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跳跃的浪花
——滨海建筑设计实践

2022-01-13刘春盛

绿色环保建材 2021年11期
关键词:观海文脉建筑设计

刘春盛

驿涛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1 引言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对建筑的认识越来越多地从建筑本身转向了建筑与环境的关系上。近年来,我国规划与建筑界提出了“环境协调”的主张;它实质上就是强调建筑不但要满足使用功能,还要与周围环境相协调,融入环境,融入城市,并体现一定的地域文脉特色。荷兰建筑大师基·考恩尼说过:“建筑绝不只是单一存在的个体。它与构成自然的许多次序一样,也是庞大次序中的一个”。建筑设计归根到底是设计环境。因此,探讨建筑设计与环境和谐共生的方法,已成为当代建筑设计中一个重要的课题[1]。

“滨海建筑设计如何与环境呼应、协调,建筑设计如何体现地域文脉特色”。建筑设计策略不可能唯一,本文以创越湾接待展示中心为例,从建筑平面形状、立面形态、观海视线互动等几个方面如何与海洋环境相呼应,做了一些设计实践、探讨。并尝试在建筑材料、工艺等方面体现地域文脉特色。

“创越湾”创意孵化园项目位于福州滨海新城,处于滨海新城一线沿海地带,周边地理环境优越,风景优美。园区项目方考虑到孵化园入驻企业以及周边社区需要一个比酒店和办公楼更自然的场所来举行企业展示、团体会议、休闲团聚活动的空间。园区决定在园中建一个接待展示中心,内含以上功能及自有办公功能。创意孵化园基地地形沿海东西向展开呈长条形,基地南侧面对大海。基地分东西两区;根据地形,园区决定在两区交界处观海效果极佳点设置该接待展示中心,接待展示中心直接面向大海。

最初的概念方案设计两组旋转咬合的主体,中间形成一个异形条状采光中庭。二层和三层逐层形成较大退台的方案思路。后续方案考虑到空间利用率和结构设计的关系,最终方案略为规整,主体部分采用约9m×9m平铺柱网,西侧柱网做30°旋转咬合,同时确保多角度观海视野处于最佳状态。柱网咬合交界处设置一个上下两层贯通的中庭空间;楼电梯、设备用房等集中设置北侧背海面,这样建筑东、南、西面皆有最好的观海面。平面设计一层以流动的开放空间为主,主要布置活动展示空间;展示空间一侧墙面设计成不规则折线型,如浪花又如海岩;流动空间末端以一个360°环绕多媒体影音室作为结束(如图2)。

图2 一层平面图

2 建筑平面形态——跳跃的浪花

在做展示接待中心设计之前,除了园区的功能定位,另外需要思考的是建筑地处海滨,如何塑造海洋特性;如何发挥、利用周边海景视野的特点;如何表达、融入周边自然环境。我们只有将建筑看成大自然中的一员,与自然和谐共生,而不是凌驾于之上,才能把握好方向[2]。经过几轮概念方案比选,我们决定以“跳动的浪花”作为方案的概念切入点。方案从总体寓意和造型上以期与大海相呼应。概念方案总平面(如图1)抛却规整布局,采用旋转咬合的几何体量平面布局,以期达到海浪一般流动的空间效果;宛如“跳跃的浪花”,巧妙地点缀了海洋筑特性。同时采用旋转平面布局亦能有利于达到观海面最大化和多角度观海的效果。

图1 概念方案

二层西侧布置自有办公空间,主体部分沿用方案整体思路将若干会议空间打散布置于连贯空间中,如同海浪中的若干小舟(如图3)。二层南侧面海设计若干敞廊灰空间。三层以室外平台为主,室内空间为辅,布置健身及接待空间。

