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融媒体优势,提升我国群众文化发展水平
2022-01-18秦琪吉
秦琪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1]40-41;“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1]43-44。随着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人民群众对精神层面的追求也随之提高。群众文化是当下中国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进一步丰富群众生活、逐渐泛活群众思维、最终达到弘扬社会主义文化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广大群众对于文化的诉求日新月异,要发挥融媒体的优势,提供更多符合人民群众需求的群众文化产品,促进群众文化生活更繁荣,提升群众文化发展水平,在开启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上,实现从物质“富口袋”到文化“富脑袋”。
一、融媒体背景下群众文化发展的趋势
融媒体是把各类媒介载体,如电视、电台、报纸等媒体进行各方面整合,达到“资源通融、内容兼融、宣传互融,利益共融”的全媒体融合宣传理念。融媒体将电视、电台、互联网的传播强项糅合起来,实现了传统、现代媒体的优势最大化,从功能、手段、价值等多方面全角度提升,竞争力也从单一媒体孤军奋战变成多媒体一起协同。在融媒体逐渐兴起的背景下,自我参与、自我娱乐、自我开发的群众文化也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
(一)多元化趋势
(二)网络化趋势
在网络飞速发展的今天,随着智能手机的迅速普及,群众文化不再受到书籍、电台、电视等传统传播形式的束缚,网络化趋势日益明显。在CNNIC第四十九次公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中国网民数量已达到10.32亿,网络普及率已经超过73%,手机网民规模10.29亿,网民使用手机上网比例达99.7%[3]。各项网络文化产品的数量与传播空间摆脱了束缚,推动了群众文化向网络化的方向急速延伸。以图书、报纸为例:曾经传播信息、知识的最主要媒介是书籍、报纸类纸媒,当下电子书和电子图书馆、电子书店等占据了半壁江山,在线阅读电子图书、电子报刊成为主流形式。几乎所有的文化内容都可以在网络上呈现和传播。
科技的进步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社会生活,手机上越来越多的应用极大地拓展了人们的生存空间,人们之间的交流不再受空间的束缚。这也使得群众文化的传播形态更加多样与丰富,虚拟群众文化也成为群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融合化趋势
融媒体的发展以及各种传播工具的运用,使得群众文化的传播越来越快,传播效率越来越高,加速了地域文化之间的交流,加深了各类文化的融合,比如德云社相声的走红、东北二人转的时兴、海派清口的流行、脱口秀的走俏等。通过文化的融合和创新,一些传统文化重新焕发活力。地域特色鲜明的跨文化交流越来越多,突破了地域的限制,被更多的人所接受与熟知。并且,人们的心理认知愈加成熟,更容易接受新鲜事物,“下里巴人”与“阳春白雪”呈现着交融的趋势。
除了跨地域跨文化的融合,融媒体的内容还包括生产流程与设备上的融合。例如,传统媒体(电视)的内容生产一般流程是导演写好脚本之后,按照脚本的“剧情”用专业的摄像机拍摄,后期电脑剪辑、调色、录音室配音、制作等,具体到每一个镜头、每一个灯光与每一句话。然而,在自媒体时代,每个人都可以是内容的生产者,但大部分人并不具备专业的导演能力,大多是凭借手机随手拍,然后使用手机的简易编辑软件来编辑、配乐等,再上传到自媒体账号后,根据评论与反馈再进行快速的二次拍摄制作与上传。有时候这样的视角与视频反而对群众文化起到了“接地气”的传播效果。因此,融媒体内容在生产流程与设备上的融合,也使得群众文化的传播更生动与鲜活。
(四)品质化趋势
融媒体背景下,随着各类文化的频繁互动,群众眼界迅速拓宽,见识急剧增长,必然会产生更高的文化品质追求。大家不再满足于跳广场舞,或沿河道、林荫道快步行走,而是引吭高歌、翩翩起舞后再将其发到抖音、快手上,通过自编自导自演,来展示才艺与生活。并且人们通过这些融媒体平台也有更多的机会进行专业的学习,在融媒体流量推动下,草根歌手、平民演员、农民艺术家不断涌现,群众文化的品质越来越高。
此外,在自媒体快速发展的时代,一大批95后甚至00后成为自媒体文化生力军。一项对20多个自媒体领域10万多优质自媒体账号粉丝进行分析的研究显示,18-24岁用户占到30%[4]。对于他们而言,内容即是社交。他们在内容社交的应用上有着更高的偏好,在使用过程当中更关注自己感兴趣的垂直领域内容的品质。为了获得这些融媒体受众与消费者,传统文化与群众文化在融媒体上的内容品质化趋势也愈加明显。
