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视阈下的对非职业教育援助的新探索
2022-01-15李骠张博
李骠 张博
[摘 要]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伟大倡议,为我国援非教育事业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政策保障。非洲国家发展对职业技术人才的巨大需求催生了我国职业教育援非事业的兴旺发展。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将其赖以发展的“双师型”“一体化”职教理念投入对非职业教育援助之中去,以中国先进的职教理念结合埃塞俄比亚的国情现实,创办了“埃塞—中国职业技术学院”,并依托当地孔子学院,开创了有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特色的职业教育援外办学模式。
[关 键 词] “一带一路”;职业教育;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孔子学院
[中图分类号] G71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03-0040-03
一、“一带一路”倡议为援非教育事业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政策保障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伟大倡议。“一带一路”倡议作为我国积极为世界发展贡献中国方案、中国智慧的重要方面,作为一项关乎为沿线国家人民的福祉重大历史性功业,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助力推手,赢得了国际范围内,尤其是沿线国家的一致欢迎和赞誉。
在职业教育走入非洲的大背景下,教育部提出了“中非高校20+20合作计划”,旨在构建中非各20所高校高度融合对接,建立直接合作办学的新模式。事实上,非洲的职业教育的地图上仍然存在大量空白亟待填充。据2015年12月发布的《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行动计划(2016—2018年)》公布,中方仍将大力推进援非职业教育的规模,在非援建或者改造更多的职业技术培训设施,在非建立区域职业教育中心并辐射周边建立更多的中高级职业技术院校。为非洲各国培养20万名专业技术人才,为4万名非洲学生来中国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提供资助,目的在于提升非洲职业教育自我发展的能力。
二、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将“双师型”“一体化”的职教理念引入埃塞俄比亚
作为职业教育援非事业的主要参与者和排头兵,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在职业教育领域有着先进的办学理念和育人经验。培养理论教学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集于一身的“双师型”职业教育师资就是该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成果。
该校认为,“双师型”教师指既具备一定理论知识水平,能够在职业院校中走上讲台,讲授理论性较强的专业课;同时又有一定实践经验,具备与专业相关的社会工作的经历、职业从业资格或相关的职业技能的教师。在“双师型”职教人才的培养过程中,该校又进一步推出了“一体化”教师的创新理念。“一体化”教师指既能在专业课方面具备教学能力,又能在实践教学中指导学生进行专业技能训练的高水平教师。对于“双师型”教师的标准而言,“一体化”教师是其“升级版”。“双师型”教师要求具有实践经历,而“一体化”教师则需要具备承担实践教学的能力,尤其是在动手能力上要求具备更高的技能训练水平。在创新教育理论的基础上,该校不仅将创新应用到本科学生的职教模式改革上,也将职教师资教育拓展到水平更高的研究生教育之中,逐步系统推进建设,完成了本、硕、博三大层次的职教师资培养体系。
在中国职业教育加速援非进程的大趋势引领下,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因其院校的职业教育特色而成为这一海外拓展计划的先行者。早在2003年,应埃塞俄比亚政府的要求,我国商务部和该国政府签订协议,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建立了埃塞—中国职业技术学院,该学校从2003年签订协议,2005年开工,2007年竣工,2008年正式投入使用,2009年正式开学,共开设了机械技术、汽车应用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电子技术、现代纺织技术、服装设计与制作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等7个专业,当年招收学生370余人。这所院校是埃塞俄比亚首座培养职业技术人才的高等学府,开创了该国教育领域的先河。
