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成果为导向的古诗建模解读

2022-01-17徐娥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1年32期
关键词:题材古诗导向

徐娥

(罗定职业技术学院,广东罗定 527200)

1 小学语文教材古诗中体现的家国情怀

在中国文化系统里,家国情怀是个人对家庭和国家共同体的认同与热爱,是爱国主义精神产生的伦理基础和情感状态[1]。

小学语文教材的选文立足于树立学生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实际要求,积极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其中的古诗作品更是集中体现了家国情怀。高职小学语文教育专业就是培养符合小学语文教师岗位能力和素养要求的人才。

因此,高职语文教育专业的古诗教学就要以学生未来的岗位能力也就是古诗教学服务,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2 基于成果导向的古诗学习目标及能力层次

2.1 成果导向理论简介

“成果导向教育” 理论由美国学者Spady 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至今已有近40年的发展历史。作为 “成果导向教育” 的发起人,Spady 认为,OBE(Out-come Based Education)即是“对资源和系统的调整,使之清晰聚焦于促使学生在未来生活中获得成功的实质性经验”,着重强调学生在学完之后能够做什么,而非学到了什么,是教与学的重新平衡。在成果导向教育结构体系中,成果重点在于学生学习之后内化为心灵深处的特定能力,作为教育变革的全新范式。相较于传统教育,成果导向教育更加偏重于学生全面发展,它所构筑的评价反馈机制更为公平、客观,并且提升了教学针对性,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工作挑战,是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2]。

自1981年史派迪(Spady)提出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以来,理论界和实务界在全球范围内展开了积极讨论和广泛实践。在理论层面上,各国(地区)学者不断挖掘成果导向教育理念的内涵及外延,自行为主义至建构主义,成果导向教育理念逐渐发展成熟。在实践层面,据维科百基有关资料显示,成果导向教育理念被广泛应用于教育政策战略层面,如澳大利亚和南非曾在20 世纪90年代早期将其作为国家教育政策; 美国1994年启动了成果导向教育理念有关项目; 我国香港地区的大学从2005年开始系统实施成果导向教育理念。2014年,随着华盛顿协议在全球范围内得到认可与接纳,英国、俄罗斯、加拿大、爱尔兰、新西兰、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印度、马来西亚、新加坡、南非、斯里兰卡、南非、土耳其等国在高等教育领域相继认可和使用成果导向理念[3]。

2.2 确立的依据和标准

以对接岗位能力的学习目标为最终结果; 重新定义古诗的外延,把词和散曲纳入古代诗歌的范围;改变传统古诗教学的内容体系,不再按照时间或作家作为分类依据,而是以题材或解读模式上的相同或类似作为分类的标准。

在分类的基础上,通过案例分析—重复—总结概括的方式为每一种古诗题材的解读建立模型和统一标准。

2.3 高职语文教育专业古诗学习层次及目标

2.3.1 认知目标

熟悉并能准确描述中国古代诗歌体式的发展演变。明确不同时期出现的新的重要诗体的艺术特征及其在文学史上的意义;通过前后联系、相互比较的方法,建立清楚可靠的诗体知识系统。能熟记诗歌史上重要作家的生平简况和主要创作情况及其对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基本贡献;精读经典性作品,了解其为经典的价值所在。

2.3.2 能力目标

明确古代诗歌十大题材分类以及不同类别的基本特征,在教师的引导下归纳、总结并运用分析解读不同题材诗歌的侧重点、基本方法和原则,能借助资料、网络独立自主地解读一首古诗。

2.3.3 情感目标

学习古代诗歌中所蕴含的古人的智慧、 情操和人文传统,体会中华文化之美。

3 以成果为导向的古诗建模解读的实施

3.1 课程内容体系确立与篇目选择

先系统制定学习目标、内容目录、学习方法、实践项目实施方案等,方便教师布置课前学习任务和学生课前预习、综合活动准备。导论中讲述古诗基本常识,把古代、现当代诗歌以及诗歌理论相沟通;同时讲一个简要的诗歌史,使学生能够在脑海中形成一个诗歌及诗体发展的轨迹。

