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链融合”视角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以现代商贸服务专业群为例

2022-01-18闾志俊

福建商学院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商贸产教产业链

闾志俊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江苏 南通, 226007)

创新职业教育与产业融合发展的运行模式,精准对接产业高端技能人才需求,不断提升职业院校服务区域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的能力,努力推动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形成命运共同体,才能为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产业链、专业链、教育链、人才链“四链融合”人才培养是职业教育有效服务区域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式,也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重点方向。因此,职业院校根据产业链类型和人才链特征,调整优化专业链,形成系统科学的教育链,是深化产教融合的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

一、“四链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内涵

(一)核心概念的界定:产业链、专业链、教育链、人才链

产业链是某产业及其上下游相关产业包括原料生产加工到产品制造、分销等各个环节所形成的具有价值增值特征的功能型网链组织系统。产业链的优化、升级与发展是产业技术水平和竞争力提升的关键标志;专业链是职业院校开设与产业链相关的专业所形成的相互联系或并列递进的专业体系,包含从中职、高职到职业本科教育的递进与深化。专业链与产业链的对接融合能够实现专业发展与产业转型升级相契合,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教育链是指职业院校在政府引领下根据区域经济发展、产业布局和发展趋势,合理设置专业群,形成基于区域产业链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教育链的核心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决定着专业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的适切度;人才链是指职业教育所培养的适合特定产业链上游到下游不同层次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产业链、专业链、教育链、人才链”的相互关系

国家发改委、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的《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指出:“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专业链有机衔接,是推动教育优先发展、人才引领发展、产业创新发展、经济高质量发展相互贯通、相互协同、相互促进的战略性举措。”[1]因此,教育链优化是在政府引领下,开展职业教育改革、提升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路径。通过教育链,培养不同层次的技能人才,形成人才链,供给不同层次的产业链,形成供需关系。人才链最终要落实到专业建设,专业链是职业院校对接产业链而形成的专业体系,构建与区域产业发展相适应的专业链是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全面对接的前提和保障。

(三)“四链融合”人才培养模式

“四链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是通过“产教融合”教育教学改革,实现产业链、专业链、教育链、人才链的全面对接与融合,形成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的“政行校企”四方协同的人才培养模式(如图1所示)。深化“四链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推动“质量革命”不仅是优化职业院校专业结构、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内在要求,也是优化人才供给、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动力源泉。深化“四链融合”有利于职业院校积极开展专业改革,切实提升人才培养适切度,破除供需“两张皮”矛盾;有利于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扩大院校、企业参与度,构建校企协同育人的长效机制;有利于强化“产、学、研、用”协同度,助推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四链融合”人才培养模式能够吸引和鼓励职业院校高水平教师和企业技能人才跨越校企组织边界,真正实现协同创新[2]。

图1 “四链融合”的基本模型Fig.1 The basic model of “four chains integration”

二、“四链融合”人才培养协作机制

“四链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前提是“政府、行业、企业、职业院校”四方主体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管理协同、利益协同、资源协同、师资协同。为此,要从组织机构设置、规章制度建设、沟通机制完善等方面构建协作机制。通过交叉持股、组建职教集团、混合所有制办学、建立产业学院等形式,实现“政行校企”联合办学、合作育人。针对专业群组建产教合作委员会,设置“政行校企”董事会、产业人才培养理事会,充分发挥四方主体在专业群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模式改革、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质量控制与评估等人才培养环节中的作用,共同培养产业所需的技能人才,促进教育链不断发展、人才链良性循环、专业链不断优化、产业链转型升级。“四链融合”人才培养协作机制的关键是整合产业与职业院校的资源,打造“产学研用平台”,形成以项目化教学为主体,兼具项目咨询、项目研发、项目应用等功能的“多企参与、合作共赢”的校企共同体,不断提升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的能力。地方政府要出台相应的政策促进产教融合项目的实施,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要在政府的指引下,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标准,着力培养高水平技术技能型人才,助力区域产业发展[3]。

(一)构建与产业链对接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职业院校要针对区域产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开展市场调查研究,广泛调研行业专家、企业意见和建议,调整专业设置方向,高效配置校企以及第三方相关资源,做到“服务地方、特色鲜明、定位准确”。不同层次的职业院校的培养目标应有所差别,高职院校可着重培养专业技能型人才,职业本科院校可着重培养管理型、师资型和政策型复合人才。

