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三阶六要素”的物流成本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2022-01-15王桂荣
王桂荣
[摘 要] 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推动高校课堂向纵深发展。以课堂改革为契机,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程的学习中,将SPOC平台与超星学习通平台相结合,构建基于“二维三阶六要素”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全方位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以物流成本管理课程展开课程改革研究。通过融入这种课堂教学模式,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度,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学习信心。
[关 键 词] SPOC;教学模式;线上线下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03-0070-03
物流成本管理课程是物流工程专业一门专业必修课程,主要让学生掌握物流成本管理的原则、方法,再结合学科自身的特点和对学生应用型能力培养的要求,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基础,并能将所学的管理知识运用于实际工作中。因此,物流成本管理课程建设以学生的业务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目标。在课程改革过程中,目标是以学生学习为中心,让学生学会学习,促成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未来适岗就业。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在积极地参与课程改革的同时,应及时地对教育观念、教学过程进行反思,重新审视自身的教师角色,以适应新时代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目标培养要求。
一、智慧教学环境下,课程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从学生学习观分析,课堂关注度不够持久
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网络对当代大学生的诱惑非常大。在利用互联网学习的过程中,部分学生仍会“逃离课堂”。通过问卷调查分析,65.8%的学生仍会受QQ、微信等网络信息的影响从智能学习平台转移至其他网络。如何在有效使用互联网教学的过程中,使学生一直关注课堂,建立师生学习共同体,是当前利用智慧教学工具教学过程中仍存在的问题。
(二)大班化教学状态下,教师无法关注所有学生
目前,大部分高校仍然是大班化教學,观察发现70%的大班课堂存在前两三排学生听课、后几排学生“不在课堂”的情形,因此,学校、教师、学生等各方主体对智慧教学能否代替线下授课产生高质量教学效果,存在质疑与忧虑。
(三)教与学的等效性
教学有效,既包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体悟与成效,又包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与效果,两者并非一致,而后者往往更为突出。教学资源的提供与设计是否完全适配。教师现有的教学知识与技能的储备是在传统课堂中不断积累和反复实践中得到的经验,因此,更加适合传统课堂中教师与学生的相互配合。而当智慧课堂教学走进高校后教师还未完全适应,势必会对传统教学与线上教学不断进行磨合和改进,所以在此过程中,一些传统教学资源的设计与新的教学工具和手段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互斥,这对教师如何将之前的教学经验与在线教学方式相互融合提出了新的考验。
二、基于“二维三阶六要素”的物流成本管理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一)基于智慧树(山东省在线联盟)和学习通平台两个维度,建设线上教学资源,实施混合式教学
教学资源建设是改变教学质量、提升教与学效果的有效的途径,同时也推动着课堂改革。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学生更依赖于手机、平板等电子产品学习。为充分利用学生手中的学习工具,培养学生课前和课后有效自主学习的能力,课程首先进行线上教学资源建设。
1.课程介绍
根据学期开课任务,首先在智慧平台进行课程基本资料建设,包括课程开课学期、开课专业、课程负责人及教学团队、课程学分、学时以及课程介绍、目标等,使学生对本门课师资、培养方向、考核情况等有一个了解。
2.构建教学章节
根据人才培养方向及本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定位,教学团队依据教学大纲进行研讨,以职业能力发展为导向,从成本的角度切入,掌握对物流运作实现优化的路径和方法,以职业需求为导向,将课程内容整合为:分析模块—决策模块—控制模块。根据整合后的内容分为三个教学阶段,即物流成本分析阶段、物流成本决策阶段与物流成本控制阶段。物流成本分析阶段重点学习不同业务不同成本法下的成本分析,该阶段学习侧重培养学理论认知和分析能力,适合融入实践管理案例进行教学;物流成本决策阶段则是在前期理论和方法基础上,利用不同优化模型进行成本决策方案的选择,该阶段学习侧重模型构建和方法,适合前沿文献阅读以及实验实践;成本控制阶段则重点掌握决策实施过程中成本产生途径以及差异控制,适合方法应用。本着应用、够用、实用的原则设计知识点,并分析重难点部分,在智慧平台搭建章节。
3.智慧平台教学资源库建设
课程组紧跟互联网+教育的发展,紧紧围绕“以学生为中心”,课程组成功申报物流成本管理课程为山东省在线联盟课程,既建有智慧树在线课,又建有校级超星学习通两个SPOC教学平台,课程组录制学习视频41个,覆盖90%知识点,弹题54道,测试题247道,章讨论27道和试卷库,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同时坚持立德树人为本,建有“云端思政”案例库。
(二)基于“三阶六要素”,进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
怎么才能让学生坚持每次课按要求进行课前有效自主学习?课堂上怎么才能让学生积极参与各种教学活动?课后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总结和课堂教学效果的反馈?如何使每个环节均成为有效教学环节,同时在每个环节实现知识传播、能力培养、价值塑造三位一体?
