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红色教育”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红色基地融合发展的路径研究
2022-01-15李华琳朱辰瑜荆彬鑫李秋丽弓泽龙
李华琳 朱辰瑜 荆彬鑫 李秋丽 弓泽龙
[摘 要] 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高校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资源。合理利用红色基地的教育资源不仅可以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更多的教学手段,而且在树立大学生远大目标上也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结合信息时代特点和手段,通过实地调研、问卷调查等方法,探究 “互联网+红色教育”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红色基地进行融合发展的新路径。
[关 键 词]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红色资源;红色基地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03-0010-03
一、绪论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红色文化资源的教育引领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每到地方考察,都要瞻仰对我们党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革命圣地、红色旧址、革命历史纪念场所,并曾多次在视察中强调,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
高校是意识形态发展的前沿阵地,目前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大多为传统、刻板的知识灌输式理论教学,容易使大学生产生抵触和厌倦情绪,教育实效性不强。为切实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构建正确的道德观和社会观,达到立德树人的核心目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提升理论教学的实践性,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向外界。通过参观学习红色基地,使学生身临其境地了解革命历史和内涵精神,利用生动形象的体验场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红色文化,实现红色文化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利用红色文化提升教育价值,不仅能够完善教学内容,也能让学生在其中受益匪浅。同时,必须重视红色基地的独特价值,不断挖掘更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引导大学生树立坚定的红色文化信仰,这既是党和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群体的需求。因此,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红色基地相融合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运用红色资源的必然性和可行性分析
(一)红色资源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中的功效
1.红色资源进课堂,能够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提升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红色资源中的精神与内涵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和源泉,通过参观红色基地、学习英雄人物事迹、研究历史文献等方式,让大学生在耳濡目染、亲身经历中受到熏陶,能够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提升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丰富的红色资源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好题材、好载體,开辟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
2.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弘扬民族精神和艰苦奋斗精神。
红色资源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使学生的情感得到陶冶,心灵得到升华,精神得到激励。全面了解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民族精神,对大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有利于大学生弘扬民族精神和艰苦奋斗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
3.有利于坚定革命信念,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下,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思潮不同程度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大学生思想单纯易冲动,容易受到不良思想的影响,导致价值取向不稳定、不平衡,而红色资源中蕴含的人生价值观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免疫力和抵抗力,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4.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大学生的创新精神,磨炼大学生的创造意志。
通过学习红色资源中蕴含的红船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激发大学生的创造力,磨炼大学生的创造意志,以创新精神推动高校红色文化育人作用,让红色文化“活起来”。
(二)“互联网+红色教育”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红色基地结合的可行性
1.“互联网+红色教育”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红色基地的新态势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如云计算、人工智能、VR技术等纷纷应运而生。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要充分运用新技术手段,增强吸引力和实效性。例如把VR技术运用到红色基地中,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的虚拟仿真体验,穿越时空回到革命先烈当时的历史情境,使参观体验者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先辈们不怕吃苦、敢为人先的革命精神。
2.“互联网+红色教育”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红色基地的价值体现
红色文化中蕴含的革命精神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革命发展历程中形成的精神,丰富其内心精神世界。将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可以让大学生直观感受革命先烈的艰苦奋斗和革命果实的来之不易,加深他们对革命艰辛历程的理解认识,同时也可通过大学生将红色基地蕴含的精神文化内涵宣传到更广范围。
三、“互联网+红色教育”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红色基地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实地考察及调查问卷内容构成
1.实地考察
通过开展实地调研考察,笔者实地走访杨家岭革命旧址、枣园革命旧址、王家坪革命旧址等红色革命旧址;参观延安革命纪念馆、延安文艺纪念馆、延安北京知青博物馆等专题纪念馆;前往宝塔山、清凉山、梁家河等红色基地,采用发放问卷和访谈的形式对游客、工作人员等进行调研,了解红色基地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发展的现状与问题。同时,还可通过录制红色基地党史讲解视频,巩固强化红色教育,使党史学习不再受时间、空间等的限制,让更多的人可以通过网络观看学习,扩大党史的宣传范围和效果。
2.调查问卷的内容构成
