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图县新型农机经营主体发展经验探讨
2022-01-16吴天舒
吴天舒
(昌图县现代农业发展服务中心,辽宁 铁岭 112500)
昌图县阳光充足,昼夜温差大,地处我国玉米黄金种植带,不仅是辽宁主要产粮大县,也是全国知名的大粮仓。全县耕地面积28.2万hm2,粮食年产量稳定在26.5 亿kg 左右,为辽宁粮食生产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多年来,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带动下,农民购买农用机械的积极性空前高涨,运用机械化种植的意识不断增强,新型农机经营组织得到迅速发展[1],农机总值、农机总动力和农机具保有量在全省排名一直名列前茅[2]。到2021 年底,全县农机具保有量达7.6万台套,粮食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92.04%,位居辽宁前列。在昌图县农业机械化发展进程中,新型农机经营主体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主力军作用,不仅推动了集约化规模化经营,而且拉动了农机装备水平全面提升,增强了全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现以昌图县阳宇农机合作社为例,探讨农机经营主体的发展路径,为新型农业经营组织的培育和壮大提供借鉴。
1 昌图县阳宇农机合作社概况
该合作社于2013年成立,是一家集土地流转、代耕代作服务于一体的农机专业服务组织。创办之初,合作社只有社员7名,拥有8台拖拉机。近年来,随着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以及农机作业市场的需求,合作社农机装备数量不断增多,机具品类也逐步齐全,现已拥有耕整、播种、施肥、植保、收获等农业机械130多台套,能够满足主要粮食作物全程机械化作业“一条龙”社会化服务要求。同时,建设了化肥生产线,为农户提供农业生产所需的优质生产资料,综合农事服务能力和经济效益得到明显提升。
2 昌图县阳宇农机合作社发展经验
2.1 加大投入,在全程机械化中补短板增实力
2013 年合作社成立之初,其拥有的农机具主要用于耕整地和播种作业,大型作业机具严重不足,玉米收获机当属短板。随着合作社实力的增强,合作社的农机装备数量不断增加,装备质量逐步优化,呈现出小型机械化向大中型机械化发展的特点。待到大中型玉米收割机开始普及应用时,一些农民发现有的收获机损失较大且还田效果较差,他们虽然希望机械化代替人工收获,但却不愿意使用。为此,合作社借款60万元购置了市场反映普遍较好的约翰迪尔收割机和雷沃收割机各1 台,开展收获作业,其收获质量得到了农民认可。当年秋季收割作业面积近240 hm2,纯利润达21.35万元。生产实践使合作社认识到装备质量的重要性,累计投入1 000余万元,购置农业机械140 台套,其中,约翰迪尔自走式玉米收获机等大型动力机械24 台,深松机、液压翻转犁、免耕精量播种机等大型配套机具20余台套,实现了耕、种、管、收全程机械化,每年农机作业面积占本地区耕作面积的60%,成为当地规模最大的农机合作社,其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位居铁岭市前列。
2.2 让利于民,在土地托管及流转中扩规模促增收
土地流转,规模经营,让更多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是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也是实现农业机械化的前提。虽然土地流转与托管破解了“谁来种地”和“怎样种好地”问题,达到了农民“离乡不丢地、不种有收益”的效果,但农户接受程度有限。为此,2014 年合作社深入农户开展土地流转动员,当年流转8个村76.7 hm2土地,实现全程机械化作业。合作社以现金入股方式发展社员,年终分红,现已发展社员115人,服务范围辐射周边多个乡镇2 000余户。为了让更多农民放心地将土地托管给合作社,合作社采用农户分期付款的方式,即:合作社种地667 m2统一费用为420元,农户先期交付300元,剩余120元由农户掌控。待达到合作社承诺的750 kg/667 m2产量时,农户售粮后再把120 元托管资金付给合作社。这种方式既可保障农户利益,又能减少农民风险,得到了当地农户的普遍认可。
2.3 统种统管,在规模化标准化中节成本增效益
