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服务在第三次分配中的作用及其价值测量
2022-01-12邓国胜魏冰玲
邓国胜 魏冰玲
一、问题的提出
2021年8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会议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合理调节高收入,形成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分配结构,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目标扎实迈进。”①《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强调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统筹做好重大金融风险防范化解工作 李克强 汪洋 王沪宁 韩正出席》,新华社,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leaders/2021-08/17/c_1127770343.htm.2021年8月17日。在这一背景下,第三次分配迅速成为学界的研究热点。不过,社会上对第三次分配的内涵还存在不同的看法,一些人只看到了慈善捐赠在第三次分配中的作用,却忽略了志愿服务的价值贡献。显然,这与学界对志愿服务的价值贡献还缺乏全面系统的测算有关。因此,本文的目的在于借鉴国外志愿服务价值测量的方法,对我国志愿服务的价值贡献进行初步的测量,以期引起社会对志愿服务在第三次分配中作用的重视,促进我国志愿服务的发展。
二、文献综述
(一)志愿服务的内涵
志愿服务是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部分,对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志愿服务是指出于自愿行为,具有无偿、利他、非强迫参与等特点,对人与人之间互动、社会文化、民主及经济发展的过程有积极作用(P.C. Dunn,1995)。这一定义清晰地对志愿服务的性质、特点以及功能作出了界定。威尔森认为志愿服务是任何可以自由分配时间来造福他人、团体或事业的活动(John Wilson,2000)。虽然志愿服务在不同领域的研究中有着不同的学术话语表达,但是志愿服务的核心都是利他主义行为。利他主义是人类动机的一方面,它意指个人无意识地参与交换关系所获得的心理奖励,包括获得内在满足感,或优化一个或多个其他人的内在满足感(David Horton Smith,1981)。也就是说,那些愿意为社会奉献的人会在承担社会责任中满足社会的期待,自己也会感觉到社会的尊重(丁元竹,2020)。志愿服务包括志愿者、志愿组织、志愿精神等。大卫·斯密斯将志愿者定义为人们对某种精神利益的期望而从事非生物社会决定、非经济需要或非社会政治强迫的活动,因为这些活动的市场价值高于此类活动所获得的任何报酬(David Horton Smith,1981)。志愿者代表的是不求物质回报为他人提供社会服务的人,那么志愿组织可以被认为是独立于市场和政府之外而进行社会公共服务的组织。志愿精神具有奉献、友爱、互助的特点,佩纳认为志愿精神是由个人意志决定的,对他人有益、对社会有意义的行为(Louis A. Penner,2002)。志愿精神还是一种出于自愿的、具有公益性的、实现自我价值的精神,是志愿者的价值、态度、情感和思想意识的结合(丁元竹、江汛清,2001)。
志愿服务的类型分为正式志愿服务和非正式志愿服务。正式志愿服务是指志愿者通过志愿组织进行志愿服务活动,而非正式志愿服务是个人自愿提供志愿服务的行为,人们直接为亲友、邻居、陌生人所提供的无偿志愿服务(Emmett D. Carson,1999;Paul B. Reed and L. Kevin Selbee,2001)。非正式志愿服务代表个人利他主义的志愿行为方式,是整个社会志愿服务的关键组成部分,对维护社会关系和社会信任起着重要的作用,也对整个社会志愿精神的培育至关重要。
(二)第三次分配的内涵
国外学界目前还是注重对初次分配和再分配这两个层次的探讨,并未从概念的层面上对第三次分配进行过多的强调。国内学界首次提出第三次分配概念是在中国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教授1994年出版的《股份制与现代市场经济》一书中,即第一次分配是在市场经济条件的作用下通过按劳分配,人们参与工作所获得的工资报酬,通俗地说就是挣多少拿多少。第二次分配主要是政府的行为,通过税收、社会保障等政策来调节第一次分配中的收入分配差距,缩小贫富差距,通俗地说就是人们每月工资缴纳的税收、社会保险、公积金等,发挥社会保障的作用并且兼顾公平。在第三次分配中,动员社会主要力量,建立慈善捐赠、社会救助、志愿者行动等不同形式的机制,在第一次分配和第二次分配的基础上进行补充,并且强调自愿性,这是促进社会的幸福与和谐的分配方式(厉以宁,1994)。随后,学界对第三次分配展开探讨,一部分学者对其概念的认识源于西方的“慈善捐赠事业”的概念,将第三次分配理解为自愿性捐赠的一种公益慈善行为(厉以宁,1997;辜胜阻,2006;苏京春,2019;刘鹤,2019)。另一部分学者从社会收入的转移支付来讨论第三次分配,即富裕人群资金流向相对贫困人群而实现社会收入转移,弥补财政转移支付的不足,以实现社会财富的重新配置(苏京春,2019;厉无畏,2005;魏俊,2008)。有的学者从社会机制的角度来探讨第三次分配,认为第三次分配是与价格机制(市场)、官僚机制(政府)并列的志愿机制(社会),是由社会成员在家庭等私人生活、邻里等半公共生活、公共生活中自愿地进行互助活动,创造和谐适宜的社会生活(傅小随,2017)。除此之外,王名等从精神层面来界定第三次分配的含义,认为第三次分配是人们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王名等,2020)。
(三)志愿服务与第三次分配的关系
