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治养一体,融合创新,守护人生脊梁

2022-01-14施乐

祝您健康 2022年2期
关键词:骨伤科功法中老年人

施乐

林定坤  广东省中医院骨伤科主任医师、教授。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广州中医药大学骨伤科后备学科带头人,中国中医科学院广东分院脊柱创新团队负责人。从事中医骨科临床工作30余年,主攻老年脊柱和关节疾病。擅长脊柱、骨关节痛、创伤骨折、脱位、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脊柱骨折、脊髓损伤、老年骨折、股骨头坏死等各种骨折疑难病的诊治。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脊梁”一词常用来代指人的意志、胆量和操守,也用来比喻中坚骨干力量,比如鲁迅就曾在文章中赞赏中国的有志之士为“中国的脊梁”。“脊梁”就是我们人体的脊柱,它之所以自古就被如此看重,是因为人类不同于大多数动物,人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能够直立行走。正是脊柱为人体支撑起了上半身的重量,为内脏支撑起存纳的空间,让人类拥有直立行走的权利。

不过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我们的脊柱承受了超乎寻常的负担,不良姿势、创伤以及某些疾病都可能导致脊柱关节出现问题。随着年龄增长,大多数人会出现或多或少的脊柱问题,如椎间盘突出、颈椎病、压缩性骨折等。近年来,随着电脑、手机的使用逐渐兴起,“低头族”的数量也越来越多,颈椎病的发病率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有专家统计,在教师和白领人群中有50%~70%的人患有颈椎病。所以,保护脊柱健康不仅仅是老年人的事情,我们需要从年轻时就开始加以重视,不要等到出现问题后再去治疗,而是在平时就建立起养护脊柱的观念,将养护脊柱融入生活的各个方面,贯穿我们的一生。广东省中医院骨科主任林定坤教授接受了本刊采访。

中医认为,“治养结合”是应对脊柱疾病的重要方法,养护观念应该自始至终贯穿于疾病治疗的全过程。在中医骨伤养护领域,专家认为应当“手法为先,针灸药随”。骨伤科应当以手法为重点和核心,以手法作为主要方法,辅以针灸、药物治疗。随着外科技术的快速发展,现在即使是在中医院,骨科也离不开外科手术。虽然手术是骨科的支柱,但是手术只能够解决人体结构上的病理变化,对于已经造成的机体损伤却没有办法修复。例如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手术中,医生能够通过摘除病变的椎间盘解除对神经的壓迫从而缓解症状,但这并不意味着问题的彻底解决,因为突出的腰椎间盘压迫神经造成的损伤,仅通过手术治疗是无法修复的。而且在摘除椎间盘后,上下两个椎体需要进行内固定,重新固定后的椎体形成了一个新的整体,从而脊柱的受力情况也发生的变化。如果处置不当,未来很有可能引起相邻椎间盘的再次突出,导致疾病复发。因此如果患者可以耐受的话,在手术前可以使用中医手法为他进行复位,放松相关组织,先纠正小关节的紊乱,同时辅以药物、针灸,然后再进行手术进行内固定,这样疗效会比单纯手术治疗要更好。此外,腰突患者多数为中老年人,基础身体条件一般,或多或少会有一些基础疾病或者亚健康症状,比如失眠、胃痛、便秘等。虽然可以接受手术治疗,但是术后常常会因为这些小问题导致恢复缓慢。专家建议,可以在手术前先通过中医养护调理好身体,让身体对即将到来的手术做好充足的准备,这样对术后功能恢复大有裨益。

在临床上我们发现,即使是相同的疾病、相同的手术方式,最后疗效也会有不小的差别。

西医在这方面主要是对症处理,而中医可以在手术结束后根据患者的术后症状进行辨证施治。例如术后便秘这种常见症状,西医通常只会使用乳果糖之类的通便药,可患者服药后常常是腹胀难忍,但就是不见排便;而中医会综合考虑患者体质进行辨证,然后采用温下、润肠、攻下等不同治法,选用相应的方剂予以治疗,经常是两三剂后即可见效,这种神奇的疗效经常让患者赞叹不已。

