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市农村信用信息管理平台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
2022-01-17何文才
何文才
(中国人民银行巴中市中心支行,四川 巴中 636000)
0 引言
2017年10月18日,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随后,中共中央、国务院连续发布了《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以及《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等重要文件,这些文件都对开展乡村振兴工作提出具体要求。
2019年07月16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9〕35号),明确要求“积极拓展信用报告应用。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更广泛、主动地应用信用报告。”并要求发展改革委和人民银行共同牵头推进相关工作。中国人民银行巴中市中心支行(以下简称“人行巴中中支”)作为人民银行在巴中的派出机构,对推进巴中辖内的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具有牵头责任,同时,作为金融业监管机构,指导金融资源有序投放到农村经济,推动金融助力乡村振兴也是分内工作。近年来,人行巴中中支一直致力于农村信用体系的建设,盘活农村资产,解决因信息不对称导致的“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引导金融资源流向农村经济。但随着工作的逐渐深入,收集的数据逐渐庞大,采用传统的数据管理和处理方式,已经不再满足履职需要,因此有必要建立一套完整、统一的信息管理平台,实现农户信息的统一采集和存储、数据准确性校验以及处理和分析等功能,全方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在实现全域脱贫的基础上,提高农村居民收入,壮大农村产业,助力国家乡村振兴战略。
1 平台架构设计
1.1 总体架构
巴中市农村信用信息管理平台(以下简称“平台”)从人行巴中中支各业务部门、辖内涉农金融机构、相关涉农政府职能部门采集数据,基于虚拟化集群、关系和非关系数据库等技术实现数据管理和分析,采用前后端分离方式[1],通过WEB技术实现用户UI接口。具体分为数据采集模块、数据分析与应用模块、权限控制模块、业务应用模块以及系统管理模块等5大部分,平台总体架构如图1所示。
图1 总体架构图
数据采集模块承担了该平台所有数据的接收和规范工作。将不同来源的数据加工为平台统一的数据格式,方便后续的数据入库和数据分析。同时还提供数据校验功能,保障数据质量。
数据分析与应用模块为该平台的核心业务逻辑模块,它实现所有业务相关的数据处理和加工。主要包括固定报表、自定义报表、多维度数据查询、信用评定、报告查询以及查询行为审计等。平台还预留扩展应用接口,可实现与其他业务条线的数据应用共享。目前已实现普惠金融、支付惠农、金融精准扶贫等业务功能的拓展。
权限控制模块主要负责平台相关资源访问和使用权限的控制。主要分为三个层面,一是针对数据的查看和编辑权限;二是针对业务应用的使用权限;三是针对系统管理模块的访问权限。根据用户的不同职能为其设置相应的角色,实现用户具体操作权限的控制。同时平台还记录用户的日常操作行为,保证平台相关资源的使用有据可查,合法合规。
业务应用模块基于WEB技术面向不同业务的应用子系统。主要包括业务报表、信用信息查询、个人信用培育以及信贷优惠政策等应用模块。
系统管理模块负责整个平台的基础数据维护和管理,包括用户管理、机构管理、日志管理、系统实体和参数管理等。
1.2 数据和应用架构
在规划该平台时,就将其定位为综合履职应用平台,收集不同业务条线的数据,实现数据共用共享。按照此思路,该平台的数据架构从数据处理流程和数据所属业务分类两个视角进行综合设计。数据处理流程如图2所示。
图2 数据处理流程示意图
数据缓冲层是数据进入平台的临时存储区域,实现对源数据的读取、转换、数据正确性校验以及逻辑校验等工作,为数据的加工汇总等环节做准备。
在数据存储层,一是分业务存储所有明细数据;二是存储经过简单汇总和计算后的轻度汇总数据,简化后续数据分析环节。
数据应用层在基础明细数据和汇总数据的基础上,根据业务需求进行处理后最终得出的数据,主要面向某个具体的应用或功能。平台根据当前实际情况初步划分为四大类:信用数据应用、扶贫数据应用、支付数据应用、普惠数据应用。数据业务分类主要考虑数据所属的业务类别,即给数据贴上合适的标签,而且可能拥有不止一个标签。如图3所示,具有信用培育标签的农户信贷数据、商业银行贷款数据明细以及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等数据同时又拥有信用报告的标签。建档立卡贫困户基本数据和建档立卡贫困户5221评级信息同时拥有信用报告和乡村振兴的标签。从业务的视角为数据设置表明用途的标签信息,为后续业务应用场景提取和使用数据提供便利。
图3 数据业务标签规划图
2 平台功能模块
2.1 数据采集
为丰富平台数据资源,平台通过多个渠道进行数据采集。一是人民银行内部各业务条线的基础数据、统计数据,主要包括农户基本信息、农户贷款信息、扶贫再贷款数据等。二是来自政府各职能部门的数据,如扶贫移民局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数据、林业局的林权数据、工商局的新型农村经济主体注册数据等。三是各涉农金融机构的数据,如邮政储蓄银行、农村信用社的农户抵押贷款、信用贷款数据等。这些数据质量相对较高,其接入均使用接口或报文形式,实现数据批量导入。四是来自现场采集核实的数据,为保证数据准确性,系统建成之初安排专人上门核实农户的基本信息及财产数据。这类数据通过整理汇总后通过Excel文件的形式导入。五是导入从互联网爬取的相关数据。所有这些数据都根据数据标准进行数据格式检查、字段之间逻辑关系校验等,确保进入平台的数据质量。
