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制造型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研究*

2022-01-18张帅梁书斌河南师范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品牌研究 2021年35期
关键词:词频转型数字化

文/张帅 梁书斌(河南师范大学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随着互联网在内的系列信息技术和数字科技的蓬勃发展,数字化转型已成为新时期经济发展格局下优化结构、提升效率的重要战略举措。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将数据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生产要素,之后国务院政策文件中进一步明确指出要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加强数据资源的整合和安全保护,进一步确立了数据作为生产要素的重要地位。制造型企业作为宏观经济发展和政府制度贯彻的微观执行者,数字化转型正逐步映射在微观制造型企业层面,但由于转型过程中制造型企业通常会面临转型能力不足、成本较高等因素的影响,可能会出现“不转型等死,转型找死”的困境。基于此,本文具体分析了制造型企业数字化转型现状及现状形成的具体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建议。

一、制造型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环境与现状

(一)制造型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外部环境

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字技术的驱动下,人类经济社会正在步入以“数字”为核心特征的全新时代。中研普华《2020-2025年中国数字化转型行业市场全景调研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2020年初,我国网民规模达到了9亿左右,互联网普及率高达64.5%。在物联网设备方面,截止到2020年,我国三大运营商NB-IoT连接数突破1亿,呈现出爆发式增长的趋势。在整体经济数字化转型方面,《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统计表明,截止到2020年底,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39.2万亿元,在GDP中的比重高达38.6%,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着力点。以上数据表明,从人们对数字技术的适应和使用,到数据技术实施的硬件措施,再到经济数字化转型的效率效果方面,数字化正映射在人们生活和经济的方方面面,这为微观制造型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外部环境基础和驱动力。

(二)制造型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现状

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细胞,是宏观经济发展和政府制度贯彻的微观执行者,数字化转型正逐步映射在微观制造型企业层面。企业数字化转型即是数字科技对传统生产技术的赋能,也是企业从传统的工业化生产、规范化管理模式向现代的数字化生产、智能化管理模式的创新性转变。特别是在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和质量不断提升,数字化红利不断增进的背景下(刘淑春,2019),数字化转型的吸引力日益增强。结合目前较为主流的文本分析对数字化衡量的方法,我们统计了国泰安数据库制造业上市公司年报中,平均每年与数字化相关的词频,根据历年词频把制造业上市公司数字化转型中,人工智能词频和总体数字技术应用词频进行了汇总,如图1和图2所示。从图1中可以看出,自2015年起,我国制造型企业在人工智能年均词频统计上出现了显著增加的趋势,在疫情暴发前的2018年达到了顶峰。这表明,近些年我国制造型企业内部对人工智能技术开始充分重视且作为重要信息不断在报表中进行披露。与之相对应,在制造业总体数字化转型的词频统计中,年均词频统计量同样在2018年达到了高峰(6.93),表明我国制造型企业近年来已经开始关注和践行数字技术的转型。当然,单纯从词频统计的绝对数量上看,制造型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程度仍有待提升。

图1 制造企业人工智能技术词频统计图

图2 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词频统计图

二、制造型企业数字化转型中的主要问题

从上述制造型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外部环境和现状来看,虽然我国制造型企业开始践行新制度环境下的技术转型和科技赋能,但在全球经济不确定加剧、高科技人才供应不足、资金供应紧张及外部产业链条数字化技术难以短期改变的情景下,制造型企业数字化转型面临着很大的不确定性和较高的挑战。

(一)数字化转型人才不足

人才是一个企业发展的重要软实力,随着智能化、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和对企业架构、内部管控的调整,大到企业集团,小到企业生产的各个流程都需要与数字化相关的高端技术人才、管理人才。首先,在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技术层面,实现企业技术的有效嵌入,助力企业效率提升需要具有专业转型经验的技术人才。在系统且复杂的数字转型模式下,既具有数字化转型经验又了解企业转型具体需求的人才通常较少。因此,在数字化引进和使用过程中,企业通常面临数字技术人才短缺的情形。其次,在企业数字化管理层面,与传统“保持设备运行”的理念不同,现阶段数字化转型需要重新构建企业内部的管理流程、深化数字技术的嵌入(黄群慧等,2019)。这意味着管理者能够通过数字化技术来实现企业事中的经营管理、成本管控、做出合理的投融资决策等活动,该过程需要管理者具有良好的数字技术管理基础,能够实时调整内部管控活动中的不足。而既具有专业的管理水平,又具有扎实数字技术运用能力的管理者通常较少。现实情景是企业管理者在实施数字化转型中通常是摸着石头过河,对数字技术嵌入企业管理模式的掌握还处于探索阶段。最后,企业数字化转型人才的培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就目前外部社会供给和内部积极培养两种模式来看,都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并且需要管理者或者技术人才主动学习企业数字化转型所需要的知识。这就导致无论从外部社会引进人才还是在企业内部培养人才,企业短时期寻求复合型数字化管理人才是一个较为困难的问题。

