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视域下的农业遗传资源保护研究

2022-01-12张士洋

中国农业会计 2021年12期
关键词:种质遗传畜禽

张士洋 刘 毅

一、前言

“遗传资源”(genetic resources)是指具有实际的或一定潜在价值的遗传材料和物质,包括来自动物、植物、微生物或其他来源的任何含有遗传功能单位和携带遗传信息的材料。而农业遗传资源是指在农业中具有实际的或一定潜在价值的动物、植物、微生物以及来源于农业的动物、植物、微生物中具有样本用途功能的遗传信息。农业遗传资源包括畜禽遗传资源以及农作物种质资源,是全人类确保生存和发展的主要物质基础,是保障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资源。

2月2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即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文件着重强调,“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中央一号文件在第三章“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第(八)节“打好种业翻身仗”中特别指出:“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开发利用,加快第三次农作物种质资源、畜禽种质资源调查收集,加强国家作物、畜禽和海洋渔业生物种质资源库建设”,为我国农业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工作的开展指明了方向。农业遗传资源保护工作现已建成相对完善的资源保护与利用体系,显著提升了农业综合生产及产业化水平和我国作物种业的国际竞争力,为新时期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能力保障。

二、农业遗传资源保护利用现状分析

(一)农业遗传资源总量稳定增长

截至目前,我国针对农作物种质资源和禽畜遗传资源开展了多次全国性调查工作,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农业遗传资源全国性调查工作

根据全国性调查工作结果显示,我国当前农作物种质遗传资源总数排名世界第二位,已经超过50万份。畜禽类地方性品种达到500余个,约占全世界的16.7%。一批珍稀濒危、濒临灭绝的物种遗传资源得到了很好的保护,还发现了一大批有较高利用价值、具有优秀遗传性状的遗传资源物质,为我国畜禽以及作物的发源、演变、遗传品种改进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同时也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了有力抓手。乡村振兴首先要实现农业振兴,而优质农业遗传资源的保护和发掘,是确保农业振兴、实现农作物及畜禽相关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二)我国已建立了完整的农业遗传资源保护体系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逐步建立起了包括作物种质资源、禽畜遗传资源在内的农业遗传资源保护利用、科研体系,构建了完整的农业遗传资源保护体系,涵盖所有作物种质资源保护科研基础设施和畜禽类相关遗传资源的保护基础设施体系。2019年,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印发的“农作物种质资源、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三年行动方案”(简称《三年行动方案》)提出,到2021年,国家将打造成为“一带一路”国际化农业遗传资源保护中心,满足我国未来50年内农业遗传资源保护利用的战略需求,使我国成为跻身世界前列的农业遗传资源强国。

(三)农业遗传资源产业化水平逐步提升

根据农业农村部的数据统计,当前,我国农作物自主培育的优良品种占九成五以上,畜禽类最核心品种来源自给自足率超过60%,优良品种为农业增产增收提供了充足保障。我国农作物种质资源和畜禽地方品种产业化发展水平较高,种业良性发展、可持续创新能力得到提升,一大批具有悠久历史的农作物优良品种和农产品,如彭州大蒜、烟台苹果等已经发展成为当地特色农业产业的重要支撑力量,有力地推进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从全国范围来看,一半以上的畜禽优良地方培育品种已经得到较好的产业化开发利用。

三、农业遗传资源保护利用的SWOT分析

(一)优势(S)

1.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农业遗传资源保护工作。我国目前已是世界上农业遗传资源极为丰富的主要国家之一,农业遗传资源不仅是推动现代化种业产业创新发展的物质基础,而且是保障国家生态、农业、粮食安全,保护生物多样性极为重要的战略资源。如何保护好利用好我国丰富的农业遗传资源,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义重大。党的十八大以来,农业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工作得到了大力加强,农业农村部组织编制的《三年行动方案》,为我国农业遗传资源保护工作开展、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了坚实基础。

2.法律法规相对健全。我国围绕农业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工作制定了相关法律法规,使农业遗传资源保护利用工作可以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我国现有生物遗传资源的相关法律22部、行政法规20部、部门规章45部、其他规范性文件46个、司法解释3个,宪法明确了我国农业遗传资源作为自然资源的基本管理制度。根据宪法确定的基本制度,国家相继制定颁布实施了一系列法律,规定了农业遗传资源管理、保护与利用的相关权利与义务。

(二)劣势(W)

