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规范化督导式护理对透析性低血压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2-01-14卢宏伶崔益鸿翁丽娜
卢宏伶,崔益鸿,翁丽娜,徐 慧
(南通大学附属海安医院,江苏 南通 226600)
血液透析是血液净化技术之一,是临床治疗肾衰竭的主要手段之一[1]。透析性低血压是血液透析过程中的常见并发症,不仅影响血液透析效果,严重者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安全[2-3]。尤其是老年、自身免疫低下及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的患者,透析性低血压发生率更高,亟需全面、科学的干预手段加以预防[4]。临床研究表明,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在保证血液透析效果的情况下,降低透析性低血压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5-6]。本研究中笔者对120例血液透析患者进行了分组观察,探讨了全面规范化督导式护理对透析性低血压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南通大学附属海安医院2019年1月—2020年5月收治的120例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年龄≥60岁;规律透析≥3个月,3次/周,4 h/次;自体血管通路畅通;临床资料完整。排除透析前存在降压药物史或透析过程中服用降压药物者;合并心功能不全者;急性药物中毒者;合并精神、认知及视听功能障碍者。本研究经南通大学附属海安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所有患者均签署研究知情同意书。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2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2组血液透析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方法 2组患者均采用相同血液透析模式,透析机及透析液同款。
1.2.1对照组 采用常规护理,以落实医嘱、常规帮助指导为原则,包括健康宣教、透析换液操作指导、饮食指导、并发症预防及相关护理。
1.2.2观察组 采用全面规范化督导式护理。
1.2.2.1透析前护理 良好心理状态对保证血液透析过程顺利进行及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故在透析前使患者充分了解整个透析过程的相关注意事项、不适症状,予以亲切、耐心、细致的解释,以缓解患者焦虑情绪;营造舒适的透析病房环境,舒缓患者紧张情绪;每周以讲座、板报、多媒体等方式进行健康教育,强化督导式护理效果。禁服降压及镇静类药物,以防药物影响血管收缩及降低交感神经的兴奋性而降低患者对血容量减少的适应性,造成生命体征剧烈波动。充分评估患者营养及耐受情况,选择合适效率的透析机及透析膜,以保证透析顺利进行;测量静息状态血压,平卧测量,以评估透析性低血压的发生风险;准确测量患者干体重,并据此制定透析方案,以保证透析用药准确性;对合并低蛋白血症患者,制定相应的蛋白质摄入方案,以保证患者能量供应;对存在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或顽固性低血压患者,指导患者应用α1受体激动剂以进行预防性治疗。
1.2.2.2透析护理 ①模式选择:对引发透析性低血压的高危因素进行循证分析,制定相应的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保证透析液温度、钠离子浓度适当,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于透析前期采用高钠透析将细胞多余水分析出,后期则随透析液钠离子浓度下降而实现血管再充盈,能够有效避免透析性低血压发生。②饮食指导:身体条件允许情况严格禁食,但如须进食,则选择蛋白质食物,且量要小于500 g,以防对血压造成不利影响。③血流量护理:对透析性低血压发生风险较高的患者,采用超滤透析模式,先快后慢,开始血泵速率为50 mL/min,根据患者耐受情况缓慢匀速增至100~250 mL/min;如患者透析前血压较低,可先使用生理盐水预冲,然后缓慢将血流量增至100~250 mL/min,同时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一旦发现生命体征不稳则立即进行对症处理。
1.2.2.3透析期间护理 ①饮食指导与督导:合理能量摄入是改善患者透析效果及营养状态的前提,一般轻度活动者能量摄入建议35~45 kcal/(kg·d)(1 cal=4.2 J)并督导施行,对合并感染或创伤者,能量摄入要大于45 kcal/(kg·d),以碳水化合物为主并严格限制糖摄入,以防高三酰甘油血症;蛋白质摄入以1~1.5 g/(kg·d)为宜,少摄入植物蛋白;对肾功能残余及排尿正常的患者,不严格限制钾钠和水摄入,但排尿不正常者则钾钠限制为1~2 g/d,水限制为1 000 mL以下/d。注意补充维生素及微量矿物质,根据医嘱口服rhEPO纠正贫血。②家庭支持系统构建及督导:向患者家属讲解有关患者病理、生理及心理特点,督导家属用耐心、温馨的态度对待患者,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积极做好家庭护理工作,使患者重获信心及自我角色定位。③社会支持系统构建及督导:鼓励患者进行社交,定期举行病友联谊会,共享经验,以获得相互心理慰藉,使患者重获信心、回归社会。④运动护理督导:鼓励并督导患者进行有氧运动,进行有关运动的健康宣教,整个督导任务由医护人员和患者家属共同完成,每次运动以不出现心悸及下肢无力为宜,并做好相应防护措施。患者身体状况改善后逐步增强运动,以改善患者血液循环、身体功能、睡眠质量及心理情绪障碍,提高血液透析的充分性。