在市场、政府、社会三元结构中,从经济学、政治学的角度,初次分配是由市场主导的,再次分配是由政府主导的,这个观点的讨论已经在学界得到共识。至于志愿服务与第三次分配之间的关系,有的学者将志愿服务作为实现第三次分配的主要途径,将志愿者认定为第三次分配的新主体,志愿服务和公益慈善共同构成了第三次分配的“双轮驱动”(厉以宁,1994;元晋秋,2020;王名等,2020)。此外,也有学者从社会机制的角度来确认志愿服务和第三次分配之间的关系,将家庭成员之间共享效用的基本家务、子女养育、病人和老人护理、事务办理这些私人领域划分到了志愿服务的范畴里,虽然发生在私人领域,但是具备共益性质,也是志愿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傅小随,2017)。虽然第三次分配理论学界已经讨论了十几年,第三次分配不仅仅包括捐赠,也包括志愿服务,但已有研究更多的是关注社会捐赠在第三次分配中的重要作用,认为是以捐赠为主导、以志愿服务为辅的第三次分配。捐赠可以直观地通过捐赠数据来体现其经济价值,然而,志愿服务的经济价值却难以直接测量,但这并不代表志愿服务的价值不存在。由于志愿服务具有利他性、无偿性、自愿性的特点,无论是通过志愿组织参与的正式志愿服务,还是直接为邻居、陌生人提供的非正式志愿服务,都体现出个人参与的重要性,是人类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核心,但以志愿服务为主导的第三次分配,尚未获得应有的理论地位。
(四)国外志愿服务价值测量的方法
志愿服务在社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志愿服务的价值往往被忽视。测量志愿服务的价值贡献有助于促进社会的发展,国外测量志愿服务的经济价值有以下几种方法:
1.基于投入模型(Input-Based Models)
“基于投入模型”有以下两种:一种是将劳动小时数乘以劳动时薪,是用于测量志愿服务经济价值最常用的计算方法。Independent Sector 根据美国劳工统计局发布的工人平均每小时的收入确定为志愿者提供一小时服务的经济价值①Independent Sector, The Value of Volunteer Time, http://www.independentsector.org/volunteer_time.。另一种是工资替代法。美国劳工统计局每年都会进行职业工资估算,不同职业的工资也有所不同,这些统计数据基于志愿者执行的任务类型而确定其相应的价值。例如,经理的时间价值比工人的时间价值要高。Points of Light Institute 发布了一个价值测量工具,即志愿者经济影响计算器,非营利组织可以使用它来评估志愿者工作时间的经济价值①Hands On Network, Calculating the Economic Impact of Volunteers, http://www.handsonnetwork.org/tools/volunteercalculator.,该测量工具可以按不同类型志愿者的工资水平和每年总小时数进行计算(MaryAnne Atkinson and Carol Sullivan,2011)。该模型的优点是能够更简单地、直观地测量志愿者每年提供志愿服务的价值贡献,包括测量正式志愿服务和非正式志愿服务的价值贡献。
2.成本效益模型(Cost-Benefit Models)
志愿者代表着一种利益,而这种利益是有代价的。“成本效益模型”是“志愿者投资和价值审计”(Volunteer Investment and Value Audit,简称VIVA)。VIVA 是由志愿服务研究所设计的,它是计算志愿者工作的成本效益比,也就是志愿者计划的“投入”或成本(招募、培训和管理志愿者产生的成本)与志愿者捐赠时间的“产出”或价值进行比较,这种计算方法已在欧洲和英国被广泛使用(Katharine Gaskin,2003)。该模型的优点是在成本效益框架中来测量志愿者的价值贡献,适用于非营利组织、志愿组织来测量正式志愿服务的价值,缺点是不适用于测量非正式志愿服务的价值。
3.基于产出模型(Output-Based Models)
“基于产出模型”也称为“社会会计”(Social Accounting),它不仅可以计算出志愿服务相对应的经济价值,还侧重于志愿者对结果的影响。“扩展增值报表”(Expanded Value Added Statement,简称EVAS)是社会会计的一种方法,虽然盈利性企业专注于为一个利益相关者(公司的所有者和投资者)创造财富,但EVAS 专注于在非营利组织的服务中受益的众多利益相关者,所创造的价值是将总收入减去外部供应(直接成本和费用)所得的增加值(Jennifer Higgs,2009)。该模型的优点是测量志愿者为受益者提供间接利益方面的价值贡献,适用于非营利组织、志愿组织来测量正式志愿服务的价值,缺点是不适用于测量非正式志愿服务的价值,而且测量的难度更大。
国外部分学者的研究也是使用“基于投入模型”的计算方法,首先要确定志愿者的数量和贡献的总小时数,然后确定市场上每小时的劳动报酬(Robert R. Meadows,Marilyn K. Lesmeister, and Marilyn N. Norman,2006)。鲍曼采用需求价格(Demand Price)和替代成本(Replacement Cost)这两种常见的估值指标来测量志愿服务的经济价值。需求价值是一个组织为志愿者支付的费用,即招募、培训和监督的成本,这可以是实质性的。替代成本是通过市场上一小时有偿工作的成本来替代志愿者提供一小时志愿服务的经济价值,替代成本法是假设志愿者提供的服务和有偿劳动力之间是可以互换的(Woods Bowman,2009)。另一部分学者认为测量志愿服务的价值不仅仅只是量化每小时的工作量并为其分配一个劳动力价格,因为志愿服务还包括其他成本。一方面,需要考虑社会保障和税收(劳动力税)成本,这些成本应该包括在测量中,如果志愿组织需要在普通劳动力市场上雇用这些劳动力,就必须支付这些费用。另一方面,志愿者管理成本也应计算在内(Antonia Sajardo and Inmaculada Serra,2011)。
三、我国志愿服务的价值测量