二、融媒体背景下群众文化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融媒体的发展使得群众文化的重要意义变得街知巷闻,群众文化的树立也取得长足进步。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群众文化的建设依旧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
(一)群众文化发展的信息设施还不完善
尽管我国一直在加大对乡村地区信息根底设备的筹备力度,2021年底我国农村地区已实现“村村通宽带”,乡村光纤的平均下载速率超过了100Mbps,但是乡村的信息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网络普及率仍然不到60%,只有40%左右的乡镇实现5G网络覆盖[5]。虽然部分地区已经开展群众文化网络信息平台建设工作,但是各地在建设的水平和力度上还存在较大差距,特别是一些乡村地区建设水平较低,难度较大。根据中央《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6],各地都在加快建立省、市、县级融媒体中心基地,但是县级融媒体中心尚未实现全覆盖,乡镇融媒体中心基地尚未布局建立,有些农村多媒体设施匮乏。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作为特有的妊娠期疾病,主要发生于中晚期妊娠,目前临床医学对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的病因、具体发病机制仍未完全明确[8];相关研究认为与妊娠晚期患者体内的激素水平发生改变有关,因妊娠能导致雌激素等相关激素表达水平显著升高,造成脂肪酸相关代谢出现障碍,使游离的脂肪酸堆积于患者的肝细胞、脑部及肾脏等相关器官内,引起多器官损伤,影响妊娠结局,危害母婴健康[9-10]。因此,及早发现、诊断并实施有效治疗,适时终止妊娠,对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但临床医学针对妊娠期急性脂肪肝并发多器官功能损害尚无特效疗法,多以对症治疗、控制病情进展为主,但疗效及预后欠佳[11]。
(二)群众文化的载体和形式不适应发展需要
现如今群众文化的水平和格局稳步提升,逐步寻求更高阶段的文化载体和形式。在我国很多农村都早早设立了图书室,只是部分村子功能稍有欠缺,不能有效吸引群众来查阅。而像文化馆、博物馆这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进行文化传播的场所,有些受制于经费不足和体制机制等,设施陈旧、内容更新不及时,对群众吸引力不足。当下群众文化活动最普遍的方式还是文化娱乐,但这并不能充分展示当地风土人情、民俗特色,与群众理想中的文化诉求与心理预期还存在一定差距。
(三)急需增添优质内容
根据实际调研的情况,时下群众文化的主要内容还是广场文化活动,随着时代的进步,过去的扭秧歌、广场舞、戏曲表演等传统活动似乎已经脱离流行的轨道,不少人对此类广场文化活动已经兴趣寥寥。随着融媒体的传播,新形式、新内容的文化活动的需求热度攀升。然而融媒体刚刚兴起,绝大多数自媒体的群众文化活动节目只是初具雏形,短时间内难以组织起来大量能让大家欣然接受、普及程度高的高质量群众文化节目和活动。
三、融媒体在发展群众文化中的特征和优势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融媒体成为现阶段群众文化传播的主要方式之一,在推动群众文化发展中具有许多特征和优势。
(一)灵活性
与传统传播方式相比,在融媒体时代,群众文化的传播方式摆脱了地域、时间的枷锁,群众可以利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随时发布及获取信息,参与活动。沟通交流也具备随时随地交互的灵活性。融媒体时代,每个人都可以是信息的编辑者、发布者与传播者。只要发现好的题材、好的文化内容、好的群众文化活动,人民群众都可以通过自己的手机随时记录下来,随时随地发布传播,不受时空限制。因此,越来越多的自媒体出现了,塑造了越来越多的“网红”。
(二)广泛性
群众的日常已离不开微信、抖音、快手、今日头条等媒体软件。融媒体已经融入我国人民的日常生活中,已经成为群众文化流传的关键环节。越来越多的政府开通不同的媒体平台,借助融媒体平台的优势,实现信息的传播。各级各部门也正在通过“双微一抖”(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等形式加大宣传力度。
(三)精准性
融媒体可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精准定位受众人群,用大数据信息为受众制定大数据画像。通过大数据分析,可以知晓用户的属性、喜好、影响力等,并据此系统修正群众文化的传播内容和策略,能够更加有针对性地推送用户喜欢的文化内容。其在“人工智能算法”的演算后达到精确传递,从而实现内容的匹配程度和到达效率的技术性提高。通过融媒体建立起使用者大数据,用数据画像技术,区分群众喜好,有的放矢地输出群众文化内容,在群众文化传播、调动参与积极性和加强文化引导等方面才能事半功倍、节约资源、提高效果。
(四)可塑性
