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交拒绝、拒绝敏感性与人际关系满意度的关系

2022-01-15于思佳

现代交际 2021年21期
关键词:敏感性量表变量

于思佳 张 野

(沈阳师范大学 辽宁 沈阳 110034)

大学生会面临与同学、教师、伴侣等多种人际关系,任何一种关系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其正常生活。人际关系满意度逐渐成为衡量大学生生活质量好坏的重要指标。人际关系满意度(interpersonal satisfaction)是指个体与他人之间的关系按照自己的标准进行综合评价。[1]研究大学生人际关系满意度有利于对自身的学习及价值观形成积极的评价。[2]因此,了解人际关系满意度的产生机制对改善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具有积极意义。

一、研究现状

社交拒绝(social rejection)是指个体的归属需要遭受了他人拒绝的情境。社交拒绝对个体而言是极为重要的威胁性刺激。

金童林等人研究发现,社交拒绝会导致各种不良的心理问题,使个体的人际交往很难得到良性发展。[3]

Maner等人发现,如果人们继续与拒绝过他们的人交往,会增加将来再被拒绝的风险,也就是说,对社交拒绝的反应是远离他人,以至不愿意与人交往。[4]

目前,许多大学生存在不良人际关系现象,诸如社交拒绝、人际隔离等都会影响其身心健康发展,降低人际关系满意度。据此,本研究提出假设1:社交拒绝能够显著负向预测大学生的人际关系满意度。

那些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被拒绝的大学生在意识到被他人拒绝后,不想去接触更多的人,会产生更多的焦虑情绪。拒绝敏感性(rejection sensitivity)是指被他人拒绝后而产生的焦虑性预期及过度反应。研究表明,社交拒绝会影响其对拒绝的归因解释,个体在感知社交拒绝时,对自己和他人的评价及对拒绝事件的归因和应对方式都会有所改变。例如,当人际关系需要得不到满足或个体遭受他人拒绝时,有的人会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通过不断提升自己得到他人接纳,满足安全的需要;而有的人采取消极的应对方式和行为反应,在人际交往时表现出较高水平的拒绝敏感性。由此可推测,当遭受社交拒绝或社交过程中出现拒绝水平更高时,个体的拒绝敏感性更高。

此外,当个体没有得到积极关注或遭遇拒绝等威胁性行为时,其归属需要没得到满足,那么他们在以后的社会交往中便会出现更多的拒绝行为,从而导致人际关系满意度降低。

Eck等人认为,如果个体在童年期很大程度上被别人排斥或拒绝,那么他也会选择远离别人。[5]

还有研究发现,高拒绝敏感性者的拒绝期望是伴随着负面情绪增加的,这些负面情绪增加了不良的人际行为反应。[6]据此,本研究提出假设2:拒绝敏感性在社交拒绝与人际关系满意度之间具有中介作用。

综上,本研究建立一个中介模型(见图1),探明上述问题有助于揭示社交拒绝、拒绝敏感性对大学生人际关系满意度的作用机制,为有效提升大学生人际关系满意度,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

图1 社交拒绝影响大学生人际关系满意度假设模型

二、研究方法

(一)被试

采用整群抽样法进行问卷调查,选取辽宁省某高校的大学生为施测对象,共发放问卷300份。问卷回收后,剔除回答不完整的问卷,最终获得有效问卷240份,有效率为80%。其中男生115名(47.9%),女生125名(52.1%);大一15名(6.3%),大二30名(12.5%),大三37名(15.4%),大四80名(33.3%),研究生78名(32.5%)。

(二)测量工具

1.人际关系满意度量表[7]

采用陈小华修订的人际关系满意度量表,该量表包含36个项目,由交际屏障、互利支持、外向干练、相似相容、差异冲突和道德素质六个维度组成。采用5点记分方式,总分越高表明被试的人际关系满意度越强。本研究中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α系数为0.84。

2.社交拒绝量表[8]

采用汪向东等人修订的社交回避量表。量表共28个项目,本研究选用量表的14个评价回避行为倾向的项目,采用5点记分方式,得分越高,说明社交回避行为的倾向水平越高。在本研究中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α系数为0.84。

3.拒绝敏感性量表[9]

采用Jobe编制、李霞修订的大学生拒绝敏感性量表。该量表为单一维度,共含18个项目,采用5点记分方式,得分越高,说明被试的拒绝敏感性水平越高。本研究中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α系数为0.86。

三、结果分析

(一)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采用Harman[10]单因素检验法进行共同方法偏差检验。结果显示,一共有11个因子的特征根大于1,并且第一个因子能解释25.07%的变异量,低于40%的临界值,说明不存在明显的共同方法偏差。

