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实践为导向的技师院校机电一体化教学改革研究
2022-01-15韩佳璇
韩佳璇
[摘 要] 机电一体化课程的实践性比较强,所以学生不仅要学习理论知识,还要拥有能够把理论应用在实践中的能力,这样才能够在应用理论知识的过程中收获更多的实践成果。这就要求教师加强教学改革,改变重理论、轻实践的想法。在教学时,增加实践教学内容,注重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梳理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改革的基础上,详细分析当前技师院校相关专业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及其影响因素,接着以问题和实践为导向,提出具体的改革策略,希望能为相关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关 键 词] 以实践为导向;技师院校;机电一体化;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02-0175-03
机电一体化技术学科产生于现代工业与气动技术、传感技术、网络技术以及通信技术等现代技术的融合渗透,也是当今工业科技的重要构成。机电一体化专业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有较高的要求,而且近年来机电行业发展步伐加快,技师院校对本专业的教学显然无法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基本知识、基本能力以及其他素养的要求,所以本专业教师既要重视理论教学的创新发展,又要重视实践的相辅相成,将两者放在同等的位置对待,只有在理实一体化模式下培养出来的人才,才能满足社会行业发展的时代需求,才能保障专业人才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一、机电一体化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概述
近几年,社会对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在不断增加,这是因为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朝着技术密集型的方向转变,所以,一些学校开始扩大招生规模以及教学规模,希望学校与社会能够同步发展。虽然社会需要的是专业技术人才,这门课程又是技术型的课程,但不能只教给学生技术,还要教给學生理论知识。理论知识是学生提升技术的基础,也是全面发展的基础。所以学校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做好实践教学改革,培养更多能够满足社会需求、适应岗位的人才。但要想顺利地进行实践教学改革,就需要发挥学校、教师以及学生的推动作用,这样才能够全面深化改革。
当前,越来越多的技师院校开始注重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实践教学改革时,要把先进的教学理念融入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完成教学评估、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的改革,还要想方设法提升学院特色,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需求,做出调整,让专业的学生成为整个行业的佼佼者。教师要多参与科研活动,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扩充新知识,努力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素质。只有教师对自己严格要求,才能够提升教育教学过程中教材建设、教材改革的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文件的质量,满足学生知识学习的需求。也只有这样才能推动整个专业的发展,甚至是推动国家经济的发展。
二、技师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现状
(一)教材与实践有差距
教材是开展专业教学的重要参照,而当前部分技师院校的机电一体化专业对教材的更新速度比较慢,而且很多教材内容比较陈旧,知识点深奥,且理论知识比较多,逻辑性比较强。这既不方便学生进行知识的内化理解,又会让学生对学习产生乏味枯燥的情绪,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抑制学生的学习热情,自然也不能培养出与社会需求对接的新型技术型人才,对学生个体来说将会面对难胜任自己岗位工作的现实困境。
(二)师资力量需进一步加强
技师院校的专业教学改革已经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这是因为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对人才需求不断增加的现实情况下,各大高校及院校在不断地扩张,招生人数年年攀升,而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呈现出更高要求,技师院校机电专业人才培养难度加大。在这种情况下,技师院校必须要重视师资力量,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但很多教师由于长久地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思维已经受到了影响,只注重理论而忽视实践。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必须转变自己的观念,引入更多新型的教学理念,积极配合教学改革工作的开展,这样才能够培养出技术型人才。
(三)实践条件有待进一步提高
机电一体化作为新工科战略中的重要专业,在各高校、高职院校都有开设,并成为各院校的热门专业。但一些技师院校却严重忽视了该专业的发展,所投的资金力度不足,不重视该专业的实践环节。所以,存在着实践学时较少、实践场地设备不完善的情况。同时,还有一些学校害怕学生在实践时出现意外,为了不承担责任,所以会压缩实践环节。但无论是哪一种原因,后果都是实践环节变少。所以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发展。这就要求学校要做好实践条件的建设,给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
(四)实践用机器设备有待进一步更新
当前,国内的自动化水平在不断提升,机电一体化技术领域的知识和技术以及生产也在不断更新,且更新换代的速度比较快,这给很多技师院校带来了更大的经济负担,既想要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让他们所学能有所用就必须不断更新设备,同时还必须满足大部分学生都有上机实践的条件,而技术院校为此要面对更重的经济和师资培训等压力,于是教学设备与社会现实生产设备之间的差距成为阻碍教学的因素。
三、基于实践为导向的机电一体化教学改革
