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疆规模化奶牛场牛群结构调查与问题分析

2022-01-12胡永青努尔扎提

中国乳业 2021年12期
关键词:冻精牛场奶牛场

刘 莉,胡永青,贾 娜,努尔扎提,华 实

新疆畜牧科学院畜牧业质量标准研究所,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

0 引言

新疆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是全国第二大牧区,也是我国传统的奶业生产主产区。近年来,新疆奶牛存栏量及产奶量在保证生产质量的前提下,总体呈缓慢增长态势,逐步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其中荷斯坦牛平均单产由2016年的7 233 kg上升到2020年的8 807 kg,涨幅22%。2020年底,奶牛存栏115.6万头,牛奶产量200 余万t,奶牛养殖在数量上有一定优势。但新疆与内地单一饲养荷斯坦高产牛不同,奶牛品种较多,除荷斯坦牛以外还有新疆褐牛和西门塔尔乳肉兼用牛,因此,平均单产较低,与发达省份现代化的饲养管理水平相比存在很大差距。为实现奶牛养殖业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促进奶业提质增效高质量发展,助力新疆“十四五”规划开好局、起好步,笔者所在团队对新疆存栏300 头以上规模化奶牛场进行了为期1个多月的调研,以期从中找出影响奶牛养殖效益的重点问题,并结合现状给出相应措施或建议。

1 资料来源

数据统计自新疆(不含生产建设兵团)奶产业较为集中的8 个地州,35 个县,走访规模奶牛场85 家,汇总了牛场现存栏各生长阶段、年龄的牛只数量、产奶量以及淘汰牛只数据2 000 余条。

2 牛群结构及重要生产技术参数

(1)牛群结构

300 头以上奶牛场的群体结构,按百分比四舍五入整数方式计。成母牛占群比最低的奶牛场为17%,最高为89%,平均为45%;青年牛占群比最低的奶牛场为7%,最高为27%,平均为14%;育成牛占群比最低的奶牛场为5%,最高的为23%,平均为25%;犊牛占群比最低的奶牛场为13%,最高的为28%,平均为16%。

泌乳牛。泌乳牛占成母牛比例30%以下的奶牛场24 个,占总调查数据量的28%,占比40%~45%的奶牛场32 个,占总调查数据量的37%,占比50%以上的4个,占总调查数据量的4%。其中干奶牛7%~24%;泌乳初期牛在9%~35%、泌乳中期牛在23%~58%、泌乳后期牛在10%~40%;头胎泌乳牛11%~27%,二胎泌乳牛9%~34%,三胎至五胎29%~66%,六胎及以上17%~28%。无论是大型集团奶牛场还是私营奶牛场,牛群结构都呈现出很大不同。

青年牛和育成牛。青年牛占群比例平均14%,大育成牛占群比例平均19%,小育成牛占群比例平均6%。青年牛和育成牛占群比15%~25%的38 个,占总调查数据量的44%,青年牛和育成牛占群比30%左右的17 个,占总调查数据量的20%。

犊牛。犊牛数量占全群比例10%以下的奶牛场有25 家,占总调查数据量的28%,10%~20%的奶牛场有36 家,占总调查数据量的42%,20%以上的奶牛场有24 家,占总调查数据量的30%。哺乳犊牛平均33%,断奶犊牛平均67%(图1)。

图1 不同犊牛比例的奶牛场分布情况图

(2)生产技术参数

奶牛淘汰率。淘汰率最低的牛场3%,最高的牛场22%,平均7%。很多奶牛场基本没有奶牛淘汰方案,仅对患病较重、反复治疗无效和长期无法受孕及多次流产的牛只进行被动淘汰,只有17%的奶牛场表示会主动淘汰,实际做到的只有6%。即使是主动淘汰,淘汰率最高的只有1 个牛场,为22%,平均也仅为15%。

表 1 300 头以上奶牛场的群体结构 单位:%

奶产量。68%的奶牛场成母牛平均单产在7.0~8.2 t,7%的平均单产在8.8~9.5 t。较大型规模化奶牛场泌乳牛平均日单产在30 kg左右,中小规模或合作社平均日单产23 kg左右(图2)。其中日单产最高的奶牛场为33 kg,最低的仅为12 kg。日单产18~20 kg的奶牛场占调查总量的28.2%,日单产20~25 kg的占调查总量的49.4%,日单产25 kg及以上的奶牛场占调查总量的22.3%(图3)。

图2 不同规模养殖场平均日单产水平

图3 不同单产水平牛场分布情况

产犊间隔。大部分奶牛场有严重的繁殖问题。平均产犊间隔400 天以上的奶牛场占调查总数的72%,其中372~400 天占28%,401~450天的占63%,450 天以上的9%。最短的256 天,最长的649 天。

3 存在的主要问题

(1)牛群结构失衡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新疆大部分奶牛场的牛群结构严重失衡,成母牛占群比平均为45%;青年牛和育成牛占比在35%~45%之间,平均为39%;犊牛占群比平均为16%;仅有4%的牛场成母牛占比在50%~53%,总体来说泌乳牛存栏量过低。牛群各阶段牛只比例是动态的,不断变化的。按照较科学的牛群比例[1],成母牛占群比应为55%~65%,表明场内大部分奶牛都处于产奶阶段,总体产奶量较高,奶牛场经济效益较高。而调查结果显示,新疆大部分奶牛场成母牛占比低于50%,说明只有少部分奶牛处于泌乳阶段,所以后备牛的占群比较高,有72%的牛场犊牛占群比大于10%,24%的比例低于10%。后备牛比例偏高,会增大饲养成本,降低经济效益,偏低则表明产犊间隔长、牛群繁殖率低。

