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割裂走向融合:家校沟通的合作困境与消解路径

2022-01-18董乐瑶

成才之路 2022年5期
关键词:消解家校沟通合作

董乐瑶

摘 要: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研究家校沟通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以期为家校沟通与合作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研究发现,家校沟通具有多属性特征,家庭与学校面临着信息交流不畅、职责不清、分工不明的合作困境,合作过程中的“孤岛效应”制约了育人合力作用的发挥。由“渐进合作”向“多边融合”转变,即统一思想、明确权责、获得信任与支持等能有效消解家校沟通合作困境。基于理论研究进行“多边融合”的实践尝试,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论述。

关键词:家校沟通;合作;多边融合;困境;消解;路径

中图分类号:G4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22)05-0058-03

一、家校沟通中多属性特征与“孤岛效应”

家校沟通具有显著的多属性特征,即通过高位推动、信息交流等方式,实现学校、家庭与社会之间的合作,达到凝聚育人合力、推进协同育人的发展沟通与合作愿景。家校沟通的多属性特征及家长、学生、教师等多种角色的介入特点往往伴随着沟通与合作的“孤岛现象”(图1),即学校、家庭与社会在职能、资源、信息、利益等方面因为不能满足多元组织主体充分整合、及时交流、高效利用的一种状态。家校沟通过程中涉及的角色多,问题复杂,各角色出现目标不一致的现象在所难免,容易出现合作困境。

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笔者深切地体会到家校沟通的不易。就班级管理而言,教师考虑的是全体学生的利益,往往站在全局角度思考问题。当学生之间发生摩擦时,会第一时间追究制造事端的学生,避免该事件在班级中造成不良影响。然而作为家长,会更多考虑自己的孩子在该事件中是否受到伤害。两方的出发点不一致就很容易导致沟通出现问题,若得不到有效解决,就会影响家长对教师处理问题的看法,打击教师工作的积极性,若事态扩大,甚至会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

二、从“割裂”到“融合”:家校沟通的协作治理

家校沟通与合作多属性特征及其伴生的合作困境,有赖于联合多重角色进行协同治理。宏观层面,要在健全家校跨角色协同治理机制基础上,通过联合签署合作框架协议或备忘录等形式,厘清各角色之间的权责,以更好地进行协作治理。微观层面,要凝聚共识,充分挖掘并体现家庭、社会的主体价值,促进学校、社区、家庭在学生健康治理上从“割裂”走向“融合”,由“单兵作战”走向“渐进合作”,并最终实现“多边融合”。学校需要将家校合作融入日常工作,建立并完善家校合作的体制机制,并增强其连续性和计划性,结合实际情况,根据机制体制开展各项工作。

首先,可以通过家长会等形式,在原始的家校合作基础上,确立共同的“育人”目标。共同目标的确立有利于家长和教师形成统一的思想。要以“一切为了孩子更好发展”为根本目标,将原有“家”与“校”割裂的合作形式打通,构建基于共同目标的利益共同体,实现目标融合为先導。其次,要明确权责,制定多角色广泛参与的合作机制。例如,可以开展交通安全教育相关活动,由学校组织,协同交通安全部门,广泛邀请家长参与,让学生了解交通法规,使学生不仅能在上下学途中遵守交通规则,在日常生活中也能遵守秩序,使家长和学校能以积极的心态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教育。再次,要寻求政府部门与新闻媒体的支持,营造良好的家校沟通环境。家委会可借助学校微信公众号、钉钉群等新媒体工具,利用班级、年级、校级三级家校沟通平台,将学校、家长、教师“串联”起来,通过家校共育的信息高速公路,真正实现家校之间的互联互通。

三、基于“融合”的家校沟通案例

之前,由于疫情的影响,学生们都在家上网课。起初,因为大部分家长没有上班,能一心陪同孩子学习,因而学生们在学习习惯上基本能延续之前的状态。可是,渐渐地,大部分家长都去上班了,孩子只能由老人看管或无人看管,靠自己自觉。所以,大部分孩子的学习态度发生了很大变化。开学后,学生们在课堂上的表现尤为明显。原本上课能够坐得端正的学生如今经常趴在桌上,甚至不停地做小动作。一到下课,学生们就像撒了欢儿的小马在走廊肆意奔跑,安全事故频频发生。作业情况也没有之前那么好了,学生完成的速度慢、效率低。怎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形成小主人意识呢?经过反复斟酌,笔者决定召开家长会,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状态,与家长达成一致,制定合理的班规和行规统计表。

