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经济管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2022-01-18李佩文
李佩文
(商南县三角池国有林场,陕西 商洛 726300)
现阶段,我国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趋于稳定状态,但在农村地区,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较多,人口基数大、生产规模小等现实问题成为阻碍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为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应充分发挥农业经济管理的积极作用,在提升农业经济管理质量和水平的基础上,为提高农民的经济收益和生活水平提供支持与动力。
1 农业经济管理作用分析
1.1 营造和谐稳定的农村经济发展环境
农业经济管理的规范化有助于营造和谐的农村经济发展环境。农村群众大多数文化素质不高、对现代信息技术发展了解不够全面,从而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对农村经济的稳定性造成一定的影响。农业经济管理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与此同时,为农村经济发展奠定正确的基础,有利于农村群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经济发展观。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农村发生经济纠纷而得不到及时正确的处理将导致经济发展滞后性增强,而农业经济管理能够有效解决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矛盾与经济纠纷,营造良好的农村经济发展环境。
1.2 推动农村经济规范化发展
农业经济管理在提高农村经济科学化、有效化管理水平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传统的经济发展中农村由于科技、经济等方面发展相对滞后,少数地区交通不便,农民接收新鲜事物的能力有限,使得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管理,农民收益也受到一定的影响。农业经济管理能够有效借助科学、规范化的管理制度科学指导农村经济发展,并与实际情况相结合,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措施支持引领农村经济健康、绿色和高效率地发展。现阶段,由于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少数的农村经济发展和预期仍存在差距,因此,农业经济管理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1]。
1.3 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目标
农民生产积极性、经济效益的提高离不开农业经济管理,农村经济管理在引入先进的人才等方面也具有积极的作用,因为农业生产模式的现代化需要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人才支持。除此之外,农业经济管理能够实现因地制宜地解决农村生产问题,切实保护农村的生态环境,在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以及发挥优势资源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有效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民经济收益。农村的发展需要深入发掘农村的自身价值,以发展特色乡村文化、产业为出发点,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不断推动农村经济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2 农业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机械化水平较低,生产效率不高
现阶段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受制于机械化水平的影响,农村生产整体效率不高。尽管农业的机械化生产率由2016年62%、2017年68%、2018年69%发展到2019年的70%,呈现不断上涨的趋势,但仍存在一定的弊端,主要体现在规模小、集约化程度低,加之土地种植相对分散,影响大型收割机和播种机的进入,进一步降低了生产效率,影响了农业的机械化生产。另外,土地资源在经济高速发展下也愈加紧张,工业发展占用了一些土地资源,导致种植用地面积不断缩小,严重制约了农业经济发展。同时,农业技术水平的落后使得农业整体质量不高。另外,城市化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导致农村人才流失严重,也是导致农村机械化水平不高的一个原因。再加上缺乏有效的宣传和推广,农产品的销量受到影响,农业经济出现了恶性循环问题,从某种程度上也影响了机械化的推广和应用。
2.2 经济管理体系不完备,信息化水平落后
当前,农村经济管理中仍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例如,缺乏先进的经济管理制度,管理规范化和科学化不足。尽管制定了相应的农村经济管理制度,但仍存在执行不到位的问题,致使经济管理质量不断下降。此外,若在实际管理中财务人员未能严格遵循相关制度机制,仅对财务数据进行简单的记录,后期缺乏有效的检查和核实,极易造成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效率的降低,为日常工作带来极大的挑战。农村农业生产设备以及管理方式正逐步实现现代化发展,但农村信息技术手段和管理模式的应用较低,甚至处于粗放的发展阶段。少数的偏远农村缺乏相应的机械化生产设备,使得农村经济发展受到极大的阻碍。除此之外,多数的农村地区仍沿用传统、粗放型的管理模式,多数的管理人员缺乏先进的生产观念,使得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滞后性日益严峻[2]。
2.3 缺乏先进的管理理念,农民综合素养较低
