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盐都区小麦新品种示范展示与筛选

2022-01-17宋介宏

农业科技通讯 2022年1期
关键词:成穗率扬麦株型

宋介宏 张 斌

(盐城市盐都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江苏盐城224056)

盐城市盐都区地处苏中里下河地区、 淮南麦区北部。 常年小麦种植面积3 万hm2左右,单产稳定在6 000 kg/hm2以上。 为进一步满足市场对高产、优质、多抗小麦品种的需求,更好地服务于夏粮生产,2020年秋季, 盐都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特遴选近年来通过审定的、适宜区域涵盖本区的、具有代表性的小麦新品种进行示范展示, 并以本区主推品种扬麦25 为对照,进一步鉴定其丰产性、抗逆性、适应性、安全性及其利用价值,筛选适于本区种植的高产、优质、多抗的优良小麦主推品种, 为本区小麦大面积生产上的品种利用和布局提供参考和依据[1]。

1 展示试验基本概况

1.1 展示地点

展示试验在盐都区鹏顺家庭农场进行,土质为黏土,土壤肥力中等偏上,有机质含量26.6 g/kg、全氮1.47 g/kg、有效磷 19.67 mg/kg、速效钾 142.53 mg/kg。试验地交通便利,土地平整,沟系配套,灌排条件好。试验地前茬作物为机插粳稻,2020 年10 月28 日收获腾茬,产量9 750~10 500 kg/hm2,秸秆全量粉碎还田。

1.2 展示品种

展示品种为盐麦1 号、金丰麦1 号、镇麦15 号、宁麦资 166、镇麦 18 号、农麦 126、农麦 156、扬麦29、扬麦28、瑞华麦596,以本区主推品种扬麦25 为对照。

1.3 展示设计

设每个展示品种为1 个处理,采取顺序排列,不设重复;每个品种展示面积在0.12 hm2左右;播种方式为机条播,行距25 cm,播种量225 kg/hm2。 展示品种集中连片种植,各项田间管理措施在同一天完成。

1.4 考查项目

将展示品种分别进行田间调查和室内考种。 调查记载各品种的播种期、出苗期、始穗期、齐穗期、成熟期等生育进程情况, 调查记载各品种的冻害、病害、倒伏、穗发芽等抗逆性情况,调查记载各品种的基本苗、冬前苗、高峰苗、成穗数等群体动态情况,取样于室内考种各品种的株高、穗长、穗粒数、千粒重等主要农艺性状,实收计产,进行产量比较分析。

2 主要农事活动

2.1 整地与播种

小麦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2020 年10 月31 日用大型机械旋耕灭茬埋草,旋耕深度在20 cm 以上;11 月2 日统一机条播,行距25 cm,播种量为225 kg/hm2;播后统一机械开墒,保证内外沟系畅通。

2.2 肥料运筹

共施纯氮273.3 kg/hm2,其中基肥占50%、苗肥占15%、 拔节孕穗肥占35%。 基肥于2020 年10 月31 日结合旋耕整地时施入,施入 45%(15∶15∶15)复合肥 450 kg/hm2+尿素 150 kg/hm2;12 月 2 日追施苗肥,施尿素90 kg/hm2;2021 年3 月12 日重施拔节孕穗肥,施 45%(15∶15∶15)复合肥 150 kg/hm2+尿素 150 kg/hm2。

2.3 化学除草

2020 年11 月4 日用70%苄嘧·异丙隆可湿性粉剂1 800 g/hm2兑水750 kg/hm2进行土壤封闭处理;2021 年 3 月 6 日用 8%炔草酯 1 500 mL/hm2+28.8%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900 mL/hm2+5%双氟磺草胺225 mL/hm2兑水450 kg/hm2进行春季杂草化除。

2.4 病虫害防治

3 月18 日用24%噻呋酰胺30 mL+25%吡唑醚菌酯20 g+10%联苯菊酯30 mL 等药剂兑水600 kg/hm2喷雾,防治小麦纹枯病、白粉病、红蜘蛛等病虫害;4 月 18 日、4 月 24 日进行 2 次“一喷三防”,用 30%氰戊·辛硫磷1 200 mL/hm2+25%粉唑醇750 mL/hm2+30%戊唑福美双2 700 g/hm2等药剂兑水750 kg/hm2喷雾,防治小麦赤霉病、白粉病、蚜虫等穗期病虫害,同时喷施磷酸二氢钾1 500 g/hm2,防衰抗倒增粒重。