1.课前环节,即B(Bridge-in)、O(Objective)要素
任务化要求+过程化引导+结果性检测,确保自主学习效果。利用智慧树、学习通平台建设的学习资源,首先学生在智慧树平台完成相关知识点的自主学习(包括视频学习、讨论、前测等),其次利用超星平台具有的讨论、课堂活动、分组等功能,在讨论区发出本节课的讨论主题或分组任务,学生带着任务进行探索性学习。相当于利用两个平台把课堂做了向前延伸。教师要对平台上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跟踪关注,对学生讨论激烈的问题可以以随堂练习的行式进行前测。在这一阶段,形成以任务化要求学生自主预习,教师在线进行过程化引导,可以针对内容进行结果性的检测,从而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而调整见面课的教学进度,确定所要讲授知识的重心。
2.课中环节,信息化教学手段+多样化教学方式+教学调整重构,进行参与式教学,即“3P”要素
P(Pre-assessment)阶段。在这一阶段教师和学生回到课堂,同时结合学习通平台,可以有针对性地让学生对线上布置的问题进行汇报,当然,形式不仅限于此,可以是抢答、随堂练习、教师选人等多样的。旨在更进一步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以适当调整接下来的授课内容进度和深度。掌握了学情的基础上适时调整教学方法,可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安排教学重难点,以体现“以学定教”的思想。前測的内容要进行精心设计,太容易或太难都不合适,要发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P(Participatory Learning)阶段。学习通平台通过“统计”这一工具对学生在线学习情况进行了实时的数据监控,并对学生的课程学习活跃程度、学生的学习习惯、学生在讨论区发帖回帖情况等都进行实时反馈,教师可以通过这些数据进行分析,掌握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对于没有参与学习的学生进行督学。
通过对线上数据进行分析,教师了解哪些知识点是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的、哪些知识是学生攻克不了的,从而进一步确定重难点,对课中有效的时间进行合理分配,进行教学设计与实施。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灵活运用学习通平台和互联网资源创设轻松交互的学习环境,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学习。学生只需要拿起手机就能随时参与课堂各种活动,例如,在讲授物流成本性态分析时,可以让学生利用手机结合学习通平台讨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混合成的特点,让学生结合生活,列举哪些是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混合成本,提交到学习通平台上,教师收到学生的讨论后进行针对性分析及答疑,加深学生对成本性态的理解。教师可以通过学习通平台,对积极讨论、发言的学生给予加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思考和独立提问。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手机,结合互联网和学习通平台,以投屏的方式进行,将学生推送情况及课堂得分情况更加直观展现给学生,以使学生关注课堂、参与课堂,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实现知识内化。
P(Post-assessment)阶段。学习通平台提供了形式多样的随堂检测途径,这也是课堂实施过程中的必要环节。传统的个别提问的方式展现给学生的是对个体关注度比较强,对大多数学生的掌握程度不能完全了解,学生参与课堂程度较低,效果不是很好。而通过学习通平台的随堂练习,可以设置为主观题和客观题,一方面使教师发现薄弱知识点,另一方面还能提升学生的反应能力和对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从而进行更进一步有针对性的“教”与“学”,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3.课后环节,课后作业+项目式任务+阶段性思维导图,进行有效巩固提升。即S(Summary)阶段
总结阶段主要包含以下几个部分,讲授内容小结、重难点强调、线上线下作业、预习内容。根据课堂教学实际情况,可以随堂做出,也可以课后通过学堂在线平台以推送公告的形式细致做出。因此,基于学习通平台统计这一功能,使课堂教学变成大数据技术支撑下的精耕田,课堂总结更有效、精确和个性化,真正达到以学生为中心,关注了不同学生的个性发展。既让学生学会,又让学生会学。
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深度融合实现参与式教学,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实现知识内化,逐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团队合作、沟通交流等系列能力,将全教学活动过程化考核,考核与激励交融,有效教学管理,促使学生改变学习习惯,提升综合素质。
基于“二维三阶六要素”课堂实施见文末图1。
三、总结
基于“二维三阶六要素”的教学活动分阶段、分环节、多方面进行了设计,融入SPOC(智慧树或超星学习通)的在线和课堂教学环境,形成了基于“二维度”教学活动流程框架。每个环节设计对应符合本环节特点和环境条件下的教学活动,能够为教师使用此模式进行实际教学活动选择,提供一套完整的参考方案。
参考文献:
[1]吴昌东,江桦,陈永强.BOPPPS教学法在MOOC 教学设计中的研究与应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9(2):218-222.
[2]谢阳斌,桑新民,耿学华,等.如何以网络课程引领现实课堂变革:基于对“太极学堂”四大关键环节的认识[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7(6):11-19.
[3]沈卉卉.基于SPOC理念的数学拔尖创新人才混合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高教学刊,2019(3):92-93,96.
[4]李逢庆.混合式教学的理论基础与教学设计[J].现代教育技术,2016,26(9):18-24.
[5]秦瑾若,傅钢善.基于五星教学原理的SPOC 教学设计模式构建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7(6):23-29,79-80.
◎编辑 郑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