1.召开家长会,家校合作立目标

召开家长会前,笔者列出班规和行规统计样表初稿。班规细则如下。1)上学期间一定要佩戴好红领巾,穿统一的校服。2)上课认真听讲,不乱讲话,不顶撞教师,积极回答教师的提问,不做与上课无关的动作。3)上课时,换学习用具等各种动作要迅速安静、有秩序。4)全班同学一起朗读的时候,要全神贯注。5)回答问题时,要声音响亮,回答完整。6)吃饭时保持良好的礼仪,饭前饭后洗手,用餐后对自己的垃圾负责。7)饭菜只能分享给身边的人,不能下座位,如有必要请求老师的帮助。8)按时主动打扫卫生,并保持教室内外整洁、优美,废纸扔到垃圾桶,见到地上的废纸要主动捡起来放进垃圾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9)站着排队时,要将两臂放在身体两侧,移动时要安静。10)考试不作弊,并互相监督。11)不管情况怎样,永远保持诚实。12)说话要文明礼貌,让别人听着舒服。13)学会用眼睛和他人沟通,耐心地等对方说完。14)不能主动索要奖品。15)要争取记住全校教师的名字,并在遇到的时候打招呼,排队时除外。16)对来访者要表示欢迎,要让他们感受到你的真诚。17)不要盯着正在受批评的同学看。18)顺手做些善意的举动,给别人以特别的惊喜。19)同学之间要互相爱护,互相帮助。处理事情要做到公平、公正,不能利用班规偏袒个人。20)善于发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培养自信。21)勇敢面对自己的不足,努力弥补自己的缺陷。22)坚持你的信念。23)把握现在,尽你所能成为最出色的人(做最好的自己)。

在家長会上,笔者把自己的设想通过班级钉钉群讲解给家长听,家长都非常热情,反应十分强烈。就这样,23条班规全部通过,并作为日后班级管理规范被确定下来。另外,经过和家长们的讨论,对每日行规统计样表初稿进行了更改,最后确定为如下样表(表1)。

每日行规记录表说明:1)各项完成记“1”,每日放学后统计总数,数量最多的小组每人获奖章一枚;2)每周进行汇总,本周获得分数最高的小组即为获胜小组,并荣获流动红旗一面;3)以上数据由记录委员和班主任共同记录,若有异议,可向班委会反映。

对每日行规统计样表的记录,笔者刚开始感觉比较吃力,因为每天都要统计,每周都要总计,会花不少时间。后来,形成一定规范后,笔者把记录任务转交给各单项记录委员,并要求其做到公正公开,而每周的统计任务则交由家委会,借助家校合力把这份行规统计工作做好。笔者利用每天的晨会课时间,总结学生前一天的各项表现,提出要求和期待。此外,还利用每周三的班会课时间,表彰本周获得流动红旗的小组。学生们捧着这来之不易的荣誉,表现得更好了。

2.明确权责,多角色参与促达成

一次,学校开展主题班会课评比活动,对低年级的活动主题要求是选择自理性劳动、小岗位劳动、勤劳章争章等内容。这对于强化班级管理、激发学生积极性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契机。记录小岗位非常重要,这次主题班会课能让学生更加清楚自己的小岗位职责,激励学生坚持做好小岗位工作。考虑到参与此次班会课评比的是校领导及校家委会,笔者便决定借助他们的力量激励学生更好地履行小岗位的职责。

班会课上,笔者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小岗位故事,然后制作小岗位花,并邀请评课的校领导及校家委会成员也参与小岗位花制作。制作好小岗位花后,大家在小岗位花上写上赞美的话,夸一夸自己心目中的岗位明星并送给他(她),校领导及家长在之前听了学生分享的小岗位故事后,对大家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便纷纷把小岗位花送给自己最喜欢的学生,并当场表扬获得“小岗位之星”的学生。得到校领导的肯定,学生们在执行岗位工作的时候更有动力、更有方向了。

