新作为重要的内容纳入框架体系中,在倡议CDIO的查尔姆斯大学,其课程“知识三角”的顶端就是“创新”。CDIO模式提出,在构思想法之前,需要一个严格的观察阶段,在这个阶段,创新的机会将会被识别出来。因为通过观察事物的变化、更迭等因素,可以理解其复杂性,从而发展创新思维。这种在实践中完成任务和提高思维的教育模式,是培养实践创新能力的有效之法,对高校新闻学专业融媒体实践教学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四、基于CDIO理念的新闻学专业融媒体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CDIO采用12条标准[6]来描述其教育目标,它们成为CDIO区别于其他教育模式的主要标志。本文结合高校新闻学专业的现状,选取合适的CDIO教育标准作为指南,提出以下框架来改进融媒体实践教学:
(一)以学生为主体,构建一体化的融媒体课程体系
传统的新闻教学体系是以学科知识为中心,以教师为主体进行建构的,容易导致两大弊端:其一是课程与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是割裂的;其二是学生的主动参与性不高。CDIO的第3条标准提出“一体化课程计划”,它要求把互相联系的课程进行融合,并通过明确的方案将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能力整合于其中,构建起一个实践问题和学科问题相结合的教学系统。鉴于此,新闻学专业融媒体实践教学改革应以学生为主体,促进相关学科之间的支持,形成一个总体效果大于各部分相加的有机整体。
媒介融合时代,新闻专业学生应该成为跨媒体新闻采写的“多面手”,能够应对复杂的数字信息环境。以往的课程以学科为导向,课程之间彼此独立,容易造成学生的知识面过窄,难以具备发展多方面能力的潜力。CDIO的“一体化课程计划”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科的关联性,要求消除专业课程之间的壁垒。由于掌握了相关课程之间的知识联系,学生能够使自身保持足够的灵活性,当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时,可以做出适时的反应与调整。依据CDIO的“一体化课程计划”理念,高校的融媒体教学改革要围绕学生主体进行课程的系统设计,使未来“多面手”所需的素质与能力都被整合于体系中,以此培养其较强的竞争力。
具体而言,融媒体课程体系的一体化建构,在横向上,要发展“大数据教学”“媒体AI应用”“手机剪辑软件应用技能”等相关课程之间的联系,并制定具体的计划来优化课程之间的衔接,同时还要考虑课程建设与直播收录拆条、多平台分发等实际应用能力之间的关联,形成课程构建与融媒体产业链的勾连,培养现实所需的多平台适应性,实现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同步发展;在纵向上,要围绕专业目标从简单到复杂进行课程规划,即从基础能力层(计算机基础教育、传媒英语教育等)、技术应用层(互联网应用、数字媒体应用等)、业务实践层(网络媒体报道、新媒体运营等)上升到融媒体应用层(融合新闻实务、融媒体创作等)[7],搭起结构合理、层次清晰、连环一体的课程群,逐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整个课程体系中,应最大化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这里,教师应处于引导、辅助的地位,他们与学生之间更多的是伙伴关系,而非单线的、被动的教学关系。教师要通过兴趣引导来帮助学生过渡到主动学习,促进其学习观念的转变,使学生在自我解密和自我发现中提升自我,把需要学习的知识、素养与能力融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最终达成一体化课程体系的教学目标。
(二)以能力为根本,反向设计融媒体实践教学课程