当前,我国农业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仍然面临着诸多问题。一方面生物多样性退化、遗传资源产业化水平较低等现实问题,对我国农业遗传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形成了一定制约。另一方面,优良种质资源大量流失,品种知识产权保护尚显不足。比如,我国种子企业在走出国门走向国际市场过程中,没有及时申请所在国的品种保护,失去知识产权的保护功能,导致我国大量优良品种流失海外。还有一些国家和地区科研人员和企业,打着科研的幌子与我国进行农业遗传资源交流,非法采集农业遗传资源,利用我国种质资源育种申请专利,变相占有我国农业遗传资源,给我国农业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造成严重影响。

(三)机会(O)

《三年行动方案》的颁布实施,为我国农业遗传资源保护利用带来了新的机遇,从国家到地方,已经在全面行动。另外,《生物遗传资源获取与惠益分享管理条例(草案)》也开始启动立法程序,其目的是为了规范生物遗传资源的获取、使用和惠益所得分享等系列活动,从根本上杜绝外国机构和个人非法获取我国丰富的生物遗传资源,从而保护国家管辖范围以内区域的生物遗传资源。2017年3月23日,生态环境部公开征求关于《条例(草案)》的意见,立法进程正在按程序推进。

(四)威胁(T)

首先,我国农业遗传资源保护相关立法还存在一定问题,比如最核心最主要的制度还有缺失,且与国际立法有关事项的衔接存在一定困难。立法侧重获取、使用的保护,忽视了惠益分享模式的相关设计,缺少有效的资源获取相关事项管理和惠益分享制度设计,这是在制度层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其次,受全球气候变化、污染等因素影响,自然环境下的农业遗传资源种类与数量明显减少,资源消失风险凸显。再次,受限于产业化水平不高等因素,我国大多数农业遗传资源尚未开发利用,农业遗传资源数量优势还没有充分转化为产业优势。另外,我国农业遗传资源保护体系与配套制度尚不完善,相关工作多以国家科研机构为主,资源保护成本居高不下,保护体系有待进一步强化。

四、对策建议

基于农业遗传资源保护利用的SWOT分析,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一)积极为加入《粮食与农业植物遗传资源国际条约》(简称“《条约》”)做好准备

截至2020年6月,《条约》缔约方有147个。尽管我国积极参加了《条约》谈判,但尚未批准加入《条约》缔结国。我国应针对粮农植物遗传资源现状及国际发展趋势开展相关工作,特别是针对《条约》中遗传资源获取与惠益分享制度作出安排,以适应国际履约需求。加入《条约》能够推动我国农业遗传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从而有助于发挥农业遗传资源在保障粮食安全、消除贫困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推动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二)建立农业遗传资源权属制度

我国现行遗传资源相关法律规定,国家机关拥有遗传资源管理权和惠益分享权,但未明确界定遗传资源所有权。遗传资源所有权按照土地及地上附属物所有权的界定方式,涵盖国家、集体和个人三级所有权,包括占有、使用和收益三项权利,最大程度实现农业遗传资源合理开发利用。

(三)加快重要农业遗传资源收集保护工作

在这方面,尤其要加强对珍稀、濒危遗传资源的收集保护,鼓励有条件的省区市加大农业遗传资源调查力度,查清家底,确保资源不丢失。进一步优化种质遗传资源的分类、分级保护机制,完善种质资源进出口审批制度,鼓励相关企业和农业遗传资源科研机构积极引进境外优质资源。

(四)强化种质资源国际合作

目前,我国尚未加入《条约》缔结国,难以从多边系统获取国外优质遗传资源。应加强布局,深入研究分析利弊,积极推进农业遗传资源国际交流合作。加快国外引种隔离检疫基地建设,建立种质资源引进“绿色通道”。

(五)加大乡村振兴战略下农业遗传资源品牌培育力度

在农业经济出现主动转型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大背景下,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和措施,加大力度对农业农村市场主体加以引导,增强农业遗传资源品牌意识,充分认识到品牌培育的重要性。同时还要重视动植物、农作物新品种,以及农业遗传资源等知识产权新类型,全方位支持农业遗传资源品牌建设。

猜你喜欢

种质遗传畜禽
非遗传承
华南地区最大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库建成
畜禽夏季喂野菜 防病快长真不赖
菌株出马让畜禽污染物变废为宝
夏季养畜禽 驱蚊有妙招
还有什么会遗传?
还有什么会遗传
还有什么会遗传?
亚麻抗白粉病种质资源的鉴定与筛选
多胚蛋白酶 高效养畜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