(二)变量间的描述性统计和相关分析

表1为各研究变量的平均值、标准差和相关矩阵。结果表明,性别、年级变量与研究的三个核心变量的相关均不显著。第一,社交拒绝与人际关系满意度(r=-0.16,p<0.05)呈显著负相关,与拒绝敏感性(r=0.16,p<0.01)呈显著正相关;第二,拒绝敏感性与人际关系满意度(r=-0.33,p<0.01)呈显著负相关。

表1 各变量描述性统计分析及变量间的相关分析结果(n=240)

(三)拒绝敏感性的中介作用

从表2可见,在方程1中,社交拒绝的回归系数显著(β=-0.16,t=-2.47,p<0.05),说明社交拒绝显著负向影响人际关系满意度;在方程2中,社交拒绝的回归系数显著(β=0.16,t=2.55,p<0.01),说明社交拒绝正向影响拒绝敏感性;在方程3中,拒绝敏感性的回归系数显著(β=-0.31,t=-5.08,p<0.05)说明拒绝敏感性在社交拒绝与人际关系满意度之间起中介作用。应用SPSS21.0的插件Process,通过Bootstrap法对中介效应进行验证。中介效应的分析结果显示(见表3):中介效应值为-0.02,95%CI为(-0.03,-0.01),不包含0,说明拒绝敏感性的间接效应显著,占总效应的40%,占直接效应的66.7%;直接效应95%CI为(-0.07,0.01),说明社交拒绝对人际关系满意度的直接效应不显著,是完全中介效应。因此,以上假设均成立。

表2 社交拒绝与拒绝敏感性对人际关系满意度的回归分析

表3 拒绝敏感性在社交拒绝与人际关系满意度之间的中介作用检验

四、讨论

(一)结论1.社交拒绝对大学生人际关系满意度的影响

本研究发现,社交拒绝显著负向预测人际关系满意度,这与以往研究即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与其满意度呈负向预测作用相符。可见,人际交往受到拒绝,大学生的人际关系满意度会降低。另外,受到来自他人的拒绝时,其归属与爱的需要便受到威胁,社交拒绝会增强其害怕今后再被拒绝的焦虑甚至恐惧水平,使其出现社交退缩和孤独等情感与行为,进而避免与拒绝过他的人接触,从而降低其人际关系满意度。

2.拒绝敏感性的中介作用

本研究结果发现,社交拒绝对大学生的拒绝敏感性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究其原因,可能与个体早期不良同伴关系有一定联系。拒绝敏感性理论模型指出,儿童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感知潜在的拒绝后,出现的消极情绪及回避反应会逐渐泛化到其他的社交情境中,从而使其更加敏感。个体遭受拒绝的经历越多,对于拒绝的预期性焦虑也被强化,使其在今后的人际交往中变得更加敏感。上述消极情绪和反应会进一步强化他人的实际拒绝,从而验证其先前对拒绝的预期。

本研究还发现,拒绝敏感性对大学生的人际关系满意度有影响。此外,个体对于拒绝的敏感会逐渐形成自我防御机制,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不良行为,导致人际交往的失败。即拒绝敏感性水平高的个体在人际交往中更害怕与他人交流互动,导致其人际关系满意度下降。由此可见,长期遭受父母和同伴的拒绝,会强化大学生的拒绝敏感性,不利于其生活满意度的提升。近年来,国内外的大量研究已经证明,拒绝敏感与个体不良的心理、人际功能有关,高拒绝敏感个体其人际关系质量更差。综上,社交拒绝不仅直接影响大学生的人际关系满意度,还通过拒绝敏感性对人际关系满意度产生间接影响。

(二)不足与展望

本研究还存在一定局限。首先,所有变量均采用自陈式的问卷形式进行测量,要想更准确地探究大学生人际关系影响机制,还应考虑从多主体角度收集数据。此外,在研究方法上,本研究的样本数量较少,未来可以扩大取样范围并以改善其可推广性。

猜你喜欢

敏感性量表变量
英语写作评分量表研究
CT联合CA199、CA50检测用于胰腺癌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探讨
ACE-Ⅲ量表和MOCA量表在老年认知障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生态旅游景区服务场景的量表开发研究
聚焦双变量“存在性或任意性”问题
新媒体时代培养记者新闻敏感性的策略
CSE阅读量表在高中生自我评价中的有效性及影响因素
何为盐敏感性高血压
瞳孔大,决策力差
分离变量法:常见的通性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