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灌云县2020 年优质食味粳稻品种(系)比较分析

2022-01-17唐玉林邢光磊乔乃中伏广成

农业科技通讯 2022年1期
关键词:灌云县基本苗食味

孙 婷 唐玉林 王 东 邢光磊 乔乃中 伏广成

(1.江苏省灌云县农作物栽培技术指导站 江苏灌云222200;2.江苏省灌云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江苏灌云222200)

为促进优质食味粳稻品种在灌云县的推广应用,积极发展优质食味稻米产业,灌云县农作物栽培技术指导站在2020 年选用20 个优质食味粳稻品种(系)进行比较试验,对参试品种的生育期、抗逆性、丰产性进行了对比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基本情况

试验地选择在灌云县下车镇仲集苗圃。 土壤为黏性,肥力水平中等偏上,地力均匀,沟渠配套,排灌方便。 试验地前茬作物为小麦,小麦秸秆全量还田。

1.2 参试品种

参试的20 个品种(系)由连云港市农科院、江苏省农科院、江苏省大华种业集团、连云港市苏乐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分别提供(表1)。

表1 灌云县2020 年优质食味粳稻参试品种(系)

1.3 试验设计

每个品种种植1 个小区,共20 个小区,不设重复,随机排列。每个小区面积 1 亩(667 m2)。采用基质穴盘育秧, 机插栽培, 行株距为 30 cm×10 cm, 亩栽插 2.2 万穴,基本苗 7 万~8 万/亩。 按“四个统一”(统一播种、统一育秧、统一栽插、统一管理)进行田间 管理。

1.4 试验过程

1.4.1 播种栽插 采用塑盘基质育秧,甲霜·咪鲜拌种,流水线机播,5 月22 日播种,每盘播种约120 g,无纺布覆盖。 试验地前茬作物为小麦,小麦秸秆全量还田。 6 月 22 日统一栽插,株行距 10 cm×30 cm,每穴 3~4 苗,基本苗 7 万~8 万/亩。

1.4.2 栽培管理

(1)水分管理。 移栽至有效分蘖阶段,田面保持薄水插秧,浅水活棵,浅水分蘖,及时烤田,按“苗到不等时,时到不等苗”原则烤田,科学水浆管理,保持田间干干湿湿,后期干湿交替,前水不见后水,确保养根护叶,活熟到老。

(2)肥料运筹。基肥施用45%复合肥30 kg/亩。分蘖肥分2 次使用,第1 次于7 月 10 日,每亩施用尿素 12.5 kg,拌除草剂撒施;第 2 次于7 月18 日,每亩施用尿素14.0 kg。 穗肥第 1 次于 8 月5 日亩施 45%复合肥 15.0 kg/亩+尿素 5.0 kg 左右, 第 2 次于 8 月15 日亩施尿素10.0 kg/亩。 折合全生育期亩施纯N 20.0~22.5 kg/亩、P2O54.5 kg/亩、K2O 4.5 kg/亩[1]。

(3)病虫草害防治。 7 月 10 日结合撒施肥料,采用化学除草, 用尿素拌二氯·苄2 袋和200 mg 氰氟草酯撒施除草。 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防治,主要防治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白叶枯病、二化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等。

2 结果与分析

2.1 参试品种(系)生育期表现

从表2 可以看出,在连粳品种(系)中,拔节最早的品种是连粳 17 和连粳17405,为 7 月 30 日;最迟的是连粳 18, 为 8 月 5 日。 抽穗最早的是连粳17405,为 8 月 22 日;最迟的是连粳 16,为 9 月 3 日。成熟期最早的为连粳17405,生育期143 d,最迟的为连粳16 号,生育期159 d。在南粳品种(系)中,拔节期最早的品种是南粳58 和南粳505,为8 月1 日;最迟的为南粳 5626 和南粳7718,为 8 月5 日。 抽穗期最早的为南粳505,为8 月21 日;最迟的为南粳5818、南粳5626 和南粳7718,为8 月28 日。成熟期最早的为南粳58 和南粳5626,生育期为143 d;最迟的为南粳5713,生育期为153 d。 华粳9 号生育期为156 d,苏秀 10 号生育期为 160 d。 由于 2021 年 7~8 月天气以阴雨为主,受持续的阴雨寡照天气影响,水稻生育进程缓慢,但均能抽穗结实。

