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农业景观类型的因素探讨
———评《农业景观分类方法与应用研究》
2022-01-18温瑀
温瑀
(燕山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河北 秦皇岛 066004)
农业景观体系建设基于农业景观分类,科学的农业景观分类是农业景观格局分析、保护与管理的前提条件。在此背景下,探讨影响农业景观类型的因素,有助于得出不同农业景观所需要依附的客观因素,对于科学规划农业景观布局具有重要意义。
由梁发超、刘黎明、蔡振翔联合编著,经济日报出版社出版的《农业景观分类方法与应用研究》一书,便是一部系统研究农业景观分类的专著。 该书共包括七个章节,在界定农业景观科学内涵的基础上,介绍农业景观的分类标准与各自的特征,并分析农业景观地域差异,有助于读者对农业景观分类理论的基本认知。此外,该书作者对农业景观分类和制图方法进行了研究,从具体思路、践行路径、所需工具等方面构建分类实践体系,并通过实际案例进行农业景观分类方法应用演示。 该书兼顾理论阐述与实证分析,为构建当代农业景观体系提供了重要借鉴。
农业景观是指城镇以外地区与农业生产有关的景观板块。 书中,围绕新农村建设,进一步丰富了农业景观的含义与要素,即将城镇以外所有与农业相关的物质与非物质要素统一为自然与人工的复合体系,在这种内涵界定下,农村景观涵盖生产、生态以及生活三个方面,兼具生产功能、生态功能、旅游观赏功能、文化建设功能。依据不同农业景观所要发挥的功能,将农业景观划分为农业生产景观、农业服务景观、农业生态景观和农业生活景观四大类。 参考书中观点,笔者就上述四种农业景观类型的影响因素展开分析。
其一,影响农业生产景观的因素。 农业生产景观是指种植业、林业、渔业、畜牧业等能为社会直接提供农产品等原材料的景观类型,这类景观的价值取决于其生产输出功能。 因此,影响农业生产景观的因素本质上就是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即农业资源禀赋和土地资源结构,经典案例为“南稻北麦”的农业生产景观类型分布。气候条件、水体条件以及地貌条件等一系列农业生产资源的不同,都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农业生产景观,如秦岭- 淮河线以北的华北地区、西北大部分地区、东北地区以及黄土高原部分地区等,都是以小麦农业生产景观为主,但因水、光照、气温等条件不同,形成南部冬麦区、北部春麦区的差异。
其二,影响农业服务景观的因素。农业服务景观除了水渠、村路等服务农业生产的设施外,还包括为广大居民提供休闲或旅游服务的设施,如采摘园、农家乐等。其中,影响农业生产类服务景观分布的因素主要在于当地农业生产需求,如中南部地区降水量较大,河流发育较好,因此水利设施景观较多;而西北地区干旱少雨,因此水利设施景观较少。 影响农业休闲类服务景观的因素则主要在于地方特色,包括农业文化遗产的存留与分布、休闲农业特色与发展水平等等。
其三,影响农业生态景观的因素。 农业生态景观指的是湖塘、山体、桑基鱼塘、防护林等具有生态防护功能的农业景观,这类景观的形成与分布基本与其要实现的生态功能相一致。 以生态屏障功能为例,城市郊区林园、环城生态大道、平原区农田防护林网等景观的规划设计,旨在使城市、农村等人类聚落免受自然侵害,充分发挥保护屏障作用。此外,以生态调节功能为例,人工湿地、人工绿地、退耕还林还草等景观的规划设计,旨在保护自然生态、改良土地状况,进而改善当地生态环境。
其四,影响农业生活景观的因素。农业生活景观指的是农村聚落、农耕技术、农业习俗等与农业生活息息相关的事物。其中,影响农村聚落景观分布的因素主要为地形地貌和聚落文化差异,如平原农村聚落以团状、条状的聚集分布为主,而丘陵区农村聚落则是沿山麓、道路等呈枝干状分布。 影响农业文化景观的因素则与当地特色习俗、流传的农作技艺等精神文化有关。
综上所述,地域差异是影响农业景观类型的关键因素,正如书中指出,“农业景观地域差异及形成背景因素分析是构建农业景观分类方法体系的基本依据”,因此,各地需结合地域特征做好农业景观规划设计,构建农业景观体系,在保障农业景观生产价值的基础上,提升其经济价值、生态价值、美学价值,推动美丽乡村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