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5G时代下A博物院发展现状及未来方向研究

2022-01-13王梦婷马玲俐

山西青年 2022年1期
关键词:博物院文物博物馆

杨 倩 鲁 婷 王梦婷 马玲俐

安徽大学,安徽 合肥 230000

博物馆凝聚一方文化、代表一方形象,能够有机地整合地方有形和无形的文化资源,对地方文化脉络给予全面性的诠释与展现,群众通过一座馆即可了解一座城。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为打造智慧博物馆提供了机遇,具有超高速、低延迟和高移动性的5G网络打破了时空限制,让博物馆就在身边成为可能。承载着地方传统文化的A博物院需要通过积极结合自身特色与现代科技来追求更具吸引力的方式,以最大程度放射文物背后的文化价值,让文物不再沉默并走进生活。

一、A博物院的发展现状

A博物院是A省唯一一家集自然、历史、社教为一体的省级综合类博物馆,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作为AAAA级风景区,其既要为游客提供优质的文化旅游体验,更要以喜闻乐见的方式发扬“皖风徽韵”。

(一)总体向好、未来可期

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20年中国统计年鉴,在全国32个中央和地区中A博物院综合排名位列第十三位,2019年其基本陈列展览累计1064次位列十五、参观人次累计2979万人次位列十二。根据下表《2015—2019年A博物院基本情况》,A博物院文物藏品和基本陈列展览数量逐年上升,参观人次总体增加但在2019年有所回落。比较而言,其在全国地区博物馆中处于中上游水平,藏品丰富、展览较多并拥有一定的游客群体,在未来存在着更高层次的发展空间。

表1 2015—2019年A博物院基本情况

(二)展陈创新、迎合需求

2020年疫情防控期间,大多数人们居家隔离无法外出,“云游博物馆”成为文化新潮。A博物院积极响应国家文物局“不断丰富完善展示及内容,提供优质的数字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号召,联合腾讯新闻携手打造“云游安博”系列直播活动,并于5月份举办了以“品徽风皖韵看江淮文明”为主题的安博文创“淘宝云游”,共吸引了105.6万名观众。线上活动收视火爆、反响热烈,让人们足不出户即可享受逛馆看展的乐趣。就A博物院室内展陈特色而言,徽州古建筑别具一格,游客可以仔细品味木雕、砖雕、石雕“三雕”之精,欣赏徽州民居、祠堂、牌坊“三绝”之美。A博物院秉持着“以人为本”的理念,有机结合历史与时代不断优化展陈方式和创新文化衍生品,旨在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职能,向社会更好地诉说徽州故事、传播徽州文化。[1]

二、A博物院的现存问题

A博物院在探索和创新中不断发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阻挡了前进的步伐,单一受众群体、同质展陈方式以及传统媒体宣传等因素都不利于其魅力展现、流量获取以及社会教化。

(一)受众单一、发展受困

A博物院的服务对象以省内游客为主且多为亲子、学生、科教工作者群体,以2019年7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的到馆观众数据为例,按年龄段统计,26~35岁占比最大为29.9%,其次是36~45岁占比23.6%,17~25岁和45~60岁观众占比分别为17.3%和16.0%,18岁以下和61岁以上观众较少,这说明其受众单一、影响有限。[2]在“流量为王”的互联网时代,粉丝流量是各行各业作出商业选择、价值评判的标准,大众文化的泛娱乐化向全方位发展,博物馆也因此受到冲击并处于两难困境。[3]

(二)形式单调、内容同质

偌大的博物馆中走马观花的游客不在少数,即使手持讲解器大多也只是单向地接收历史信息,观众记忆大都停留在浅层次并极易流失。由于人类的认知来源于整体感知,包括听觉、嗅觉、触觉等,只有在人体受到全方位的感官刺激并得到满足后才能加强人与环境之间的情感联系,观众从而形成持续长久的深刻记忆。[4]然而冰冷的橱窗阻隔了观众与文物的近距离接触,仅靠视觉冲击难以形成有效的感知体验,单调的形式也与其他馆大都千篇一律,这意味着A博物院需要进一步优化展陈方式并加强交流互动。在文创方面,简单的图案叠加、符号运用而未寻求深层次的联系与契合,与其他文创产品相比同质化严重以致难以进行差异化竞争。

(三)宣传不力、渠道落后

A博物院未能形成统一风格进行推广宣传,媒体运用也较为平实传统,主要通过微信、微博进行最新活动的宣传,大都是以“文字+图片”的传统方式编辑而缺乏魅力,静态的文物展示在观赏性、娱乐性以及互动性等方面明显乏力,粉丝流量吸引力与新兴媒体传播相差甚远。安博在新媒体方面如B站、抖音还有各大直播平台也身影难觅,不能有机地与现代生活融合,简言之缺乏“存在感”和“曝光度”,这是线下展馆游客稀疏且无广泛的潜在受众的一大原因。A博物院在5G方面应用有限,VR全景切换不够流畅影响观感,视频直播缺乏长远计划未能形成体系生态。作为馆藏丰富的馆院实在低调内敛,难以增强其社会影响力和发挥社会教化功能。

三、A博物院的未来发展对策研究

随着大众精神生活需求的增加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各级博物馆都在探索更合理的途径向社会发声。A博物院要在借鉴其他优秀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以及新兴科技,以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改善体验、传播推广。

(一)沉浸互动、加深记忆

沉浸式体验即综合利用感官体验营造某种氛围让参与者有身临其境之感并专注其中。这一概念最早来源于认知心理学中的“心流体验”,米哈里· 齐克森发现当人们全身心投入某件事时会专心致志而忘记时间,甚至达到忘我境界;同时过滤掉所有不相关的干扰并产生时空分离的感觉且常常伴随兴奋与充实的感觉。[5]