3.2 课程设计总体思路和模式

根据诗歌题材分类分节,先设计分节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正文则以经典的、小学语文教材选用的作家作品为核心,每一种题材选文10 篇以上,直接切入作品的解读和分析;小结部分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在评价检验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方法与路径、 这种题材古诗的共同特点和写作技巧等,建立所学题材诗歌的解读模型;练习部分设置与正文相关或延伸的思考题。小结和练习方便教师布置课后任务和学生课后自我对照学习效果。规定相应的背诵篇目。最后设置与学习内容、学习目标相配合的实践环节,检验学生阶段性学习成果。

3.3 实践教学内容与项目实施方案

3.3.1 古诗朗诵比赛

学习委员、宣传委员、文艺委员组成评委会,通过查阅资料和咨询教师的方式确立评分标准。

以小组为单位,每组选派2 个作品参赛;班委组织,确定主持人,打印评分纸,准备奖品;评委现场打分;统分、确定名次后颁奖;教师点评。

3.3.2 古诗试讲比赛

查阅资料、咨询教学法课程教师,制定科学合理的试讲评分标准。

以小组为单位,每组选派1 人参赛。

参赛选手准备教案、教学PPT 课件。小组成员负责录制视频。

3.4 评价方式:小组互评和教师点评相结合

3.4.1 以成果为导向的过程性测试检验和评价方案

课程总评=平时成绩30%+实践成绩30%+期末卷面40%

平时成绩构成: 建立教师—学习委员—小组长—组员的分级管理模式,负责检查背诵篇目完成情况;小组长组织安排课前预习任务,尽量做到轮流参与,课中讨论以小组竞赛的模式组织,给出各组评分,学委做好连续性记录。

期末小组长、 学委根据平时背诵情况打出基础分; 课中讨论累积最高分的小组可以得到5 分的奖励,由小组长根据平时表现分级分配给组员。

3.4.2 实践成绩

4 次作业以小论文形式完成,注重对学生诗歌鉴赏、解读、分析等实际运用能力的检验,800 字以上。教师根据卷面、内容、结构、语言等标准评分。

3.4.3 期末卷面:命题注重实际运用

题型一:检验背诵认知,但不是死记硬背,而是提供相关场景和要求,让学生搜索自己的知识库,给出符合标准的诗句或诗歌。比如,南京的古地名有哪些? 与此相关的怀古诗任意默写一首。

题型二:考察诗句分析,检验古诗解读常用角度和术语,古诗解读的基本步骤以及古诗情感、意境的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题型三:考察阅读理解,给出相关题材的一组诗,学生比较阅读后回答问题,检验学生是否掌握某类题材诗歌的共性和解读模式。

题型四:设置写作题,检验学生的写作能力,考查学生对古代诗歌的综合性把握、对情感价值方面的感受和感知后的输出能力。如结合历史和创作背景描述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的创作过程,400 字以上。

4 不同题材古诗解读模型的应用案例

学生掌握这种模型之后,就可以在实际教学中运用,具体的方式是倒过来的:拿到一首古诗,先判断它属于哪一种题材,适用哪一种解读模型,然后再按照固定的模式去进行分析,步骤和方法则可以灵活变通。

4.1 “咏史诗”教学设计

以笔者自编教材《中国古代文学》中“第一章第二节 咏史怀古”为例,见表1。

表1 “咏史怀古”教学设计

4.2 咏史怀古诗解读模型

咏史怀古诗解读的两个要素和前提: 作者和作品中涉及的历史地点、人物和事件,见图1。解读的难点是作者和这些历史元素的关系,也就是要解决作者为什么选择这些历史元素作为写作客体。最后,结合文本内容和文学手法,即可总结出作品所要表达的思想和感情。

图1 咏史怀古诗解读模型

学生具体运用时,首先判断出题材类型,就可以以此模型作为依据,确定教学目标、重难点,设计教学流程,简单易行,可操作性强。

猜你喜欢

题材古诗导向
以生活实践为导向的初中写作教学初探
军旅题材受关注 2022年03月立项表分析
“偏向”不是好导向
广电总局关于2020年4月全国拍摄制作电视剧备案公示的通知
“拟古诗”之我见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需求导向下的供给创新
犬只导向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