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部增强CT扫描在诊断结肠肿瘤性肠梗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2022-01-11曹永军

中华养生保健 2022年1期
关键词:疾病诊断

曹永军

摘  要:目的  探讨结肠肿瘤性肠梗阻患者诊断中腹部增强CT扫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0年12月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中心医院收治的68例经病理结果证实为结肠肿瘤性肠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腹部X线和腹部增强CT两项检查,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不同检查方法的检查结果差异。结果  腹部增强CT的诊断准确率、图像清晰度、梗阻位置确定准确度均高于腹部X线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部增强CT在肠粘连、肠道肿瘤、腹腔内感染检出率方面均高于腹部X线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对腹部增强CT接受度评分高于腹部X线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结肠肿瘤性肠梗阻选择腹部增强CT检查可获得准确结果,能够准确定位病灶区域,全面了解疾病情况,还可提升患者检查接受度,并获得高清晰度图像,为临床疾病诊断提供可靠依据,对于疾病治疗和预后意义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结肠肿瘤性肠梗阻;疾病诊断;腹部扫描;增强CT

中图分类号:R73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011(2022)-1-0129-02

肠肿瘤性肠梗阻属于临床常见急腹症的一种,该疾病具有起病骤急、病情严重、发展变化快等特点。原发性结肠肿瘤患者中,约有78%以上会同时发生大肠梗阻,肠腔堵塞后极易诱发肠套叠[1]。由于疾病前期并无特异性临床表现,大部分患者症状严重时就诊会导致治疗延误,会大大增加相关并发症发生风险,诱发腹膜炎、休克等严重情况。腹部X线检查在该疾病早期检测和鉴别中应用广泛,辐射较小且费用低。但是有研究[2]指出,腹部X线检查的图像分辨率相对较低,且检查中患者舒适度差会影响配合度,极易导致漏诊或误诊。现阶段,随着影像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腹部CT扫描因具有操作方便、图像清晰等优势,得到检查医师和患者的一致好评。增强CT扫描,则可获得更为理想的影像学图像,大幅提升诊断准确度。本次研究中选取2020年1月~2020年12月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中心医院收治的68例经病理结果证实为结肠肿瘤性肠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腹部X线和增强CT的检查效果差异,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月~2020年12月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中心医院收治的68例经病理结果证实为结肠肿瘤性肠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纳入患者中,男41例,女27例;年龄32~75岁,平均年龄(58.23±3.57)岁。病理结果证实,升结肠肿瘤24例,乙状结肠肿瘤18例,降结肠肿瘤12例,7例,横结肠肿瘤4例,结肠脾曲肿瘤3例。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开展。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病理诊断确诊为结肠肿瘤性肠梗阻;②临床表现主要包括恶心呕吐、不同程度腹胀腹痛、肠鸣音亢进;③意识清醒、配合度理想。

排除标准:①精神疾病或意识障碍者;②检查不耐受者;③孕产妇或者产后哺乳者。

1.3  方法

腹部X线检查:仪器选择数字化X线成像系统(生产企业:德国西门子,型号:AXIOM Aristos VS Plus)。检查过程中,要求患者保持立位或是仰卧位等常规体位接受检查,告知检查注意事項,引导患者完成规范检查。

腹部增强CT检查:仪器选择螺旋CT(生产企业:德国西门子,型号:SOMATOM Definition AS 64)。检查前,患者进行屏气训练,保持平卧位(存在腹腔粘连者,改为俯卧位),从其屏气开始扫描,参数设置为管电流250~280 mAs,管电压120 kv,层厚和层距均为10 mm,螺距1.0,薄层重建2 mm。首先开展常规平扫,扫描范围为膈面到耻骨联合下缘。扫描完成后进行增强CT扫描,将对比剂碘佛醇(生产企业: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7896)100 mL,经肘静脉注入,注射速率为3.5 mL/s,同时分别于注入后30 s、60 s、180 s获得静脉期、动脉期和延迟期图像。将获得的数据及扫描结果上传至工作站,实施后期的多平面重建、曲面重建等处理。

