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52例万古霉素致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文献分析

2022-01-13吴光华邢亚兵马姝丽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药学部河南郑州450018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2021年6期
关键词: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皮质激素

吴光华,吕 萌,邢亚兵,马姝丽(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药学部,河南 郑州 450018)

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drug-induced hypersensitivity syndrome,DIHS)也称药物反应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和全身性症状(drug reaction with eosinophilia and systemic symptoms,DRESS),是一种罕见但可能致命的不良反应,死亡率约为10%[1]。DIHS于1966年被首次正式命名,可引起DIHS的药物有多种,包括但不限于抗惊厥药、抗生素、抗病毒药和抗抑郁药[1]。万古霉素是治疗耐药革兰阳性菌感染最有效的抗生素之一,其静脉给药可用于预防和治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所致的菌血症、肺炎和皮肤软组织感染等[2]。近年来,陆续有万古霉素引起DIHS的病例报道。基于此,笔者就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统计分析,探讨万古霉素致DIHS的发生规律及特点,以期为临床认知和处理万古霉素致DIHS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以“万古霉素”、“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药物反应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和全身性症状”、“DRESS综合征”、“vancomycin”、“drug reaction with eosinophilia and systemic symptoms(DRESS)”、“druginduced hypersensitivity syndrome(DIHS)”等为关键词,分别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PubMed、Elsevier、EBSCO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各数据库自建库至2021年1月31日。纳入标准:(1)可获取全文且临床信息相对完整;(2)根据WHO-UMC不良反应因果判断标准[3],万古霉素与DIHS发生具有相关性。排除标准:(1)综述类文献;(2)重复报道;(3)无法获取全文;(4)文献语种非英语或中文。共纳入43篇文献[4-46],其中英文文献40篇,中文文献3篇,共涉及52例患者。首例万古霉素致DIHS报道发表于1997年[10],自2016年后该不良反应报告明显增多,高达26篇。

1.2 研究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提取患者年龄、性别、原发病、过敏史、万古霉素用法用量、不良反应发生时间、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及转归等信息,录入Excel表格并进行统计分析。

根据2007年欧洲严重皮肤不良反应登记处(European Registry of Severe Cutaneous Adverse Reaction,RegiSCAR)发布的评分系统,对收集到的病例进行评分:> 5分为确诊病例,4 ~ 5分为疑诊病例,2 ~ 3分为潜在病例,< 2分为非DIHS病例。若文献中已有评分则直接采纳其评分;若无评分,由研究者根据病例描述进行评分。

2 结果

2.1 患者性别与年龄

52例患者中,男性35例(67.31%),女性17例(32.69%);年龄最小者22个月,最大者88岁,年龄不详1例,发生DIHS的患者中,≥60岁患者较多(36.54%)。详见表1。

2.2 患者原患疾病

患者原患疾病均为感染性疾病,感染部位以骨、关节为主,共计16例次(29.09%),其次为循环系统感染(10例次,18.18%)和围手术期手术部位感染(8例次,14.54%)。详见表2。

表2 患者原患疾病分布Tab 2 Distribution of primary diseases of patients

2.3 患者过敏史

52例患者中,7例有过敏史(13.46%),其中对青霉素过敏4例,对食物、头孢及非甾体类药物过敏各1例。

2.4 给药剂量、途径及血药浓度

11例患者详细记录了万古霉素用量,均符合说明书规定。给药途径方面,1例患者为持续静脉输注,3例患者关节置换术中使用万古霉素骨水泥,余均为静脉滴注给药。11例患者提及血药浓度,10例患者血药浓度在正常范围内,1例采用持续静脉输注的患者,血药浓度范围为20.4 ~ 30.8 μg·mL-1。

2.5 DIHS发生时间

52例患者中,万古霉素致DIHS发生时间最短为1 d,最长为49 d,其中2例(3.85%)发生在用药7 d之内,5例(9.61%)发生在用药8 ~ 13 d,45例发生于用药2周后(86.54%)。

2.6 DIHS临床表现和实验室结果

DIHS主要临床表现有皮疹、发热并累及多个系统/器官,详见表3。实验室检查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和异型淋巴细胞增多者分别为44例(84.62%)和17例(32.69%)。20例患者行皮肤活检,组织病理显示淋巴细胞和/或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真皮层水肿、血管周围炎症等;1例行肾活检,表现为急性肾小管坏死;1例行回肠和结肠活检,结果示炎性改变;1例行心肌组织活检,结果示嗜酸性粒细胞坏死性心肌炎。18例患者行病毒检测,其中5例人疱疹病毒(HHV)6型再激活,1例EB病毒再激活。5例患者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阳性。5例患者万古霉素皮肤点刺试验阳性。RegiSCAR评分2 ~ 3分患者2例(3.85%),4 ~ 5分19例(36.54%),> 5分31例(59.61%)。

表3 DIHS累及系统/器官和主要临床表现Tab 3 Systems/organs involved in DIHS and major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2.7 处理及转归

