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下高校体育课程思政的现实困境与实施对策研究

2022-01-11李雪萍

运动精品 2022年9期
关键词:立德立德树人育人

李雪萍 安 虹

“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下高校体育课程思政的现实困境与实施对策研究

李雪萍1安 虹2

(1.辽宁工业大学 体育部,辽宁 锦州 121001;2.辽宁省锦州市第三初级中学,辽宁 锦州 121001)

文章以落实高等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背景,对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开展现状进行研究。研究认为,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过程中高校体育课程发挥着独特的育人作用,开展体育课程思政具有非常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但体育课程思政也存在着缺少价值观引领、思政教育内容缺乏、教师课程思政元素挖掘能力不强以及缺少完善的评价体系等现实困境,并以此提出高校体育课程思政的发展对策。

“立德树人”;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困境;对策

高等学校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教学的中心工作,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高等教育各个环节,实现三全育人的新局面。高校体育课程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自身具有思政教育的独特优势,对于实现全面育人和全方位育人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因此,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下,如何更好地挖掘体育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实现思政教育与体育教育的无缝结合,实现知识技能的学习、正确价值观的树立和体育品格的形成,对当前落实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具有现实意义。

1 “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义

1.1 “立德树人”要求教育要以德为先

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明确指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要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培养必须要以德为先,德育教育是一个人成长的根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关键要靠一批有理想、有信念、有抱负、高素质的一代新人,而青少年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必须坚持德育为先。德育为先是要在理想信念和个人品行上下功夫,要把个人发展融入国家和民族复兴的伟业之中,而这些关键在于价值观的引领,要把爱国主义和时代精神相融合,要在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帮助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把德育渗透于高等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于高等教育的方方面面,与时俱进不断扩充德育教育内容,创新德育教育方式,优化德育教育途径,不断地引领和熏染青少年的思想观念,全面提升德育教育的育人成效,实现全方、全员育人的新格局。

1.2 “立德树人”要求教育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的崇高追求,也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者的本质要求。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在实现教育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密切关注学生的阶段发展和终身发展。因此,在坚持德育为先的同时,还要不断全面优化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的育人效果,真正落实好素质教育。在教育教学中努力做到文化学习与思想引领的结合、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知识获得与身体发展的协调,进而促进“五育”在教育教学中的相互彰显作用。同时“立德树人”要重点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勇于创新精神,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之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1.3 “立德树人”要求教育要树立以人为本理念

教育作为人类发展的基石,其最高目标是在培养人类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满足人们的个性化需求。教育面向人人理念指的是: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要根据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力求每个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教育,达到因材施教。并且在教育过程中,不但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更要促进教育公平,保障每个学生应有的基本权益,只有在教育过程中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才能更好的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特别强调教育的公平性,近年来教育要面向人人和培养人人的理念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这也是对教育人才观、质量观的科学阐释,是对传统“精英教育”的审视和反思。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更关注学生的现实需要和未来发展,更注重开发和挖掘学生自身的天赋和潜能,更重视学生自身的价值及其实现。以人为本教育理念更加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习需要,激发每个学生身上的潜能和积极因素,促进每个学生个体最大限度的发展。

2 高校体育课程肩负“立德树人”的具体任务

终上所述,在“立德树人”背下景下高校体育课程要肩负起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任务,要通过体育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运动能力、健康习惯和必备品格。体育课程在“立德树人”的背景要从传统的传授体育知识、技能,向着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顽强的意志品质,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转变。因此,认识和发现高校体育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独特作用,才能更好地促进思政教育元素与体育课程融合,实现人才培养的价值引领。

2.1 体育课程可厚植爱国情怀

爱国主义是一种精神、一种情怀,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精髓,是全国人民自强不息、团结奋斗的基石,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竭动力。我国体育健儿在国际赛场上一次又一次争金夺银,使五星红旗高高飘扬,极大地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豪感,也形成了女排精神、女足精神、冬奥精神,这些体育精神极大地鼓舞全国人民士气,高校体育课程要充分挖掘爱国主义素材,将这些精神在教学中向学生宣传和讲解,使广大学生不断立志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读书,激发大学生的民族自信心,潜移默化地厚植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提升大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引导大学生为祖国奉献青春与智慧,坚定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的信心与决心,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和家国情怀。

