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课堂教师教学评价偏差发生的原因和应对策略研究
2022-01-15叶璐
叶璐
[摘 要] 对学生评价是整个教育评价体系的核心,也是教育评价改革的重难点。从教师教学评价的重要性、成因和对策三个方面出发,从理论上认识和明晰教师课堂评价偏见产生的原因和机理,旨在提供切实可行的教师教学课堂评价偏见的解决对策。试图从导致课堂评价偏差产生的外部原因和教师个人原因两方面阐述成因,提出减少课堂评价偏差的对策:从国家层面来说,需要提升教师在教育评价体系中的地位;从理论层面和行动层面上阐述,教师需要提升自身素养。
[关 键 词] 课堂评价偏差;绝对性评价;意义建构;课堂提问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03-0145-03
一、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评价的重要性
(一)重视学生评价反馈是教育反馈的关键
学生评价对于教育评价体系来说具有重要的作用,当学生评价工作顺利进行时,其整体的教学质量和效率将会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也将得到良好的反馈。在“两个一百年”目标的背景下,对于学生的教育问题需要做到面面俱到,确保其受到优质的教育。而针对教育系统的要求来说,相关的评价工作需要按照科学的方向前进,并抓住问题的关键,确保评价体系的落实。学生的教育工作对国家的发展和进步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而在其基础上建立对应的评价体系则需要通过完善课堂教学对学生评价在内的诸多细小环节来进行落地。
(二)学生评价是师生成长的关键
在教育评价体系中对学生評价是核心,也是教育评价改革的重难点。在对学生的评价中,日常课堂教学中来自老师的评价不一定是利害性最大的,但明显是与学生联系最为密切的。如何自省、如何成长,一部分得益于外界的评价,对处于人生发展重要阶段但自身认知不成熟的中学生群体来说尤为重要。适当合理的教师课堂评价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同时也使每个学生提高对自身责任的认识,并为之努力奋斗,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不恰当的评价是妨碍学生健康成长的大敌。
在现实的教师课堂教学评价中,出现偏差的现象绝非罕见。作为有着10年教龄的一线教育工作者,笔者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仍然存有偏差,有些教师课堂情况更为严重。如评价目标错位、评价标准过低、评价内容贫乏等现象,如果不能及时修正,甚至会造成学生对课堂发言产生恐惧、对老师有着畏惧,从而形成学习无助感,对学生的学业成绩和健康成长较为不利。
二、教师教学课堂评价偏差的成因分析
(一)导致课堂评价偏差产生的外部原因分析
外部的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导致课堂评价偏差。有研究者认为,教师评价偏差一部分源于历史的沉淀与教育制度的型构,因为对于每个教师而言,其教师评价的主观想法多来自传统的教育经验制度以及结构,其遵循规律进行对应的教育评价可以确保不会出现较大的差错。但是这种评价机制和规律并不完全适合现如今的时代发展规律,所以导致因外部社会制度和历史问题而出现课堂评价偏差。这种偏差会滋生一些教育管理类的问题,比如对于学生成绩的管理以及评价工作而言,普遍认为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其各方面能力都较强,这种传统的想法会使教育评价产生较大的偏差。比如在我国的初高中校园,一些教师都以成绩作为衡量学生综合素质的标准,并将学生成绩作为评价体系的数据,这种唯成绩论的评价体系很容易导致课堂评价偏差。
(二)导致课堂评价偏差产生的教师个人因素分析
1.投射与认可导致课堂教学评价偏差
一般来说,在人们的内心深处都存在某种人际关系模式,这种模式需要满足人们自身与社会交流相处的需要,而通过投射与认可则使整体的评价体系有一个新的定义。通常来说,人们对于其他事物的认可程度决定了其投射的程度,当认可程度较高时,其投射反应会更强烈。但是这种认可方式会存在相应的偏差,因为其过于主观,会导致忽视客观价值与评价的重要性。在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时,对于习题作业答案的讲解,需要其先进行答案的核实,并按照所教方法进行习题作业的运算和解析,确保不会出现答案的偏差,但这种教学方式因为学生水平以及教师水平的差异会造成很严重的影响。当学生认可程度较高以及学习能力较强时,应用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及时解决问题,但是一旦其中某个环节出现问题,极有可能导致教学效果和教学评价出现差错,影响整体教学质量,所以投射与认可会导致课堂评价偏差。