合作社对流转和托管的土地集中管理,实施“四统一”,即统一采购农资、统一机械种植、统一植物保护、统一作物收获。耕、播、管、收一条龙服务,不仅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标准化生产和规模化经营水平,而且有效增加了农民收入,真正实现了合作社与农户的互惠双赢。实践表明,土地统一管理后采用标准化种植模式,玉米平均单产比农户自种增加50 kg/667 m2以上,也就是说,农户从种到收不用自己参与,收成还比自己种得要好,这让农户对土地托管有了充分认可并积极参与。目前,合作社经营土地面积扩至1 506.7 hm2,是最初经营土地面积的近20倍。
2.4 自建肥厂,在综合农事服务中延伸链条服务农户
肥料是农业生产成本构成的主要部分,在过去化肥增产的传统种植习惯下,降低生产成本的关键在于减少化肥支出。对此,合作社方面投入110 多万元(贷款45万元)自建了日产能力100 t的有机肥厂。所谓“肥水不流外人田”,自建肥厂既可发展自我,又能保证肥料质量和价格,还有利于实施化肥减少行动。通过多管齐下,不仅减少了肥料浪费,还节省了种地成本。经测算,合作社使用自家肥料可节省费用30元/667 m2,产出的优质粮可多卖0.02元/667 m2,实现纯收入50元/667 m2。合作社年销化肥料2 000余t,服务土地面积0.67 万hm2,为农户节支增收500 多万元。此外,合作社还为农户提供从种到销全过程所需的其他农资及技术、资金、团队支持,实现了综合农事一站式服务。
2.5 科学种田,在保护性耕作中促进粮食增产
粮食丰产是农业生产者的追求。近年来,当地气候多变,春旱频发,对粮食生产带来严重影响。在农机农技部门指导下,合作社尝试应用具有抗旱保墒功能的保护性耕作技术装备,使大灾之年合作社玉米单产保持在775 kg/667 m2左右,比传统旋耕种植方式增产25~75kg/667 m2。2018 年以来,合作社结合国家农机深松整地作业补助项目、秸秆综合利用示范县项目、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和黑土地保护利用项目,大力推广深松整地、秸秆混拌等保护性耕作技术,2021年合作社种植的1 506.7 hm2土地全部实现保护性耕作,为全县保护性耕作顺利推进做出了贡献。7 a农业生产实践表明,连续实施保护性耕作的地块与传统旋耕+翻耕地块相比,玉米平均增产近50 kg/667 m2,节约种植成本近100元/667 m2。
2.6 做好载体,在农业科技中推动合作社发展
农机专业合作社是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3],作为农业科技传播和成果落地的主要载体,农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普通农民相比具有接受新技术新思维的原始动力。通过与辽宁省农科院、沈阳农业大学等高校院所沟通,建立了14.7 hm2的科研示范基地,优良的种、肥、药、机在这里试验示范,成为农业科技最新成果展示基地和辐射基地。保护性耕作、测土配方施肥、无人机施药等技术的应用,让周边种植户受益匪浅,也促进了合作社的发展。
3 结语
昌图县阳宇农机合作社的发展壮大与国家一系列惠农惠机政策的支持是分不开的,除了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减少了合作社购机成本之外,还有国家实施的农机深松作业补贴、土地托管等项目的加持,使合作社进入原始积累+购置机具+扩大规模的良性循环轨道,逐步实现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经营,推动了合作社的不断壮大。但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实践中,也存在盲目扩大规模、与农户矛盾增加、内部管理粗放、内卷加剧等现象,制约其可持续发展。对此,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需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在经营中要注重让利于民。只有合作社与农户建立起真正的互利共赢关系,才能使土地托管和土地流转长久持续下去。二是规范管理对合作社提档升级至关重要。制度完善、管理规范的合作社更容易获得项目和政策支持,也会得到主管部门的青睐。三是着力拓展服务空间。在农机作业市场竞争日渐激烈的情况下,传统耕种收社会化服务利润空间被大大挤压,有必要创新服务模式,做到服务链条向耕、种、管、收、产地烘干、产后初加工等“一条龙”农机作业服务延伸,服务内容向农资统购、技术示范、咨询培训、产品销售对接等“一站式”综合农事服务拓展[4],在产业链延伸和农事综合服务上做文章、要效益。四是用好政策事半功倍。只有把握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试点县项目、农机深松整地作业补助项目、土地托管项目、黑土地保护利用项目等难得机遇,才能助力合作社向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