与埃塞—中国职业技术学院几乎同时诞生的是埃塞俄比亚首家孔子学院。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和埃塞俄比亚职业技术学院共同承办的亚的斯亚贝巴大学孔子学院诞生于2009年。在国家汉办的大力扶持和我校积极投入援建的背景下,亚的斯亚贝巴大学孔子学院发展迅速,目前在马克雷大学和阿瓦萨大学下设孔子课堂,在阿达玛科技大学和巴哈达尔大学开设了汉语教学点,并与埃塞俄比亚政府、各大企业、科研院所等社会机构进行汉语教学培训项目方面的合作与服务。
而均由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援建而来,又并蒂而生的埃塞—中国职业技术学院和亚的斯亚贝巴大学孔子学院就为这种将职业技术元素植入孔院日常教学的办学特色相得益彰地建立起来,收获1+1>2的教学效果。
三、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依托孔子学院与立足职业教育的双头并举的发展特色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在援非职业教育上一方面依靠“埃塞—中国职业技术学院”将先进的职教理念在非生根发芽,另一方面又与孔子学院密切合作,以孔子學院的语言文化资源为我所用,以科学技术资源反哺孔子学院,形成了良性互动的发展局面。就其具体特色而言,大致有以下四点:
1.将中国先进的职业教育模式作为品牌打出国门,在非洲的这片待开垦的沃土上实现“国际化”的第一步。
早在中埃两国教育部签订埃塞—中国职业技术学院援建协议时,就已经商定,新学校将以中国的办学模式为标准,中方也以此构建了办学的规划体系,并加以实施。
在育人模式上,埃塞—中国职业技术学院借鉴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培养“双师型”职教师资的先进理念,摸索了一条“二三四”的人才培养体系,即二年制、三阶段(素质教育阶段、专业深化阶段、校企合作阶段)、四模块(文化基础模块、专业训练模块、工学结合模块、工程设计模块)。在深入研究我国职业标准的基础上,制定了5级职业能力标准人才培养方案。并由教师集体编纂每一门课程的教学大纲,并由中方教师为主导,当地教师配合工作,合作开发了相关七个专业的全英文教材,这也是该国职业教育的第一批专业教材。
2.在孔子学院的汉语教学中融入职业技术教育元素,实现汉语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的密切结合。
亚的斯亚贝巴孔子学院是拥有着强大职业教育背景的协办院校。来自我国的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具备先进的职业技术人才教研员理念和丰富的人才培养经验,以培养“一体化”职教师资的办学特色而闻名,被誉为“中国培养职教师资的摇篮”。而埃塞俄比亚方的承办院校则是埃塞俄比亚职业技术学院,该校系该国教育部的直属高校,也是该国职业技术教育领域内唯一具备本科学位授予权的学校。
3.与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密切合作,充分调动国内人才资源,开设中方专家短期实地培训项目,推动孔子学院的职业技术教育水平迈上台阶。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以自身深厚的人才储备为“埃中职院”和亚孔院提供了大量的教师人才。另外,从该校各专业毕业的优秀毕业生也以志愿者的身份投入了援非教育事业之中。
以该校外国语学院为例,该院曾经或正在海外孔院援助汉语教育的教师共计23人次,目前仍然有4位教师在埃塞孔院从事援外语言文化教育。
而该学院刚刚建设起来的,并加以重点打造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虽然2017年才有第一届本科生毕业,但其中的佼佼者也已经投入了埃塞孔院这片热土,由该校汉语国际教育专業培养的目前在埃塞孔院担任志愿者的人员有7位。
为了进一步彰显亚的斯亚贝巴孔子学院的职业技术特色,自2013年起,在国家汉办和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的鼎力支持下,实施了中方职教专家赴埃塞短期实地培训的特色项目。该项目由埃方根据自身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需要提出短期培训需求,经过中埃双方充分的沟通协调,共同制定短期培训计划。
4.实现孔子学院与驻埃塞俄比亚中资企业的校企合作,以技术优势和人才优势为中资企业提供支持。
亚的斯亚贝巴孔子学院高度重视与驻埃中资企业的合作,始终将与企业的对接作为展示学校办学特色和办学成果的重要举措,同时也希望学生能够通过与中资企业的密切联系,打造一条为中国驻埃塞企业输送人才的绿色通道。
四、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模式的不足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对非职教援助模式的不足:
1.在孔子学院的职业技术教育中重视以我为主,重视中国成功模式的输出,而忽视了本地化的问题,缺乏对埃塞俄比亚为代表的非洲国家的国情研究和学情调查,没有实现中国先进职教理念与非洲受援国的完美融合。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在对非教育援助上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也取得了较大的成果,创办了埃塞—中国职业技术学院和亚的斯亚贝巴孔子学院以及数量可观的孔子课堂。了解不同国家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语言特色,细化分析其与我国国情的差异,才能从根本上实现非洲孔院本地化,达到落地生根,最大限度发挥教育功用的效果。孔院能否做到接地气的本地化发展,是决定孔子学院兴衰成败的关键因素。
