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心血管护理研究的热点及趋势—基于共词聚类及多维尺度分析法

2022-01-18张瑛管玉香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21年11期
关键词:主题词心血管聚类

张瑛 管玉香

作者单位:1 安徽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安徽 合肥 230000

2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护理部,安徽 合肥 230031

心血管疾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慢性病之一。《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19》指出:当前心血管疾病死亡占城乡居民总死亡原因的第一位,农村占比为45.91%,城市占比为43.56%,推测未来10年内心血管疾病患病人数仍会快速增长,我国心血管疾病负担也会愈来愈重,这显然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1]。因此,了解心血管护理领域的研究热点及趋势对于临床护理工作及护理科研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期刊文献是一种专业领域学术论文的主要载体,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某一学科研究的热点和趋势,而主题词作为网络用户检索信息的最基本方法,是能够表达文献内容特征的词语,是一种已规范、整理、组织好的控制严格的规范词[2]。共词聚类为共词分析中一种常用的分析方法,是以共词出现的频率为分析对象,利用聚类的统计学方法,把错综复杂的分析对象间的关系简化为数目相对较少的若干类群之间的关系并直观地表示出来的聚类过程,从而归纳出该学科的研究热点[3,4]。聚类分析结果可用树状图表示,较为清晰。多维尺度分析通过对象间的相异性或者相似性数据得到不同研究对象在低维空间中的相对分布情况,若主题词的分布较集中且位置趋向中心点,说明该方向得到较高的关注,反之则说明研究主题狭小或正过渡到其他主题[5,6]。多维尺度分析的输出结果是一种欧氏距离模型,展现了各元素之间的关系,越相似的元素在空间上就越接近。本研究选取心血管护理的相关文献为研究对象,利用共词聚类及多维尺度分析法,深度挖掘了我国心血管护理领域的研究热点及趋势,为临床护理和相关护理科研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数据收集与处理选择CNKI 期刊库为数据来源,检索时间限定为 2016年1月1日~2021年1月1日。检索策略:以主题词或关键词进行检索,检索词:“心血管”“护理”。纳入标准:心血管护理相关文献。排除标准:短篇报道、会议通知/纪要、征文、稿约通知、重复发表的文献、文献中数据不全、与主题相关性较弱的文献。根据文献检索策略初步检索出文献3 260 篇,筛选出文献3 071 篇,导入NoteExpress 文献管理软件去除重复文献5 篇,最终将3 066 篇文献题录信息以Notefirst 格式保存。

1.2 文献信息提取与分析将纳入的文献信息导入书目共现系统(Bibliographic Items Co-occurrence Matrix Builder 2.02,BICOMB 2.02)[7]对文献信息进行提取,包括期刊、关键词、标题、第一作者、年份等,相同含义的关键词进行修改且批量合并(如优质护理与优质护理模式、优质护理服务统一替换为优质护理,心血管介入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心血管介入治疗统一替换为心血管介入术,生存质量和生命质量统一替换为生活质量),同时去除没有实质意义的关键词如心血管、疾病、调查等,对所获取的资料进行计量统计分析,形成高频关键词的词篇矩阵。关键词是表达研究主题的一组词汇,是文献内容的提炼与精华,而高频关键词可以直接反映某一领域的研究热点[8]。将txt 格式的高频关键词词篇矩阵导入SPSS 23.0 统计软件进行系统聚类,聚类方法选择组间联接且度量标准采用二分类变量Ochiai 算法[9],将聚类结果中的相似矩阵以Excel 格式导入SPSS 23.0 统计软件进行多维尺度分析,其相似矩阵中的元素数值均在0~1之间,数值越接近1 则表示两个关键词的相似度越大;反之数值越小表明两个关键词相似度越小[10]。

1.3 质量控制文献检索方式经过反复检测后确保查全文献;由2 名研究人员根据纳入标准、排除标准及提取标准共同核对并完成文献的筛选及信息的提取;严格按照统计的流程操作。

2 结果

2.1 心血管护理高频关键词的统计最终得到2 468个关键词,累计出现9 823 次。目前高频关键词临界值的确定尚无统一标准,本研究采取Donohue(1973)模型[11],并结合实际情况确定词频≥22 的关键词作为高频词截点,共得到53 个高频词,占总频次的51.15%,见表1。

表1 心血管护理相关文献高频关键词(n=9823)

2.2 构建高频关键词的相似矩阵选择频次阈值(≥22 次,≤590 次)生成词篇矩阵,为更加准确地反映关键词之间的共现关系,导入SPSS 23.0 软件进行聚类分析,获取一个53×53 的高频关键词相似矩阵,呈现前53 位高频关键词的相似关系,见表2。