(2)淘汰问题明显

成母牛的淘汰率一定程度上决定牛群结构,且奶牛的淘汰问题与奶牛场的经济效益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奶牛场管理者重点关心的问题之一[2]。每年除因老龄、体况差、疾病、死亡而淘汰的牛只占10%~15%,另外10%取决于牛只的头胎产奶水平和其他情况,淘汰工作应根据奶牛实际生产性能进行个体判断。很多奶牛场认知中只要是牛只还在产奶即认为还能产出经济价值,于是淘汰率很低。牛只淘汰分主动和被动。主动淘汰,指对奶牛生产数据进行分析,对年龄过大,产奶量偏低、体况差、发情特征不明显、有遗传缺陷等情况的奶牛进行淘汰;被动淘汰,指对一些患有久治不愈顽固性疾病、丧失繁殖能力、外力导致的伤害,以及屡配难孕等情况的奶牛进行淘汰。调查走访发现只有33%的奶牛场会主动淘汰,淘汰率最高也仅为群体的15%。而大部分奶牛场没有制定具体的奶牛淘汰方案,仅对患病较重、反复治疗无效和长期无法受孕及多次流产的牛只进行无计划被动淘汰。

(3)饲养管理能力不足和繁殖率低

一是缺乏科学管理的理念和能力,高层次技术人员普遍欠缺、奶牛场平均奶产量不高、情期受胎率偏低、整体运行成本控制不够理想。二是管理较为粗放。精细化分段分群饲养不到位,部分具有高产潜力的牛只营养跟不上,产前护理和身体储备不足,造成奶损失严重。三是养殖档案不健全。不能够及时记录生产、繁殖、育种等方面的资料信息,缺乏发现问题和提出解决措施的能力[2]。

(4)奶牛品种杂,高产奶牛数量较少

新疆平均奶产量整体较低的原因是奶牛品种较多,相对高产的荷斯坦牛仅占比40%;中高产奶量的西门塔尔牛和新疆褐牛,占比7%;本地杂交黄牛、哈萨克牛、蒙古牛、阿勒泰白头牛等,通过与瑞士褐牛或西门塔尔牛杂交改良的后代占比53%。改良牛的产奶期短、奶产量低,在全疆各地都有分布,这些牛因管理、品种和饲喂条件不同,产奶性能参差不齐,产奶量在1.5~5.0 t之间。

4 建议措施

(1)选择优质冻精,提高奶牛品质

使用优良种公牛冻精、性控冻精配种。提高自繁自育能力,是改良牛群的重要措施,是奶牛场持续发展的长远之计,可以根据以下几点来选择合适的冻精[3]。

分析牛群缺陷,确定改良性状。牛群改良是一项长期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奶牛场应充分利用奶牛生产性能测定数据的作用,结合生产实际分析牛只、牛群存在的缺陷或有待改良的性状,选择与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肢蹄情况、体细胞数等相关性状中的2~3 个,制定中长期改良方案,逐步进行改良。

查看系谱及后裔测定记录。冻精的选用不应该完全根据价格来决定,应根据冻精公牛已有信息结合自身奶牛场的改良目标进行深度分析,然后科学合理地选用冻精。冻精公牛的系谱是首要值得关注的,通过查看其系谱三代内亲缘关系,避免牛只出现近交情况。其次需要仔细查看公牛的后裔测定记录,通过后裔测定相关信息来确定种公牛是否优质。

选用具有优良遗传性状的冻精。选购公牛冻精的遗传品质一是要高于母牛群的遗传水平;二是要高于先前使用的公牛冻精品质。要使牛群的遗传水平持续不断得到改良和提升,最终提高奶牛的生产性能[1]。

(2)加强牛群繁殖管理,缩短产犊间隔

规模化奶牛场应该加强饲养管理工作重视力度,根据牛只的发情表现,及时配种,缩短产犊间隔,将奶牛的平均空怀天数控制在60~90 天[1]。配种次数的增多,拉长了产犊间隔,既影响经济收益也是减少奶牛使用年限的主要原因之一[4]。对发情、配种、产犊、繁殖疾病诊疗等情况长期坚持记录,并定期进行整理,有条件的奶牛场要建立牛只管理电子档案。完善与繁殖相关的各种工作方案、绩效、制度、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保证繁殖工作持续有效开展。

(3)加大淘汰率

大多数奶牛场的发展理念都是以增加牛群数量为主,忽略或舍不得主动淘汰牛只。为保持牛群的稳产高产,不能仅对老、弱、病、残的奶牛被动淘汰,还需要加大主动淘汰的力度,对发情特征不明显、配种次数较多、体瘦、肢蹄红肿、消化吸收不好等问题的奶牛,仔细观察甄别,即便是产量高、胎次少、牛龄低也要大胆淘汰,较合理的淘汰率应在20%~25%[1],个别牛场奶牛品质较差,特殊情况下可以淘汰到30%。适时淘汰、合理更新补栏可以使牛群结构更科学,能持续保持较高的繁殖性能和生产水平,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猜你喜欢

冻精牛场奶牛场
洛绒牛场
洛绒牛场
规范化奶牛场日常管理措施
肉牛舍自走式牛场清粪车的研究
奶牛场卫生防疫工作要点
规模化奶牛场投入品的管理
牧 场冻精保存及使用
奶农选择公牛冻精的几个误区
呼和浩特某牛场牛乳房炎的调查及诊治情况
巧家县黄牛冻精改良配种技术推广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