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DCE-MRI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及定量参数诊断乳腺良恶性疾病的价值分析

2022-01-18束朋辉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21年11期
关键词:分型良性恶性

束朋辉

作者单位:开封市中心医院医学影像科,河南 开封 475000

流行病学研究证实,我国乳腺癌的年平均发病率为284~602/10 万[1,2]。早期诊断能够指导乳腺癌的手术治疗,延长乳腺癌患者的预后生存时间。虽然钼靶摄影检测能通过观察及检测乳腺钙化灶边缘特征、肿块回声强度等,进而评估乳腺癌的发生风险。但钼靶检查的局限性较为明显,其对微小肿瘤病灶的漏诊率较高[3]。磁共振检查通过对乳腺软组织或者周围淋巴结组织的可疑病变进行观察,提高对乳腺肿块的筛查和鉴别诊断能力。同时通过动态增强磁共振(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DCE-MRI)能够反映随时间而动态变化的组织灌注水平或者血管通透性水平,进而评估肿块恶性病变倾向的可能[4,5]。为了指导临床对乳腺癌的早期诊断,本研究选取我院2019年2月~2021年1月收治的60 例乳腺癌患者,探讨DEC-MRI 诊断乳腺癌的血管影像学定量参数的改变情况,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19年2月~2021年1月收治的60 例乳腺癌患者(恶性组)、60 例乳腺良性疾病患者(良性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恶性组患者年龄37~62 岁,平均(46.9±6.8)岁,未绝经43例,绝经17 例;病理学结果:浸润性导管癌42 例,浸润性小叶癌9 例,黏液腺癌6 例,髓样癌3 例。良性组患者年龄33~60 岁,平均(44.8±9.0)岁,未绝经40 例,绝经20 例。两组患者年龄,绝经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①年龄19~65 岁;②乳腺癌良恶性疾病的诊断以病理学结果为金标准;③确诊前均接受DCE-MRI 检查;④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①乳腺手术史;②伴有其他部位恶性肿瘤、结核;③全身感染性疾病;④急性心肌梗死、心衰;⑤具有DCE-MRI 检查禁忌证。

1.2 DCE-MRI 检查方法采用德国西门子公司生产的GEON-900 3.0T 磁共振检查仪器进行检查,检查范围为腋窝至乳腺下缘。STIR 扫描参数:TI 240ms,TR 13 000ms,TE 42ms,层厚3.0mm,FOV 340mm×340mm。矢状位T2WI 参数:TR 3 400ms,层厚3.0mm,TE 80ms,层间距54mm,FOV 220mm×220mm,激励4 次。DWI 扫描参数:激发1 次,FOV 340mm×340mm,采用高压注射器先经肘前静脉注射马根维显(购自南京博奥生物科技公司)0.1mmol/kg,3ml/s,再注射生理盐水20ml,3ml/s。在GE 工作站上进行图像处理,选择病灶中心层面,绘制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根据图像计算早期增强率(EER)、最大线性斜率(Slope)、达峰时间(Tpeak)、峰值(SImax)、血管计数(NTV)。TIC 曲线分型:Ⅰ型为稳定增强型,信号持续性增强;Ⅱ型为持续平台型,早期信号增强后维持在一定水平;Ⅲ型为流出型,早期增强后,到达峰值并逐渐下降。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6.0 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用±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TIC 曲线分型比较恶性组患者的TIC 曲线分型主要以Ⅲ型为主,良性组患者的TIC 曲线分型主要以Ⅰ型和Ⅱ型为主,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TIC 曲线分型比较[n(%)]

2.2 两组DCE-MRI 定量参数比较恶性组患者EER、NTV 显著高于良性组,Tpeak、SImax 显著低于良性组(P<0.05);两组患者Slope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DCE-MRI 定量参数比较(±s)

表2 两组DCE-MRI 定量参数比较(±s)

组别nEER(%)Slope(%)Tpeak(ms)SImax(%)NTV恶性组60143.6±29.875.6±13.22.91±1.17626.6±68.92.26±0.68良性组6096.1±22.571.4±12.04.63±1.52744.8±95.10.79±0.15 t 9.8541.824-6.946-7.79616.352 P 0.0000.0710.0000.0000.000