为更加全面系统地了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红色基地的融合发展情况,笔者设计调查问卷开展调研活动,具体问题包括:“被调研者的政治面貌”“‘四史的概念”“去过的红色基地是否有大学生服务团队”“参观者喜欢哪种红色基地的宣传方式”等。通过发放问卷的形式来获得信息,调研范围广,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调查结果的可信度。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红色基地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单一,教学效果不够理想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为了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但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首先,大家普遍重视专业课而忽视非专业课,尤其是忽视思政类课程,忽视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其次,目前多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内容单一乏味,大学生对思政教育的学习还只停留在书本上,没有与实践相结合,学生没有真正融入课堂,久而久之,思政类课程在大学生活中就越来越边缘化了。
2.对红色基地所蕴含的精神内涵的挖掘整合有待提高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以下问题:其一,高校组织学生参观红色基地往往只是走马观花式的参观,没有深入挖掘其真正的精神内涵,从而导致参观学习的实际效果较差。其二,红色基地的宣传形式过于传统,依旧是以空洞枯燥的说教为主,无法真正带动学生去理解体验其中的精神内涵,导致红色基地的教育功能未能发挥最大作用。
3.大学生实践服务团队与红色基地的合作机制不健全
实践活动是对课堂理论知识学习的重要补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然而当前多数学生未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首先,学校实践活动多集中为志愿服务,且目前多数高校未建立完善的志愿服务激励制度,无法调动大学生志愿者的积极性,导致大学生实践服务团队与红色基地的合作过少;其次,红色基地没有与各高校建立双向合作机制,给大学生实践服务团队提供的机会较少,没有形成长期稳定的合作模式。
四、“互联网+红色教育”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红色基地融合发展的路径研究
(一)高校多视角深化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改革
首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应不断深化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方面的研究,采用互动式课堂的形式进行授课,增强理论课堂的吸引力,同时应适当增加实践教学的比重,使学生重视并参与实践教学,增强课程的参与度和时效性;其次,通过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红色活动,提高学生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知识的积极性,例如,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充分利用园区内的新城区第四党员政治生活馆,进行实践教学活动及支部教育活动,充分发挥红色基地的教育作用,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再如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曾在学校举办了“校园长征路”红色活动,在学校内搭建长征过程中的重要节点模拟场景,并设置互动体验项目,让师生在参与活动的同时学习有关红军长征的知识,深刻领悟长征精神;再者,充分利用现有的红色资源,带领大学生到各个红色基地进行实景教学,在沉浸式体验中进行理论知识学习,使思想政治教育不再局限于书本、课堂,走出校园、走向社会。
(二)丰富与红色基地的多元化合作
1.建立大学生实践服务团队
大力支持大学生实践服务团队的建设,提高大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抓住红色基地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发展的契机,让学生在实践中奉献自我、成就自我,通过进行志愿讲解和志愿服务,让红色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延安北京知青博物馆调研过程中,笔者了解到已有固定高校在此建立实践基地,通過与红色基地建立稳定的合作机制,使大学生可以长期在此学习服务,真正使红色历史和精神入脑入心。
2.大力发展品牌红色社团
学生社团对学生学习能力和组织能力的提高有很大帮助,思政类的红色社团现在也蓬勃发展起来,红色社团作为学生与校外红色基地连接的纽带,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各高校应大力支持红色社团的发展,让大学生以社团为媒介,用实际行动成为红色文化的传递、宣传、研究的主体,建立高校与红色基地长期稳定有效的合作机制。如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成立思政类学生社团——“青马”研习社,为学生思想政治理论学习搭建了良好的载体和平台,定期组织社团成员参观红色基地,开展寻访活动,通过座谈会、专题学习等形式使学生对红色教育更有兴趣,推动了高校与红色基地的融合发展。
(三)借助互联网平台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红色基地的融合发展
1.高校与红色基地合作建立活动体验室
与红色基地达成合作,在高校建设“思政课堂实践活动室”,模拟红色基地里的各种场景,创建“实景体验区”,并在此基础上分模块创建“趣味游戏区”,通过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来传播红色文化。如西安市新城区第四党员政治生活馆设有“正容镜”,采用自控技术,让参观者对镜正容、整理着装,通过智能语音系统来对正容者进行询问、引导自查,提升党员的党性修养和党员意识,提升了党性教育的吸引力和体验感。
2.以科学技术赋能,使红色基地焕发时代生机
在笔者调研的多个红色基地展馆中,看到展馆采用声、光、电等现代化表现手法,运用新媒体技术、3D视频讲解、VR实景体验等方式,通过科技的方式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生动地再现了历史场景,让历史文物活了过来,使游客更直观更深入地了解当时的史实,以科技魅力吸引参观体验者。在大学生参与红色基地的宣传与教育的过程中,通过实地参观、体验开展学习交流会进行总结,学生将学习成果展示给更多的人,在提升自身思想道德修养的同时,也帮助红色基地起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促进了红色基地的影响力和良性发展。
五、结语
在“互联网+”时代,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元社会思潮严重影响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我们要顺势而为,以互联网技术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红色基地,让实践与理论相结合,不断发挥红色文化资源的育人功能,不断充实、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激活红色文化的生命力,引导学生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弘扬红色文化正能量。这不仅是对红色文化资源的有效传承,更是对高校学生的一场精神洗礼,使学生将红色文化变为自己前行的指路明灯,照亮自己前进的方向,为自己以及祖国的未来奋斗前行。
参考文献:
[1]谷云龙.陕西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用研究[D].西安:西安工业大学,2015.
[2]唐顺利.红色资源与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2
[3]杨优.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石家庄:河北科技大学,2020.
[4]王春霞.论红色文化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定位及实现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8(5).
[5]钮梅玲.红色文化资源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的创新举措初探[J].中外企业文化,2021(2).
[6]冯东飞,韩琳.延安红色文化资源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育人功能[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27(1).
◎编辑 张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