2.5 收获

5 月28 日开始陆续成熟, 分品种单收称量计算实产,6 月2 日收获结束。

3 小麦生育期间的主要气候特点

播种前(2020 年10 月上中旬)降雨多,土壤底墒充足;播种期间(10 月下旬至11 月中旬)天气持续晴好, 有利于上茬水稻及时收获和当季小麦的适期整地播种;播种后(11 月中下旬)气温高、降水多,利于小麦一播全苗,播后出苗整齐、均匀,冬前苗情基础较好。 2020 年12 月下旬至2021 年1 月上旬遭遇连续2 次雨雪低温寒潮,最低气温达-12℃,导致展示品种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冻害, 以一、 二级叶片冻害为主;1 月下旬气温回升快,有利于苗情转化升级,越冬期苗情素质相对较好;春季气温高、雨水多,有利于小麦拔节孕穗肥的追施和肥效的发挥, 对小麦拔节及孕穗生长较为有利,生育进程明显加快,苗情持续向好;抽穗扬花期间出现了连续阴雨天气,由于全面实施“一喷三防”,赤霉病等小麦穗期病虫害总体发生较轻,对最终产量影响较小;灌浆前期遭遇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袭击, 造成部分品种发生不同程度倾斜倒伏;灌浆成熟期雨日多、气温低,影响小麦籽粒充盈,粒重低;收获期间以晴好天气为主,无穗发芽,有利于收获和晾晒;收获期较常年提早3 d 左右[2]。

4 结果与分析

4.1 生育进程与生育期

展示品种生育进程见表1。 所有展示品种11 月2 日播种,11 月 11~12 日出苗,4 月 14~16 日始穗,4 月 17~20 日齐穗,5 月 28~31 日成熟, 全生育期在208~211 d,成熟期较常年提早3 d 左右,生育期相对安全。 展示品种中以盐麦1 号、金丰麦1 号、农麦126、瑞华麦596 熟期较早,较对照早1 d;镇麦15 号、宁麦资166、镇麦18 号、扬麦29、扬麦 28 熟期与对照相当;农麦156 熟期相对较晚,较对照晚2 d。

表1 展示品种的生育进程

4.2 群体动态与抗逆性

展示品种群体动态与抗逆性见表2。在相同播期、相同播量的情况下, 基本苗在 244.5 万~277.5 万/hm2;12月10日调查冬前苗,冬前苗在369.0万~403.5万/hm2,其中扬麦25 最高、镇麦15 号最低;3 月15 日调查高峰苗,高峰苗在 831.0 万~958.5 万/hm2,其中农麦 126最高、金丰麦1 号最低;5 月15 日调查成穗数,成穗数在475.5 万~505.5 万穗/hm2,成穗数最多的是扬麦25,最少的是镇麦15 号。 抗冻性:越冬期温度较低,最低气温达-12℃,所有品种均发生轻度冻害,以一级、二级叶片冻害为主。 抗病性:赤霉病、黄花叶病毒病均未见发生;纹枯病除金丰麦1 号、镇麦15 号、宁麦资166、镇麦18号、农麦156、瑞华麦596轻度发生外,其余品种未见发生;白粉病除宁麦资166、瑞华麦596中度发生外,其余品种均为轻度发生。 抗倒性:宁麦资166、农麦126 发生轻微倒伏,倒伏程度达5%,其余品种均无倒伏。 穗发芽:所有品种均未发生穗发芽。

表2 展示品种群体动态及抗逆性

4.3 农艺性状与产量

由表3 可知,展示品种植株高度差异不大,变幅为75.2~84.4 cm,扬麦28 植株高度最高,金丰麦1 号植株高度最矮; 展示品种穗长变幅为7.7~9.1 cm,穗长在9.0 cm 以上的品种只有扬麦28;展示品种有效穗变幅为 475.5 万~505.5 万穗/hm2,扬麦 25 最多,镇麦15 号最少;每穗粒数变幅为36.4~38.7 粒,以盐麦1 号、扬麦25 最多,金丰麦 1 号最少;千粒重变幅为39.4~43.2 g,农麦 156 最高;实收产量变幅在 6 846.0~7 747.5 kg/hm2,农麦 156 最高,农麦 126 最低。 其中农麦156、盐麦 1 号、扬麦 29、宁麦资 166 实收产量分别比对照扬麦 25 增产 5.32%、4.57%、3.09%、0.18%,镇麦 15 号、镇麦 18 号、扬麦 28、瑞华麦 596、金丰麦1 号、 农麦126 实收产量分别比对照扬麦25减产 0.38%、1.88%、2.0%、2.98%、4.32%、6.93%。

5 展示品种筛选综合评价

展示品种均表现出较好的适应性, 生育进程与本区物候季节基本同步,生育期相对安全。 生产上应用时应综合考虑本区生态条件、种植方式、耕作制度和产量水平等因素确定选用品种。