以现代商贸服务专业群为例说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新商贸”背景下,现代商贸服务专业群要主动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围绕学生个性化发展要求,全面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实现现代商贸服务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跨越式提升。现代商贸服务专业群要以“适应新商业文明、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构建现代商贸服务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打造新型商贸技能人才培养高地(如图2所示)。

图2 “四链融合”视角下现代商贸服务专业群人才培养目标Fig.2 Talent training goals of modern business service professional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our chains integration”

(二)构建“四位一体”产教融合平台

“四链融合”背景下,构建“政、校、行、企”四位一体的产教融合平台是提升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助力学生就业创业的关键。“四位一体”产教融合平台将充分发挥政府政策导向作用,通过四方主体资源共享、协同育人,实现利益共享、优势互补。职业院校要立足社会需求,找准办学定位,在政府的支持下采取订单式培养、社区联合办学、半工半读、现代学徒制等多元化办学模式,实现专业链、产业链、教育链与人才链的对接与融合[4]。

政府是“政、校、行、企”多元协同育人的政策制定者和监督者,为“产教融合”平台建设提供政策指引和实施保障。通过引导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共同组建产业学院、成立专业群建设指导委员会,建立项目指导委员会,促进“四链融合”。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应共同建立“共享、共赢、共建、共管”的校企合作机制,通过“产、学、研、用”一体化育人平台建设,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的跨越式发展。

“产、学、研、用”一体化育人平台建设的路径有两种:一是职业院校与区域内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共建产教园,通过校企合作协议明确彼此责、权、利,制定实施制度、管理制度、保障制度、应急制度、考核制度以保证合作的顺畅;二是由职业院校在政府的支持下直接创办产教融合型企业,既能为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实践教学与科学研究的场所,也能为学生提供就业与创业机会[4]31。以现代商贸服务专业群为例,“现代商贸服务产教园”是在“新商贸、新人才、新要求”背景下,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项目化教学、应用、开发为载体的“产学研用平台”(如图3所示),该平台建设为“四链融合”人才培养夯实了基础。

图3 现代商贸服务专业群“四位一体”产教融合平台Fig.3 “Four in one”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integration platform of modern business service professional group

(三)校企共建师资队伍,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师资队伍建设是“四链融合”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职业院校和合作企业可以共同培养师资,实现教育与产业人才的相互支持与融合。一方面,职业院校的专业教师可以走进企业,深入开展专业实践与技术研发。鼓励专业教师带科研项目、带技术研发深入企业,解决企业生产管理、技术更新过程中出现的难题,也把行业企业最新的经营管理理念和技术带入课堂。通过产教融合项目的实施,行业企业的专家也可以成为职业院校的兼职教师,承担专业建设或课程开发任务,实现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通过产教师资融合,职业教育能够顺应区域经济发展与产业特点,创新教育模式,多渠道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出“基础扎实、涉及领域广、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优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另一方面,职业院校要充分利用自身的人才优势,吸引上下游产业人才资源,建立产教融合育人长效机制,创新“企入校”“校进企”的“产教渗透”模式,让管理、技术、资金、服务等多个环节紧密相扣,促进“产、学、研、用”资源深度融合,最终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5]。

以现代商贸服务专业群产教园为例,该“产、学、研、用”平台为校企师资互融互通提供了重要渠道,也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现代商贸服务产教园旨在探索混合所有制办学,形成校企合作共同体,即:师资混编、轮岗共有的“师资共同体”,协同建设、人才共育的“专业共同体”,约定投入、成果共享的“资源共同体”[6](如图4所示)。

图4 现代商贸服务产教园“共同体”Fig.4 Modern business service industryeducation park community

三、“四链融合”人才培养基地载体

“四链融合”人才培养离不开产教融合型实践基地建设,职业院校应在政府引导下开展与行业企业的合作,在“多方共赢”的前提下加大投入,建设符合产业链发展、专业链建设、人才链需求、教育链要求的“产教融合”型实践基地。

(一)借鉴“校中厂”模式,建设“产教融合实训中心”