近年来,康复医学发展快速,涌现出许多新的功能锻炼方法,一些热门的方式如“美式整脊”“筋膜康复”等深受中青年群体追捧。不过中医和西医二者是完全不同的体系,中医养护更多地强调整体理念,以相关的疾病与辨证为核心,我们通过不同的角度使用针灸、推拿、药物等多种手段去解决人体疾病,或者是帮助人体改善亚健康的状况,而西医康复手段主要是在解剖学理论内单一地去解决问题,所以中医养护和西医康复不能混为一谈。具体选择哪一种方法则需要考虑患者的耐受情况,同时要兼顾患者的意愿,做到个体化治疗。总之,手术绝不是治疗的全部,而是整个治疗中的一个环节,治养结合技术在手术前后都能派上很大的用场。

治养结合也有主次之分。重点在于养,即治未病。《黄帝内经》中记载:“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后人据此总结,提出了治未病的十二字原则:“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治未病在治养一体化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其重要性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超出了治疗本身。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和瘥后防复这三个部分,贯穿于脊柱疾病治疗的前中后三期。那些喜欢玩手机或者需要伏案工作的人,经常是长时间低着头,这种不良姿势导致颈椎长期承受超额负荷,时间久了会出现颈椎生理弯曲消失,颈椎间小关节失稳,压迫到颈部神经,引起颈部酸胀疼痛、头痛眩晕,上肢放射性疼痛麻木、无力,甚至出现持物掉落。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在平时就能时时注意保护颈椎,采取正确的劳动姿势,不让颈椎承受过大的负荷,就能从源头上防止疾病的产生;如果在疾病发生的早期,通过中医手法、针灸推拿、佩戴支具等方式进行养护,也能减轻症状甚至不再出现;即使是病情严重做了手术,之后也可以通过针灸、中药等方式修复神经损伤,同时纠正不良生活习惯,预防旧病复发。

中医思想贯彻于养护脊柱的方方面面,尤其是中医功法,无论是预防疾病、增强疗效还是防止再发,都有着显著的作用。由于每个人的生活习惯和身体情况都不相同,一个好的养护方案绝不是笼统的,而是根据个体化定制的。如果缺乏相关的知识和经验也不必担心,医生在就诊时也会仔细评估患者生活重要的风险因素,然后提供个体化的、行之有效的方案。

林教授表示,日常养护能够让很多人避免疾病或避免疾病进一步进展,将病程控制在不需要住院手术治疗的阶段,同时也能够降低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的概率。因此,治未病在治养一体化中的重要性不可小觑,甚至要高于治疗本身。

对中青年人来说,很多人脊柱还没有出现相关的病变,这时应该做的是“未病先防”,避免发生结构性病变。但是对中老年人来说,大多数人的脊柱已经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退变,或是已经出现了一些疾病,脊柱健康处于一个较为特殊的阶段,这时需要重点考虑“既病防变”和“瘥后防护”的问题。

“‘生命在于运动’这句话适用于任何年龄段人群,尤其是中老年人,适当锻炼是必不可少的。”但林教授提醒,中老年人进行锻炼,需要明确自己的目的,即中老年人锻炼并不是为了练就一身漂亮的肌肉,也不是拿锻炼替代药物治病,其核心应该在于防止已有疾病的发展,控制病情,改善机体状态。中老年人运动强调过程,并不需要追求大重量、高负荷,只要开始运动,就能够鼓舞气血,畅达气机,血随气行,流遍周身而不瘀滞,不仅有利于关节肌肉,对各类心、脑血管疾病也有很好的预防作用。

适度运动还能提升老年人的“抗打击”能力。年龄越大,肌肉和骨质流失得越严重,关节的磨损也越发明显,对摔跤、碰撞等外界打击的顺应能力会逐渐下降,稍有不慎就容易被骨折、肌肉劳损、关节炎等问题所困扰。五禽戏、八段锦、太极拳等中国传统功法对保护脊柱和关节颇为实用。此类功法的强度不大,动作平和自然,还能训练平衡能力,很适合中老年人日常健身。

“练出一身肌肉就能保护好我们的骨骼关节。”这句话没有错,但是对中老年人来说,练肌肉能获得的实际益处并不一定有想象中那么大。中老年人当然可以增肌,但据临床观察,实际上很多中老年人并不具备训练肌肉的条件和基础。