表2 灌云县2020 年优质食味粳稻参试品种(系)生育期

2.2 参试品种(系)群体动态表现

从表3 可以看出,在相同株行距栽插条件下,连粳品种(系)中,基本苗最多的是连粳17 和连粳18,为7.4 万/亩。高峰苗最多的是连粳18,为32.8 万/亩;最低的是连粳16,为30.6 万/亩。 有效穗数最多的为连粳 18, 为 24.8 万穗/亩; 最低的是连粳 16, 为21.44 万穗/亩。 在成穗率上, 最高的是连粳 18,为75.60%,最低的是连粳18307,为69.60%。 在南粳品种(系)中,基本苗最高的是南粳5718、南粳9008、南粳5713、南粳 5626,均为 7.4 万/亩。 高峰苗最多的是南粳 5818, 为 32.8 万/亩; 最低的是南粳 5718,为31.2 万/亩。 有效穗数最多是南粳 58,为 23.37 万穗/亩;最低的南粳5718,为21.60 万穗/亩。成穗率最高的是南粳58,为74.19%,最低的是南粳2728,为67.35%。所参试品种(系)均有较高的分蘖能力与较高的成穗率,连粳系列的成穗率较高。

表3 灌云县2020 年优质食味粳稻参试品种(系)群体动态汇总

续表3

2.3 参试品种(系)抗性表现

从表4 可以看出,在抗倒性方面,连粳品种(系)中连粳 7 号、连粳 15 号、连粳 16 号、连粳 1809 无倒伏情况发生,倒伏最严重的的是连粳17,倒伏比例占60%,其次是连粳18307,倒伏比例占15%~20%。 南粳品种(系)中,除南粳7718 无倒伏发生,其他品种均有倒伏,倒伏最严重的的是南粳2728,倒伏比例占90%~95%,其次是南粳518,倒伏比例占85%~90%。在病害表现上,连粳品系均无明显病害发生,南粳品系中南粳505 有稻瘟病发生且较为严重。 所有参试品种(系)中,连粳品种(系)均适宜在灌云地区种植,而南粳品种(系)种植要充分考虑倒伏与病害因素。

表4 灌云县2020 年优质食味粳稻参试品种(系)抗性调查汇总

2.4 参试品种(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表现

从表5 可以看出,在连粳品种(系)中,每穗总粒数最高的品种是连粳16,为135.6 粒,最低的是连粳1809,为125.5 粒;产量最高的为连粳17405,次之为连粳 18,最低的是连粳 15 号,为 626.80 kg/亩。 在南粳品种(系)中,每穗总粒数最高的品种是南粳5713,为137.0 粒,次之是南粳5718,为132.5 粒,最低的是南粳 505, 为 121.7 粒; 产量最高的是南粳 5718,为684.85 kg/亩,次之是 518,为 653.35 kg/亩,产量最低的是南粳505,为591.31 kg/亩。华粳9 号的每穗总粒数是141.2 粒,产量为 663.03 kg/亩;苏秀 10 号每穗总粒数是137.6 粒,产量为634.8 kg/亩。 所有参试品种(系)均获得了较高的产量。

表5 灌云县2020 年优质食味粳稻参试品种(系)产量结构汇总

2.5 参试品种(系)综合表现

由表6 可知,连粳品种(系)中连粳7 号整齐度好,无倒伏,其他品种均有倒伏;分蘖力方面连粳15、连粳 17405、连粳 18 均强;连粳 17405 产量最高,次之是连粳18, 2 个品种生产潜力大,后期熟相好。 南粳品种(系)中除南粳7718 外,其他均有倒伏,南粳518 倒伏情况严重,倒伏面积在85%~90%。 南粳505稻瘟病严重,不适宜在本地区种植,南粳2728 要充分考虑倒伏风险,控高防倒。 华粳9 号、苏秀10 号表现较好,适宜在灌云种植[2-3]。

表6 灌云县2020 年优质食味粳稻参试品种(系)综合评价

续表6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参试各品种(系)均能在安全齐穗期内齐穗,生育期均处于安全期范围内。 连粳品种(系)中连粳17405产量最高,次之是连粳18,2个品种生产潜力大,后期熟相好。 南粳品种(系)中南粳5718产量最高, 次之为南粳518, 但南粳518倒伏情况严重,南粳505稻瘟病严重,不适宜在本地区种植,南粳2728要充分考虑倒伏风险,控高防倒。 结合灌云县种植生产实际,推荐连粳17405、连粳18、华粳9号、苏秀10号作为高产示范方主推品种, 南粳5718和南粳7718作为稻田综合种养主推品种。

猜你喜欢

灌云县基本苗食味
基于3种方法的西南杂交籼稻稻米食味评价及品种优选
江苏灌云县“一稻三虾”绿色高效种养模式
食味知人:贾宝玉的三个饮食场景
浅析灌云县土地资源利用现状
对灌云县人才市场建设的几点思考
小麦新品种浚麦k8最佳播量研究
关于中国粳稻品种的食味品尝评价的研究
—— 品尝员的识别能力与适口性
两个人的五星红旗
小麦播种密度对籽粒主要品质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