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亲子互动产品的情感化设计研究

2022-01-12潘文芳

西部皮革 2021年23期
关键词:情感化亲子儿童

潘文芳

(广东白云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0)

上世纪九十年代出生的人(简称“90 后”),其受教育程度普遍更高,如今,这些年轻人大多已为人父和为人母,经济收入和消费观念也与前一代家长有着很大差异,被成为新生代父母。作为当下母婴用品的主流用户,他们讲究科学育儿,愿意在子女的生活和教育上投入更多,乐于购买益智类亲子产品,也乐于跟随孩子一起学习和成长[1]。如果说亲子真人秀节目的播出让亲子关系备受关注,那么2020 年新冠疫情开启的宅家生活,不但带动了亲子互动产品的销售,也引发了人们关于亲子互动的思考。随着社会形式的变化及新生代家长的需求发生变化,亲子互动产品的设计也越来越重要。

1 亲子互动产品概况

亲子互动产品是以亲子关系为基础,通过“亲”与“子”的共同参与,在语言、行为和情感上的互动,其目的是促进儿童成长、达成家庭成员良好沟通,和增进家庭情感。

1.1 亲子互动产品的研究现状

国外的亲子教育研究比我国更早一些,各方面研究也更成熟。美国的旅行箱包品牌SAMSONITE 定期推出亲子旅行产品设计大赛,探讨亲子旅行背包的新思路;韩国艺术家Aamu Song 设计了一系列适合室内亲子互动的有趣产品,从服装、鞋子到书包,让父母和孩子进行行为的互动和情感的沟通。

国内早期的亲子关系研究更注重父母对子女的作用,后来发展到对双向互动的关系研究[2]。伴随着亲子文化的推广,国内的亲子园、亲子互动产品已经有了非常大的发展,如亲子服装、旅行产品、育儿背带、亲子家具、亲子玩具等。国内高校的研究角度以情感化设计为主,从用户的情感体验,游戏化的体验等角度对各类亲子互动产品进行了研究,注重在简单的产品互动中蕴涵深度的情感交流。

1.2 亲子互动产品的发展趋势

随着90 后年轻父母开始成为母婴用品的主流消费人群,他们的教育背景、消费习惯深刻影响了市场的走向。亲子产品的市场趋势开始从过去关注功能、价格,转向关注产品的高品质、高颜值和高性价比。爱婴贝美企业的销售数据表明,疫情的出现,使家庭成员外出时间减少而相处时间增加,带动了家庭成员互动类产品的销量上升,亲子互动类产品预期的发展趋势。

2 亲子产品设计中的情感化表达

情感化设计是现代工业设计的趋势之一,在儿童产品中也很常见,因为婴幼儿尚未长成惹人怜爱,其情绪随着成长而日渐丰富,使得母婴行业本身就带有“成长,呵护,亲情”的特点。美国的认知心理学家唐纳德·诺曼将体验与情感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把设计及其目标分为三个层次:基于感官系统的本能层、基于交互和使用乐趣的行为层和基于情感、意识的反思层[4]。情感化设计通过产品来满足使用对象潜在的情感需求,这个定律同样适用于亲子产品设计。

2.1 基于感官系统的情感化设计

由感官系统引发的情感主要针对事物的物理特征,这种情感属于本能反应,很难抗拒。本能水平的有效设计,需要设计和工艺共同保障,单纯而有趣的造型,明亮而鲜艳的色彩,欢快而有节奏的音乐,手感舒服的质地,恰到好处的重量,能很快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引发他们的愉悦感。基于感官系统的设计必须要颜值高、手感好,设计要在满足功能的基础上,尽可能使用多感官刺激,给用户带来丰富体验,促使用户“一见钟情”,如婴幼儿产品的曲线线条带来柔和感,融入节律声音渲染气氛,运用肌理和色彩设计带来丰富手感等。如图1 Aamu Son 设计的Pingu Wear亲子装,使用柔软而温暖的布料,做成黑白相间的企鹅形外观。与父母穿着相同的款式,很容易调动儿童的想象力,勾起亲子互动的欲望,使在室内的时间不那么无聊。