增肌需要大负荷的力量训练,还需要高蛋白的饮食和充足的睡眠。如果像钟南山院士那样,多年来一直坚持健身,并且有当运动员的基础,那当然可以在迈入老年后继续很好地锻炼肌肉。但大部分中老年人并沒有长期规律锻炼的习惯,身体素质也因人而异,有些老年人由于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原因不能耐受长期高蛋白饮食;此外,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体内的睾酮水平也会逐渐降低,因此缺乏肌肉增长的必要条件。这时如果盲目地锻炼肌肉,不仅会增加机体受损伤的风险,锻炼效果也会不尽如人意,让老年人产生心理上的落差。所以,老年人日常的运动养护,如果只考虑理论是否正确,就太过于片面了,还必须考虑能不能实际操作的问题。因此,最好从青少年时期就养成坚持锻炼的良好习惯,为自己的身体打下坚实的基础,等我们上了年纪后仍然能有资本做一些强度较高的运动。

不过,那些缺乏运动基础的中老年朋友也不用气馁,通过一些相对平和的日常锻炼,大家也能够从中获益。脊柱的中医养护需要做到十六字——挺腰端坐、量身配诊、防寒保暖、导引练功。中医推荐身体基础差的老年人尝试导引练功,导引术能够帮助大家训练身体平衡能力,改善肢体协调性。更重要的是,老年人可以根据自身的健康情况,自由选择合适的功法、动作、活动量。同时,林教授也强调,所有的养护运动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其核心在于坚持。

林教授一直坚持主张“中医思维先行,西医思维后补”的思想,因为根据中医理论,通过逻辑推理以及对病理病因的认识,有些病即使不开刀也能通过中医药手段治愈。“如今的中医骨伤科医生在现代医学力量的加持下,不能排斥为患者做手术,而应该在中医疗法的辅助下把手术做得更好。”林教授表示,中医骨伤科的优势在于拥有积累了几千年的深厚中医药理论,但只有借助现代医学技术的“东风”,才能使诊断更加明了、治疗方案更直接,帮助患者更快康复,重返正常生活。而对那些并非必须通过手术治疗解决疾病的患者,林教授会将手术的优缺点告知他们,并给予专业的指导意见,再让患者自己选择治疗方案。但同时,他也从积累的大量病例中发现,有时西医骨科认定必须手术的疾病,也能依靠传统骨伤科疗法解决。为此,他还和脊柱专科的同事,开始尝试对严重的神经根型颈椎病做保守治疗,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有时候在治疗中被逼得走投无路了,就会突然想到‘为什么不改良一下?’,以后再遇到这类患者就会刻意地观察,再系统地去研究。”林教授常常对学生们强调,中医先要继承,再创新。有时不必完全固守传统方法,从老祖宗那儿继承下来的中医理论,加上不断学习、不断实践得来的积累,才能融会贯通,才能有所突破。融合与创新,加上扎实的临床实践,这让林教授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创新治疗手法和改良治疗手段。他使用石膏替代中医传统的小夹板为患者固定伤处,避免了夹板走位的问题;他根据伤处位置的不同,将中医骨伤传统的T形垫改进为压力垫、护肤垫、维稳垫、填空垫等,这些创新都是林教授从日常工作中思考、总结出来的。

同样是融合+创新,林教授在养生功法上也有所造诣。传统养生功法太极拳、易筋经、八段锦、五禽戏等,都是很适合中老年人的保健运动。但这类功法种类繁多,有些动作不经讲解就很难练习,让不少老人因此望而却步。并且,传统功法中有部分动作对骨关节疾病患者并不友好,如膝骨关节炎患者做半蹲位的动作,可能会加重膝关节疼痛。这就必须让其先练习股四头肌,等肌肉强壮起来后才可承受下蹲动作带来的负荷。因此,林教授在传统养生功法的基础上,融合各家之长,编创出一套简单易学的“健体八段功”。对颈椎、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腰椎、膝关节、踝关节等部位起到有针对性的舒展、拉伸和强化作用,对中老年人的骨关节亚健康状态具有明显的针对性防治作用。

(编辑    姚宇澄、周逸宁)

猜你喜欢

骨伤科功法中老年人
论忽雷太极拳十一层功法
王培生太极功法之“七星归位”劲意真诀
王培生太极功法之日月增辉行功真诀
中老年人服药切记4不要
中老年人食物嵌塞的防治
中老年人应该培养什么样的爱好?
拨针在骨伤科疾病中的应用
花开杏林 果结仁心——访江苏省中医院骨伤科主任医师沈计荣
传统养生功法,助你改善睡眠
邢台市中医院骨伤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