CDIO的第7条标准“集成化的学习经验”提出,要培养学生在人际交往、产品开发、系统建造等方面的能力。能力是CDIO教育模式的重心,其大纲也提出了合格的毕业生应具备的各种能力。在CDIO教育模式中,课程设计以社会对人才能力的需求为出发点。据此,新闻学专业融媒体实践教学的改革应重视学生的能力,要以能力为根本,反向设计相关课程。
大众传播时代,传媒记者主要从事新闻采集的业务,他们大多属于单一的知识型人才。媒介融合时代,媒体的组织架构、生产机制、分发流程等方面发生了重大的变动,对人员素质也有了新的要求。例如,在2021届的校园招聘上,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的“21世纪报系”要求人才具有数据分析、项目策划、视频编辑、JAVA发开等能力[8];四川遂宁传媒集团2022年的招聘公告显示,记者需要具备报纸、电视与新媒体等稿件的写作与制作能力,以及视频、图片的拍摄与编辑能力。此外,他们还要有良好的沟通能力与团队合作精神[9]。从传媒市场的需求来看,现阶段的新闻人才需要突破传统媒体界限的分工思维,适应智能媒体的交互模式,能在融媒体业态的各个环节发挥关键作用。高校新闻学专业需根据传媒市场的人才能力需求,反向设计融媒体实践教学课程。
在CDIO教学大纲中,学生的能力被分为四个层面:基础知识、个人能力、人际团队能力和工程系统能力,而合格的毕业生就要在这四个层面达到预定目标[10]。高校新闻学专业可将其作为参考,观察媒体市场发展的现状与趋势,设计与市场对接的融媒体实践教学课程:在基础知识层面,除了设置采写编评等常规课程,也要将数学、计算机等跨专业的基础知识扩展到融媒体教学课程中,开设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算法内容推介、编程语言基础等课程,培养学生“人机协作”的思维方式,填补学生在数理思维培养上的欠缺;在个人能力层面,通过数字摄影、机器写作、社交媒体叙事、数字媒体技术应用、多媒体信息编辑、交互动效设计等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文字、图片、视音频、H5等多类媒体的采制与传播技能,丰富信息内容的呈现形式,以便为APP、网站等不同终端的媒体提供优质内容;在团队能力层面,借助社会统计调查、社群运营管理、网络媒介策划等强调团队协作精神的课程,提升学生的人际沟通与社会交往能力,为团队合作项目的顺利开展做好准备;在工程系统能力层面,要培养学生“大新闻”“大传播”“全媒体”的理念,借助数字产品研发及运营、网站规划与设计、融媒体品牌策划与识别等课程增强他们的内容整合能力,使其不只局限于信息传播工作,甚至还能转型知识服务行业,从而在更大的领域创造出更多的新产品。
(三)以项目为依托,开展多层递进的融媒实践活动
在过去,高校新闻学专业的实践活动存在实训碎片化的弊端,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难以提升。CDIO的第5条标准提出“设计——实现的经验”,即围绕项目开发所进行的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它从概念的构思开始,经历产品的设计、实施等阶段,极好地锻炼了学生的应用能力。高校新闻学专业也可开展项目驱动式的融媒体实践活动,以优化学生训练方式。
项目驱动式的教学改革应将项目贯穿新闻学专业的整个教学阶段,形成从低级简单到高级复杂的项目系列。在大学低年级,学生们可以围绕着一个特定的主题(例如,视觉传达、新媒体广告、弹幕受众、智能校对等等)进行项目训练,到每学期结束的时候,他们只需要提供一个关于具体问题的初步解决方法。该阶段的训练目的在于促使学生形成积极态度,提前体验未来的职业生活。到大学中年级,学生们将以团队的形式开发更具挑战性的项目。这首先需要利用数周的时间发展观察技能,了解当前媒介融合的功能、变化与趋势,发现可能的发展机会,记录观察结果并编写书面报告。接下来是项目的构思设计阶段,即在观察的基础上,提出相关项目,确立项目的目标、关涉领域、市场定位与潜在影响,并寻求专家的意见,进行内容的调整与完善。经由多次沟通协商后,各小组可举行一次宣讲会议,并邀请业内外的行家参与评估。当地的传媒企业可选择感兴趣的项目进行跟进,帮助小组分析项目,使其能够在所属的领域产生价值。之后,进入项目的设计实施阶段,各小组在业界的协助下巩固项目设计,确定实施方案。在大学高年级,所有的项目都要参与学院举办的项目竞赛,获胜方将投入运营,他们会获得项目运转所需的物理空间与必要资金,并得到知名企业人士的专门指导。