“校中厂”是“产教融合”实践基地的常见形式,它兼具教学培训和生产服务功能。对于企业而言,“校中厂”的特征是建立校内“产教融合实训中心”,该中心是将企业经营与教学环境相互融合的实践教学平台,能够为技能人才培养提供工学交替、现代学徒制、跟岗实习、顶岗实习等实践机会,提升学生的专业核心技能。职业院校根据产业链的发展要求制订专业标准,依托“产教融合实训中心”开展人才培养工作。“产教融合实训中心”可以由政府投入资金,职业院校建设并使用,也可以由政府与职业院校联合建设。实训中心通过引入“独立经营、自我造血”的独立化运营机制,为“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提供坚强的后盾,实现专业链与产业链的深度对接,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以“现代商贸服务产教园”为例,该实训中心能够实现“教学、科研、师资建设”三大载体功能。“现代商贸服务产教园”子平台分别对接专业群不同的岗位要求,承载不同的功能。在教学方面,产教园是实现“项目化课程教学、项目化课程开发、项目化课程实践”的载体;在科研服务方面,产教园是为企业开展“项目咨询、项目研发、项目应用”的载体;在师资建设方面,产教园是“校企师资交流与合作”的载体。

“产教融合实训中心”也是职业院校服务区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路径。例如,“现代商贸服务产教园”对接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发展与商贸技能人才岗位需求,形成了以“电商工场”“企业经营策划项目中心”“国际贸易实务项目中心”“智能物流仿真项目中心”“现代商贸研究中心”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性实践平台(如图5所示)。“现代商贸服务产业园”通过品牌托管为区域企业提供品牌化托管服务,如传统企业“电商化”服务、商业企业品牌策划服务、技术技能培训服务、政府部门咨询决策支持服务等,不断提升专业链与区域产业链的融合度。

图5 现代商贸服务专业群“产教融合实训中心”Fig.5 Modern business service professional group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Integration Training Center

(二)构建“四位一体”实践训练平台

“产教融合型实训中心”的关键是创建集“教学、生产、培训、服务”四位一体的专业实践训练平台。该平台是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在“依托政府、紧联企业、市场运作、引企入校”建设理念的指导下创建的同时具备教学实体、经济实体和管理实体功能的实践训练中心。 “四位一体”实践训练平台能够克服以往单一的“实践训练”模式,不断拓展 “实体化”和“培训化”功能,可同时面向行业企业和职业院校,提供从业者、经营管理者、专业教师的学历培训、短期培训、专业技能培训,是提升产业从业人员和职业院校师资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四位一体”实践训练平台为行业专家与业务骨干进课堂提供了机会,专业教师依托实践训练平台开展教学,不仅是对所学知识的传授,也打破了传统的“教师教课本、学生记课本、考试考课本”的惯性模式,形成了“以任务为引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做”一体化模式,实现了教育链与人才链的深度融合。

以“现代商贸服务产教园”实践训练平台为例,每个“产、学、研、用”子平台都能根据产业相关岗位的工作要求设计训练项目与任务。职业院校通过与企业的合作,承接真实的应用项目,用于教学、研发和服务。以“电商工场”为例,通过与淘宝大学、百度营销大学、腾讯大学微信学院等建立合作关系,构建网店运营项目中心、视觉营销项目中心、移动商务项目中心、跨境电商项目中心、网络营销项目中心、大数据研究应用中心为主体的市场化运作平台,有效提升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实现了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的无缝对接。

(三)建设“产教融合型创业园”,推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随着区域经济与产业的发展,大力发展以创新创业为引领的校企合作育人模式已成为新时代的迫切需求,也是“四链融合”人才培养的新目标。建设“产教融合型创业园”是实现专业链与创新创业人才链深度融合的重要途径。职业院校可以和政府共建“产教融合创业园”,和行业企业共建“创新创业学院”,在协同育人、导师培养等方面探索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新模式。产教融合型创业园能够实现学校和产业在师资、场地、设备等方面的“互融、共建、共享”[7]。