表2 心血管护理相关文献高频关键词相似矩阵(部分)

2.3 心血管护理相关文献研究热点采用SPSS 23.0软件对高频关键词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和多维尺度分析,得到关键词聚类树状图(见图1)和多维尺度分析图(见图2)。结合专业知识将心血管护理研究聚类分析树状图中结果划分6 个专业主题,见表3。

表3 心血管护理研究热点主题(聚类分析结果)

图1 心血管护理高频关键词聚类分析树状图

图2 心血管护理高频关键词多维尺度分析图

3 讨论

第一个主题是心血管内科护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以及相应的护理对策研究。在当前老年人口数量逐渐增多的社会背景下,心血管疾病作为老年群体常见病,对患者身体存在着持续性影响。同时,多数老年患者患有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以及存在抽烟、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对身体健康造成潜在危害。李艳[12]在对心血管内科护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分析基础上,实施针对性的全面护理干预措施,可降低护理差错发生率,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和效率,保障患者身心健康和安全,同时还能够提高护理满意度,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心力衰竭患者应用血管活性药物不安全因素及临床护理对策研究表明,管理因素、护士自身素质因素、输入途径不当、静脉选择不佳及微量泵使用不当是导致心力衰竭患者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出现不良反应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13]。心血管疾病具有多发性、复杂性、突发性、猝死率高的特点,因此应查找患者住院期间存在的安全隐患,分析影响患者安全的因素,积极采取降低和避免危险因素的策略,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减少不必要的医疗纠纷,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第二个主题是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在住院治疗期间存在坠床、管道滑脱、意外跌倒及压疮等风险;与此同时,重症患者可能还合并其他一些基础疾病,在基础监护、配合抢救等多个护理工作环节中均存在护理风险隐患,所以针对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尤为重要。风险管理的基本步骤主要包括3 个部分:风险的识别、风险的评估、风险的处理。对于危重患者的风险评估,应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衡量潜在风险的急缓和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对风险进行重要程度的排序,以便对高危人群进行风险筛查[14]。护理风险管理能够将护理过程中潜在的风险及时查找出来,并制定针对性措施,有效提升护理质量,因此近年来在越来越多的医疗卫生机构得到普及[15]。有研究表明,应用风险预警分级管理护理方案在冠心病重症监护室(CCU)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护理管理中能够缩短抢救时间,降低护理记录缺陷发生率,提高患者及家属满意度[16]。因此,护理风险管理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模式能够以风险小组的形式对患者进行护理,其与传统护理管理措施相比,在护理过程中能够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与改正,确保了临床护理的安全性[17]。

第三个主题是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患者护理的相关研究。伴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创新与发展,心血管疾病的相关诊疗技术也逐渐走向成熟,而冠状动脉造影术作为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和治疗的一种有效方法,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显效迅速和住院周期短等优势,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18]。但冠状动脉造影术属于一种有创性检查,术后仍存在发生并发症的风险,而心率、血压等体征变化则会直接影响冠状动脉造影术后效果,很容易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若护理工作不到位,则会出现相关并发症如局部肿胀、水疱及血管闭塞等,不仅延长了患者的住院时间,也造成患者心理恐慌。有研究表明,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有助于临床护理人员详细掌握患者术后病情变化情况,能够及时通过患者的临床护理路径记录表查找其护理效果不理想的原因,不断改进护理措施,促进患者康复[19]。冠状动脉造影术后由于穿刺部位的压迫,可能会引起局部皮肤疼痛、麻木及肿胀,因此还需要及时观察患者忍耐疼痛的情况,注意皮肤颜色变化及皮肤温度,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必要时对其进行心理疏导,解除患者的焦虑情绪,从而转移注意力,提高患者整体舒适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第四个主题是合并心血管疾病方面的相关研究。有研究显示,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其冠状动脉疾病的发生率也明显升高,发生心血管事件并导致死亡的风险是正常人的10~20 倍,而血液透析作为一种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重要肾脏代替疗法,其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减少低血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症状,提高了患者治疗的安全性[20]。因此,对于慢性肾脏疾病患者,可以通过规律作息、适当运动、调整饮食等有效措施降低与心血管相关疾病的发生率,从而维持心血管健康;对于血液透析患者应密切监测患者血压、心率、体温等生命体征,做到异常症状的早识别、早发现,从而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同时,有调查显示糖尿病也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合并糖尿病的心血管疾病患者死亡人数增加了2~4 倍[21]。有研究表明,通过控制患者的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烟、饮酒、高糖高脂饮食等危险因素,可有效减少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22]。因此,可以从健康教育方面(如社区讲座、展板、宣传手册等)使患者知晓与生活习惯相关的危险因素并进行相应的行为改变。