在此后一个多月的实践中,每位学生都能坚持做好自己的小岗位工作。记录委员们更是一丝不苟地记录同学们每天的行规表现,更有细心的记录委员记录了个别学生表现不文明的次数,以便督促同学改正。这次活动预想的目标基本达成,为加强班级管理、促进学生良好行为规范的养成奠定了基础。

3.借助家校平台,营造良好家校沟通环境

学生们在学校的表现,只有教师的表扬或批评,并不能起到很好的强化作用,必须再借助家校沟通平台,实现家校互联互通的高效沟通,取得家长的支持与配合。目前正在使用的班级钉钉群,可以直观地看到家长是否阅读了消息,对促进家校沟通很有帮助。

于是,笔者每周都将家委会统计的行规表进行整理,分析每个学生的优势和不足,并结合其综合表现,为每个学生量身定做评语。评语可以包含多方面内容,比如学生在哪些方面有进步了,做了什么好事,表现出了哪些优势,或者有什么地方可以改进,实现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行规统计的分数只是一个冰冷的数字,它只能说明学生的某项规范达标或不达标,如果教师再附上带有人情味的评价,则可以激发起学生更强烈的上进心和改正不足的愿望。

每个周末,笔者都会把本周的统计表和评语发在班级钉钉群中,方便家长了解自己孩子在学校的各项表现,明白教师对孩子的期望,理解教师的工作,配合教师共同教育好孩子,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虽然每天、每个周末都会因为整理统计表,分析学生的各项表现,绞尽脑汁地想为学生本周的表现定制一个怎样的评语而花费不少时间,但笔者相信这样长久的坚持是有意义的,而且从家长们的反馈中也感受到这一做法的价值。一个学生的妈妈说道:“董老师,您每周的行为规范,我都仔细反复地看,觉得对我们很有用,我可以知道孩子在学校的表现,这些在家都是发现不了的。只有清楚孩子的表现,平时才能更有效地监督他,谢谢!”像这样给予肯定和支持的家长还有很多。在这种沟通基础上,处理一些需要家长配合的工作时,教师与家长能迅速达成一致,高效地处理问题,这对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马伊里.合作困境的组织社会学分析[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2]赖先进.论政府跨部门协同治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3]俞芬.家校沟通三步法[N].中国教师报,2020-09-02.

[4]张启道,李光华.培塑家校沟通的自我效能[J].中小学班主任,2020(07).

[5]王军强.家校沟通失效原因与对策[J].教育,2020(17).

[6]秦逸韵.小学家校沟通与合作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

[7]罗伟娟.关于家校沟通内容和形式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

From Fragmentation to Integration:

the Cooperative Dilemma and Resolution Path of

Home-school Communication

Dong Leyao

(Jiading Yecheng Primary School, Shanghai City, Shanghai 201800, China)

Abstract: Using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and logical analysis, this paper studies the prominent problems existing in home-school communication, in order to provide theoretical support and practical reference for home-school communication and cooperation. The study found that family school communication has multi-attribute characteristics. Families and schools are facing the cooperation dilemma of poor information exchange, unclear responsibilities and unclear division of labor. The "island effect" in the cooperation process restricts the exertion of the joint force of education.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gradual cooperation" to "multilateral integration", that is, unifying ideas, clarifying rights and responsibilities, obtaining trust and support, can effectively eliminate the dilemma of home-school communication and cooperation. The practical attempt of "multilateral integration" based on theoretical research is discussed in combination with practical cases.

Key words: home-school communication; cooperation; multilateral integration; dilemma; digestion; route

猜你喜欢

消解家校沟通合作
如果可以,我愿做你的眼
试论索绪尔语言思维观中客观世界的消解
试析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逆反心理
初中体育多样化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寻找家校沟通中的润滑剂
微信
《夏洛特烦恼》的后现代主义取向探析
他者的异化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