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师范生信息素养现状及提升策略
2022-01-12内江师范学院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肖涵膑蒋玲凤徐小琴
◇内江师范学院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 胡 静 肖涵膑 张 静 蒋玲凤 黄 凡 徐小琴
师范生的信息素养直接影响到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影响到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本文首先分析了师范生信息素养的内涵及其重要性,对师范生信息素养的现状进行了统计、分析,提出了师范生信息素养提升策略。
教师是人才培养的核心力量,肩负“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师范生作为未来教师队伍的主力军,也是推进国家教育现代化和教育强国的建设者。随着“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重大战略任务进一步推进,教育信息化逐渐深入到师范生培养的过程中。2018年4月,教育部启动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提出“加强师范生信息素养和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1]。师范生信息素养培育是教师队伍建设的发展方向,也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人才保障,提高师范生信息素养,对教育改革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1 师范生信息素养的内涵及其重要性
信息素养的提出至今已有40余年,先后出现了“媒介素养”“数字素养”“合成素养”“信息流畅”等关联词汇,它们在概念的内涵及外延上吻合度极高。信息素养内涵的界定研究丰富,美国图书馆协会(ALA)认为“信息素养从根本上讲是那些知道如何进行学习的人”[2]。熊扬华[3]从企业经营的角度提出信息素养的内涵,谢德荣[4]首次提出“专业课教师应具备信息素养”,金国庆[5]首次提出“信息素养教育”。刘跃军将信息素养分为信息意识、信息道德、信息知识和信息能力四个方面[6]。师范生的信息素养是指师范院校的学生根据社会信息环境和教育发展的要求,在接受学校教育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对信息活动的态度以及利用信息和信息手段去解决问题、创造信息的能力[7]。
回顾我国教育信息化十多年发展历程,中小学教师在教学中所表现出的教育技术应用水平仍然不能满足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要求,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应用和理想之间存在着落差[8]。十九大以来,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进入“互联网+”阶段,随着“互联网+”时代步伐的深入,“互联网+”对教学的发展达到了一个新高度,历史任务由1.0阶段的“应用融合”转变为2.0阶段的“融合创新”,信息技术支持下教育教学的创新发展备受重视,对教师能力的要求也发生了转变,从信息技术的应用转向信息素养的养成[9-10]。教育的未来掌握在高校师范生手中,他们肩负着国家教育大计的使命,未来教师队伍的信息素养水平将对人才的培养产生直接影响。为此,坚持将学科专业教育与教师专业教育进行有机结合是高校师范生教育的一个重点。通过有机结合,提高高校师范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进一步提高高校师范生的学习能力、执教能力以及教育教学研究能力[11]。
提升教师信息素养既是“互联网+”时代的需求,也是实现高素质教师队伍的重要举措。自文字产生、印刷术发明以来,教育信息化是人类社会的又一次巨大变革,当下各国的教育应对知识经济挑战和实现教育现代化,教育信息化是必不可少的[12]。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信息日益成为社会各领域中最活跃、最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13]。信息素养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对人才进行综合评价的重要指标,成为个体适应社会生活的基本生存能力。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受师范生的信息素养的直接影响,其信息素养影响高素质的复合型创新人才的培养。当今时代,师范生信息素养的提高显得极为重要,已经成为当前许多师范院校的教育改革的必然发展趋势[6]。基于此,结合相关理论与实证,为了客观的反映现有师范生信息素养水平,我们构建了教育信息化“互联网+”时代下师范生信息素养评价指标体系,以期为师范生信息素养的测评与培养提供依据。
2 师范生信息素养现状
2.1 信息素养的问卷调查设计
为了进一步了解师范生信息素养现状,提出培养和提高师范生信息素养的有效策略,设计了本次问卷。本次调查主要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展开,共回收问卷542份,有效问卷538份。本次调查分别从信息意识、信息获取能力、信息评价能力、信息道德与信息安全以及支持教学的信息素养五个维度进行。每个维度设计了五个问题,题型采用单一选择题与多项选择题两种题型,其中单项选择题主要采用李克特量表进行设计。对收集到的数据采用SPSS、EXCEL进行相关分析。具体统计结果及分析如下。
2.2 师范生的信息素养调查分析
(1)师范生信息素养基本情况调查分析。
师范生的信息意识、信息获取能力、信息评价能力、信息道德与信息安全以及支持教学的信息素养受性别、专业、成长环境、教育环境等的影响。为了使调查结果更有说服力,对于师范生信息素养的调查,需要对被调查者的基本信息进行调查。
参与本次调查的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2.3倍,男女比例基本符合师范生的男女比例。理工类占比88.85%,文史类占比10.04%,艺体类占比1.12%。生源地为城镇的占比28.81%,农村占比71.19%。参与本次调查的大一师范生占比17.47%,大二师范生占比38.48%,大三师范生占比27.51%,大四师范生占比16.54%。
(2)师范生信息意识调查分析。
图1 对信息意识的调查结果