52例患者诊断DIHS后均停用万古霉素,47例好转,3例死亡,分别死于心肌炎并发心衰、肝衰和巨细胞病毒结肠炎,2例转归不详。好转患者中5例未给予任何治疗,停药后自行好转,34例给予糖皮质激素,2例给予糖皮质激素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3例给予抗组胺药或外用激素类,1例因肝衰竭行肝脏移植,1例给予环孢素,1例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后换用环孢素。

3 讨论

3.1 万古霉素致DIHS的机制

万古霉素致DIHS的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主要有3种机制。第一种机制认为可能与遗传药理学有关。研究[47]发现在汉族人群中,别嘌醇和卡马西平与HLA之间具有相关性。Konvinse等[48]研究发现在欧洲人群中,HLA-A*32:01等位基因与万古霉素引起的DIHS强烈关联;然而本研究中5例患者HLA基因位点均不相同。第二种机制认为该反应与T细胞介导的迟发型免疫反应有关,可能为其关键因素[49],本文5例患者皮肤点刺试验阳性证明了这一点。第三种机制可能为病毒再激活。DIHS患者可能被再激活的病毒包括:HHV-6/7、EB病毒和巨细胞病毒等,病毒激活可能为致敏药物引起机体免疫抑制的结果,本文6例患者病毒抗体滴度增加,这与上述机制相符。

3.2 万古霉素致DIHS的临床表现

DIHS通常发生在首次用药后2 ~ 6周,若患者再次使用致敏药物,症状可能会很快出现且病情严重。发热多为DIHS的前驱表现,温度波动于38 ~ 40 ℃,1 ~ 2 d后出现皮疹,皮疹多为斑丘疹或麻疹样,最初累及面部、躯干或上肢,之后可扩散至下肢或全身[49]。约25%患者会出现面部或眼眶水肿,这对疾病的诊断具有一定意义。本研究中所有患者均出现皮疹,48例(92.3%)患者伴有发热,近半数患者有面部或眼眶水肿。

研究发现,与其他抗生素相比,万古霉素引起的DIHS更容易出现肾损伤(发生率55% ~ 75%)[50-51],本研究中35例(67.31%)患者累及肾脏。万古霉素谷浓度> 15 μg·mL-1是肾毒性的独立危险因素,但其与DIHS的关系尚不明确[6]。本研究中2例患者万古霉素谷浓度> 15 μg·mL-1,1例[36]文中备注万古霉素谷浓度位于正常范围,另1例[27]为持续输注时的血药浓度,由此推断万古霉素谷浓度与DIHS之间似乎无相关性。DIHS累及心血管系统时可表现为两种特殊类型,一种为心包炎,临床症状轻微,且具有自限性;另一种为急性坏死性嗜酸性粒细胞心肌炎,可影响左心功能,死亡率高达50%[52],本文1例患者死于DIHS并发的坏死性嗜酸性粒细胞心肌炎[30]。DIHS引起的肺损伤表现多样化,可从轻度的亚临床症状到危及生命的呼吸窘迫综合征。

3.3 万古霉素致DIHS的治疗

DIHS治疗的关键在于早期识别和停用万古霉素,并尽量避免使用其他抗菌药物,因为药物间的交叉反应可能加重病情,已有多篇文献报道替考拉宁与万古霉素间存在交叉过敏反应[4,12,28]。

目前缺乏关于DIHS治疗策略的随机对照研究,然而全身用糖皮质激素被认为是治疗DIHS的金标准,推荐口服 1.0 ~ 1.5 mg·kg-1·d-1泼尼松或等效的其他糖皮质激素,对于重症患者可给予30 mg·kg-1·d-1甲泼尼龙冲击治疗 3 d[49,52]。当症状和实验室检查指标改善后,应在6 ~ 8周内缓慢减量以避免疾病复发。本研究中有5例患者激素减量过程中病情复发[13,16-17,24-25]。对激素治疗无效或不能耐受激素治疗的患者,环孢素可作为二线治疗,文献推荐用量为3 ~ 5 mg·kg-1·d-1,疗程3 d ~ 6个月[5]。本文2例患者经环孢素治疗后好转,用量分别为3 mg·kg-1·d-1和200 mg·d-1,疗程5 ~ 7 d[19,42]。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可联合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目前尚缺乏足够证据支持其单药治疗DIHS[52]。

综上,万古霉素引起的DIHS是一种严重的不良反应。临床医生和药师应加强用药监护,一旦出现发热、皮疹、多脏器损伤及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应警惕DIHS的发生。早诊断,及时停药,严重者给予系统用糖皮质激素是治疗DIHS的关键。

猜你喜欢

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皮质激素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肾病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糖皮质激素联合特布他林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临床效果观察
基于个体化给药软件的万古霉素血药浓度分析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替考拉宁血药浓度
生发Ⅰ号联合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治疗斑秃患者秃眉的临床观察
130例万古霉素临床用药分析
糖皮质激素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妊娠合并ITP的临床观察
自制甲氨蝶吟质控血清在均相酶免疫法测定血药浓度中的应用
载万古霉素硫酸钙在骨髓炎治疗中的应用
万古霉素相关白细胞减少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