图1 Pingu Wear

图2 Dance Shoes

2.2 基于行为交互的情感化设计

与父母的良好互动,能让孩子通过模仿,发展早期的社交能力,并发展语言和认知能力,提高肢体协调性。父母则获得与子女相处、完成子女教育的良好体验。亲子产品在使用时,因“亲”、“子”间使用方式高度相似性及过程的共同参与,很容易引发双方的精神共鸣和情感交流[5]。通过对亲子的日常交往及儿童喜爱的模仿行为进行分析,将交互行为通过隐喻,投射到产品的功能设计上,设计出新的产品,以促成双方的交互行为,并提升情感体验[6]。浙江大学的罗仕鉴教授团队针对当今小胖子多的社会现象,将智能化引入亲子互动玩具,父母和孩子一起摆臂原地跑,摆臂动作通过臂环中的传感器传到智能硬件,启动网络虚拟的小鸡形象跑步,比赛谁跑地更快,将枯燥的跑步变换为游戏,以亲子互动带动孩子运动,体现了亲子互动的教育功能[7]。

2.3 基于反思层面的情感化设计

比起使用功能,产品的成功可能更有赖于其中的情感成分。反思层面的情感,可以通过对产品的使用、产品背后的故事及思考来获得,用户通过拥有和使用获得极大的满足感和情感体验。在这个层面的设计中,产品所带来的熟悉感觉,操作乐趣,甚至仪式感,都能激发用户的情感体验。如来自芬兰的韩裔设计师Aamu Son 设计的Dance Shoes,羊毛制成,在大鞋的表面倒着缝制一双小鞋,让孩子可以轻松完成与家长一起跳舞、移动的快乐,能营造亲子之间其乐融融的快乐气氛,让孩子在使用过程中获得感性教育。

日常用品融入传统文化,同样可以获得反思的情感体验。Aamu Son设计的毛毡亲子鞋,创意来源于中国鄂伦春族,日本的阿依努人,及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住民使用桦树皮制作的器物,特别适用于冬天的室内。

图3 芬兰的桦树皮编制鞋

图4 毛毡维苏

3 亲子互动产品用户需求分析

亲子互动产品是用来引导“亲”、“子”之间加强交流和互动,并在互动产品的帮助下更加生动和深入。新生代家长受教育程度高,感官敏感度高,掌握一定的科技知识,对孩子的生活和教育关注度高。儿童作为亲子互动中的核心要素,其用户特征对设计的展开意义重大。

3.1 儿童用户特征分析

产品的形态和功能要符合用户的心理感受及生活形态需要,才会受到用户长期的青睐。低龄儿童的大脑和身体等都处于不断发展状态,其心理需求及行为特征也不断发生变化,可塑性极强。其心理需求可归纳为新体验、安全感、认同感、责任感及好奇心。随着年龄的增加,认知能力增强,心理特征及需求会不断发生变化[3]。其特征如下:

(1)审美特征:有色彩喜好,喜欢感知鲜明的对象,表现为形状单纯,色彩对比强烈,层次分明,具有节奏感等。喜欢动脑又动手的审美活动。

(2)行为特征:以无意识行为为主,好动,灵活,酷爱游戏,喜欢发明自己的游戏规则,而非按部就班地玩耍。

(3)心理及认知:情绪化、好奇,求知欲高,喜欢模仿,思维带有知觉性,想象力丰富,注意力不容易集中。

(4)其他感觉:听觉系统比视觉系统发展更快,声音辨识能力高。可以通过触摸,产生不同的感觉。

3.2 亲子互动产品的设计原则

(1)较为鲜艳、对比强烈的色彩(三原色、三间色和黑白色)和简单轮廓的曲线造型,对儿童更有吸引力。

(2)设计应根据年龄特点,以游戏的形式进行,能促进儿童的运动能力,并提供开放性玩法。

(3)采用儿童熟悉的形象,互动简单,内容有趣。

(4)多感官刺激,使用旋律强的声音吸引儿童的关注和使用,利用不同材料和肌理带给儿童丰富的触感。

3.3 亲子互动的形式

亲子互动产品是为了给亲子互动提供合适的媒介,其设计的关键点在于互动方式及情感体验的设计。亲子互动的形式可归纳为:语音交流,游戏类,亲子运动类,任务协作类。

(1)语音交流,是互动与反馈最直接的形式,训练儿童的语言、思维、想象力等。常见形式有打电话、讲故事、唱歌、思维训练等,可以引入智能语音介质。

(2)游戏类,能让儿童在游戏中学到规则、促进逻辑思维的提升。常见形式有角色扮演(动、植物扮演和职业扮演等)、棋类、建构类、科普游戏等,目的以学习为主,道具形式多样,可引入科学、生物知识。