信息意识是对待信息的思想、观点、态度和观念的总和,是指一个人对信息敏锐的感受力、判断力以及洞察能力。从调查结果来看,大多数师范生具有较强的信息意识,能够意识到信息对自身学习以及未来发展的重要性。但相对于其他能力,师范生还不够熟悉自己专业信息的来源。反映了当代大学生利用网络多为聊天、上网、游戏等娱乐,很少花时间去熟悉自己专业的信息的现象。
(3)师范生信息获取能力调查分析。
图2 对信息获取能力的调查结果
信息获取能力是指对信息怀有强烈的意向和愿望,能从多种渠道获取所需信息。信息获取能力是信息能力的基础。从调查结果来看,大多数师范生信息获取能力达到中等水平,但仍有部分师范生的信息获取能力欠缺,有待提高。从调查结果对比而言,师范生在图书馆资源的利用上还有待加强。
(4)师范生信息评价能力调查分析。
图3 对信息评价能力的调查结果
信息评价能力是在信息获取的基础上对新获取的信息的鉴定。从调查结果来看,师范生对信息的评价能力较好,大多数师范生都能对获取到的信息进行正确评价。虽然对研究成果的学术效益、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的评价能力弱一些,但大多数师范生处于中等水平,能通过自己与他人或专家交流验证自己对信息解读的正确性。
(5)师范生信息道德与安全调查分析。
信息道德是指信息领域中用以规范人们相互关系的思想观念与行为准则。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对信息道德的讨论越来越多。师范生通过网上获取教育资源,与专家交流分享知识和学术观点,但其中也隐藏着网络安全问题。从调查结果来看,师范生对基本的信息安全知识、侵权问题都有所了解,有较高的信息道德与安全意识。
图4 对信息安全与道德的调查结果
(6)支持教学的信息素养。
图5 对支持教学的信息素养的调查结果
大多数师范生最终将作为一名教师走上讲台,具备一定的教学的信息素养是师范生必不可少的条件。从调查结果来看,大多数师范生都能正确认识、合理使用媒体教学。但部分大二、大三的学生参加实践的机会少,所以对教学设备还不够了解。他们对教学设备的功能及特点的了解程度要少一些。从侧面也反映出调查结果的有效性和真实性。
2.3 师范生信息素养差异性分析
(1)性别差异。
表1表明男生在各个维度的信息素养均高于女生,在支持教学的信息素养上男女生的信息素养存在显著差异(P<0.005)。许多大学生上学期间会做兼职,对师范生而言,大多数会选择做家教或者去教育机构兼职教师。兼职工作既是对师范生是否具有信息意识、信息获取能力、信息评价能力等的考验,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促进师范生信息素养的发展。对比女生,男生在相关仪器软件的使用上更具优势。
表1 师范生信息素养的性别分析结果
(2)专业差异。
表2表明,艺体类的师范生在各个维度的信息素养均高于理工类与文史类的师范生,理工类的师范生与文史类的师范生在信息素养的各个维度都相差不大。在信息意识与信息评价能力上三者具有显著差异(P<0.005)。艺体类的师范生具有更强的信息意识,更好的信息获取能力、信息评价能力、信息道德和信息安全等。
表2 师范生信息素养的专业分析结果
(3)生源地差异。
表3表明,城镇的师范生的信息素养在各个维度都要高于农村的师范生。在信息获取能力、信息评价能力和支持教学的信息素养上城镇师范生与农村师范生存在显著差异(P<0.005)。农村的教学环境大多数比城市差,教师不能形成良好示范,学生接触电子设备的时间少,因此,信息意识较弱。由于环境的影响,出身农村的师范生多数不会合理利用互联网查找到正确信息,信息获取能力、信息评价能力较差。因此,教育环境是导致城镇师范生、农村师范生在信息获取能力、信息评价能力和支持教学的信息素养上存在差异的重要因素。
表3 师范生信息素养的地区分析结果
3 师范生信息素养提升策略
根据以上调查,可以看出师范生的信息素养现状并不乐观。师范生是今后教学的主体,师范生信息素养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信息素养教育的实施。为了提升师范生的信息素养,我们认为需要加强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3.1 加强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
对师范生进行信息素养教育不能只限定在信息检索课程、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和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教学中实施,应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入其他课程中,使师范生学会整合,来培养信息意识,提高信息获取、处理的能力,从而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
3.2 充分发挥图书馆的信息资源优势
图书馆在面向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中具有独特的环境、技术、人才和资源优势,是激发信息素养的最佳场所。丰富的信息素养教育的保障被图书馆自动化和网络设施所提供;图书馆员是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指导者。这是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人力资源保证。我们应充分利用图书馆优势,充分发挥图书馆的教育功能。
3.3 建设先进的信息文化环境
学校、社会环境、教学管理等影响学生的信息意识、道德和能力的培养。倡导有利的氛围,是有效途径之一。面对越来越复杂的信息虚拟环境,我们应加强对师范生积极的世界观、生活观、价值观的培养,注意提升学术的识别思维能力,建立积极有意义的信息伦理道德,规范和坚持信息伦理教育。
3.4 加强实践环节
教育实习是提高师范生素质和技能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教育实习可以进一步培养锻炼师范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师范生了解中学实际,获得教师职业的初步实际知识和能力,从而缩短从教适应期,为师范生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师范生作为未来的人民教师,对其信息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因为这将直接影响到我们对于发展教育信息化,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整个过程。我们应该倡导尽可能地关注环境、课程、资源和实践等多个方面,基于此,提升师范生的信息素养会有成效,也有深远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