虽然志愿服务不以任何物质回报为前提,具有无偿性和公益性的特点,但是志愿服务仍然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我们不能低估志愿服务对我国社会发展的价值贡献。本文拟对正式志愿服务和非正式志愿服务进行价值估算,来反映志愿服务的综合贡献。本文采用“基于投入模型”测算方法①本文同时还参考《慈善蓝皮书:中国慈善发展报告(2020)》的计算方法,是指提供志愿服务的劳动力人口在社会服务行业中所贡献的经济价值,即志愿者贡献价值=社会服务行业雇员平均工资(元/小时)×志愿服务小时数(杨团,2020)。,即个人志愿服务价值折合成同类市场劳动力工资标准来计算,通过对指标进行测量,直观地体现出志愿服务在第三次分配中的价值贡献。
(一)正式志愿服务的价值测量
正式志愿服务是指志愿者通过志愿服务组织进行志愿服务活动,包括医疗、教育、扶贫、养老、环保、助残、文化、体育等多个领域,成为新时代凝聚广大人民群众、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力量。根据中国志愿服务网的数据显示,我国2020-2021年度实名注册的志愿者总数是2.09 亿人,累计志愿服务时间为30.34 亿小时②全国志愿服务数据统计,中国志愿服务网,https://chinavolunteer.mca.gov.cn/NVSI/LEAP/site/index.html#/home,2021年9月19日。。参照我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20年社会组织平均时薪为52.24 元③根据国家统计局社会组织2020年度人均工资104487 元,按照2020年250 个工作日核算,平均每小时工资为52.24 元。2020年城镇非私营单位分行业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国家统计局,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2105/t20210519_1817667.html,2021年5月19日。,扣除当年工资增长率10.7%④2020年城镇非私营单位分行业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国家统计局,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2105/t20210519_1817667.html,2021年5月19日。,可以计算出2020年我国正式志愿服务的总价值为52.24 元/小时×30.34 亿小时×(1-10.7%)=1415.37 亿元⑤计算方法参考杨团主编的《慈善蓝皮书:中国慈善发展报告(2020)》中翟雁、辛华、张杨撰写的《2019年中国志愿服务发展指数报告》,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0年,第60 页。,相当于221.15亿美元。
(二)非正式志愿服务的价值测量
非正式志愿服务是个人自愿提供志愿服务的行为,即直接为亲友、邻居、陌生人所提供的无偿志愿服务,这也是中华传统的互助文化和生活习俗的表现形式。每个家庭较亲近的亲戚好友、邻里之间在日常生活中都会有互相帮助、互相扶持的现象,例如帮助照顾老人和孩子、住院陪护、婚丧嫁娶、盖房子、帮助度过困难和挫折等。当前,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地提高,邻里互助的意识也在不断地提高。每个家庭近邻之间在精神、日常服务等方面也会互相帮助、互相支持,如在农村建设邻里互助养老的老年活动中心、托老所,城镇社区的交通秩序维护、文化建设、环境卫生保护、矛盾纠纷化解等都需要志愿服务在其中发挥作用。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社区居民主动贡献自己的时间为社区服务,如提醒大家佩戴口罩、参与进出小区人员体温检测等共同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我国志愿服务价值贡献总量是正式和非正式志愿服务的总和,即4007.38 亿元,占GDP⑥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我国2020年GDP 为101.6 万亿元,国家统计局,https://data.stats.gov.cn/easyquery.htm?cn=C01&zb=A0201&sj=2020。的0.39%,其中正式志愿服务的价值贡献占GDP 的比重0.14%,非正式志愿服务的价值贡献占GDP 的比重0.25%。
四、志愿服务价值测量的国际比较及经验
欧美发达国家从十九世纪初就已经开始发展志愿服务,迄今为止发展的相对比较成熟,具有较大的国际影响力。本文对美国、英国、德国的志愿服务价值进行测量,测量方法是根据美国霍布金斯大学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在全球二十几个国家使用的“国民产值计算方法”⑦这里的“国民产值计算方法”是国内学者的说法,实际与“基于投入模型”的方法基本一致,只是叫法不同。,即志愿服务的经济价值用人数、时间、货币等指标来计算,折合成劳动力数量和工资,再折合成国民产值(许莲丽,2018),这也是国际上许多志愿服务组织和研究人员普遍使用的测量方法。
(一)欧美发达国家的志愿服务价值测量
1.美国
在美国,志愿服务发展源远流长,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公民相互帮助、共同组织社区活动,形成了关爱他人的志愿精神。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是这样区别法国大革命前后的世界政治:“在法国,凡是创办新的事业,都有政府出面;在英国,则由当地的权贵带头;在美国,你会看到人们一定先组织志愿社团”(托克维尔,1988)。美国学者缪其克认为“美国这个最信奉个人主义价值观的社会,也是志愿服务率最高的社会…志愿服务是展示内心力量、自信心以及愉快地与他人交往能力的一种手段。因此,在高度个人主义的社会中,志愿服务成了展示个性的一种方式”(缪其克等,2012)。文献表明,非正式志愿服务对大多数美国公民来说很重要,在许多社区中,非正式志愿服务通常是比正式志愿服务更占主导地位的帮助行为(John Wilson and Marc Musick,1997)。美国公民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较高,大部分公民有较强的志愿服务意识,也有明确的志愿服务精神,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已经是社会发展中一个普遍的现象。