值得注意的是,高校新闻学专业的融媒体实践项目应该具有一定的市场或者社会价值,并非“假题假做”,而是要靠近传媒行业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诸如,如何利用AI、大数据驱动媒体深度融合?如何使用户连接服务变得更加智能?如何将量子计算、区块链、云原生等新技术融入信息生产、组织、流播、服务的全过程?另外,在连贯性的实践活动中,除了解决专业技术问题,每个学生都应有其他的任务分工,或是采购物资,或是沟通用户,或是核算财务。总之,这些项目不仅可以让学生提高实践技能,还可以让学生学到成本管理、融资服务和团队协作等更多的内容。通过多层递进的融媒体实践活动,学生的技术与非技术能力都将得到提升。由此一来,学校不再是闭门修炼的孤岛,而是学生了解现实融媒环境的一个窗口;学习不只是理论知识的死记硬背,更多的是体验、沟通和应用;教育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带给学生能在未来职场生存、适应的能力。总之,以项目为依托,循序渐进地强化实践训练,最终可达成培养行业所需的“准融媒体人才”的目的。
(四)以产出为导向,提供多元综合的评价方式
目前,不少新闻学专业实践教学的评价形式比较简单,评价标准也不够明确,导致评价效果大打折扣。CDIO的第11、12条标准提出了关于技能、项目的评估内容,要求重点考核学生的学习产出,以便及时修正教学。鉴于此,融媒体实践教学评价可把学生产出作为导向,提供多元综合的判断手段,为改进教学提供参考。
教学评价一般涉及“谁来评价”“评价什么”“怎么评价”三个问题,融媒实践教学评价改革也要回应以上三个问题。关于“谁来评价”,为了有效解决新闻学生培养目标与传媒市场脱节的问题,新闻学专业应将合作的传媒机构纳入课程委员会,深化其在教改中的作用,共同评估人才培养质量。再者,为了增强学生对自己的主观认识,也可以让渡一部分评价权利给他们,使其在自评或者互评中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因此,融媒实践教学应建构“教师+行家+学生”的多主体评价体系。关于“评价什么”,CDIO注重应用知识而非教授知识,其评价的重点是学生的成果而非考试成绩。融媒体教学评价也应关注学生能做什么而非只学了什么,强调职业能力的培养而非单纯的理论堆砌。学生完成某段学习历程后的成果既是实践课程教学的出发点,也是其必然的终点。为了增强课程评价的有效性,融媒体实践教学需要明确学习产出的具体评价内容,依照当下融媒体人才质量的要求,其可以聚焦以下三个方面:是否掌握了融媒体信息的传播、是否抓住了融媒体产品的逻辑和是否展示了融媒体设计的创新。关于“怎么评价”,融媒体课程教学的考核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高校新闻学专业要改变传统的纸笔考试或单一的期末试卷的评价方式,可以采用“四结合”的策略对学生进行多维度的综合评价:其一,从技能上,可将基础考核(基础软件、基本设备的操作技能)与专项考核(某方面特定的技能专长,例如三维交互、网页设计、信息可视化等等)相结合;其二,从动态上,可将过程考核(单元式的作业、作品)与结果考核(小组项目)相结合;其三,从主体上,可将校内评价(教师点评、学生自评、组内互评)与社会评价(传媒机构评价)相结合;其四,从形式上,可将制卷考核(笔试)与非制卷考核(答辩、竞赛等等)相结合。
当然,实践教学改革也不能忽略对教师的评价,高校新闻学专业也需要根据融媒人才的培养目标与传媒市场的现实情况,制定评估教师工作质量的新标准,利用同行评议、学生评价和长周期考察等方式,推动教师成为主动发展的职业个体,以提高其教学水平。总的来说,借助多元的评价手段,一方面可以及时发现教学问题,持续改进教学策略;另一方面可以发挥引导、激励作用,促进教师与学生共同发展,确保融媒体教学的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