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年轻男性AMI患者PCI前后HFABP、GMP-140、ITLN-1水平变化

2022-01-18刘江波赵晓宁姚明杨冉倩仇瑞莉张金盈刘志远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1年12期
关键词:心肌心血管支架

刘江波 赵晓宁 姚明杨 冉倩 仇瑞莉 张金盈 刘志远★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为临床常见危急重症,多发于中老年群体,但近年来年轻人群中AMI 发生率逐渐升高,尤其是年轻男性AMI 发生率高于女性[1-2]。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为目前治疗AMI 的首选策略,但PCI 术后会发生支架内血栓形成并影响心肌血流灌注,不利于患者预后改善[3-4]。报道显示,心肌梗死患者血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type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HFABP)明显升高,有助于疾病的诊断[5]。α-颗粒膜蛋白-140(α-Granule membrane protein-140,GMP-140)、凝集蛋白-1(Intelectin-1,ITLN-1)均被证实与AMI 发生发展有关[6-7]。本研究分析年轻男性AMI 患者PCI 手术前后血清HFABP、GMP-140、ITLN-1 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3月至2020年2月南阳市中心医院98 例年轻男性AMI 患者作为研究组,年龄平均(29.64±2.65)岁;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平均(23.41±1.92)kg/m2。另选取30 例同年龄段健康年轻男性作为对照组,年龄平均(28.89±3.05)岁;BMI 平均(22.96±2.02)kg/m2。对比两组年龄、BM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①研究组均经特征性心电图动态改变及实验室检查、冠脉造影等检查明确诊断为AMI[8];对照组均无任何心脏疾病,全身体检未发现明显异常;②均为男性;③年龄18~35 岁;④首次发病;⑤既往无心脏手术史;⑥发病前自主行为能力良好,无沟通交流障碍;⑦研究对象及家属知晓本研究,已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凝血功能障碍或有出血倾向者;②近1 个月内有严重感染性疾病史者;③恶性肿瘤患者;④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者;⑤传染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⑥严重肺肝肾功能不全、脑血管疾病患者。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 方法

采集所有研究对象空腹静脉血6 mL,研究组患者均行桡动脉入路PCI 手术治疗,采血时间为PCI手术前24 h 内、手术后24 h 内,对照组采血时间为入组后第2 天清晨,取研究组手术前后血液标本、对照组血液标本,离心处理分离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HFABP、GMP-140、ITLN-1 水平,试剂盒购自武汉佰奥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采用免疫抑制法检测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s,CK-MB)水平,试剂盒购自南京诺尔曼生物技术有限公司;采用免疫层析法检测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Cardiac troponin T,cTnT)水平,试剂盒购自佰奥达生物科技武汉有限公司。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 22.0 软件,计数资料以n(%)描述,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描述,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 相关系数模型,通过Logistic 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术前、术后血清指标水平比较

研究组术前HFABP、GMP-140、CK-MB、cTnT、ITLN-1 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血清HFABP、GMP-140、ITLN-1 及心肌损伤指标水平比较(±s)Table 1 Comparison of serum HFABP,GMP-140,itln-1 and myocardial injury index level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表1 两组血清HFABP、GMP-140、ITLN-1 及心肌损伤指标水平比较(±s)Table 1 Comparison of serum HFABP,GMP-140,itln-1 and myocardial injury index level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注:与同组术后比较,aP<0.05。

血清指标HFABP(μg/L)术前术后GMP-140(μg/L)术前术后ITLN-1(ng/mL)术前术后CK-MB(U/L)术前术后cTnT(μg/L)术前术后研究组(n=98)71.49±31.62a 20.37±9.65 39.49±14.31a 22.26±10.98 141.25±74.39a 304.92±98.16 21.16±9.85a 11.15±4.06 4.25±1.97a 2.48±1.25对照组(n=30)16.84±8.69 20.45±7.37 338.49±125.34 10.41±3.26 2.12±0.96 t 值9.336 1.793 6.996 0.845 10.652 1.532 5.866 0.912 5.707 1.450 P 值<0.001 0.075<0.001 0.400<0.001 0.128<0.001 0.364<0.001 0.149

2.2 血清HFABP、GMP-140、ITLN-1 水平与心肌损伤指标的相关性

研究组术前HFABP、GMP-140 与CK-MB、cTnT 间存在正相关关系(r=0.750、0.617、0.683、0.553,P<0.05),ITLN-1 与CK-MB、cTnT 间存在负相关关系(r=-0.753、-0.663,P<0.05)。

2.3 短期心血管事件发生与未发生患者临床特征、血清指标对比

研究组PCI 术后随访3 个月,共有15 例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其中再住院10 例,严重心衰1例,再发心梗4 例。发生与未发生心血管事件患者的BMI、高脂血症、置入支架数目及支架直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心血管事件患者手术前后血清HFABP、GMP-140、CK-MB、cTnT 水平高于未发生患者,ITLN-1 低于未发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4 年轻男性AMI 患者PCI 术后短期心血管事件发生影响因素

以年轻男性AMI 患者PCI 术后短期内是否发生心血管事件为因变量(赋值:未发生=0,发生=1),将表2中有差异因素作为自变量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高脂血症、置入支架数目、支架直径、手术前后血清HFABP、GMP-140、ITLN-1、CK-MB、cTnT 水平均为年轻男性AMI 患者PCI 术后短期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见表3。