为提高农业经济管理的科学性和实效性,更新、创新管理观念是必要的手段和措施。农业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是实现农业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如果农业从业人员的综合素养较低,缺乏专业的知识水平,则会对农业经济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例如,一些农民在农产品的种植过程中缺乏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大量使用农药、化肥等,使得当地土壤发生改变(如图1所示),既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更会影响农业经济的整体可持续发展。由于农村地区经济落后,教育发展进程缓慢,使得农民的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在实际调查中发现,农村接受职业教育的人数只占在校人数的32%,比全国城市的平均水平仍低29个百分点。同时,由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来说比较落后,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所以相关人才不愿留在农村发展。而城乡人口接受教育的比例也相差较大,其中,城市高中、大专、本科、研究生的人数相较于农村分别高出4倍、16倍、48倍和70倍。所以,长期缺少科学技术型人才的支持,导致农村经济发展受到严重的阻碍。
图1 过量使用农药与化肥造成土壤贫瘠
3 发挥农业经济管理促进作用的有效途径
3.1 强化农业扶持政策,建立电子商务平台
有效实施农业扶持政策是发展农业的基础保障,可以防止农民在遇到自然灾害时受到较大的经济损失。新农村建设、乡村振兴相关政策的相继出台,从中央层面加强了农业的支持力度,每年的资金支持年均增幅超过25%,同时也为农民减轻了相应的负担,其金额超过1000亿。政府发挥主导作用与农民进行有效联系,为农业生产提供相应的保障资金,确保农业经济能够稳定发展。得益于政府政策、资金支持,农业经济管理制度能够充分发挥积极作用,为农民提供政策兜底,使得农业能够顺利发展。需要注意的是,在政策扶持过程中应重视资金的使用管理,切实落实资金政策,以政府为主导,帮助农民借助资金购买现代化的机械生产机器,加强对机械的应用能力,提高机械化生产效率的同时,降低农民的资金压力。大多数农村地区由于地理位置、交通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即使农作物品质优良但销售仍存在问题,更无法有效形成产业化、规模化的农作物生产模式,对农业经济发展产生了不良影响。电子商务信息的发展,为农产品的销售提供了新的途径,为提高农业经济管理水平,应在经济落后地区形成相应的电子商务平台,以直播等形式帮助农民进行农产品的销售,加强农业经济管理模式的专业化水平。政府应通过自身的优势为农产品的销售开拓更广阔的销售平台和路径,实现线上与线下共同销售的新格局,推动农业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3]。
3.2 完善农业经济管理制度,推进信息化管理模式
农业经济管理效率的提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农业经济管理者应不断创新自身管理观念,树立正确的管理理念,与农业经济发展相结合,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优化农业经济结构,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②对于农业经济发展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以及矛盾等,需要农业经济管理者对农业资源进行合理、科学的划分,避免不公平现象的发生,从而减少农村发生矛盾的可能性,实现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③深入发掘农业经济管理体系的优势作用,规范农民的日常经营与农作物管理。积极鼓励农民参与学习农业生产设备操作,提高自身的学习积极性,通过了解和掌握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助力农村经济发展。农业高效率的发展离不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因此,应加大宣传力度,通过新技术和新设备的推广,改善传统的生产模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在实际的农作物种植过程中,大型的先进生产设备能够减轻农民负担,降低人力资源的使用频率、优化农业流程,实现高效的生产。同时,大力推广优良种子,优化土地资源的利用率,使其能够得到最大化的利用。农业经济的管理者还应做好宣传和引导工作,及时普及农业生产知识,提高农民文化水平,助力农民应用新型的现代农业生产技术。
3.3 创建多元化农业服务体系,培养专业农业经济管理人才
第三产业的崛起,为农村经济发展创造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依据相关统计数据:2019年第一产业的比重下降较为明显,第二产业比重下降幅度较小,第三产业上升幅度较为明显。其中,第一产业增长3.5%,所占比重为8.2%,第二产业增长6.1%,所占比重41%,第三产业增长7.1%,所占比重55%。从数据中能够明显看出,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已超过90%,为96%。与此同时,三大产业的不断发展变革使得农业服务市场也发生了改变。农民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多处于弱势地位。因此,为不断提高农民的竞争能力,提高农民的经济收益,需要进行多元化、多样化的农业服务组织体系的建立。多样化、多元化的农业服务体系,有助于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方式,延伸和扩宽农民创收渠道,同时提供就业岗位,平均一个企业可为10~12人提供就业,每人每年的平均收入可增加5000元左右,帮助农民实现个人价值,获得更好的发展。多元化的服务体系有助于突破单一发展模式的局限性,为农民提供多样化的选择空间,激活农村经济,使得农民乐于参与到市场竞争中,并能够拥有一定的优势地位,为农业市场提供更多的人才。人力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同样,也是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石。因此,重视农业经济管理人才的培养,有利于农业发展针对性增强,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和生产效率[4]。
4 结论
总而言之,农业经济管理工作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因此,应重视对实际情况的了解与分析,积极调整管理中的工作模式,不断提高农业经济管理的水平。有效利用当地的文化、经济特色,发挥特色资源的优势作用,推动农村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为提高社会经济效益作出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