2.3 DCE-MRI 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疾病的价值以病理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DCE-MRI 诊断乳腺癌的敏感度为91.67%,特异度为93.33%,阳性预测值为93.22%,阴性预测值为91.80%,见表3。

表3 DCE-MRI 诊断乳腺良恶性疾病的价值

3 讨论

放射线、遗传基因突变或性激素受体敏感性改变均能促进乳腺导管上皮恶性肿瘤的发生,特别在合并携带BRCA 基因的患者中,乳腺恶性肿瘤的发生率可进一步上升[6]。临床乳腺癌患者的3年生存率不超过40%,综合性治疗后乳腺癌患者的总体生存时间不超过38 个月[7]。早期诊断能够为乳腺癌的根治性手术提供前提,但一项纳入273 例乳腺癌患者的超声诊断分析研究表明,超声声像评估乳腺恶性肿瘤的敏感度不足55%,漏诊率和误诊率较高,可超过15%[8]。因此寻找可靠而准确的诊断方法对改善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结局具有重要意义。

DCE-MRI 在常规MRI 扫描的基础上结合时间曲线进行动态增强扫描观察,可以了解可疑病变组织区域的血流灌注水平和血管通透性改变情况。恶性肿瘤病灶组织和良性病变组织的血流供应存在明显差异,恶性肿瘤组织的血流早期增强较为明显,由于血管分支较多,DCE-MRI 可见血流信号快速流出[9]。同时DCE-MRI 能够根据血流灌注计算定量参数,从而提高恶性肿瘤的鉴别能力[10]。有研究者认为DCE-MRI 能提高乳腺癌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11],但对于DCE-MRI 具体的图像参数仍需进一步分析。

本研究观察了乳腺良恶性组织的TIC 曲线分型,发现恶性组患者的TIC 曲线主要为Ⅲ型,而良性组患者的TIC 曲线主要为Ⅰ型或者Ⅱ型,提示了不同TIC 曲线分型对鉴别乳腺恶性肿瘤的价值,这主要由于恶性病变的乳腺组织血管供应丰富,早期信号增强后达到峰值,而由于肿瘤血管分支较多,进而又快速流出,导致TIC 曲线表现为典型的Ⅲ型。郑海澜等[12]也认为DCE-MRI 诊断乳腺癌时,恶性病变组患者的TIC 曲线分型比例可平均上升20%以上,特别是在早期单发性乳腺结节的患者中,TICⅢ型曲线的比例更高。对于不同图像参数的具体分析可见,恶性组患者的EER、NTV 均明显高于良性组,而Tpeak、SImax 明显低于良性组(P<0.05),提示乳腺恶性病变患者特异性的DCE-MRI 图像改变。分析乳腺恶性病变相关DCE-MRI 参数改变的原因如下[13,14]:①恶性乳腺病变患者的新生毛细血管较多,同时动静脉血管间存在较多的分支,故血管EER 可明显上升,同时NTV 也明显上升;②由于新生血管多,造影剂的充盈方向多,灌注阻力小,故而Tpeak 明显缩短,而SImax 的下降则考虑因血管间的动静脉吻合较多,从而导致部分造影剂在达到峰值前已经开始流出,降低了SImax 水平。也有研究认为Slope 在乳腺良性和恶性组患者中同样存在明显差异[15],但本研究并无相关结论,考虑可能与乳腺癌患者临床分期或者癌细胞类型不同有关。DCE-MRI 诊断乳腺良恶性疾病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均超过90%,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综上所述,本研究探讨了DCE-MRI 中TIC 具体参数的改变,其中EER、NTV 明显上升,而Tpeak、SImax 明显下降,DCE-MRI 能够有效辅助诊断乳腺癌。

猜你喜欢

分型良性恶性
走出睡眠认知误区,建立良性睡眠条件反射
恶性胸膜间皮瘤、肺鳞癌重复癌一例
呼伦贝尔沙地实现良性逆转
失眠可调养,食补需分型
卵巢恶性Brenner瘤CT表现3例
便秘有多种 治疗须分型
基层良性发展从何入手
甲状腺良性病变行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的效果分析
甲状腺结节内钙化回声与病变良恶性的相关性
基于分型线驱动的分型面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