获得的图像由两名资深阅片师采用双盲法诊断,给出最终诊断意见,出现诊断意见不一致时,由更高级别的医师介入,给出最终统一结果。

1.4  观察指标

检查时详细记录各项指标,包括:①梗阻情况检出标准:结肠内径增加大于60 mm、小肠肠管内径增加25 mm;结肠和小肠肠管内存在气液平面;梗阻区域内肠管发生萎缩,检出结果符合其中一项即为检出,检出率=检出例数/总例数×100%。②梗阻位置确定标准:起点选择为远侧肠管,沿着侧肠管进行逆向追踪,直到发现肠管扩张处,即可判断发生梗阻的位置,检出中明确位置即为检出,检出率=检出例数/总例数×100%。③汇总疾病诊断情况:汇总不同检查方法对肠粘连、肿瘤、腹腔感染等情况的检出率。④图像清晰度:由4名具有丰富经验的检查医师判断图像清晰度,评价标准为图像模糊和图像清晰,图像清晰率=清晰图像例数/总例数×100%。⑤科室自制量表评价患者检查接受度评分,项目主要包括操作是否简便、疼痛是否可耐受、是否愿意接受此项检查等,总计10分,分值越高表示舒适度越高。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检查方式诊断情况对比

和腹部X线检查相比,腹部增强CT检查的梗阻检出率、梗阻位置判断准确率和图像清晰度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不同检查方式疾病详情检出情况对比

两种检查方式在肠粘连、肠道肿瘤和腹腔感染检出情况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患者检查接受度评分对比

评分结果显示,患者对腹部X线检查接受度评分为(8.15±0.42)分,对腹部增强CT检查接受度评分为(7.61±0.28)分,患者对腹部增强CT检查接受度高于腹部X线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822,P=0.000)。

3  讨论

结肠肿瘤性肠梗阻属于肠系肿瘤发病率较高的并发症,肿瘤性梗阻多发生于结腸脾区或是远端位置[3]。临床中尽早明确疾病情况、梗阻位置,从而制订治疗方案,有助于保证患者安全,改善预后。

临床中常规使用腹部X线检查。肠梗阻发生4~6 h后,X线检查能够了解梗阻肠管中的积液和积气,并依据肠管扩张具体位置判断梗阻位置和情况,检查无创,可作为急腹症的初步检查方法。但是X线检查信息重叠较常见,对吸收值差异较小的物质区分较为困难,会导致腹部组织结构影像发生重叠,影响最终分辨率[4]。检查时,患者无法长时间保持站立体位,极易影响结果的准确性。现阶段,临床中广泛使用CT用于疾病检查。CT平扫能够对病灶、梗阻区域和坏死程度进行清晰显示,增强扫描通过将水溶性造影剂注入患者静脉,可对强化病灶与周围正常组织的对比情况进行分析,获得清晰度较高的图像,完成病灶多方位探查,对病灶临近位置的淋巴结、肠系膜和大网膜征象进行图像重建,从而提升疾病检出率和准确度。相关研究[5]结果证实,通过腹部CT增强扫描,可了解梗阻位置以及软组织情况。

本研究结果显示,腹部增强CT检查的诊断准确率、图像清晰度、梗阻位置确定准确度均高于腹部X线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对腹部增强CT检查的接受度评分高于腹部X线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采取腹部增强CT检查可以获得更为清晰的图像,可准确判断梗阻位置和情况,提高诊断准确率,同时还可提升患者的检查接受度,确保患者依从性,顺利完成检查,从而避免人为因素对结果造成影响。腹部增强CT检查在肠粘连、肠道肿瘤、腹腔内感染检出率均高于腹部X线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这一研究结果上看,相比腹部X线检查,腹部增强CT检查能够更加详细地判断疾病情况。

综上可知,腹部增强CT用于检查结肠肿瘤性肠梗阻效果理想,可准确了解梗阻位置和情况,同时详细了解梗阻区域内疾病情况,能够为疾病治疗方案的建立提供翔实依据,确保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情况,应用价值显著,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刘文飞,韩芳.腹部CT检查在结肠肿瘤性肠梗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9,13(2):45-46.

[2]管庶春,顾勤,吴徐峰,等.多期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及重建技术在结肠癌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J].癌症进展,2019,17(24):55-58.

[3]黄益华.腹部CT在结肠肿瘤性肠梗阻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9,25(23):38-39.

[4]张世衡,曹文广,张宇,等.腹部增强CT扫描对结肠肿瘤性肠梗阻的诊断价值[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9,26(12):62-64.

[5]马廷午.腹部增强CT扫描在诊断结肠肿瘤性肠梗阻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CT和MRI杂志,2019,17(4):116-118.

猜你喜欢

疾病诊断
基于超声的影像组学在临床疾病诊断中的应用进展
生化检验指标在肝硬化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新生儿科常见疾病诊断编码思路分析
肺功能检查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及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产科常见疾病诊断和手术操作编码思路分析
谈中兽医的疾病诊断与防治方法
新生儿腹部超声检查的应用价值
白绒山羊疾病诊断专家系统推理机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