“产教融合型创业园”通过整合行业资源,努力提高社会参与人才培养的广度和深度,构建行业企业和职业院校双主体育人的保障机制,实现办学互融;通过推荐、聘用等多种途径实现师资在行业企业、职业院校之间的双向流动机制,实现师资队伍的相互融合;通过“教育—训练—孵化—创业”的流程化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校企创新创业互融;通过构建“政府—职业院校—创业园区”三位一体的创新创业保障体系,实现创新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创业孵化、创业实战的有机融合。以现代商贸服务专业群为例,“创业驱动”是现代商贸服务专业群人才培养的主线之一。通过实施“创业驱动”系统工程建设、“创业教育导师辅导系统”建设、“创业孵化系统”建设,深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机制改革;通过“双导师”联动系统,全面提升现代商贸服务专业群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如图6所示)。

图6 现代商贸服务专业群“产教融合创业园”运行系统Fig.6 The operation system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Integration Business Park for modern business service professional group

四、“四链融合”人才培养实现路径

(一)基于区域产业链的专业链构建

“四链融合”的前提是专业链与产业链的相互融合,专业链和产业链是一种共生演进、有机融合的关系。职业院校应面向产业发展需求对专业设置进行动态调整,构建基于区域产业链的专业链,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教学方法等方面实现与产业链有机融合[8]。

首先,职业院校专业链布局和调整应在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多方参与下有序进行。地方政府需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根据产业发展需求对职业院校专业链进行整体规划并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行业企业为职业院校专业链构建提供产业发展及专业设置参考信息,为专业设置标准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职业院校要针对区域产业发展情况开展人才需求预测、专业论证、专业建设工作。

其次,在专业链建设的过程中,需要构建“政、行、校、企”信息共享平台。参与专业链建设的院校应包括中职、高职、职业本科等不同层次,不同层次的院校开设的专业应面向产业链中的不同环节与层次,形成产业链上、中、下游相互贯通的人才培养体系[9]。通过成立职教集团或产业学院,形成政府部门、职业院校、科研院所、行业协会、企业等多方主体共同参与的人才培养体系,确保各方利益均衡和目标实现。通过信息共享平台,让参与方随时了解区域的产业政策、产业技术发展趋势、人才需求、人才培养标准等,以及与产业链发展相配套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8]26。

再次,以重点专业群建设为重点,提升专业链服务产业链的能力和水平。专业链构建应强调共享、发展的理念,通过有效整合相关专业资源,形成建设合力,达到 1+1>2 的效果。职业院校要对当地的主导产业链开展全面深入的调研,结合自身院校专业建设的优势特色,明确产业链发展所要依托的重点专业,将相关专业进行关联形成专业群,整体提升专业链服务产业链的能力和水平[10]。采取“专业群协同服务产业”的模式,可以选取属于一个专业大类的专业构建专业群,也可以跨专业大类构建专业群,服务于主产业链的同时也能全面精准地为衍生产业领域提供服务。例如,区域现代商贸服务产业链由商业、贸易、物流、金融、电商、旅游、互联网等国家重点发展行业构成,可针对该产业链构建以“电商、物流、营销”等专业为核心的现代商贸服务专业群。

(二)基于人才链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

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路径,也是专业链、教育链对接产业链与人才链的落脚点。职业院校要积极探索“双主体育人,四主线融合”的人才培养方案,强化校企双主体育人机制,将“能力递进”“创新驱动”“素质贯穿”“文化育人”四主线融合贯穿,培养符合产业发展要求的专业人才。以现代商贸服务专业群为例,基于人才链的人才培养方案应突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能力递进。通过现代商贸服务专业群“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课程体系的构建,以及“识岗—跟岗—顶岗”实践体系的构建,实现学生的专业能力从专业基本能力、专项能力、综合能力逐步递升,实现教育链与人才链的技能匹配;二是创业驱动。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为驱动,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实现教育链与人才链的创新素质匹配;三是素质贯穿。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宗旨,以提高学生职业素养为目标,通过素质教育课程、团学活动、社会实践等环节,将素质教育始终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实现教育链与人才链的素质匹配;四是文化育人。以弘扬企业家精神为核心要素,营造商贸校园文化环境,举办主题活动,将弘扬企业家精神教育融入到课程教学和学生日常生活,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让学生始终接受“商文化”熏陶,成为弘扬企业家精神的“商贸人”,实现教育链与人才链的文化匹配(如图7所示)。