图3 二层平面图

3 建筑立面形态设计

建筑立面形态设计在平面概念设计阶段就考虑到了立面设计;在旋转平面布局下立面体量相互咬合,配合横向舒展的线条自然形成“跳动的浪花”(如图4)。考虑到创意园区的整体特性,立面表皮整体采用蓝灰色玻璃加白色墙体为主搭配绿色线条的主基调;蓝灰色的大面积落地玻璃经过精心设计,以保证海洋与建筑视线的穿透性的同时具有良好的通风呼吸性能。一层立面以一片片的宽度不等的通高穿孔铝板和落地玻璃来形成“虚”与“实”的对比;穿孔铝板与玻璃共同构成的立面产生了层次丰富的表皮肌理。光线经过表皮的过滤,进入建筑内部的光线变得非常柔和丰富多姿,给室内创造出非常好的光环境。

图4 鸟瞰图

4 观海平台——与海的视线互动

建筑和大海的互动另一方面考虑的是与大海之间视野的交流,建筑大师赖特主张“建筑是自然的,……应当把外面的空气,阳光,水声引入建筑”[3]。场地南侧观海视野极佳,设计方案着重考虑各角度海景视野最大化同时将水面引入建筑。建筑各层皆布置了不同的室外休憩平台灰空间,以达到多层面不同的观海体验;随着逐层而上,三层大平台达到了观海平台序列的最高潮。三层建筑主体三面环绕无边界泳池,正面健身房正对着美丽的海景,全景落地玻璃窗将景色尽收眼底;健身房落地玻璃外设计了4m宽的简洁的白色挑檐,挑檐下布置几组躺椅,搭配室外无边界泳池,强化了室内、室外和大海之间视觉、空间的联系。室外平台景观设计也延续了建筑造型语言,以曲折的流线型为主要设计语言,如沙滩在海浪冲击下层层曲折叠落的意境。菠萝格地面台面散落布置几个树池,如同海浪中的鹅卵石,树池的侧壁采用耐候钢板表现出自然粗糙的质感。

5 体现地域文脉特色——材料与工艺本土化

建筑设计如何体现地域文脉特色,全球化和本土化并不是非此即彼,或者可以在建筑中寻求两者的共存。国内建筑中不乏做得不错的例子,比如2010宁波滕头馆案例,整座建筑外墙用了50多万块废瓦砌块片,明显的现代主义风格却又有浓厚的乡土气息。本案我们尝试在建筑内部装饰中运用了一些福建本土材料与传统工艺做法。内装饰大量采用了福建火山岩,这种深灰色的火山岩表面天然有者大量的不规则孔洞,肌理丰富而又有质感;较好的传递出福建本土气息。地面主体采用金刚砂水磨地面传统工艺和混凝土自流平地面,这种地面耐磨性好,搭配整体工业风显得冷酷有高级感。部分墙面采用仿清水混凝土质感墙面,这种工艺采用了水泥+胶水混合漆的工艺基本达到清水混凝土墙面的效果;清水混凝土的“裸露”高级灰带来了一种安静舒适,回归质朴的感觉。在这种“裸露”设计基础上,简单的增加一些出挑的色彩,立刻可以让空间变得活泼起来。方案设计中还颇费匠心的运用了福州传统大漆和竹编工艺(如图5),表达出浓厚的福州地域特色。

图5 内部装饰图

6 结语

建筑依托自然生态环境而突显诱人魅力,环境因建筑而更加自然和谐,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构建了人们的宜居大环境。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建筑师们应当不断创新设计理念,始终保持一颗自然纯净的原始初心,在设计过程中,从分析环境入手,认识环境、尊重环境、利用环境,在与环境协调和融合中,满足建筑的功能,塑造建筑的形象,创造建筑的环境,融建筑与环境之中,以实现建筑与环境共生的美好愿景。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是本工程的设计初衷。本工程设计之初紧紧围绕着如何表达、融入海洋环境的设计理念展开设计。也希望每一位到访者都能体验到建筑与海洋的和谐共生。

猜你喜欢

观海文脉建筑设计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小型商业建筑设计
王亦如:只为那源远流长的中华文脉
配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思考
观海
设计的文脉 第一季
设计的文脉 第一季
设计的文脉 第1季
绿色建筑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思考
哭泣的桑树观海之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