2.2 体育课程可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

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是体育课程具有的独特优势。无论是激烈的体育竞赛,还是日常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都需要一种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精神,体育课程恰恰给培养坚强意志品质提供了场景,而且,在高校体育课程中通过向大学生讲解特定时期的体育人物或事件以及弘扬伟大的抗疫精神都可以培养大学生顽强拼搏、吃苦耐劳的精神,通过典型人物和事例感召学生,激发他们在同困难作斗争的过程中持之以恒、不懈努力、坚持到底的意志,树立正确面对困难和挫折的人生态度,把困难当作培养坚强意志的磨刀石,培养将来为实现报效祖国而具有的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精神。

2.3 体育课程可形成团队精神

团队精神的核心是协同合作,是个人与集体利益的协调统一。“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下团队精神是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具体体现,是职业道德的重要内容。在社会角色实践过程中团队精神是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的集中体现。在体育课程实施过程中要突出团队精神,集体体育运动项目都是团结协作的具体体现,团队精神也是体育运动的魅力所在。体育课程要通过组织体育竞赛和创新体育教学方式等途径,在集体项目中无论进攻和防守,队员都要紧密配合,而不是把自己的任务完成就行了,即便是单人项目要取得优异成绩没有团队的协调配合也是不行的。让大学生体验团结协作给团队带来胜利的喜悦,从而增强大学生集体主义精神。

3 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实施的现实困境

3.1 高校体育课程中缺少“立德树人”的价值观引领

长期以来高校体育课程形成了以知识传授、技能学习和体质增强的学科内容体系,多年来一直沿用重“体”轻“育”的思想。对体育的价值与功能的认识只停留在体育知识与技能的表面化,而忽视了体育内在的、本质的认识,忽视了体育课程对学生、理想、信念、综合素质等隐形育人价值的挖掘。体育教育教学的过程中,缺乏思想政治价值的引领,没有建立起体育课程特有的育人质量体系,因此,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并没有得到有效落实。

3.2 高校体育课程中缺少“立德树人”的内容体现

重课内轻课外、重知识传授轻情感体验是高校体育课程受传统思想影响表现出来的弊端,高校体育管理者和高校体育教师认为只要把体育课上好,学生知识、技能提高就是完成高校体育的任务,表现出缺少对课程本质的挖掘,如人文情怀、进取精神、健康向上等文化资源。课余体育缺少俱乐部、社团、竞赛组织等思政教育的载体,体育场馆育人环境不足,缺少励志标语和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在体育教材中基本上都是体育基本知识和运动技能内容,体现的是知识的深度而忽略人才培养的广度,很少有思政元素和体育励志事迹的体现,造成课程资源思政教育内容缺乏。

3.3 高校体育教师缺少思政教育元素的挖掘能力

体育教师是体育课程思政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思政教育与体育课程的深度融合关键在于体育教师,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能力直接关系到体育课程思政的育人效果。长期以来受学科知识中心论思想的影响,体育教师更多关注的是学生体育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学校体育管理部门更加注重教师专项教学质量的提高,较少关心党和国家对全面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新要求,以及体育对人格和意志品质等隐形价值的培养。而且,由于体育教师自身缺乏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知识的支撑,很难将思政元素融入体育课程,为完成思政教育任务,出现了生搬硬套的现象,认为教学中简单加入思政教育话语即可,思政教育表现出随意性,没有明确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在教学大纲和教案中没有具体体现,甚至个别教师对思政教育出现抵触情绪。

3.4 高校体育课程缺少思政教育的评价体系

目前,高校体育人才培养评价体系主要以学生的参与程度、技能水平达标情况、体质健康状况等方面来进行体育成绩的评定,评价方式以终结评价为主。传统的体育课程对于学生的团队意识、学习动机、学习兴趣以及三观的思政教育缺乏合理的、明确的评价细则及标准,体育课程评价中爱国主义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人格与品质的培养等方面没有纳入评价体系,也缺乏行之有效的评价方式[4]。