5.1 盐麦1 号

苗期长势较好,分蘖性较强;株型较紧凑,抗倒性较强;分蘖成穗率高,穗型较大;穗层整齐,后期熟相好;白粉病轻度发生;熟期早;产量高。 可大面积推广种植。

5.2 金丰麦1 号

苗期长势较好,分蘖性中等;株高矮,株型半紧凑,抗倒性较强;分蘖成穗率高,穗型中等;穗层整齐,后期熟相好;纹枯病轻度发生,白粉病中度发生;熟期早;产量一般。

5.3 镇麦15 号

苗期长势一般,分蘖力中等;株型松散,抗倒性较强;分蘖成穗率中等,穗型中等,千粒重高;穗层整齐,后期熟相较好;纹枯病、白粉病轻度发生;熟期适中;产量较高。 可作搭配品种种植。

5.4 宁麦资166

苗期长势较好,分蘖性较强;株高稍高,株型较紧凑,发生轻度倒伏;分蘖成穗率中等,穗型中等,千粒重高;穗层整齐,后期熟相较好;纹枯病、白粉病轻度发生;熟期适中;产量高。 可作搭配品种种植,但在中上等肥力田块种植时谨防倒伏风险。

5.5 镇麦18 号

苗期长势较好,分蘖性较强;株型较紧凑,抗倒性较强;分蘖成穗率中等,穗型中等,千粒重高;穗层整齐,后期熟相好;纹枯病、白粉病轻度发生;熟期适中;产量较高。 可作搭配品种种植。

5.6 农麦126

苗期长势一般,分蘖性较强;株高稍高,株型较紧凑,发生轻度倒伏;分蘖成穗率一般,穗型中等;穗层整齐,后期熟相较好;白粉病轻度发生,熟期早;产量一般。

5.7 农麦156

苗期长势较好,分蘖性较强;株高矮,株型较紧凑,抗倒性较强;分蘖成穗率高,穗型较大,千粒重高;穗层整齐,后期熟相好;纹枯病、白粉病轻度发生;产量高;熟期较晚。 不建议大面积推广应用,茬口早的田块可适当种植。

5.8 扬麦29

苗期长势较好,分蘖性强;株型半紧凑,抗倒性较强;分蘖成穗率高,穗型较大;穗层整齐,后期熟相较好;白粉病轻度发生;熟期适中;产量高。 可大面积推广种植。

5.9 扬麦28

苗期长势较好,分蘖性较强,抗寒性较好;株高稍高,株型较紧凑,抗倒性中等;分蘖成穗率高,穗型较大,穗较长;穗层整齐,后期熟相一般;白粉病轻度发生;熟期适中;产量较高。 可作搭配品种种植,生产上谨防倒伏风险。

5.10 瑞华麦596

苗期长势较好,分蘖力中等;株高矮,株型较松散,抗倒性较强;分蘖成穗率高,穗型中等,千粒重高;穗层整齐,后期熟相较好;纹枯病轻度发生,白粉病中度发生;熟期早;产量一般。 可作搭配品种种植。

5.11 扬麦25

苗期长势较好,分蘖性强;株型较紧凑,抗倒性较强;分蘖成穗率高,穗型较大;穗层整齐,后期熟相较好;白粉病轻度发生;熟期适中;产量高。 可大面积推广种植。

6 小结

通过对小麦品种展示与筛选试验的结果进行分析,综合考虑产量、熟期和抗性等因素,筛选出盐麦1 号、扬麦29、扬麦25 具有丰产性好、综合抗性强、适应性好等特点,可大面积推广种植;农麦156 产量高,但熟期较晚,不建议大面积推广应用,茬口早的田块可适当种植;镇麦15 号、宁麦资 166、镇麦18号、扬麦28 表现熟期适中、适应性好、高产稳产,可作搭配品种种植;瑞华麦596、金丰麦1 号、农麦126 产量表现一般,仍需进一步示范种植,探索其高产栽培模式[3]。

猜你喜欢

成穗率扬麦株型
2021-2022年潢川县稻麦轮作区优质小麦品种展示试验
晚播对苏州南部地区小麦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Bna-novel-miR36421调节拟南芥株型和花器官发育的功能验证
扬麦系列小麦品种的饼干品质分析
扬麦系列品种品质性状分析及育种启示
水稻应用生物碳硅肥效果研究
多肉植物侧芽怎么处理
绿先机复混肥对直播水稻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玉米株型和幅宽对套作大豆产量的影响
不同施氮条件下不同株型水稻根系形态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