2.刻板印象导致课堂教学评价偏差
刻板印象对于教学评价的影响极大,一旦受到这种问题的影响,整体教学评价体系质量和效率都会出现偏差。刻板印象虽然会在一定程度上保障评价结构的合理,且不会出现较多的差错,但是因为其主要内容固定不变,而时代正在不断进步和改变,所以一些评价内容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这将导致最后的课堂教学评价效果受到影响。一些教师在进行教学以及反馈时,都会按照自身的经验阅历进行评价,而不是将学生作为评价主体,选择不同的评价结构对其进行评比,刻板印象一旦形成则很难摆脱。例如学习差的学生在评价体系中认为其字迹也较为潦草,且学习态度低下,但是有许多现实与之相反的案例存在,所以刻板印象并不完全适用于评价体系中,甚至会造成评价效果出现偏差。这些固化思维阻碍了教师对学生的进一步了解,因评价偏差而导致一些学生长时间无法得到关注,无法更好地适应校园生活。
3.自动思维导致课堂教学评价偏差
自动思维的主要内容是指看到一种事物就会联想出另一种事物或者自身的想法与观点,这种思维方式与刻板印象存在一定程度的相似性,其主要是内心潜意识的想法,并通过对事物的观察引出对应的想法,以此证实与该观点的对应程度。例如,一个调皮的学生和同桌玩闹的过程中,同桌的衣服破了,教师就想当然地把调皮的学生往弄破衣服的罪魁祸首上靠,然而,经过一下午的调查,证明衣服的破损和调皮的学生无关,这便是教师的自动思维,反映了他们潜意识中有一些消极和悲观的成分:先定罪再取证调查。如果人们心里所想与事物都是积极的事物,那么遇到与自己预期结果不同的事情时会朝着积极、乐观的方向思考。
4.教师个人价值体系导致课堂教学评价偏差
价值观是人们生活的目的和引导,而教师的价值观会对学生的价值观产生重要的影响,每个教师因为其教学能力和个人特色的不同,其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思维和想法造成一定的影响。优秀的教师会以高素质的教学和做人标准面对学生,而一些教师则会认为该职业工作量大、价值不大。这些教师并没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仅仅把教师作为一种生存的职业,而非上升到教书育人的境界。他们对教学持有敷衍了事的态度,不追求优质的教学质量,也不追求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他们的价值观里,评价和学生考试成绩紧密相连,久而久之会影响自身对学困生的判断,形成严重的评价偏差,不利于双方的发展。
三、减少教师教学课堂评价偏差的对策
(一)提升教师在教育评价体系中的地位
教育系统中的教育评价一直是其领域的难点所在,因为教育评价包括内容众多,且每个地区的评价标准也有一定程度的差异,所以很难统一评价标准。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教育、学习和评价三位一体的关系已经建立,每种评价内容都有其独特的评价体系,特别是课堂教学层面的评价,受到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学生学习始终发生在课堂之中,评价需要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实践。教师要从依托自身的专业优势、课堂教学主体优势发挥评价的作用,前提是教育主管部门要高度认可教师的专业判断和责任心,将教师作为评价系统的主体,将学生作为评价体系的重点。教师可以说是除了父母最了解学生的人,应当享有教育评价的权利。但在传统的教育评价下,教师被动接受来自外部教育管理层面的评价,以外部管理层面的评价标准为导向进行课堂教学,没有评价的自主权。《总体方案》指出:“对学校、教师、学生、教育工作的评价体系要改,坚决改变简单以考分排名评老师、以考试成绩评学生、以升学率评学校的导向和做法。”不难看出,国家层面在努力提升教师在教育评价体系中的地位。完善合理的教育评价体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发展,使其受到教育评价的积极影响。所以,要使评价真正发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作用,完善教育评价体系至关重要。
(二)教师需提高自身素养
1.理论层面
(1)教师需提高教学课堂的科学性
评价专家 Popham 认为教师的评价素养极其重要,作为教师缺乏评价素养就等于专业自杀。有关教师应注意时刻充实自身知识储备量,通过阅读有关教材资料、文献资料,持续不断地学习相关考试内容,养成专业自觉。当教师提高了其教学课堂的科学性,整个课堂将会形成较为完善的评价体系,进而促进教学任务的完成。在观念上,教师应将自身学习和评价的观点从行为主义转向认知主义。在选择与运用课堂评价策略上,教师要从随意过渡到专业性,借助专业性评价,学生就能更清晰地感知自己表现所获得的真实性评价以及评价依据。