融媒体犹如一艘满载货物的邮轮,装载着文案描述、短视频、纪录片、图片图表、配乐配画等众多表达形式,建立了一种多维度、广角度、深层次的渲染方式来进行文化传递。通过信息化技术加持,融媒体可以对内容进行精准再造,比如在很多短视频平台上,当通过后台的数据发现一段短视频从第三秒开始观看量下降,视频创作者就会对第三秒之后的视频内容重新编辑剪辑再上传,用后台技术对视频的有效传播与到达进行分析与判断。同时,可以通过灵活操作已经成熟的AR、VR、MR等融媒新技术,创造出多感官、融入式、模拟状态等各种崭新的融媒体领域的感受方式,丰富内容、扩展方式、创新方法,让各种文化内容深入群众心中。
四、发挥融媒体优势提升我国群众文化发展水平的对策建议
“十四五”期间,国家越发加大了群众文化的建设力度,树立了更为长远的发展目标。本着大幅度提升群众文化发展水平的目标,笔者从媒体融合发展的角度,结合自身实践,提出以下四点对策建议:
(一)完善群众文化发展的融媒体平台建设
落实中央《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的要求,完善省、市、县级融媒体中心,搭建好群众文化发展的融媒体平台,其根本在于管理模式的创新,应该因地制宜地完善运行机制。只有融媒体的作用和效果凸显后,群众才会自愿并主动地普及运用、产生黏性。同时,适时规划建设乡镇融媒体中心,搭建群众文化发展的承载空间和基地,打响群众文化融媒体传播的收官之战。融媒体中心的建设要突出以“5G+AI+大数据”为代表的新技术运用,如此才能把融媒体的精准性、可塑性更好地发挥到群众文化的发展中。为此,要解决传统媒体技术力量不足的问题。一方面可以通过自身培养人才队伍,提升运营造血能力,搭建一支高、精、尖的复合型全媒体专业人才队伍;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媒体平台与信息技术企业的合作,创新体制机制,形成政企或事企合作新模式,有效解决媒体中心资金、技术、人才不足等问题。
(二)加强乡村信息基本设备搭建
政府要加大投入,实施好数字乡村建设发展工程,推进农村生产生活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同时,发动社会各界力量,首先确保稳定的资金投入,夯实群众文化的经济基础,以保证政府的主导地位、系统的完整性、公告文化服务机制的核心为前提,健全群众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机制。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建设群众文化活动场所,把村级文化活动广场建设,配备多媒体设备、融媒体终端纳入乡村振兴村庄标准化建设要求。要加强乡村地域的信息基础设备搭建力度,加快布局建设乡镇、农村5G网络基础设施,提高5G网络、网络信息平台覆盖率和农村互联网普及率,进一步提升农村通信网络质量和覆盖水平。
(三)加强群众文化的数字化工作
加大力度推动群众文化数字化转型,以数字信息的采集、处理、存储工作为基础,不断提高群众文化数字转换率,大力建设数字化博物馆、数字化图书馆、数字化文化馆等群众文化数字平台,整合文化资源实现线上线下相互补充、完善、交融,拓展大众的兴趣爱好和实践行动。通过信息化技术手段将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内的资源展现于数字化平台上,完善传统的图书、报刊、文化资料查阅、借阅手续办理和各种业务操作模式,利用各种现代信息和融媒体技术,在媒体、网络、短视频等平台上展示群众文化产品、群众艺术作品等,让人民群众能突破时空限制随时随地欣赏到各类文化产品,参与各种网络群众文化活动,进一步加深其对群众文化艺术的理解和参与度,同时要提升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等传统文化平台的服务功能。充分借鉴已有的云上展览、互联网直播、电子阅读、掌上预约等方式,让群众切实感受到数字体验的方便快捷,如此群众文化活动的参与程度、普及效率和体验满意度才会真正提升。
(四)利用融媒体平台丰富群众文化内容
通过快手、抖音、火山视频等新媒体平台,打造输出社会正能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节目,开发策划能让大家发自内心喜爱的短视频。开发群众文化APP,推出广场舞教学、健身教学、地方戏曲等,制作一些市民群众喜闻乐见,全方位、多层次、接地气的综艺文化节目,多送正能量的好声音到群众中去。对知名度高、已经具备网络影响力的群众文化精英,可聘为群众文化传播大使,利用其网络影响力,大力推广当地的山水景观、非遗文化等,为开展群众文化打造声势、添砖加瓦。
五、结语
在融媒体持续发展的过程中,文化和信息已经深入了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每时每刻都在被传递和延伸,只有掌握和充分运用融媒体技术,让群众文化变得立体、生动、完整、有生命力,同时运用好大数据时代的智能技术,让群众文化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让传播方式维度多元化且更精准化,才能在根本上提高其群众影响力,我国群众文化事业才会取得突破性、可持续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