根据AmeriCorps 对美国志愿服务2019年的统计数据(如表1 所示),在正式志愿服务领域里,美国志愿者总人数是77,387,070 人,占美国总人口的23.67%。美国志愿者参加志愿服务总时数达70.32 亿小时,所创造出的经济价值是1652.3 亿美元。
在非正式志愿服务领域里,美国公民为邻里提供志愿服务的人数占总人口的比例为53.29%(如表1 所示),也就是说,有一半以上的美国公民都在为邻里提供无偿的帮助。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新移民到美国这个新社会中会面临诸多生活困难。为了要共同生存下去,移民之间自然地形成了相互关照、邻里互助的生活方式,志愿服务精神成为美国公民的共同社会价值观。在表1 中还有一组数据,美国公民为邻里做积极的、有意义事情的人数占总人口的22.23%。这表明,美国公民的志愿服务并不仅仅存在于日常生活的基本帮助,在为邻里提供的志愿服务中有将近一半是积极有意义的事情。根据美国的标准估算,当前每个志愿者每小时工作创造的价值是28.54 美元①Value of Volunteer Time, Independent Sector, https://independentsector.org/value-of-volunteertime-2021/, updated April 2021.,每年每人提供志愿服务平均时间总数是133.2 小时②Average hours of volunteer work in the U.S. from 2008 to 2017, Statista, https://www.statista.com/statistics/189299/average-hours-of-volunteer-work-in-the-united-states-since-2003/.,每周志愿服务时间是2.78 小时③由于没有准确的数据统计美国居民参与非正式志愿服务的时间,因此本文以美国统计调查报告中每周每人提供的志愿服务时间来估算,即133.2÷12 个月÷4 周=2.78 小时。。美国2019年人口是3.27 亿人,其中儿童占18.6%④Population, OECD Data, https://data.oecd.org/pop/population.htm#indicator-chart.,本文的测量不将儿童计算在内,因此美国成年人参与非正式志愿服务人数是3.27 亿×(1-18.6%)=2.66 亿人。美国公民在非正式志愿服务上所产生的价值贡献是28.54 美元×133.2 小时/年×2.66 亿×53.29%=5388.72 亿美元。
表1 美国志愿服务占比情况①AmeriCorps, Volunteering in America, https://americorps.gov/newsroom/news/via.
据此,美国志愿服务价值贡献是正式志愿服务和非正式志愿服务的总和,即7041.02 亿美元,占2019年美国GDP⑤Real 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from 1990-2020, Statista, https://www.statista.com/statistics/188141/annual-real-gdp-of-the-united-states-since-1990-in-chained-usdollars/.的3.7%,其中正式志愿服务的价值贡献占GDP 的比重是0.87%,非正式志愿服务占比是2.83%。
最后,加强部门间沟通协调。科研项目实施单位要统筹协调好各部门,成立由项目管理部门、财务部门、项目实施部门共同参与的绩效评价工作小组,明确工作职责,多效并举,共同促进绩效评价工作规范有序进行。
2.英国
英国政府将志愿服务的类型分为正式志愿服务和非正式志愿服务。正式志愿服务是指通过团体、俱乐部或其他组织提供无偿的帮助。非正式志愿服务指向非亲属的家庭提供无偿的帮助,包括照看孩子、陪伴家人、做家务、清洁、洗衣或购物等⑥Official Statistics Volunteering and Charitable Giving - Community Life Survey 2019/20, Department for Digital, Culture, Media & Sport, https://www.gov.uk/government/statistics/community-life-survey-201920-volunteering-and-charitable-giving/volunteering-and-charitable-giving-community-lifesurvey-201920, 14 July 2020.。本文以英国“社区工作”官方发布的志愿服务经济价值的计算方法⑦Calculating the Economic Benefits of Volunteering, Community Works, https://www.bhcommunityworks.org.uk/voluntary-sector/volunteering/good-practice-guide/evaluating/workingout-the-economic-cost-of-volunteering/.,即将志愿者通过志愿组织、慈善机构等进行志愿服务的总小时数乘以时薪率,计算志愿者所带来的经济价值。