(二)数字化转型的成本压力

企业数字化转型是一个长期且系统的工程,制造型企业从传统的工业生产流程和模式过渡到现代化的数字管理模式,是数字技术从无到有、从部分到整体、从孤立到融合的过程(戚聿东和蔡呈伟,2020)。该过程中,数字科技的引进、适应到具体的实施都会涉及内部各个管理流程的优化和提升,而每一项技术的提升和整体数字科技的应用都会伴随着相应成本的产生。以制造型企业典型的生产流程为例,制造型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首先,必然离不开事前技术的引进费用和咨询费用。其次,数字化实施过程中也会伴随着技术的升级和员工不断培训的费用,该过程中可能的突发事件等问题,同样会对企业产生额外的费用。再者,数字化实施的成熟阶段还可能面临高技术人才的流失,或者后期数字技术更新换代成本较高等问题。进一步结合我国现阶段面临的国际环境不确定,国内疫情冲击等经济不确定性的压力,实施较高成本的数字化转型可能对其形成更大的经济或融资压力。并且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面临的各种风险也会使债权人、股东进行更为谨慎的行为选择,这无疑会提升制造型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成本,对数字化转型的顺利实现形成压力和阻碍。

(三)数字化转型的外部环境

数字化转型不是软件和技术的简单堆积,而是复杂性的流程组建,该过程不仅涉及企业自身数字技术的应用,还会同企业的供应商、客户、债券人及关联方产生千丝万缕的关系。以后端客户为例,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一个重要体现是对客户需求、客户体验等方面的改进和提高,以客户为中心进行信息收集、体验更新、产品设计等都会对企业自身的管理、生产流程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客户的数字化程度会直接影响上、下游企业的信息收集。在此情况下,企业作为数字化转型中的一环,其上、下游企业数字化实施的程度会直接影响企业自身的数字化程度。但就目前全产业链数字化流程的构建来看,目前尚无法快速构建数百甚至数千个各个企业所需要的数字化产业链条。此外,由于数字化构建中外部性的存在,可能会使企业存在观望的态度。尽管政府能够对市场失灵行为形成有益补充,但在大数据转型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政府虽在5G、信息通讯、智能城市等构建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在广大的三、四线城市,我们仍然能看到,高新产业基础仍相对较为薄弱,园区规模较小,技术创新、投资效率等水平仍有待提升。

三、提升制造型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策略建议

(一)增加对数字化人才的培养

人才是国家振兴、企业发展的重要支撑。结合现阶段制造型企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两种模式来分析,一方面,从人才培养的内部模式来看,对于数字化转型初期阶段的企业而言,企业需要根据成本覆盖能力和人力资源结构,增加对现代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该过程中应注重团队的构建,集思广益、发挥集体智慧的重要作用。在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中期阶段,要注重数字化同管理的深度融合,培养具有数字技术和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增加对该类高管的培养,形成稳健、高效的管理团队。在数字化转型的后期阶段,企业要能够不断更新、升级自己的技术,培养具有引领型管理者的高水平人才。因此,企业要分阶段、分批次、有战略性地培养具有数字化转型能力的人才,构建相应的管理层团队。另一方面,从人才的外部培养模式来看,企业应结合数字化转型的需要从外部选取与企业发展需要相匹配的科技型人才,根据市场供给和自身需要相结合的模式,有步骤地分期、分批引进技术或管理人才。综上,通过内外部人才引进相结合的方式,降低人才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约束。

(二)优化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成本收益水平

数字化转型通常面临着较高的成本和不确定性。基于此,企业同样应该借助内部效率提升和外部政府补助等行为增强自身数字化转型的收益水平。从企业自身来看,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可以通过合理提升自身管理、治理水平来提升数字化转型的效率,通过智能化监督等手段降低企业的代理问题,优化契约的签订和实施。通过自身治理水平的提升,进一步强化制造型企业内部管理的标准化和结构化,对降低转型成本、提高转型收益具有重要的影响。另外,在政府深入贯彻数字化转型策略的过程中,必然会伴随着相应的政策支持和扶植,企业需顺应数字化转型的潮流,借助政府创造的技术基础、相关补助、政策优惠等条件,推动自身的数字化转型,降低转型过程中的成本和风险。

(三)改善数字化转型的外部条件

现阶段数字化转型浪潮中,企业数字化转型已然成为其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新时代、新发展格局的情景中,微观企业应着力培养数字化转型的思维,科学应对数字技术的快速转型升级,充分认识自身在数字化转型链条中的重要作用,利用数字科技,实现自身同上下游企业的顺利链接,实现数据等资源的实时共享和更新。此外,从政府方面看,政府应引导和助力微观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加大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通过人才引进、政府补贴等手段助力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实现我国经济、制造型企业的高质量发展。

四、总结

现阶段数字化转型浪潮中,企业数字化转型已然成为其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在传统的工业化经营管理模式中,信息技术的应用较为有限,为顺应经济转型发展新趋势,制造型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已然成为提升自身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趋势。结合目前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人才短缺、自己供给不足及外部环境和政府支持有待提高的背景,本文提出了相应的策略建议。对我国新发展格局下构建国内经济高效规范循环体系,凸显数字生产要素组合效应,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本文从微观制造型企业数字化转型视角进行分析,不仅为学术界对制造型企业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了文献支持,也为政府助力制造型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相关建议。

猜你喜欢

词频转型数字化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人口转型为何在加速 精读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聚焦转型发展 实现“四个转变”
词频,一部隐秘的历史
汉语音节累积词频对同音字听觉词汇表征的激活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