表2 短期心血管事件发生与未发生患者临床特征、血清指标对比[n(%),(±s)]Table 2 Comparison of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between patients with and without short-term cardiovascular events[n(%),(±s)]

表2 短期心血管事件发生与未发生患者临床特征、血清指标对比[n(%),(±s)]Table 2 Comparison of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between patients with and without short-term cardiovascular events[n(%),(±s)]

血清指标BMI<24 kg/m2≥24 kg/m2糖尿病是否高脂血症是否卒中史是否置入支架数目≥2 个<2 个支架直径<3 mm≥3 mm HFABP(μg/L)术前术后GMP-140(μg/L)术前术后ITLN-1(ng/ml)术前术后CK-MB(U/L)术前术后cTnT(μg/L)术前术后发生(n=15)4(26.67)11(73.33)9(60.00)6(40.00)11(73.33)4(26.67)10(66.67)5(33.33)12(80.00)3(20.00)4(26.67)11(73.33)80.25±20.25 35.27±17.24 52.14±20.31 30.15±10.94 112.89±50.12 201.36±80.83 23.18±5.23 14.98±6.12 6.12±2.54 3.45±1.14对照组(n=83)51(61.45)32(38.55)48(57.83)35(42.17)37(44.58)46(55.42)42(50.60)41(49.40)38(45.78)45(54.22)50(60.24)33(39.76)69.91±15.87 17.68±8.12 37.20±14.36 20.83±7.25 146.38±60.43 323.64±130.46 20.79±3.78 10.46±4.15 3.91±1.67 2.30±1.15 t/χ2值6.240 0.025 4.204 1.316 5.952 5.789 2.223 6.244 3.464 4.207 2.022 3.502 2.117 3.587 4.321 3.569 P 值0.013 0.876 0.040 0.251 0.015 0.016 0.029<0.001 0.001<0.001 0.046 0.001 0.037 0.001<0.001 0.001

表3 年轻男性AMI 患者PCI 术后短期心血管事件发生影响因素Table 3 influencing factors of short-term cardiovascular events in young male patients with AMI after PCI

3 讨论

本研究发现,年轻男性AMI 患者血清HFABP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群,提示HFABP 可能参与年轻男性AMI 的发生,且患者PCI 术治疗后血清HFABP 水平明显降低,表明HFABP 水平变化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有关。HFABP 是心肌细胞胞浆中含量丰富的小分子量蛋白质,当AMI 发生时,心肌细胞因缺血缺氧受损,HFABP 可较早从心肌细胞胞质渗出,并释放至血液中,引起血清HFABP 水平升高[9-10]。PCI 术治疗后,心肌缺血得到再灌注,心肌细胞损伤得到良好抑制,HFABP 的释放减少,血清HFABP 水平降低[11-12]。本研究还发现,年轻男性AMI 患者血清GMP-140 表现出与HFABP 相同的变化趋势。GMP-140 是高度糖基化的单链跨膜糖蛋白,由血小板从静息态转变为具有功能的活化血小板时释放,其水平升高可促进白细胞与血小板的粘附,并增加在血栓部位的聚集程度,可促进血栓形成,参与AMI 的发生发展过程[13-14]。此外,陈伟等[7]报道指出ITLN-1 可通过调节血管内皮功能和炎症反应发挥防止心肌缺血受损的作用。本研究发现年轻男性AMI 患者血清ITLN-1处于低表达状态,通过PCI 术治疗心肌恢复供血后其水平逐渐升高。可见ITLN-1 参与年轻男性AMI 患者心肌损伤过程。ITLN-1 是脂肪组织中表达的蛋白因子,具有激活内皮一氧化氮合酶磷酸化的作用,可促进血管扩张,且能通过AMPK 和Akt 依赖的机制来发挥急性心肌缺血过程中心肌细胞凋亡的作用[15]。本研究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年轻男性AMI 患者术前HFABP、GMP-140 与心肌损伤标志物CK-MB、cTnT 呈正相关,ITLN-1与CK-MB、cTnT 呈负相关,说明上述指标均参与年轻男性AMI 患者心肌损伤的发生发展,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心肌损伤程度。

本研究结果中,发现年轻男性AMI 患者术后短期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15.31%,虽低于老年AMI 患者的40.00%,其原因可能与患者年龄、生活习惯等有关[16],但仍会对患者预后造成严重影响。经多因素分析发现手术前后血清HFABP、GMP-140、ITLN-1、CK-MB、cTnT 均为年轻男性AMI 患者PCI 术后发生短期心血管事件的影响因素。且本研究发现肥胖、合并高脂血症、置入支架数目≥2 个、支架直径≥3 mm 均会增加短期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对于存在上述因素的年轻男性AMI 患者,术后应加强相关治疗和干预,以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改善预后。

综上可知,年轻男性AMI 患者血清HFABP、GMP-140、ITLN-1 水平在PCI 手术前后发生明显变化,与短期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密切相关。

猜你喜欢

心肌心血管支架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基于ABAQUS的某轻卡车蓄电池支架轻量化
支架≠治愈,随意停药危害大
COVID-19心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超声诊断心肌淀粉样变性伴心力衰竭1例
口腔CT支架的设计与分析
给支架念个悬浮咒
心肌桥是什么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