(3)亲子运动,通过肢体的接触和活动获得乐趣,常见形式有挑花绳、手偶游戏、投影游戏、数小猪(指头)、骑小马、举高高、推小车、打鼓、跳舞等,目的以娱乐为主,道具形式多样。

(4)任务协作类,家长和儿童共同完成某些项目的制作,有时会带有一定的竞赛性质,常见形式有亲子手工制作、亲子绘画及亲子运动等。

3.3 亲子互动产品的需求分析

在思考科技和疫情对社会发展及人类生活的影响的基础上,研究新生代父母及儿童的审美,才能开发出满足儿童成长及教育要求,并提供良好体验的产品。新的互动产品应具备以下特征:

(1)功能上,以益智教育或促进身体机能发展为主;

(2)形式上,强调寓教于乐、互动交流及教育适度;

(3)审美上,形态尽量简洁,色彩以黑白和对比强烈的三原色、三间色为主;

(4)互动上,形式简单,有开放和发展性,提供可变化的使用方式,将儿童的行为方式纳入设计考虑范围;

(5)类别上,可模拟儿童熟悉的生活场景,进行生活用品再设计。

4 亲子互动产品的情感化设计实践

4.1 设计原则

4.1.1 安全性设计

儿童活泼好动的天性和缺乏生活经验的特点,使安全性一直是儿童产品设计的首要因素。除了要注意材料的环保和硬度适中,外观简洁,没有尖锐棱角及细小零件,还要注意互动方式设计要在家长和孩子可控范围,保证亲子的安全。其次,儿童产品尽量采用不插电设计,以保护视力、防止触电。

4.1.2 趣味性原则

通过研究儿童的心理和行为特点,设计可爱的造型、缤纷的色彩和有趣的交互,使产品成为儿童的玩伴,吸引儿童注意力,并愿意探索产品的其他使用方式。

4.2 设计方案

设计思路:将情感化设计的手法与亲子互动产品的需求相结合,观察儿童玩游戏及与父母互动,找到更多的典型产品和典型互动行为,为同一产品增加不同感觉体验,将不同产品的功能进行叠加,以及整合不同的亲子互动行为。最终采用组合法进行设计,互动有趣,情感体验丰富,使用方式更加开放,可以持续吸引儿童使用。

方案一多种行为融合的亲子T 恤:“抱抱衫”(图5)和“粘粘乐”(图6)

图6 “粘粘乐”T 恤

传统亲子服装设计,往往采用相同或相关联的视觉元素,来拉近亲子的心理距离,但是简单的色彩和图案难以形成更加深入的互动。研究显示,拥抱可以帮助宝宝获得安全感,建立自信心,与母亲肢体接触频繁的宝宝,会长得更健康、更快乐。该方案将儿童的游戏行为纳入设计,通过对儿童喜爱贴贴纸的“撕拉”行为和亲子拥抱行为进行叠加,设计出“亲子抱抱衫”和“粘粘乐T 恤”。“抱抱衫”在基层的上面有两层材料,表层是彩色面布,夹层为勾毛同体魔术贴,魔术贴的勾勾和圈圈分别以格子状缝在亲子的服装夹层,父母和孩子可以设计自己想要的图形,然后用剪刀剪破表层,露出彩色魔术贴。当亲子拥抱的时候勾在一起,撕拉形成特别的触感和声音,并且促进亲子更多的肢体接触。

亲子抱抱衫

方案二家庭成员总动员的亲子包

该方案关注的是家庭成员的共同生活,拓展了传统妈咪包的功能,设计分体式背包,方便拆卸与组装,将婴儿背带的功能与包结合。外出时婴儿背带可以变身为小背包,与主包分开后由爸爸分担部分重量,也可以变身婴儿背带,有效减轻母亲怀抱婴儿的负担。设计帮助父母实现相互合作,享受亲子的每一刻。

图7 “妈咪帮手”亲子背包

结语

新生代家长的消费观念影响着母婴用品的发展趋势,通过对亲子产品使用对象的行为和心理,借鉴情感化设计的手法,使用组合法进行产品创新,可以实现亲子互动产品的美观、实用和高附加值的统一。

猜你喜欢

情感化亲子儿童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负情感化设计和它的度
基于情感化的耳机产品设计
情感化在智能家居发展趋势中的影响
情感化在台式电脑设计中的应用
“六·一”——我们过年啦!
亲子脸
亲子脸
亲子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