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中文言文教学方法探究

2022-01-13王晨红

安家(校外教育) 2022年2期
关键词:语感

王晨红

摘要:文言文,记载了我国上下五千年的文明辉煌,是我国博大精深的思想文化、民族精魂的载体。由于文言文的重要性,如何学好文言文至关重要。这就需要教师找对方法,让学生乐于学习文言文!一需要培养学生文言方面的语感;二需要在注重积累文言文“文”的同时,还要注重“言”这一物质外壳的积累,从文言实词、虚词、句式、文法等语法角度积累知识点;三需要注重“言”、“文”统一,学生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积淀中華民族传统优秀文化。

关键词:   语感  言文统一   传承优秀文化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众所周知,语文,特别是高中语文,它除了是一门基础学科,也是一门工具课。它是学好其他学科的重中之重。高中文言文阅读教学的目的有三个:一是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使学生能自由阅读,做学习的工具;二是继承中国传统经典;三是了解、掌握、理解现代文中的文言成份,提高现代汉语水平,提高语文修养。由此文言文教学拟从以下方面着手进行。

[正文]优秀的文言作品继承了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它能够陶冶人的心灵,在日新月异的高速发展的今天,加强文言文教学乃至母语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现在大多数学生都怕读文言文,尤其考场上,时间紧,任务重,学生对待此题,无心深究,造成失分较多的现象,根据此种情况,打造高中的文言文课堂迫在眉睫!

一、文言文教学要培养学生文言语感

我们学习文言文的一个主要目的是为了继承并弘扬祖国的传统文化,为此学文言文就必须注重积累、感悟和熏陶,要做到这些就必须重视语感能力的培养。所谓语感乃是认识主体对言语的一种感性和理性相统一的悟性,即语感是在反复的语文实践中形成的一种语言实践习惯,它的获得需要靠学生自己长期的语言实践。正如古人所说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等读书心得着重描述的就是这种语感的形式过程。这个过程包含着认识主体对言语的感性和理性相统一的悟性。

二、是文言文教学要让学生学“文”,也要学“言”

“言”是文章的语言材料,“文”是文章的思想内容。要想深入了解文章的“文”,必得从文章的物质外壳“言”入手。因现在高中文言文考察中有对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多为直译,这就要求教学中应注重文言词句语法的梳理,以求得字字落实、句句落实,最后译成白话。虽然它显得落后了一些,但是文言文不外乎由字词、语法组建起来的,只有扎实积累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用法,搞清楚一词多义、多音多义、词类活用现象、古文句式语法规律,才能理清文句结构,详加辨析,加深了解。字词意义理解上采用了“见字拆字”的办法,弄清本义然后生发引申弄清一个词的意义群体。

三、文言学习中“言”不可忽略,“文”的学习更不可忽视,要“言”、“文”统一,促进学生积淀民族优秀文化新课程标准注重学生自主探究过程的参与性。教师要引导学生真正亲近文本,体验探究过程,摸索探究方法。通过自己的思考、探索、实践等活动去获取知识,并在主动探索的过程中,获得积极情感体验的学习方式和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我主要倡导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模式,给足学生思考预习的空间。要求学生善于在课文中发现和提出问题,注意抓住课文中的文眼、中心句、关键句及课文不同一般文章之处,以此为突破口,把握作者立意构思、表达技巧,认真设计课堂教学的结构和流程,这样课堂教学就会焕发出新的活力。

对于文言文的学习如果只是让给学生学些文言语句,积累一些古文化知识,那样就浪费了古人的聪明才智!学生只停留在“死读书,读死书”的“尽信书”境界,古文只增加了他“掉书袋”的资历。那么语文教学也就成了陶知行先生说的“没有生活的死教学,语文也就成了没有生活的死语文”。所以教学中应让学生走进文本,认真揣摩文本,学以致用。

例如《鸿门宴》教学中,可让学生对刘邦、项羽成败异变的原因进行探究,可从用人、性格、处事等方面进行对比。首先,用人方面,刘邦任人唯贤,贤士谋臣才会对他高度忠诚,形成高质量、高忠诚的团队,为日后称王天下奠定了强大的人才基础。《史记.高祖本记》记载:“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史记.陈丞相世家》中写道“项王不能信人,其所任爱,非诸项,即妻之昆弟,虽有奇士不能用。”可说是刚愎自用,任人唯亲,最终活成了孤家寡人,可见,刘邦赢于“用人”,项羽输于“自用”。其次,处事方面,刘邦心胸宽广,深得人心,史料证明,刘邦到达霸上后,召集当地名士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废除秦朝的严刑苟法。使他深得民心。但项羽却心胸狭隘,残暴成性,不得人心。史料记载:灭秦之后,项羽引军入咸阳,大肆烧杀,咸阳火三日不绝,谋臣韩生劝项羽说:“关中山河四塞险阻,土地肥美,可以作霸王之都。”而项羽以“富贵不归故里,如同夜间穿锦衣走路,没有人知道”为借口加以拒绝。劝他的人感叹道:“人们说楚人沐猴而冠,果真不假。”项羽闻听,就烹杀了这人。可见刘邦为人宽容,深得人心,项羽心胸狭窄,不得人心。最后,性格上,刘邦在军事战争中表现的有心计,重“智谋”,他善用计谋,善观人心,攻心为上。宴会前他拉拢项伯就是个佐证。宴会中,抓住项羽自大、重“义”,自称“臣”,且大做文章。其他史料记载,用阵平反间计,使项羽怀疑范增,不用其谋,迫使范增怒而归乡。再如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垓下之围时,下令四面大吹楚歌,瓦解项羽军士气。而项羽却只有匹夫之勇,缺少谋略,一生打仗七十余次,从未失败,垓下之围时,骁勇善战,杀死几百人。可见勇猛有余,可惜谋略不足,经过这番对比分析,学生自会从二人的立身处事中得到宝贵的启示,从而确立自己正确的人生观。这样文言文的效用才算发挥到了极致。

参考文献

1.《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论语》,季氏篇第十六

3.《中学语文.中学文言文阅读教学的几个问题(一)》

4.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语文学习》

课题类别:立项课题

课题名称:《高中文言文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课题批准号:201966

猜你喜欢

语感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浅谈阅读教学中语感的培养
语感培养和语文学习
反思语感阅读法对大学生英文能力的影响研究
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的培养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语感培养探微
从《香菱学诗》看作文语感的培养
浅析语文诵读语感
中学语文教学中语感的培养对策
高级综合课教学的汉语语感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