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积极维护与引领经济全球化的担当作为

2022-01-15郝身永

党政论坛 2022年1期
关键词:逆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数字经济

郝身永

[摘 要]近年来,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中国积极倡导与维护经济全球化,成为引领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国为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三个核心动力——资本逐利的原动力、国际经济治理的助动力、科技进步的释放,贡献了中国力量、中国智慧和中国能量。

[关键词]新冠疫情;经济全球化;逆全球化;数字经济

经济全球化符合经济规律,从整体上看符合各国利益。从长远看,经济全球化是历史潮流,是不可逆转的历史大势。但近年来,一些国家奉行保护主义、单边主义和霸权主义,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积极主动承担国际责任,坚持做“逆全球化”的逆行者,用行动表明了坚定支持经济全球化的中国立场,为国际经贸合作发出中国倡议,为世界经济发展贡献了中国力量,为全球经济治理贡献了中国方案,有效抵消了“逆全球化”的部分影响。经济全球化进程受多种因素影响,资本逐利是经济全球化的原动力,国际经济治理体系是经济全球化的助动力,科技进步是经济全球化的主动力。中国通过一系列行动,为经济全球化各种动力的释放创造条件,体现了世界大国应有的责任担当。

一、为经济全球化原动力的释放贡献中国力量

资本逐利是经济全球化的原动力。各国资源禀赋和所处发展阶段不同,各有比较优势,这是国际贸易、国际分工和跨境投资的基本前提。资本、技术比较容易跨境流动,劳动力的跨境流动受到较多约束,于是,资本和技术跨境流动与东道国的劳动力进行结合成为资本逐利的主要形式,也被称为劳动力套利。在跨境资本流动带动下,公司进行跨国经营——在全球范围内投资并组织生产,形成了全球价值链、供应链网络,众多国家都卷入国际分工网络中,客观上表现为国际贸易规模的上 升。

(一)作为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复苏的发动机,奠定经济全球化的经济基础

经济全球化与世界经济增长相互推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全球投资和贸易增长低迷,经济复苏乏力,全球价值链有收缩趋势。与此同时,中国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各项改革系统推进。中国已经转向高质量发展,呈现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经济结构持续优化,经济动能加快转换,经济保持持续健康发展,每年贡献世界经济增长的30%左右,是世界经济名副其实的发动机和火车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不可避免地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较大冲击,党中央把方向、谋大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生产生活秩序较快实现全面恢复。2020年第二季度,GDP同比增长3.2%,实现由负转正,相比一季度的-6.8%提高了10.0%,凸显了中国经济的强大韧劲、巨大回旋余地和综合施策效果。2021年上半年我国GDP同比增长12.7%,两年平均增长5.5%,经济加快向常态恢复。总体来看,我国经济实力雄厚,经济潜力无限,经济活力四射,又有党的坚强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中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中国经济行稳致远具有良好基础,未来仍将带动世界经济增长,为经济全球化奠定经济基础。

(二)作為全球价值链的枢纽,为畅通产业链供应链循环做出重要贡献

随着各国经济发展和比较优势的动态变化,各国产业结构动态演化。我国目前制造业规模全球最大、货物贸易额全球第一,是世界上120多个国家最大的贸易伙伴,是中间产品的最大供应国,在全球价值链中居于枢纽位置。正如习近平所说,“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也需要中国”。 ①近年来,我国加大科技创新投入,重大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有力地推动了产品提质和产业升级,生产的垂直一体化程度明显提高,不断向价值链高端攀升。麦肯锡全球研究院2019年发布的报告称,在贸易、科技和资本三个重点维度上,世界对中国经济的依存度有所上升。在世界经济高度相互依赖的今天,缓释疫情对经济的冲击,迫切需要加强产业链协作。习近平多次呼吁各国共同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我国率先阻断疫情传播,产业链的较快恢复既有力保障了我国各类物资需求的正常供应,也为修复、畅通全球价值链供应链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超大规模市场既是我国发展重要优势,也为世界各国发展提供市场机遇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外贸从“大进大出”转向“优进优出”,从关注外贸顺差到关注扩大优质进口,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中国创设了世界上第一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大型国家级展会——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已成功举办了四届。适度扩大进口有助于促进中国产业升级、消费升级、贸易升级和开放升级。对广大进口对象国而言,也是重要的市场机遇和发展机遇,不仅创造可观的收入和就业岗位,更能带动相关产业长期发展,切实改善国民福祉。以中美间贸易为例,从2008年到2017年,美国对中国的货物出口增长86%,但同期美国对其他市场出口只增长了21%。就服务来说,从2007年至2016年,美国对中国的服务出口增长了3倍,对其他市场的出口只增长了50%。 ②