从英国政府官方公布的社区生活调查数据上看,2019-2020年度英国16 岁及以上的人中有23%每月至少参加一次正式志愿服务,28%每月至少参加一次非正式志愿服务⑧Volunteering, Gov.UK, https://www.gov.uk/government/statistics/community-life-survey-201920-volunteering-and-charitable-giving/volunteering-and-charitable-giving-community-lifesurvey-201920.。2020年英国16 岁以上成年人的总数是5442 万人⑨Population of the United Kingdom in 2020, by age, Statista, https://www.statista.com/statistics/281174/uk-population-by-age/.,那么,英国2019-2020年参与正式志愿服务的人数是23%×5442 万=1251.66 万人,参与非正式志愿服务的人数是28%×5442 万=1523.76万人。由于这一调查没有统计每月具体参与志愿服务的时间,本文根据英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00-2015年每人平均每周提供志愿服务时间为1.6 小时①根据英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05-2015年,英国女性志愿服务平均每天花费15.7 分钟,而男性则为11.3 分钟,本文取平均值来估算,即英国每人每天志愿服务的时间为13.5 分钟,每人每周志愿服务的时间是13.5×7=94.5 分钟,相当于1.6 小时。Changes in the value and division of unpaid volunteering in the UK: 2000 to 2015, Office for National Statistics, https://www.ons.gov.uk/economy/nationalaccounts/satelliteaccounts/articles/changesinthevalueanddivisionofunpaidcareworkinthe uk/2015.来测量。英国政府官网有一个计算器,是通过输入每周花在每项志愿服务的时间来计算其相对应的经济价值②Find the value of your unpaid work by entering the hours you spend on each task per week,https://www.ons.gov.uk/visualisations/dvc376/index.html.。根据英国政府官网所示,正式志愿服务每小时创造的价值是14.43 英镑,英国年度正式志愿服务所产生的经济价值是:14.43 英镑×1.6 小时/周×4周×12 个月×1251.66 万人=138.71 亿英镑,相当于191.73 亿美元。在非正式志愿服务的各个项目中,做家务每小时创造的价值是8.58 英镑,照顾孩子是15.28 英镑/小时,做饭是7.63英镑/小时,洗衣服是7.82 英镑/小时,交通服务是11.24 英镑/小时,照顾老人是9.75 英镑/小时。我们取非正式志愿服务项目时薪的平均值10.05 英镑来计算,英国非正式志愿服务所产生的经济价值是:10.05 英镑×1.6 小时/周③由于没有准确的数据统计英国居民参与非正式志愿服务的准确时间,因此本文根据英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00-2015年每人平均每周志愿服务时间为1.6 小时来估算。×4 周×12 个月×1523.76 万人=117.61亿英镑,相当于162.6 亿美元。
据此,英国志愿服务的总价值贡献是256.32 亿英镑,相当于354.33 亿美元。英国政府统计数据所示,英国2019年的GDP 是2.17万亿英镑④UK GDP-Statistics & Facts, Statista, https://www.statista.com/topics/3795/gdp-of-the-uk/.,英国志愿服务的经济价值贡献占GDP 的1.18%,其中正式志愿服务占GDP 的比重0.64%,非正式志愿服务占GDP的比重0.54%。
3.德国
德国学者将正式志愿服务定义为不直接为个人而是为组织(包括协会、学校、托儿所、社区团体、委员会等)提供的志愿服务。在德国,有多种组织开展志愿者活动,包括青年、教育、卫生、救援和宗教组织。非正式志愿服务的特点是提供的任何服务都不是为自己的家庭,而是帮助其他家庭的服务,包括照顾孩子、打扫和整理房屋、花园、购物、帮助处理法律事务、帮助处理保险和其他官方事务、问题咨询和建议、照顾老人/病人、维修和建筑工作、汽车维修、照顾宠物、买菜做饭、接送或帮助搬家的交通服务以及经济援助(Helms & McKenzie,2014)。德国在过去二十年里,参与志愿服务的人数持续增长,根据《2019 德国志愿服务调查》⑤Volunteering in Germany, Federal Ministry for Family Affaires, Senior Citizens, Women and Youth, https://www.bmfsfj.de/bmfsfj/meta/en/publications-en/volunteering-in-germany--184606.报告显示,德国2019年有2880 万人参与正式志愿服务活动,占德国14岁以上全国人口总数的39.7%,这比1999年的30.9%增加了近10%。2019年,德国14 岁以上的人口中有17.1%的人每周在志愿服务活动上花费6 小时或更多,有23%的人每周花费3-5小时(平均值是4 小时),有60%的人每周花费0-2 小时(平均值是1 小时)。根据德国统计局的数据,2019年德国每小时最低工资是9.35欧元①Minimum wages range from 312 to 2142 euros per month within the EU, Statistisches Bundesamt, https://www.destatis.de/Europa/EN/Topic/Population-Labour-Social-Issues/Labour-market/MinimumWages.html.。据此,我们可以估算德国正式志愿服务年度所产生的价值贡献总额是:(9.35 欧元×1 小时/周×2880 万人×60%+9.35 欧元×4小时/周×2880 万人×23%+9.35 欧元×6 小时/周×2880 万人×17.1%)×4 周×12 个月=329.08 亿欧元,相当于387.95 亿美元。