图7 现代商贸服务专业群“双主体育人,四主线融合”人才培养模式Fig.7 The talent training model of the modern business service professional group with vocational schooland coorporation as main parts of educating in an integration way

(三)基于产业链的“底层共享、中层分化、高层互选”课程体系构建

课程体系是在产业分析、岗位调研的基础上,通过岗位典型工作任务转化成学习领域所形成的体系。课程体系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手段和保证,也是实现教育链与产业链、人才链对接的基础和保障。专业课程体系既要考虑产业对人才的共性需求,更要考虑产业内不同岗位的个性化需求、技能人才的层次区分以及产业发展趋势对人才的基本要求。以现代商贸服务专业群为例,在区域经济产业结构多变、复杂的环境下,应针对现代商贸服务业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分析现代商贸服务业相关岗位对技能人才的共性和个性化要求,构建“底层共享、中层分化、高层互选”的专业群课程体系(如表1所示)。

表1 现代商贸服务专业群“底层共享、中层分立、高层互选”课程体系

一是底层共享课程体系。包括公共课和专业平台课,公共课全方位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以培育学生思想品德、身心健康和提高职业素养为目标;专业平台课包括管理学基础、经济学基础、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等商贸类专业基础课程。底层共享课程体系能够满足全产业链对人才的基本需求。

二是中层分立课程体系。包括专业群内各专业的核心课程、职业综合课程。根据新商贸、新人才的要求,基于“能力递进、创业驱动、素质贯穿、文化育人”人才培养思路,设置专业核心课程和职业综合课程。中层分立课程体系应满足产业链不同方向、不同环节对人才的核心技能要求。

第三,高层互选课程体系。包括职业拓展课程和素质拓展课程,根据不同的专业特点和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进行选择。高层互选课程体系应满足产业链对技能人才发展的个性化需求。

(四)基于教育链的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

教育链的核心是教学改革,而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是教学改革的关键举措,也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实现教育链与人才链对接最重要的环节。以现代商贸服务专业群为例,在教学模式方面探索以下改革措施:

一是依托“现代商贸服务产教园”产学研用平台,以企业真实项目为载体,通过“项目化教学”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满足现代商贸服务产业对人才的实践能力要求。

二是深化“分层分类教学”与“小班化”课堂改革。从第三学期开始,学生选择进入不同的专业方向“小班级”,完成不同专业课程的学习。分层分类教学既能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也契合了产业链中不同岗位对人才的个性化需求。

三是全面实施线上线下“智慧课堂”。开展以“翻转课堂”为目标的移动信息化课堂教学改革,实现“线上线下互动”“学习过程跟踪”“教学评价动态”等多功能的“智慧课堂”。“智慧课堂”在满足信息化时代商贸服务业对技能人才的信息化能力要求的同时,也契合了产业链和教育链的发展趋势。

四是构建“产教融合”课程评价机制。一方面,通过制订产教融合型课程考核标准、跟岗与顶岗实习手册、企业导师手册等,使得课程实施过程标准化,教师、学生考核标准化:另一方面,积极推进“1+X”技能等级认证,针对不同等级的职业技能要求开发职业培训包,学生根据个人的发展方向和职业目标获得技能等级证书,满足产业链不同层次的人才需求。

五、结语

在职业院校高质量建设的背景下,开展基于 “四链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通过“政府、行业、学校、企业”四方主体的深度协作,能有效促进职业院校专业教师和产业、企业高技能人才跨越校企组织边界,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真正实现“协同创新,协作培养”。“四链融合”人才培养模式不仅能有效提升职业院校服务地方经济和产业发展的水平和能力,更能有效整合社会资源、知识资源、市场资源和政府资源,通过组织创新、制度创新、行为创新最大程度激发“产教融合”的活力。

猜你喜欢

商贸产教产业链
天水婶与两岸商贸
中职计算机专业产教融合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
筑牢产业链安全
打造藜麦全产业链稼祺从“芯”开始
基于产教融合背景下的高职院校教育管理新模式探索
基于产教融合的 OBE 教学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
上海中威智投商贸有限公司
实耐宝商贸(上海)有限公司
产业链条“链” 着增收链条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