随着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多的低技能劳动力被机器替代。跨国投资中劳动力成本套利型投资变少,市场寻求型投资在增多,“销地产”模式越来越流行。外资企业产品在我国本土销售的占比不断提高。以特斯拉为例,2020年上半年,特斯拉中国市场营业收入为23亿美元,占特斯拉总营收的20%。我国有超过14亿人口,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中等收入群体,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接近美国位居第二,具有超大规模的市场。我国超大市场规模既有利于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也为世界各国发展提供宝贵的市场机遇和发展机遇。

二、为经济全球化助动力的释放贡献中国智慧

国际经济治理体系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催化剂和助动力。跨境投资和企业跨国经营受各国开放政策的影响,与国际经贸体制和国际经济治理体系密切相关。其中,关贸总协定和继起的WTO推动了多轮谈判,有力地推动了投资和贸易的自由化便利化。比如,从1986年至1994年完成的乌拉圭回合谈判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发达工业国关税水平大幅下降,各成员方在服务贸易、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达成了一系列重要协议,这些都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一)以实际行动捍卫多边贸易体制,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

中国坚定遵守和维护世贸组织规则,切实履行加入世贸组织承诺,是多边贸易体制的积极参与者、坚定维护者和重要贡献者。在货物贸易领域,早在2010年,中国降税承诺就已全部履行完毕,关税总水平由2001年的15.3%降至9.8%;此后,中国又多次以暂定税率方式自主大幅降低进口关税税率。“十三五”末,我国关税总水平降至7.5%。在服务贸易领域,截至2007年,中国开放承诺就已全部履行完毕,100个服务业分部门已按承诺开放。在多边谈判之外,中国积极推动诸边贸易自由化进程,比如积极参加了《信息技术协定》扩围协议谈判,为推动各方就取消201项信息技术产品的关税达成协议做出重要贡献。针对国际经贸规则重构的新趋势,近年来中国也大力推动经贸谈判,尤其是加快构筑立足周边、辐射“一带一路”、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自2013年中国发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以“五通”为主要内容,“一带一路”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共建“一带一路”大幅提升了中国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推动中国开放空间从沿海、沿江向内陆、沿边延伸,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新格局。通过“一带一路”的平台,中国的资金、产能、基建优势与沿线国家城市化、工业化、现代化的需求有效对接;通过该平台,南南合作与南北合作获得新的载体,中国与发达国家拓展了第三方市场合作的广阔空间;通过该平台,一大批发展中国家的交通、物流、贸易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参与国际经贸合作的能力得到加强。

(二)建设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

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习近平在2018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指出,开放是中国基于发展需要作出的战略抉择,也是在以实际行动来推动经济全球化造福世界各国人民。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坚定不移地扩大对外开放,以实际行动为维护和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做出了重要贡献。2001年中国加入WTO是中国深度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里程碑,标志着中国改革开放进入历史新阶段。近年来,中国大幅度放宽外资市场准入,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保护外商投资合法权益,投资和贸易自由化程度明显提升。对标国际最高标准的经贸规则,自2013年設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起,探索实施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并不断压减负面清单,开放的透明度显著提高,开放的领域不断扩大,开放的公平性充分彰显。中国正逐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全面开放新格局,从商品、要素流动型开放迈向标准、规则等制度型开放。中国坚持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和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近几年营商环境排名大幅攀升。40多年经济发展历程是中国和世界共同发展进步的伟大历程,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站在新时代的历史起点上,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