2.孔子学院师资数量匮乏、水平良莠不齐,人员流动性大,职业技术的掌握能力不足。
师资问题是困扰非洲各大孔院的重要问题,这一问题对于以职业技术教育为特色的埃塞—中国职业技术学院和亚的斯亚贝巴孔子学院更加突出。目前,公派教师和汉语志愿者教师是孔子学院汉语教师的两大主力军。公派教师主要来自对口援建的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其中英语、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教师负责在汉语课程的教授,而机械、汽车、自动化等专业的教师则主要担任职业技术类课程。从公派教师的质量来看,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选派的教师大多年富力强、专业水平较高,以2019年在埃塞孔院任教的三名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教师而言,3人中2人拥有博士学位,另1人为硕士,3人中有2人年龄在40岁以下,3人中1人拥有副高级职称,另外2人为中级职称。派出教授、博士等高级专业人士深入援非教育事业的第一线,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援非教育的诚意不容置疑。但这些专业水平很高的公派教师在日常教学实践中仍然存在着语言教学和职业技术教育兼容度不佳的问题。
汉语志愿者教师主要由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或其他本市高校中的本科毕业生或研究生构成,他们在数量上较之公派教师要大很多,但在质量上则存在着良莠不齐之嫌。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下设的外国语学院坐拥英语和汉语国际教育两个优势专业,每年都能为埃塞孔院和孔子课堂择优提供若干名合格的志愿者教师。但汉语国际教育的本科毕业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英语听说能力相当吃力。而英语专业的毕业生虽然拥有英语交流的能力,但是他们往往对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方法和技巧缺乏认识。无论是英语专业还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毕业生,他们对埃塞俄比亚的官方语言阿姆哈拉语都一窍不通,更遑论埃塞国内各部族同行的其他非官方语言了。
3.孔院培养的人才与当地中资机构中资企业不兼容,在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上有所欠缺。
高莉莉教授在其论文《非洲孔子学院的现状与可持续发展的思考》中展示了亚的斯亚贝巴孔院学生的培养与人才市场需求的差异问题。她认为,非洲经济和社会发展态势迅猛,对于具备较高素质的技术型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单纯依靠当地孔子学院培养出的偏重语言类的人才,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不足以满足当地发展的需要。
高教授曾对埃塞俄比亚16家企业负责人进行访谈,涉及工程、机械、交通、电子等各个工业领域。调查结果显示,大约四分之三的企业负责人表示对于掌握多门语言的人才更加青睐,尤其是能够掌握汉语、英语及阿姆哈拉语的人才;所有企业负责人均表示希望能够聘用到既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又能够熟练使用汉语和当地语言,以多种语言驾驭并传授专业知识的人才。
由此可见,即使是以职业技术教育为办学特色的亚的斯亚贝巴孔子学院,其对学生的教育重点仍在汉语语言的教学上,即便有一定的专业技术,但由于人才培养的方案与当地企业的需求并不接轨,仍然会导致毕业生存在就业难的问题。孔院与企业接轨,人才培养与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接轨,由单纯的语言型人才向精通语言的技术型人才过渡,是孔院未来发展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卢双盈.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解析及其师资队伍建设[J].职业技术教育,2002,23(10):40-43.
[2]孟庆国.历史、唯物、辩证地认识、发展、提升职业技术师范教育:兼论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建校35周年办学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14(22):59-60.
[3]高莉莉.非洲孔子学院职业技术特色办学探究:以亚的斯亚贝巴孔子学院为例[J].西亚非洲,2014(6):22-27.
[4]高莉莉,马婕.非洲孔子学院的现状与可持续发展的思考[A].中国非洲研究评论·北京论坛专辑(2017)总第七辑[C],2018:70-75.
◎编辑 张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