在非正式志愿服务领域中,《2019 德国志愿服务调查》报告中14 岁以上成年人有66%参与公共社区志愿服务活动。2019年德国15岁以上的人口总数是7249 万人②Population of Germany as of December 31, 2019, by age group, Statista, https://www.statista.com/statistics/454349/population-by-age-group-germany/.。由于非正式志愿服务没有准确的数据,我们根据德国正式志愿服务每周平均花费4 小时③有17.1%的人每周花费6 小时或更多(平均值是7 小时),有23%的人每周花费3-5 小时(平均值是4 小时),有60%的人每周花费0-2 小时(平均值是1 小时),每周每人平均花费时间是17.1%×7+23%×4+60%×1=2.72 小时。来测量,那么,德国非正式志愿服务年度所产生的价值贡献总额是:9.35 欧元×4 小时/周×4 周×12个月×7249 万×66%=858.88 亿欧元,相当于1011.89 亿美元。
据此,德国志愿服务的经济价值贡献是1187.96 亿欧元,相当于1399.6 亿美元,占2019年德国GDP④GDP-Germany, The World Bank, https://data.worldbank.org/indicator/NY.GDP.MKTP.CD?locations=DE.的3.08%,其中正式志愿服务的价值贡献占GDP 的比重0.85%,非正式志愿服务占2.23%。
(二)从欧美发达国家的经验中获得的启示
根据上文对美国、英国、德国和我国志愿服务的经济价值贡献的测量发现(如表2 所示),从每周每人提供志愿服务时间的比较上看,美国是最高的,人均2.78 小时/周,德国次之,人均2.72 小时/周,而我国人均提供志愿服务的时间是最短的,仅0.64 小时/周。然而,从志愿服务的经济价值贡献总量来看,美国仍然是最高的,达7041.02 亿美元,是我国志愿服务经济价值贡献总量的11 倍,其次是德国,经济价值贡献是1075.95亿美元,是我国的1.72倍。从志愿服务的经济价值贡献总量占GDP 比例的角度上看,美国仍然是最高的,占当年GDP 的3.7%。其次是德国,占当年GDP 的2.36%。英国志愿服务的价值贡献总量仅354.33 亿美元,比我国志愿服务的总量少将近一半,但是英国志愿服务价值占当年GDP 的1.18%,而我国只占当年GDP 的0.39%。从正式志愿服务的经济价值贡献占GDP 比例的情况上看,美国占比是最高的,达0.87%;其次是德国,占比是0.85%,由此可见,美国和德国的正式志愿服务价值贡献差别不大;排在第三的是英国,占比是0.64%;我国依然是最低的,只有0.14%。从非正式志愿服务的经济价值贡献占GDP 比例的情况上看,最高的还是美国,为2.83%;其次是德国,占比是1.51%;第三为英国,占比是0.54%;我国仍然是最低的,只有0.25%。根据表2 的志愿服务价值国际比较中可以明显看出,美国在各个指标比较中都是最高的,其次是德国,而我国的志愿服务价值贡献在这几个国家中是最低的。从美国、德国和英国志愿服务发展的经验看,这些国家志愿服务对社会经济的贡献较大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表2 志愿服务价值贡献国际比较
第一,志愿服务政策法规健全。美国政府制定了“国民服务计划”“全国志愿工作计划”“反贫穷志愿服务计划”等相关规定,动员公民参与志愿服务行动。在欧美发达国家里,如果有参加过志愿服务的工作经历,会被政府或雇佣企业优先考虑。美国政府还制定了《国内志愿服务修正法》《志愿者保护法》等,使志愿者的合法权益获得保障。另外,美国志愿组织注册制度宽松,美国各州自行制定志愿服务组织注册管理法规。在英国,政府也意识到志愿服务在社会变革和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英国志愿服务从民间组织转向政府支持和推动。英国政府制定志愿服务相关的政策和设计志愿服务的长远规划来引导公民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如“千年志愿服务计划”,规定了志愿者参与的原则、服务质量标准、服务监督机制、奖励机制、合作协调机制、服务项目要求等。德国政府的政策致力于为每个公民实现平等参与志愿服务,有助于吸引和留住更多长期服务的志愿者。
第二,现代志愿组织发达。首先,志愿组织数量多。根据美国国家统计中心的数据显示,已注册的非政府组织大约有150 万个①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NGOs) in the United States, U.S. Department of State,https://www.state.gov/non-governmental-organizations-ngos-in-the-united-states/.,其中大部分为具有志愿性的非营利组织,包括共同宗教信仰的志愿者组织、帮助弱势群体(例如穷人或残疾人)的团体等。其次,志愿组织的治理结构完善、管理规范。美国志愿组织重视制度化建设,如《志愿者手册》指导志愿服务组织如何提升制度化建设的水平,该手册中还介绍了志愿者的权责关系,以及如何在志愿活动中突出个人公益理念的认识;同样,《领导技巧》有助于指导志愿组织科学地建立管理制度,完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提升管理者规范管理水平,从而使志愿组织能够规范地运行。英国志愿组织采用企业组织的管理模式来运行,能够改善志愿服务组织自身内部问题,使志愿组织管理规范化。