现实中沉浸式展览分为两类:一类是再造还原真实场景,B博物院的民国馆以一条民国旧街为主体保留了原汁原味的民国风情,每一细节均有处可查,让游客仿佛穿越时空回到20世纪30年代的B市街头真实体验了一番民国生活;另一类是利用声、光、电以及虚拟现实等现代技术对游客进行全方位的感官刺激并增加互动环节,让游客参与其中成为展览的推动者,其典型代表之一是美国的纽约科学博物馆的栖息地展区,游客通过移动木桩搭建堤坝以改变屏幕上瀑布水流的方向,随之可以观察其行为后的一系列生态连锁反应,该互动体验巧妙地实现了寓教于乐,提高了游客对生态系统整体性的深刻认知并增强了环保意识。[6]

A博物院在沉浸交互方面有所努力但仍需改进,“冯仁镜宅”让游客有实地体验却仅停留在表面的欣赏,游客难以触及深层次的领悟与认识,因此可以设置答疑讨论环节以增强互动性。5G环境下,移动虚拟现实和沉浸式视频的分辨率能够达到人眼的分布率,听觉和肢体感觉等都会有沉浸式体验,人机交互方式的“虚拟现实”成为可能,AR、VR以及MR的应用将如智能手机一般普及,利用这些新科技让游客进入虚拟世界从而摆脱以往枯燥的文字朗读。[7]在氛围营造方面,要综合调动各种感官产生更贴切的感受,不仅停留在视觉、听觉这些“点”和“面”的观察,在光线、音乐、温度、气味等细节方面也要真实还原从而让游客有立体全方位的真实体验。

(二)跨界创新、玩转潮流

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万物皆可跨界,近年故宫通过玩转联名跨界引领了国潮新时尚。联名不只是两个品牌简单的组合,它是基于二者之间的联系所展开的融合或深掘。2019年5月31日故宫推出“有界之外: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基于卡地亚品牌与故宫IP的共同之处——历史的韵味、匠心的沉淀,巧妙地打破了时空和文化的界限,实现了古今贯通、中西交融。此外,故宫还涉及了美妆、食品、漫画甚至游戏等诸多领域,致力于打造年轻化、大众化、潮流化的文化IP,让历经百年的紫禁城再次“活”起来。

“凡是具备内在的核心价值,且拥有广泛受众群的媒介内容,都可以成为在市场上流通的IP资源。”[8]博物馆文创IP的形成主要依靠对文化内容的再创造和再开发,藏品丰富的A博物院在充分挖掘自身IP资源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内容和形式,不断培育和发酵独有IP并寻找“门当户对者”产生特殊的宣传效果。图案精美、寓意深厚的“三雕”“三绝”为其跨界联名提供了经典的文化符号与素材,可以积极寻求与本土企业展开密切合作,共同传播徽州文化。例如可以与“老乡鸡”合作打造具有徽州特色装修风格的门店,营造“如梦到徽州”的温馨体验;也可与科大讯飞联名推出智能语音产品等介绍藏品的前世今生。文物只有“活”起来才能让历史与时代碰撞出火花,点亮在人间烟火中。

(三)媒体宣传、拓宽渠道

博物馆在提供优质实地体验的同时需要将文物历史以更多样、更便捷的方式惠及大众。故宫博物院的成功部分得益于其与媒体合力打造的综艺发挥了社会性的宣传效果,《我在故宫修文物》揭开了故宫神秘的面纱,捧红了一批匠人网红。《国家宝藏》《上新了· 故宫》等一系列文化综艺将文物搬到屏幕前有热度地诉说它的前世今生,上线便瞬间获得了颇高的国民热度。此类综艺引领了当代青年的文化归属感,再次将“故宫热”推到新高度。

抖音作为现在最流行的短视频APP之一,它联合各大博物馆开展了系列活动,如文物戏精大会和在家云游博物馆等,凭借其海量用户、新奇创意等优势广获好评,让文物拥有温度并“飞入寻常百姓家”。2020年疫情防控期间,博物馆电商直播应运而生,不只是为了刺激大众文化消费,同时也普及了历史与文化,通过以下沉市场为主体的拼多多平台更有利于文化游走在基层。

A博物院也拥有自己的官方微博和微信公众号,不定时会推送实时展览信息,虽配有图文但在时效性、空间性、灵活性与互动性方面与时下火热的短视频、网络直播等相比大为逊色。5G网络的高速度、低延迟等特点为视频的快速传播和实时互动提供了技术条件,再依靠新媒体、互联网平台固有的强大用户流量支撑,与其合作能够以更普遍、更广泛的方式传递文物信息,通过话题互动、平台直播和微信群聊等双向互动方式,将文化悄悄地融入人们的生活,慢慢地生根发芽。[9]

四、结语

A博物院是A省文明的结晶,承载了地方文化和民俗特色,在社会文化、教育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作为综合类地方博物馆具有其独特优势——兼具历史底蕴与时代风尚,既有刀剑用品,又有艺术佳作,更重要的是皖风萦绕、徽韵犹存。A博物院在未来发展中要以坚守自身特色为基础、以利用现代科技为手段、以把握时代潮流为目标,从而实现历史与现实交融,不断焕发“新活力”。

猜你喜欢

博物院文物博物馆
我给文物当“医生”
文物的栖息之地
梅花依旧向阳开
——吉林省博物院建院及开放七十周年书画专题展
山西博物院推出“鸟尊”雪糕
春意
博物馆
视觉
露天博物馆
文物失窃
文物掉包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