2.2 业务报表
平台在原始明细数据的基础上,根据业务需求,实现多种不同类型的数据报表生成方式。一是固定报表。平台实现了数十张固定业务报表的定时统计功能,包括信用农户贷款余额统计表(分机构)、建档立卡贫困户统计表、信用农户贷款余额利率浮动统计分析表等等。二是自定义报表。平台将可用于分析的指标分成8个类别,如家庭年度收支、家庭资产负债、土地流转以及巴山新居等,用户可根据业务需要选择需要的指标进行组合分析,生成自定义统计报表。
2.3 信用评定
平台根据农户基本信息、家庭收入信息、土地流转信息以及建档立卡、信用评价等信息,并针对有贷款和无贷款、贫困户和非贫困户分别设计了三套独立的评分标准:一是有贷农户信用评分标准,二是无贷农户信用评分标准,三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信用评分标准。可根据需要对特定行政区域内的农户进行批量评分,或者对单个农户进行独立评分,最后根据评分结果再综合评定其信用等级。
2.4 综合应用
基于多数据来源采集的明细数据,通过固定报表、自定义报表、多维度分析等措施,在汇总数据的基础上,综合信用评定结果,多层次挖掘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中的数据价值,为农户信用培育、信贷政策优惠、金融支持等方面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提供数据支撑。例如,通过按行政区划综合分析各区县、乡镇的整体信用情况,根据信用户、信用村、信用镇的评定结果,对属于信用村的农户贷款,或者五星级信用农户的贷款,执行贷款利率8折优惠,让信用户感受到真实的实惠,带动更多农户增强信用意识,更好引导金融资源在乡村落地。
3 平台运行成效
3.1 实现全市农户数据共享。
人行巴中中支与市发改委、扶贫移民局、税务局、市场监督管理局等部门建立了共建共享机制。平台为各成员单位创建专用账号,通过该账号可查询其他机构的脱敏
数据,更新本机构上传的数据,以此保障平台数据持续更新。截至2020年底,平台已经采集农户数据46.84万条,占全市农户总量的50.3%,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2.4万余户43.6万余人;采集新型农村经济主体数据9363条,占全市总量的80.97%。这些数据为推动农村信用培育、提高乡村振兴政策针对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2 信用培育成效显著。
平台运行近一年来,已经评定出10万余户信用户,611个信用村,49个信用乡镇。并积极推动信用评定成果运用,通过货币政策工具及各类金融资源,指导金融机构探索创新基于信用价值的“巴山信用贷“等特色信贷产品,对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在授信规模、贷款利率、办理流程等方面落实金融扶持优惠政策,既有效缓解农户信贷缺乏有效抵质押物的融资难题,又起到了良好的信用示范带动效应。
3.3 有效缓解金融机构与农户信用不对称的问题。
农村经济“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对农村资产的认识、评估不足。在普通观念中,普遍认为商铺、住宅才是优质抵质押品。而在农村,农户的房产、宅基地、种养殖动植物,都因流通性不足、保值风险高等原因不符合银行抵质押物品的要求。针对农村资产缺乏价值重估[4]和价值发现[5]。随着政府关于盘活农村资产一系列政策的出台。通过现场信息采集,将农户相关资产信息,包括家庭收入、农业机具等,及时上传到平台,金融机构可即刻获取这些信息,打破农户信用信息“孤岛”[2],提高金融机构对农户资产的客观评估,有效缓解因信息不对称导致的融资困难。
3.4 促进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政策落地实施。
平台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将农村居民与新型农业经济主体以及合作社之间、信贷信息之间存在的关联关系进行展示,为涉农银行机构提供农户信用报告查询、客户类型筛选等服务,引导金融机构对农户开展信用培育,按照“信用+信贷”[3]的模式落实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政策,让金融资源为农村经济的发展“输血”“造血”。截至2020年底,全市累计为信用农户发放贷款82967笔,贷款余额25.74亿元;其中,五星信用农户15098户,贷款余额6.1亿元。其中,“巴山信用贷”在试点县域共计发放贷款2.5亿元,惠及农户5487户。
4 结论
通过建设巴中市农村信用信息管理平台,人行巴中中支不仅实现了农户数据的统一采集、加工、处理和分析,还整合了全市涉农相关部门的数据资源,降低了银行机构获取信息的成本,提高了机构获取数据的质量和效率,构建起农村信用体系,有效引导金融资源下沉乡村经济,助力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实践证明,金融科技在农村也大有用武之地。下一步,将进一步着力提高平台的数据采集和处理能力,综合运用多种BI工具,深入挖掘数据潜在价值,为制定金融政策提供数据支撑,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金融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