4 “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下高校体育课程思政的实施对策

4.1 树立高校体育思政育人理念

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背景下体育课程要突出核心素养的培养,在人才培养中不仅要掌握知识与技能,而且还要体验体育带来的身心愉悦,更重要的是通过体育锻炼对完善人格、锤炼意志等方面进行培养,强调对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社会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因此,高校体育课程要转变传统重技术、重体质,忽视习惯、品德培养的传统理念,改变教学手段、教学方式方法,体育教学更应该将身心健康作为体育教学的主要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并且通过参加校内外体育锻炼实践培养团队精神、积极进取精神、规则意识、社会责任感等方面育人价值。

4.2 优化体育课程思政设计

高校体育课程思政的实施要具体落实到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目标、教学方法、评价体系等等,要做好高校体育课程思政育人的全面设计。将课程思政内容与所学体育项目相结合,避免在高校体育课程中生硬地加入思政教育内容,例如在排球项目中要体现女排精神、在足球项目中宣扬女足姑娘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在冬季项目中弘扬北京冬奥精神等内容,同时,体育教师要打破唯课内教学的壁垒,实现课内外相结合,通过体育竞赛、俱乐部活动、观摩国家队比赛等多元化的培养活动,潜移默化地影响和引领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4.3 提高体育教师思政内容的挖掘能力

体育教师要创新思政元素与体育课程融合的方式,将思政教育贯穿于体育课程的全过程。在体育教学中,要挖掘刻苦学习、掌握本领、报效祖国的内容,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鼓励学生增强体质、养成习惯,立志要“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在课余体育中挖掘刻苦训练元素,培养学生不畏艰辛和团结协作的意识,在体育竞赛中发扬公平、公正、平等竞争和正确看待失败的价值观,培养学生规则意识和诚实守信、奉献社会的道德品质,并且在体育竞赛中充分运用我国优秀体育健儿为国争光、奋勇拼搏的生动素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体育教师在教学中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树立良好的师德师风形象,言传身教,用自身的学识和品德去影响学生、感召学生,把教书育人和职业道德结合起来,以此保障体育课程思政的顺利实施。

4.4 完善思政育人的评价体系

发挥教学评价“指挥棒”的作用,确保“立德树人”任务下体育课程思政的落地见效,高校体育课程应建立多维度的评价体系。例如:运动技能素养、团队精神素养以及体育职业道德素养,通过建立多元考核评价方式和评价标准,使学生能够充分正确地了解到体育课程在思想道德建设、强身健体、促进心理健康和智力发展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和成效,增加教学评价对体育课程思政效果的涵盖,通过参加校内外体育锻炼实践培养团队精神、积极进取精神、规则意识、社会责任感等方面育人价值。同时,还应该最大限度激发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积极性,建立激励机制,坚定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信心,进而保证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效果。

[1]赵新法.立德树人:教育的根本任务[N].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2-12-03.

[2]陈怀蒙,于鹏.高校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的研究[J].青少年体育,2021(4):34-35.

[3]马得平,张君孝.“寓德于体”理念下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价值审思、现实困境、路径抉择[J].浙江体育科学,2022,44(2):62-66.

[4]张楠楠.高校体育课程的思政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21,37(9):92-95.

[5]方鸿志,刘璐,邓婉琦.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研究[J].渤海大学学报,2021,43(3):89-92.

[6]赵富学,陈蔚,王杰,等.“立德树人”视域下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五重维度及实践路向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20,54(4):80-86.

[7]杨祥全.铸魂育人: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紧迫性与自身优势探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20,35(1):13-16.

Research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Path of University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egration—A Research Based o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University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LI Xueping, etal.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Jinzhou 121001, Liaoning, China)

李雪萍(1971—),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高校体育教学。

猜你喜欢

立德立德树人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
华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远
立德树人 德法兼修 探索法硕人才培养路径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严以修身”先立德
“珠”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