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病人术后动力性肠梗阻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可行性探讨
2022-01-18贾春萌
贾春萌
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超过29/10万,病死率超过14/10万,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分别占全部恶性肿瘤的第3位和第5位,并呈不断上升趋势[1-2]。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与完善,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成为治疗直肠癌的主要方式,并已得到充分认可,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刀口小等优势[3]。肠梗阻是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病人术后较常见的并发症,其中大部分属于动力性肠梗阻。动力性肠梗阻是指受多种原因诱发的肠道动力减弱或消失,继而导致肠道内容物无法顺畅通过肠道排泄的病症[4]。有文献报道,结直肠癌术后动力性肠梗阻发生率达2.28%~5.48%,术后动力性肠梗阻除了增加病人痛苦外,还会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和增加二次手术风险等[5-6]。目前,术后动力性肠梗阻的发病原因还不明确,临床上尚无科学、有效的术后动力性肠梗阻的防治共识[7]。因此,本次研究通过调查400例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病人术后动力性肠梗阻发生情况,分析其危险因素,旨在为指导个体化防治与预后改善提供关键理论支持。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纳入2017年1月—2020年2月在我院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400例直肠癌病人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术前在我院接受相关检查,行电子肠镜检查和组织病理学活体组织检查确诊;②术后预计生存时间≥3个月;③基本资料完整;④影像学检查证实不存在远处转移或腹腔种植状况;⑤术前均未接受放疗、化疗。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心肝肾器质性疾病;②伴结缔组织或血液疾病;③既往有腹部手术史。
1.2 调查方法
1.2.1 资料收集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0年2月在我院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400例直肠癌病人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TNM分期、术前肠梗阻病史、有无低蛋白血症、肿瘤分化程度、手术时间(min)、腹腔感染情况、吸烟史、有无吻合口瘘等临床信息。
1.2.2 判断标准 术后动力性肠梗阻诊断标准参考《临床常见疾病诊断标准》中标准[8],内容如下:①无电解质紊乱状况下发生腹胀、呕吐,并需安置胃管缓解症状;②查体可见明显腹膨隆,听诊未闻及肠鸣音或肠鸣音极弱;③腹部立位X线平片见肠管广泛积气、扩张或液气平面,符合肠梗阻表现。肿瘤分级(高、中、低分化)、TNM肿瘤分期依据国际抗癌联盟(UICC)制定的结直肠癌第6版TNM分期标准[9]。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采用SPSS 24.0统计软件包,定性资料使用例数/频数、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病人术后动力性肠梗阻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检验水准均为双侧,P<0.05。
2 结果
2.1 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病人术后动力性肠梗阻的发生率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400例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病人术后30 d内动力性肠梗阻的发生率为9.50%(38/400)。38例均予以对症治疗并最终治愈出院。
2.2 影响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病人术后动力性肠梗阻发生的单因素分析 本次研究发现400例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病人术后发生动力性肠梗阻38例(发生组),未发生动力性肠梗阻362例(未发生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是否存在术前肠梗阻病史、合并低蛋白血症、手术时间和术后有无吻合口瘘等是影响术后动力性肠梗阻发生的相关因素(P<0.05)。见表1。
表1 影响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病人术后动力性肠梗阻发生的单因素分析
2.3 影响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病人术后动力性肠梗阻发生的多因素分析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术前肠梗阻史、合并低蛋白血症、手术时间>3 h、吻合口瘘均为影响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病人术后发生动力性肠梗阻的独立因素(P<0.05)。见表2。
表2 影响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病人术后动力性肠梗阻发生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动力性肠梗阻属于直肠癌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国外研究报道,结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后肠梗阻发生率低于6.0%[10-11],同时国内多项研究称发生率范围为2.8%~28.0%[12]。有研究认为,诱发动力性肠梗阻发生的原因可大体分为物理因素(手术操作)、神经因素(交感神经过敏)、体液因素(作用于血管肽类、血液中儿茶酚胺),而随着具有微创、机体免疫系统低应激、术后恢复快速、并发症少等优势的腹腔镜技术广泛开展,动力性肠梗阻发生率明显降低[13]。已有较多文献证实,腹腔镜手术可以降低直肠癌术后动力性肠梗阻的发生率[14-15];但是目前接受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病人术后动力性肠梗阻的发生率仍然较高。因此,研究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病人术后动力性肠梗阻的发生原因十分必要。
目前针对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病人术后动力性肠梗阻发生原因的研究多停留于片面或浅显调查。本次研究系统全面地分析了影响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病人术后发生动力性肠梗阻的相关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术前肠梗阻史、合并低蛋白血症、手术时间>3 h和吻合口瘘均为影响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病人术后发生动力性肠梗阻的独立因素(P<0.05)。其原因可能为:①术前存在肠梗阻病人的肠壁静脉回流受阻、肠腔内压力更高,往往有肠壁炎症介质渗出、肠腔充血水肿、毛细血管及淋巴管淤积等现象,易诱发水电解质紊乱与酸碱失衡,致使术后肠梗阻发生率上升[16]。②低蛋白血症会加剧腹部炎症反应,病人易发生肠壁水肿,增加肠内外炎性渗出,致使发生肠梗阻风险增大[17]。③手术时间越长,麻醉药物剂量随之增加,麻醉时间、肠道麻痹时间对应延长,进而影响机体呼吸、循环与消化系统功能,增加术后应激;手术时间超过3 h还与肿瘤TNM分期较晚、手术范围较大及手术损伤程度有关,常预示更复杂的手术过程与术中损伤,成为导致梗阻发生的重要因素[18]。④吻合口瘘发生者常伴随高热、腹痛、腹胀和肠麻痹等情况,导致术后动力性肠梗阻发生[19]。
面对上述相关影响因素,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制定预防术后动力性肠梗阻的综合护理干预对策,对降低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术后动力性肠梗阻十分必要。具体内容:加强与术前有低蛋白血症、手术时间长、有术前肠梗阻病史、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病人的沟通交流,舒缓其负性情绪,提升对消化系统与术后肠功能恢复的积极影响[20];依据病情实施早期活动指导,如半卧位深呼吸运动,每日2次或3次抬臀及下肢动作指导,指导病人进行下肢踝泵运动,循序渐进地增加机体运动次数与运动量,促进肠蠕动恢复;制定营养膳食,并在禁食期协助病人使用甲硝唑氯己定含漱液漱口,严格检测口腔清洁湿润状况,预防营养不良与细菌感染。同时,可配合红外线照射行伤口与腹部理疗,每日2次,每次30 min,进而促使腹部微血管扩张,肠管血液循环量增加。另外,相关研究显示术后第1天实施超声波治疗联合中频脉冲可进一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与组织营养,并伴解痉挛、镇痛等功效,可用于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病人降低术后动力性肠梗阻发生率[21]。
综上所述,术前肠梗阻史、低蛋白血症、手术时间>3 h和吻合口瘘等因素使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病人术后发生动力性肠梗阻风险增大,临床护理工作者应积极实施相对应护理干预,以期降低术后动力性肠梗阻的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