第三,志愿服务文化深入人心。首先,在教育方面,欧美发达国家从幼儿园开始开展志愿服务教育,学校老师会带领幼儿园小朋友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有的中小学校会制定激励政策,鼓励中小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有的学校在高中时期有明确规定,如果学生在参加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的时间没有达到60小时,就不允许如期毕业。大学教育更加重视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美国有的学校会将社区志愿服务的教学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鼓励大学生为当地社区或志愿组织提供志愿服务,根据教学的要求,还将志愿服务的实践过程在课堂上做汇报,有利于培养学生从事志愿服务的责任意识。其次,社会形成了鼓励志愿服务的氛围。美国自1992年以来,规定每年10月的第4 个星期六定为“全国社区服务日”(Make a Difference Day),每年还会举办“全国志愿周”活动,对年度志愿服务表现突出和成绩优异的志愿组织和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英国“志愿者周”(Volunteer' Week)是提醒英国所有人要对数百万通过志愿服务作出贡献的志愿者表示感谢,因为他们改善了朋友、邻居的生活。德国每年九月设有“公民参与周”(Citizenship Engagement Week),所有联邦州共同庆祝,让每个人都参与到志愿服务活动中。最后,宗教文化的影响。宗教是一些欧美国家个人精神信仰和社会道德的核心来源,帮助他人是感恩和爱的自然流露,成为每一名宗教徒都具有的志愿服务意识。
五、结论与建议
(一)主要结论
本文测量了我国2020年度正式志愿服务的价值贡献是1415.37 亿元,非正式志愿服务的价值贡献是2592.01 亿元,我国志愿服务在第三次分配中所创造出的总价值贡献是4007.38亿元,占中央一般公共财政收入的2.19%,占GDP 的0.39%。而2019年我国大陆地区慈善捐赠总量为1509.44 亿元,占GDP 的比重仅为0.15%①《2019年度中国慈善捐助报告》,中国慈善联合会。。这说明,我国志愿服务的价值贡献要高于慈善捐赠的贡献,这与发达国家的情况相似。例如,美国志愿服务的价值贡献占GDP的比重为3.7%,而慈善捐赠占GDP 的比重为2.25%②Giving USA Annual Report 2021.。可见,我国应该高度重视志愿服务在第三次分配中的重要作用。鉴于我国非正式志愿服务的价值贡献是正式志愿服务价值贡献的近1.83倍,因此,在当前传统慈善文化的影响下,我国尤其应该重视社区邻里互助等非正式志愿服务的价值贡献。实际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新华社,http://www.gov.cn/zhengce/2021-07/11/content_5624201.htm,2021年7月11日。中就已经明确指出,“完善基层志愿服务制度,大力开展邻里互助服务和互动交流活动,更好满足群众需求。”
本文的理论贡献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区别于已有研究仅仅强调慈善捐赠的重要作用,本文提出要重视志愿服务在第三次分配中的价值,推动形成志愿服务和慈善捐赠在促进第三次分配中的“双轮驱动”,明确了志愿服务与第三次分配中的理论关系,丰富了第三次分配的理论内涵。另一方面,本文将志愿服务分为正式志愿服务和非正式志愿服务,并借鉴国际上通行的测算方法,分别计算出了二者带来的经济价值①任何估算志愿服务价值的方法都不会是精确的数字,本文所测量的中国、美国、英国、德国的正式志愿服务和非正式志愿服务的价值贡献是在平均范围内估算的。,尤其是首次计算了我国非正式志愿服务的经济价值,凸显了长期被忽略的非正式志愿服务的重要价值,拓展了志愿服务领域的研究边界。非正式志愿服务,更贴近中国守望相助的传统文化,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这与西方慈善理论更强调正式志愿服务是有区别的。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非正式志愿服务,将为现代慈善理论发展增添新的注脚。
可以说非正式志愿服务在第三次分配中的潜力是非常值得深入挖掘的,它对于我国第三次分配和社区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首先,从中国守望相助的传统文化上看,中国文化是家庭本位的,无论是家庭内部亲人之间的互助,还是朋友、邻里、陌生人之间的互助,这些都无时无刻发生在每个人的身边,并且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这就意味着志愿服务与第三次分配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其次,第一次分配和第二次分配主要是资金收入的分配,第三次分配不仅包括资金收入的慈善捐赠,还包括非资金收入的志愿服务。在《真正的国富论》中,艾斯纳提出了“替代经济学”,认为个人作为照顾者和志愿者为他人提供的服务是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艾斯纳指出,目前的国民生产总值(GNP)和国内生产总值(GDP)既没有考虑志愿服务的价值,也没有考虑环境的价值(Riane Eisler,2008)。志愿服务虽然是非资金收入的表现形式,但是将志愿时间换算成货币形式,可以作为衡量志愿者对社会作出贡献的有用工具,非营利组织和志愿组织应测量志愿者对社会的价值贡献(Jack Quarter, Laurie Mook, and Betty Jane Richmond,2002;Laurie Mook, Jack Quarter, and Betty Jane Richmond,2003)。最后,从三元结构上看,志愿服务机制就是代表第三次分配的运行机制之一,只有市场机制的第一次分配和政府机制的第二次分配是难以系统解释社会运行的内在机理的。
