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离婚冷静期的设立有价值吗?

2022-01-13黄大庆

心理与健康 2022年1期
关键词:离婚率婚姻家庭婚姻关系

黄大庆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也就意味着离婚冷静期这一规定的正式通过。这项规定的制定与通过反映出当下中国社会离婚率不断升高的事实,折射出当下人们婚姻价值观念的衰落。

20 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离婚率不断上升,粗离婚率从1985年的0.45‰上升至2018年的3.20‰,增幅达到611.11%。2018年,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离婚纠纷司法大数据专题报告》中指出,结婚的第三、四年的离婚率达到了峰值,传统观念中的七年之痒已经缩短至三年。因此,不少网友戏称:“中国家庭在飞速崩溃,中国婚姻在火速终结。”

家庭是社会的最小细胞,社会的和谐稳定离不开家庭的和谐完整。马克思指出,“几乎任何的离婚都是家庭的离散,对于离婚,不能抱着幸福主义的观点,不能仅仅想到两个个人而忘记了家庭。”2016年1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表彰大会上讲话时强调,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无论经济社会如何发展,对一个社会来说,家庭的生活依托都不可替代,家庭的社会功能都不可替代,家庭的文明作用都不可替代。我们要重视家庭文明建设,努力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成为人们梦想起航的地方。习近平总书记说的是“小家”,着眼的是“大家”。当大量的“小家”破碎之后,便增加了社会这个“大家”的不稳定因素。如果让过度的离婚自由随意地瓦解一个家庭,势必会损害社会和谐,导致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出现。

家庭提供了远超个人的资源与力量,婚姻节约了日常生活成本,给家庭的生产、消费、储蓄等带来更高效率。当婚姻关系解体时,容易导致财富缩水、家庭贫困。研究证实,离婚对女性的影响要大于男性,离婚后女性的生活水准平均下降27%,而男性仅仅下降10% 左右。

婚姻家庭是每個人重要的社会支持资源,婚姻家庭对于一个人的身心健康具有保护作用。婚姻会对身体健康产生积极影响,改善身体机能、降低慢性疾病的风险,形成低死亡率。研究发现,人们离婚后比婚姻关系美满时的血压更高、免疫系统更弱。

婚姻家庭对于子女的身心健康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功能和价值,尤其是未成年子女。离异家庭的孩子经济难以保障、接受不到良好的教育、情感与社会支持不足,往往内心较为脆弱,缺乏安全感,容易形成不良人格。

针对中国的离婚对数和刑事犯罪人数(1988-2008年)的研究发现,离婚率与犯罪率成显著正相关。从统计上看,近年来青少年的犯罪率几乎是与离婚率同步增长的。研究数据表明:全国约有上千万的单亲孩子,他们的犯罪率高达40%,成为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离婚意味着孩子只能归属于夫妻一方单独抚养,另一方与孩子接触的机会便会大大减少。因此,离婚可能性越高,夫妻的生育意愿越低,导致生育率的降低。低生育率将对于一个国家的养老体系、医疗体系、经济竞争力、政治和文化影响力等相应领域产生巨大的挑战。

当今社会的复婚也呈现出上涨趋势。从1997年到2016年,共计有 295.8 万对夫妻选择复婚。这背后的症结部分原因就在于离婚的草率与冲动,不少夫妻的离婚只是一时的情绪冲动或考虑不周,并非真正的感情破裂。离婚冷静期的设置无疑符合现实社会的需求,限制离婚的任意性,防止离婚的冲动性,为夫妻提供缓冲期,促使夫妻双方由感性状态向理性状态转变,慎重决定婚姻的走向。

婚姻关系不仅涉及夫妻,还涉及孩子,尤其是未成年子女。失败的婚姻会侵害未成年子女的身心与权益。离婚冷静期制度能够给孩子提供一个适应期、缓冲期。一方面,有利于让孩子体验并适应父母分离的生活,从而保障内心平稳过渡;另一方面,有利于父母观察孩子的反应,平抚孩子的情绪,进而引起父母的反思,促使父母为了孩子的利益,慎重选择离婚作为解决问题的手段,做出对于子女成长最有利的选择。

离婚现象不仅是个人行为,更是社会意识和社会价值的一种反映。如美国学者理查德·波斯纳所说,一个想离就离的婚姻制度,最终导致的是一连串短暂的、不再是伴侣性的婚姻。离婚自由并不意味着离婚不需要受到任何限制。过度的离婚自由只会冲击婚姻家庭价值观的根本。离婚冷静期的设立不仅保障了婚姻自由,同时也兼顾了家庭和社会公共利益。

从短期来看,离婚冷静期制度增加了离婚成本,在法律程序上设置了门槛,调整了现有的便捷离婚程序,对离婚自由进行了适度的限制,促使夫妻双方在婚姻中变得更富有耐心,去等待对方或是自己的改变。离婚冷静期即使不能挽救婚姻,亦能对婚姻关系做个全面的梳理。从长远来看,离婚冷静期制度为家庭文明建设提供了制度支持,是运用法律的“硬手段”实现了文化的“软实力”运行,反向促进社会大众对于婚姻家庭价值观的再思考,促进了家庭价值的回归,促进了婚姻承诺的建设,促进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Kiecolt-Glaser, J. K., & Newton, T. L. (2001). Marriage and health: His and hers.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27(4), 472-503.

张冲,陈玉秀,郑倩.(2020).中国离婚率变动趋势、影响因素及对策.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9(2),41–49.

猜你喜欢

离婚率婚姻家庭婚姻关系
单亲家庭,风雨前行
爱尔兰人婚姻有期限
湖南加快推进婚姻家庭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设
白裤瑶婚姻家庭生活变迁研究
第三人干扰婚姻关系之法律认定
离婚率逐年攀升 是什么让婚姻变得脆弱
论我国婚内侵权民事责任制度设立的必要性
经济不景气,降低离婚率
配偶法定继承权重塑中对婚姻家庭伦理的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