(一)“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首先要做的就是组建“双师型”的教师队伍。因为该专业的知识更新速度比较快,而学生的数量也较多,如果不能提高教师的质量以及专业技能水平,保证教师的数量,那么是无法满足教学需求的。而且双师型教师也是教学改革的必要条件之一,是提升教学效率的有效保障。所以学校必须要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应当组织即将上岗的教师参与双师培训,进一步提升他们的技能水平以及专业素养。确保教师在实践教学室能够充分发挥导向作用,让学生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实践能力。培训后的教师才能够正式参与教学工作。由于很多教师的实践能力比较弱,缺少实践经验,所以可以组织教师到企业实地培训。这样教师就能够了解企业的真实情况以及真实需求,这样也就能够明确培养方向,从而有针对性地调整自己的教学活动。在教学时也会有更好的指向性,引导学生快速适应企业、社会要求。
(二)实验实训基地建设
1.校内实验基地建设
由于机电一体化专业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有较高的要求,所以学校也要为学生提供较多的实践场所。可以在校内为学生建立实践基地,组织学生到实验基地完成实践任务。学生在实操过程中,既能够积累经验,也能够了解理论知识的具体应用情况,并把理论和实践融合在一起,在主动思考的动手操作过程中,解决问题,提升实践能力。这样教学质量就能够实现质的提升。但建立校内实训基地还需要资金的支持,这样才能够引进更多先进的设备,所以学校还要增加投资力度。
2.校企合作提供实践基地
当前,有很多企业为了获得大量高质量的人才资源,会选择和学校合作。这样学校能够直接为企业输送优秀的人才,企业也能够缩短人才录用时间。而学校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有更多实践实训的机会,了解企业的真实需求。由于企业的机械设备都是最先进的,实训基地也是最真实、最符合实际的,所以是比较专业的实训基地。所以学校可以审核企业的资质,与合适的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引导实习阶段的学生到企业实习。这样学生能够了解一线的工作情况,也能够得到一线技工的指导,从而提升操作能力,在毕业后也能够顺利地投身该岗位,甚至直接留在该企业工作。这样也能够提升学校的就业率。而在良好合作的过程中,企业也获得了大批高质量的人才,工作质量得到了保障,这是一个双赢的过程。
3.创新教学模式
除学生外,教师也是教学的主要参与者,对学生产生的影响比较大。那么,在教学改革创新时,就需要发挥教师的主动作用。当前,分层次阶梯式教学法应用较为广泛,是指教师把教学划分为不同的阶段,并在不同的阶段安排不同的教学内容以及考核内容。通过考核了解学生该阶段的学习情况,之后进行教学评定。这种方法既能够直观地看到学习效果,又能够为下一步的教学提供明确的指引。以实践教学为例,教师将其划分为四个环节。不同的部分都有不同的学习目标以及具体的考核标准。只有学生完成前一个环节的学习目标,达到考核标准后,才能够顺利地到达下一个环节。如果不符合标准,那么学生就要重新考核。教师在设置每一个环节的教学内容及考核标准时,都要围绕着生产实际进行。此外,教师还需要设计难易程度不同的训练内容,其中包括基础技能型以及综合技能型的训练。在安排训练内容之前,要先做好市场调研,并根据学生的情况制定具体的考核标准。还可以邀请一些企业的专业人才,来审核学生对于专业技能的掌握情况。
4.重视校企合作
技师院校只有既注重理论,又注重实践,才能够培养出综合素质较高的学生。这些学生才能够在工作中独当一面。当前,绝大多数该专业的学生都存在着实践能力不强的问题。但该专业的知识实践性比较强,学生只学习课本知识是无法满足该专业的发展需求的。校企合作是解决技师院校因为理论知识讲授与社会实践需求之间无法对接而造成教育教学与社会脱节的重要出路。所以,学校要鼓励学生在校考取电工上岗证以及中级证书等,与此同时还要提供校企合作的机会去帮助学生走进企业,于是校企合作也成了教学的重点。为此,高校要在校企合作方式上进行创新思考,尽可能创造更多机会组织学生去专业对口的当地企业参观学习、实践操作,真正让学生成为技术型人才。
5.对教材进行合理整改
教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为学生夯实理论基础,梳理理论体系,而教材的科学性与教材的时代性以及校本教材的特殊性是同等重要的。于是,职业院校应重视整合编写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必须要有专业人士的指导,且要参考一线教师的意见,之后把教育部推荐的教材和自编教材内容融合在一起,并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教材内容,增加更多的实训知识,建立完善的教材体系。这样,学生只通过教材也能够学习实训知识。一线教师在参与教材整改、编写时也能够丰富理论知识,提升综合能力。
总之,技师院校是为国家培养技能型应用人才的摇篮,且作为众多职业教育学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能够为社会培养很大一批一线技能型人才。特别是在当前社会经济发展迅猛,各国经济竞争加剧的情况下,技师院校人才培育质量受到了更多關注。这就要求技师院校要提高教学的先进性,加强教学改革,转变传统教育思想,重视实践教学,增加教材中的实践知识,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并以实践为导向,完成教学改革,这样学生在毕业后才能够快速上岗,快速适应岗位,满足企业以及社会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孙亮.创新型机电一体化技术高技能人才教学体系研究[J].南方农机,2018,49(2):23.
[2]安娟,牟海荣,李友兵.基于IEET认证的高职混合教学研究与实践: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工业控制网络课程为例[J].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19(3):25-31.
[3]赵涓涓.基于智能制造提升社会服务能力的探索与实践:以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例[J].机械管理开发,2019,34(2):247-249.
[4]韩文霞.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索[J].时代汽车,2021(19):71-72.
[5]胡凤英.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综合实训教学改革[J].河北职业教育,2021,5(3):48-51.
[6]刘俨后,麻娟,张海云,等.面向产出导向的机电一体化综合实训课程教学改革[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21(7):98-100.
[7]吕原军,陈琼,陈伟.基于1+X证书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学改革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20,(12):21-25.
[8]季东军,杜丽萍,赵永生,等.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模块化教学改革探析[J].无线互联科技,2018,17(18):68-69.
◎编辑 薛直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