(2)弱化相对性评价,强化绝对性评价
相对性评价与绝对性评价的差距在于前者较为刻板,而后者较为活泛。其作用是区分出学生的好坏、优劣,可作为选拔人才的依据。相对性评价能激发学生群体内不同个体之间的竞争,而对学生发展具有激励和促进作用。但是,如果相对评价使用过于频繁,学生群体内的不同个体会过度比较,不利于教育评价。相较于相对评价,绝对性评价以教育目的为标准,对学生发展具有正向的持续性激励作用,从而更有助于学生的发展。美国目前中小学评价的发展趋势中有一条是鼓励教师用标准参照测验,也证实了绝对性评价的可操作性。因此,教师应弱化相对性评价、强化绝对性评价。
2.操作性建议
(1)教师需提升自身沟通能力
当今教师队伍逐渐向年轻化和专业化过渡,教师的沟通能力对于日常教学活动有着很大的影响。教师在面对青少年时,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没有跟年龄段选择适合对方的沟通方式,忽略了对方的感受;二是教师面对较为顽皮的学生时,沟通时过度情绪化;三是教师无法无时无刻有效理解学生的表达内容。面对以上问题,有关教师可以采用新型的交流方法,拉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教师要善于引导,根据学生气质类型有针对性地教育学生;教师利用共情这一替代性情绪反应,将对学生的理解和接纳以温暖尊重的方式表达出来,让学生明确教师的用意。加强中学教师团队的沟通技巧,可以推动中学教育改革,提升教师的教学管理水平。
(2)课堂评价从主观评价向客观评价转变
教师的评价偏见常常源自主观评价思路,这种评价相对于学生的客观情况反馈来说会有一定程度的偏差。在传统的教学课堂中,教师占据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其通过对知识的讲解进行相应的教学,但是因为其只通过自身主观的判断和选择指定评价内容,会导致一部分学生并不符合评价的標准,甚至与现实情况有较大的差异,所以课堂评价需从主观性为主转变成以客观性为主。将学生的实际情况作为评价系统的主体,可以确保最后效果反馈与实际情况相同,使学生更能接受这一评价方式和内容。最后教师应注意适当放宽教学评价的内容要求,保障学生可以适应这一评价体系,对其不会产生消极的影响。
(3)评价由被动反应转变成积极的意义建构
教学知识的传授不是机械性传输,而是学生将知识的内容进行理解与吸收使自身获得更加丰富的知识储备。在学校中,教师与学生需要和谐相处,师生之间的讨论和交流需要不断进行内容的探索和创新,教师需要以引导者的身份对学生进行教学,而不是命令者。对于教学内容评价来说,更多评价内容应以积极意义为主,减少被动评价,这不仅使学生在评价中进步,还使其有效应对各类知识的冲击,提高自身能力。在教学课堂中,教师需要将课堂教学体系进行重新构建,将更多知识内容以开放性的形式面向学生,让学生可以自主选择知识进行学习,并通过教师的指导加深印象,一方面可以使评价内容更加科学权威,另一方面可以弱化教师权威,避免高频评价偏差的产生。
(4)讲究课堂提问的艺术性
一部分学生反映课堂上不理解教师提出的问题,导致时常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提问的第一要务是让学生能读懂题意。在课堂中对学生进行相关知识问题的提问,对于促进学生理解吸收知识意义重大,教师需要注重提问内容的艺术性和科学性,将所提问题进行创新完善,使学生在回答问题的同时明白更多的道理。教学知识的掌握和巩固对于学生整体成绩的提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通过教师的提问可以进一步加深其听课印象。在进行相关知识问答时,教师应注意所提问题的难易性及其描述的准确性,确保学生在能听懂问题的情况下做出解答。课堂提问的艺术性需要教师进行细致的思考,合理制订教学计划和方案,将所有学生的情况都纳入课堂规划中。
本次研究较为真实地了解评价偏差的普遍存在,从真实的案例中反思,将教学案例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可以督促教师具有更强的评价能力,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实现全面发展的目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教育评价的建立、完善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编辑 鲁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