第五个主题是健康教育在老年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剧,老年人自身能力出现退化,身体器官功能逐渐衰弱,且很多老年人合并多种慢性疾病,给患者的家庭带来一定程度的经济负担。据统计,我国65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1.67 亿,占总人口比例的11.9%,而心血管疾病是常见的老年慢性病之一[23]。我国慢性病导致的死亡人数已占全国总死亡人数的87%,其疾病负担约占我国疾病总负担的70%[24]。作为中国城镇居民5 种慢性病之一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大多数为老年人[23],其健康自我管理状况较差,同时对心血管疾病认识的程度也较低,存在不良的健康生活方式和服药依从性不高的现状。有研究表明通过疾病健康讲座、同伴共享、亲朋参与、多次家庭和电话随访等方式能使老年人得到更多的社会支持[25],因此,健康教育在老年心血管疾病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它既可以提高社区人群“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能力,也能够增强其行为改变的自我效能和信心,为健康相关行为的形成和保持奠定了基础。

第六个主题是延续性护理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延续性护理是指通过连续的一系列过渡性的计划和方案等行为活动,确保患者在各种照护场所都能够得到有效的不间断的延续护理,尤其是患者由医院过渡到家庭的过程中要求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出院指导和随访等[26]。有研究表明冠心病患者在心血管介入术后,仍有发生冠脉支架内再次狭窄的可能,尤其是因患者疾病康复知识欠缺、不良生活习惯等危险因素的持续存在导致患者再次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27]。因此,开展护士主导的贯穿全程的延续性护理不仅能增强心血管介入治疗后的心脏康复能力,也能够提高康复积极性,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通过将多维尺度分析图谱与共词聚类分析结果进行对比,发现两种方法在聚类的划分上既有相似之处,又存在不同的划分领域。与聚类树状图划分不一致可能与关键词使用较混乱,没有统一标准有关。多维尺度分析图中每个节点代表一个研究主题,节点距离中心越近,其核心程度越明显,离中心越远,其研究热度越低,同时两个节点之间相距较近,则说明二者之间关联性强,反之则弱[5,6]。从多维尺度分析结果图可以看到高频词的分布既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又具有群组分布的独立性,说明我国心血管护理研究领域在不断地被深入挖掘。高频关键词多维分析将二维空间划分为4 个象限,大致划分为4 大领域。领域1 的研究主题是心血管内科护理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和防范对策研究。该领域的主题词分布较离散,仅“危险因素”及“防范对策”有交叉,说明二者联系较紧密。主题词“心血管护理”“心血管内科护理”位于该领域的中心,表明心血管护理的研究对象主要集中于心血管内科患者。领域2 的主题词比领域1 的主题词联系更加紧密,且分布较为密集,表明领域2 受到较多的关注。主题词“延续性护理”“依从性”“冠状动脉造影”“心力衰竭”位于该领域的中心,表明目前我国心血管疾病的延续性护理处于研究的热点。领域3 的主题是健康教育在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中的应用。该领域的主题词相对较少,表明该领域的主题词还需要进一步拓展。领域4 的主题是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在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该领域主题词分布零散,内部关键词联系不够紧密,说明该领域研究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

4 小结

本研究以CNKI 期刊库为数据来源,运用共词聚类及多维尺度分析法对我国心血管护理领域的研究热点和趋势进行梳理,从总体来看,我国心血管护理领域的研究热点呈现不断深入、不断发展的态势,大致与临床护理工作中所面临的问题相一致,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我国心血管护理科研的方向和热点。目前我国心血管疾病人群有逐渐年轻化的趋势[28],今后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把握心血管护理的研究方向:①拓宽我国心血管疾病的研究人群,不仅局限于对老年心血管疾病的研究;②丰富国内心血管护理的研究主题,如关注衰弱及负性情绪患者的护理,在其影响心血管疾病患者生命质量的研究中尚有较多空白。本研究仅纳入CNKI 数据库中的文献,运用共词聚类及多维尺度分析法对我国近5年内的心血管护理领域的研究热点进行梳理,未纳入其他数据库中的文献,故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未来还需对其他数据库中的文献进行深度挖掘。

猜你喜欢

主题词心血管聚类
COVID-19心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基于DBSACN聚类算法的XML文档聚类
基于改进的遗传算法的模糊聚类算法
lncRNA与心血管疾病
胱抑素C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
一种层次初始的聚类个数自适应的聚类方法研究
我校学报第32卷第5期(2014年10月)平均每篇有3.04个21世纪的Ei主题词
我校学报第32卷第6期(2014年12月)平均每篇有3.00个21世纪的Ei主题词
2014年第16卷第1~4期主题词索引
《疑难病杂志》2014年第13卷主题词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