1.3观察指标 ①观察并记录2组患者透析总次数及透析后1 h、2 h、3 h、4 h低血压发生情况,统计透析性低血压发生率。②生化指标:护理前及护理3个月后采集患者清晨静脉血5 mL,离心后取上清液,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B)、血红蛋白(Hb)及胆固醇(TC)水平,整个操作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③生活质量:采用SF-36简明健康测量量表中文版进行评价,包括一般健康状况(GH)、生理职能(RP)、生理功能(PF)、机体疼痛(BP)、情绪角色功能(RE)、生活活力(VT)、精神健康(MH)、社会功能(SF)8项,每项满分100分,评分越高说明该项指标越好[7]。④护理满意度:采用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评估,包括护理服务形象、语言及态度、健康教育、基础护理、技术操作、责任心及问题解答等8项,分为满意、一般及不满意,然后计算满意度。护理满意度=(满意+一般)人数/总人数×100%。
2 结 果
2.12组透析性低血压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透析后1 h、2 h、3 h及4 h低血压发生率及低血压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2。
表2 2组血液透析患者透析性低血压发生情况比较 次(%)
2.22组生化指标比较 护理3个月后,2组ALB、PAB、Hb水平均明显高于护理前(P均<0.05),TC明显低于护理前(P均<0.05),且观察组各指标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3。
表3 2组血液透析患者护理前后ALB、PAB、Hb及TC水平比较
2.32组生活质量比较 护理3个月后,2组SF-36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护理前(P均<0.05),且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4。
表4 2组血液透析患者护理前后SF-36评分比较分)
2.42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7%,对照组为68.3%,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见表5。
表5 2组血液透析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例(%)
3 讨 论
透析性低血压是血液透析过程中的常见并发症,其发生原因较为复杂,主要与有效循环血量减少、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心功能异常、药物作用、透析膜相容性影响、透析过程进食及透析液的浓度、温度等诸多因素有关[8-9]。由于影响因素复杂,因此需要从生命体征监测、相关危险因素及健康知识宣教、透析血流量控制、饮食指导、家庭及社会支持、运动等方面系统地进行护理干预,从而综合性地降低透析性低血压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10-11]。
透析性低血压诱发原因比较多,因此护理人员在临床护理过程中充分、准确地掌握相关知识,明了血液透析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熟练操控各种治疗设备,并能够循证找出每个患者发生透析性低血压的原因,然后通过个性化的护理干预予以减少或从整体上消除透析性低血压的发生,对保证透析治疗效果及保障患者利益均有重要意义。既往相关研究表明,实施主动护理、规范化护理及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干预,不仅能够提高血液透析治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改善透析治疗的舒适度,而且可通过饮食指导、健康宣教、运动指导及心理护理等一系列措施,可降低透析性低血压的发生率和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12-15]。本研究观察组采用全面规范化督导式护理,相较于常规护理干预策略,其在降低透析性低血压发生率、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及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方面更具优势。总体而言,全面规范化督导式护理模式的核心在于透析前对患者进行全面、科学的评估,结合循证证据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科学、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策略,有预见性地针对透析性低血压的诱发原因和危险因素开展相应的规范化督导式护理,故而能预防或降低透析性低血压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对护理的满意度。在这一整体护理策略中,心理护理、家庭支持系统构建和社会支持系统构建的作用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其共同作用可以显著增强患者对抗疾病的信心,从而提高患者临床治疗及护理的依从性。
综上,全面规范化督导式护理能够有效降低血液透析患者透析性低血压发生率,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予以推广应用。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