目前我国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并未包括志愿服务的价值,无论是正式志愿服务还是非正式志愿服务,志愿者和带薪工人之间可以是替代作用或互补作用,都可以相互提高对方的生产力。由于志愿者替代了这些劳动力,志愿者捐出的时间和提供的服务降低了劳动力成本,从而提高GDP。正如艾斯纳提出的观点,本文认为志愿者的经济价值贡献应该通过有偿工人的生产力方式体现在GDP 中,当前我国的GDP和GNP 要将志愿服务的价值计算在内。特别是在充满挑战的经济全球化时代,志愿者提供的时间和服务为社会提供了重要的帮助,对国家的经济复苏至关重要。
然而,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无论是每周每人提供的志愿服务时间、志愿服务的价值贡献及其占GDP 的比重都相对较低。显然,这与一些地方和部门对志愿服务在第三次分配中的重要作用重视不够。一些人仅仅重视慈善捐赠在第三次分配中的作用,而忽略了志愿服务的贡献。另外,我国现代志愿组织还不发达,大部分志愿组织还面临资金和人才匮乏、志愿组织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管理不规范、组织服务能力弱等问题。这也与我国志愿服务法律法规不健全、志愿服务文化有待深化等因素有关。比较而言,我国居民在有血缘关系的亲戚之间友爱互助相对较多,而邻里之间互帮互助相对较少。
(二)发挥志愿服务在第三次分配中作用的政策建议
1.加强志愿服务的统计测算
目前,我国政府官网上还缺乏对志愿服务等数据的统计,更没有将慈善捐赠和志愿服务的价值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全球已经有数十个国家将慈善捐赠、志愿服务等非营利性的统计指标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引导和促进慈善事业发展。特别是美国、英国、德国都在政府官网上公开志愿服务年度社会调查报告和大量志愿服务数据,这无论是对引导公众参与志愿服务,还是对学术研究都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建议我国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建立系统的慈善捐赠、正式和非正式志愿服务统计体系,并将第三次分配的相关统计指标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另外,也可以参考国外经验,在权威官网上向公众发布志愿服务各个项目每小时所创造出的经济价值,让人们可以清楚自己提供的志愿服务所对应的价值,以此鼓励人们更愿意贡献自己的时间、精力等为身边的亲友或他人提供志愿服务。
2.优化政策激励举措,大力发展志愿组织
首先,欧美发达国家政府通常会制定志愿服务的战略规划和各类激励政策鼓励公民积极地捐出自己的时间来服务社会。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制定我国志愿服务发展规划,并纳入各地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之中,激励人们参与全国性、地方性的志愿服务活动,给志愿者颁发奖励证书,并对公务员、国企、事业单位招聘等方面给予优待。其次,在正式志愿服务上,团中央、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自2000年开始,将每年3月5日作为“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但在非正式志愿服务上,我国并没有全民志愿服务日或服务周,建议政府应制定全国全民参与的志愿服务日或志愿服务周。同时,鼓励大型的互联网平台机构和社会组织合作,充分利用区块链等信息技术,建立“时间储蓄银行”。另外,应该大力培育和发展社区志愿组织,简化志愿组织注册程序,完善志愿组织治理结构,规范志愿组织管理,创新志愿组织的结构类型。此外,还应加大志愿服务宣传,积极培育社区志愿服务精神,引导社区居民积极参与社区志愿服务;鼓励企业等单位成立志愿组织,发挥专业志愿服务的作用。
3.培育志愿服务文化
首先,要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志愿服务中的“无偿性的利他行为”等思想,归根结底,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行为。实际上,个人之所以愿意贡献出自己的时间来帮助他人,这种利他的行为都有文化的因素,无论是中国传统文化还是西方的宗教文化,对志愿服务的实践影响颇大。其次,要加强志愿服务教育。2009年9月我国教育部颁布了《关于深入推进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意见》①,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②中明确提出:“支持学生深入城乡社区、福利院和公共场所等参加志愿服务”。虽然我国政府早在2009年就已经出台了相关政策文件,但我国公民志愿服务意识仍然很低,国内外经验表明,一个人成年之后是否愿意捐赠或提供志愿服务往往与其儿童经历有关。因此,建议加强中小学生的志愿服务教育,特别是鼓励志愿组织与学校合作,开展志愿服务启蒙教育,引导中小学生参与志愿服务。
4.夯实志愿服务在第三次分配中的价值
通过对志愿服务在第三次分配中作用的价值测量,可以让政府和政策制定者更加重视志愿服务为社会作出的贡献;向公众展示志愿者时间的经济效益;更清楚地认识到志愿服务对国家和经济社会的重要贡献。志愿服务在第三次分配中发挥作用的重要性不仅仅体现在经济价值上,更体现在精神层面上。志愿服务是一种精神层面的幸福感和满足感,在半公共领域、公共领域的价值要远远高于它实际的经济价值,这种价值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因此,在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应夯实中国志愿服务在第三次分配中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