三、为经济全球化主动力的释放贡献中国能量

技术进步和科技革命是产业变革的决定因素,也是经济全球化演进的主动力。无论是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投资布局和组织生产,还是国际分工的拓展,都伴随着各种成本,包括物流成本、通关成本、时间成本、商务成本等等,这些成本与交通技术、仓储物流技术、信息通信技术等紧密相关。回溯历史可以发现,二战后经济全球化步入快车道,就与集装箱的发明、标准化和广泛应用息息相关。集装箱的广泛应用和标准化能够大幅提高货运效率,降低货运成本,缩短货物时间,深刻影响了全球化进程,被人称为“全球化之肾”“全球化的发动机”。 ③再如,飞机加入现代交通方式中也大大提高了物流效率,便利国际商务往来。20世纪90年代至2008年,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也与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密不可分。

(一)我国完善的基础设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设施互联互通为经济全球化奠定物质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特别是近年来,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基础设施改善明显,重点城市群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程度快速提升,“同城化”效应不断显现。我国基础设施网络的完善便利了物流和客流,也是吸引外商投资的一个重要原因。“一带一路”建设倡导“五通”合作,在设施联通方面,沿线国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技术标准体系对接,共同推进国际骨干通道建设,逐步形成连接亚洲各次区域以及亚欧非之间的基础设施网络。截至目前,“六廊六路多国多港”的互联互通架构基本形成,从中国的东海之滨到欧洲的波罗的海,从太平洋至印度洋和地中海,包括公路、铁路、港口、机场、电网、油气管道在内的各种跨境基础设施正在加速改变亚欧非大陆的地缘经济版图。中国目前正在积极推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和创新基础设施。新基建是扩大内需的重要领域,又为未来发展奠定重要基础,为激发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和转换经济发展动能创造条件。新基建将创造巨大市场,这个市场对国内开放,也对国际开放,有很强的溢出效应,将为世界经济复苏提供重要动力。

(二)引领数字经济发展,为全球投资和贸易开辟“线上”通道

我国数字经济的发展在新冠疫情防控中既发挥了重要作用,又为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尽管2020年尤其是第一季度经济受到疫情的较大冲击,但在线教育、居家办公、外卖、网络会议、网上购物等在线经济逆势上扬,直播带货等新业态异常火爆,充分展示了在线经济的优势,也预示了后疫情时代发展的美好前景。新冠疫情在全球蔓延使全球要素流动受阻,但数字经济为疫情阻隔下产业链和供应链正常运转创造了条件,为咨询、培训、维修等服务贸易开辟了“线上”渠道,现在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有加剧之势,但数字经济朝着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两个方向齐头并进,通过线下转线上,有力地密切了全球经济的联系,推动了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疫情使各国更加认识到数字经济的优势,后疫情时代重视数字经济发展将成为趋势,数字基建将得到加强而不是削弱,中国率先布局新基建,将在数字经济发展中起到引领作用。

注释:

①习近平:《弘扬“上海精神” 深化团结协作 构建更加紧密的命运共同体——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次会议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20年11月11日,第2版。

②《国新办举行〈中国与世界贸易组织〉白皮书新闻发布会》,2018年6月28日,http://www.scio.gov.cn/xwfbh/xwbfbh/wqfbh/37601/38513/index.htm.

③[美]马克·莱文森:《集装箱改变世界》,姜文波等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年版,第1-18页。

作者系中共上海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副教授

(责任编辑 王 玉)

猜你喜欢

逆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数字经济
OECD国家数字经济战略的经验和启示
“逆全球化”的挑战:从特朗普看西方内部的“颜色革命”
“逆全球化”浪潮来袭
回眸2016:“逆全球化”与新“全球化”
从数字经济视角解读欧亚经济联盟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对接
数字经济对CFC规则的冲击探究
云南民族民间工艺生存发展分析
应对数字经济下的BEPS现象
“逆全球化”的警号
探究新时期下企业经济管理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