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反比例函数”教学实践及反思
2022-01-12郑建清
郑建清
(福建省莆田第八中学,福建莆田 351144)
引 言
初中数学反比例函数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即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在实际教学前,教师应做好课前准备,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以强化学生的学习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确保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
一、反比例函数教学实践
(一)反比例概念的引入与夯实
反比例函数是继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学习之后又一类新的函数。课堂上,教师需要创设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感到亲切、自然,同时给学生预留一定的思考时间。结合已有知识,学生很容易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在学生理清头绪后,教师抛出问题:“你能从中发现什么规律?你能使用一个式子表示出上述所有的关系吗?”经过思考,学生将上述关系表示为之后,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k和x的取值。在学生讨论交流后,教师引导学生得出k≠0及x≠0的结论。在此基础上,教师要求学生认真阅读课本中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完成反比例函数概念的教学。
为夯实学生基础,进一步深化学生对反比例函数的认识与理解,在课堂上,教师为学生认真讲解课本中的例题;同时,布置适当习题要求学生思考作答,以拓展学生的能力。例如,y是m的反比例函数,m是x的反比例函数,则y是x的( )函数。此题考查学生对反比例概念的认识,根据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可知联立得到
(二)反比例函数图像与性质的探究
首先,教师抛出问题:“反比例函数的图像是怎样的?有什么性质?”其次,教师给出反比例函数解析式,如并要求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采用描点法尝试画出两组函数图像并认真观察、对比它们的异同点。然后,教师让学生针对所画的两组图像,对比反比例函数中k和0之间的关系,并思考以下问题:(1)当k>0和k<0时,函数图像分别过哪几个象限?(2)当k>0和k<0时,在每一象限内随着x的增加,y值怎样变化?讲解图像性质时,教师一定要强调“在同一象限内”,因为学生往往会忽略这个前提条件。结合图像,学生得出结论:在同一象限内可直接用图像性质;不在同一象限内,一、二象限的点的纵坐标永远大于三、四象限内点的纵坐标。这样,学生就把容易混淆的知识分清了。最后,教师要求学生对照课本中有关反比例函数图像的性质,查看自己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如此开展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与总结,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反比例函数图像的认识,使其更好地理解与掌握反比例函数图像及相关性质。
(三)反比例函数中有关k的探究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很多测试中都会考查反比例函数与“k”相关的问题。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k”的含义,掌握解答相关习题的思路与方法,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一起探究如下问题。
(1)同一象限内k的几何意义,如图1所示的反比例函数图像类型。
图1
(2)两个象限内k的几何意义,如图2所示的反比例函数图像类型。
图2
(3)双反比例函数中k的几何意义,如图3所示的反比例函数图像类型。
图3
对于以上三类问题中如何求阴影部分的面积,教师先引导学生得出其中一个的阴影部分面积的推导过程。比如,图1(a)中阴影部分面积的推导过程为S=|xy|=|k|。图2(a)中阴影部分面积的推导过程为:设图3 (b)阴影部分面积的计算过程为:设A(x1,y1),则之后,教师要求学生尝试进行其他图形的阴影部分面积的推导,通过合作学习,加深对反比例函数的认识。课堂上,教师应让学生多观察、多动手,以帮助学生形成分析、对比、归纳的能力。
(四)反比例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课堂上,教师要求学生先自行阅读课本中相关的例题,并针对不理解的内容进行提问。之后,教师认真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使学生掌握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与方法。另外,为更好地锻炼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教师可适当加大例题难度。比如,某超市销售一种商品,其销售数量P(件)由基础销量和浮动销量两个部分构成,其中基础销量保持不变,浮动销量与售价x(元/件,x≤20)成反比例关系。当售价分别为8元/件、10元/件,对应的销售数量P为70件、58件。(1)当销售数量为50件时,求售价为多少?(2)设销售总额为W,求W的最大值。通过分析学生得出:P=基础销量+浮动销量,而浮动销量与售价x(元/件,x≤20)成反比例关系,因此可设基础销量为a,浮动销量为b,而(k为比例系数),将对应数据代入便可求出a、b,进而得到P的表达式。由W=Px,结合函数知识便可求出W的最大值。这样的例题设置能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生活处处皆数学,生活处处有函数。
(五)反比例函数探究问题的预留
为更好地巩固学生所学,教师要给学生布置与课本内容相关的训练习题。另外,教师应给学有余力的学生布置课外探究性作业,从而有效提升他们的探究能力。
二、反比例函数教学反思
教师在课堂上按照上述思路开展教学活动,不仅活跃了课堂氛围,还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对教学实践进行认真反思,笔者认为,要想获得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以下策略的应用。
(一)及时夯实所学概念
初中数学教学中,概念是学习的基础[1]。学生只有正确理解概念,才能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因此,为使学生牢固掌握所学概念,教师在引入概念时应注重应用技巧,以便在课堂上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运用多媒体技术、设置悬念、讲故事、做游戏等,这些都是不错的方式[2]。当学生理解概念后,教师应帮助学生夯实概念基础,围绕概念设计判断正误等习题,检验学生对概念的掌握程度。同时,教师应认真讲解课本中与概念相关的例题,展示具体解题过程,加深学生对概念的认识,纠正其理解上的误区。“反比例函数”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自然地过渡到概念的讲解上。另外,教师还可以设计具有一定难度的习题要求学生作答,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二)积极开展探究活动
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重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机会,突显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在增强课堂趣味性的同时,使其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本质[3]。为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教师应注重围绕教学目标设计探究问题。另外,为调动学生的探究积极性,教师应设置难度相当的探究问题。探究活动结束后,教师应要求学生做好探究总结,进一步加深其对探究结论的印象。在“反比例函数”教学实践中,教师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要求学生两人一组探究反比例函数图像及其性质,并通过问题给予学生引导,帮助学生顺利完成了探究任务。基于此,学生对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与性质的认识和理解会更为深刻。
(三)注重拓展教学内容
初中数学教学中,让学生仅仅掌握课本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应注重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进行教学内容的拓展,更好地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拓展教学内容时,教师既要注重为学生讲解相关问题的探究过程,又要注重预留一定的空白,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使其理清相关结论的来龙去脉,在以后的解题中能够做到胸有成竹,有效破题[4]。在“反比例函数”教学中,有关k的问题在试题中较为常见。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一起探究了不同情境下阴影部分面积与k的关系,加深了学生对k的认识。
(四)科学布置课后作业
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重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做好课堂例题的筛选,既要注重巩固学生所学,又要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5]。针对较为简单的例题,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自行解答;针对难度稍大的例题,教师可进行深入讲解,使学生掌握解题的思路与方法,积累相关的解题经验。与此同时,为更好地巩固学生所学知识,教师应科学布置课后作业,严把课后习题质量关,既要挑选课本中有代表性的习题,又要注重布置有一定难度的习题,促进学生解题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在“反比例函数”教学中,布置课后作业时,笔者对习题进行了精心地挑选,严格控制容易题、中等题、难题的比例,还特别给学生预留了探究问题,在夯实学生所学知识的同时,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结 语
综上所述,在“反比例函数”教学中,教师不仅运用了多媒体技术,还创设了相关的探究问题,在课堂上与学生积极互动,使学生获得了良好的学习体验。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得非常积极,明显提升了学习效率。同时,教师通过课堂例题的筛选及课后作业的精心布置,有效地巩固了学生所学知识,锻炼了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顺利地达成了教学目标。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创新教学模式,创设相关情境,设置探究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