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市青少年学生身体自我概念现状研究
2022-01-11杜晓兵周进国陈继强沈佳伟张琼芳
杜晓兵,周进国,陈继强,施 媛,沈佳伟,张琼芳
(1.韩山师范学院 体育学院,广东 潮州 521041;2.潮安区 业余体校,广东 潮州 515658;3.湘桥区 新桥路小学,广东 潮州 521011;4.枫溪区 瓷都中学,广东 潮州 521031;5.饶平县 城西实验中学,广东 潮州 515799)
身体自我概念(Physical Self-Concept)是心理健康的核心内容之一,是研究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关系中的一项重要指标[1].Markus、Kitayama[2]将身体自我概念定义为“个体对自己身体的认知和评价,它是个体自我意识中最早萌发的部分,是在成长的过程中对自己身体的认知与理解逐步形成的,对自己的外貌、体能、情绪、吸引力以及对行为方式的理解与认识”.Shavelson、Hubner和Stanton[3]等人的研究认为,身体自我概念是属于自我概念的下层子概念,身体自我概念与自我概念一样,其内涵也是由多个维度多个层次构成的.身体自我概念涉及个体对自己相貌、体格、体能等的看法和评价,对个体的生活、学习、工作和心理健康有重要的意义.有研究认为青少年学生身体自我概念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性别和年龄特征,个体的身体自我概念会随年龄的增长而显示出不同的特点.主要原因在于青少年时期是自我概念发生突变的时期,一方面随着青春期的到来,在生理上,青少年学生的身高、体重剧增,性成熟引起其生理自我意识觉醒;另一方面由于生理的变化引发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变化,以及思维能力的迅速提高和转变,让青少年学生对不同时期(现在、过去、未来)的“自我”进行思考.外界的影响对于青少年学生以社会标准来改造和重塑自己的自我概念也具有重要意义[4-5].但是,以学校属地为自变量,进行城乡学校之间的在校学生身体自我概念的比较研究,目前尚未见有公开的相关研究报告或成果.
特别要指出的是,通过对青少年学生身体自我概念状况的调查研究,必将对中小学生在校体育教育、心理健康与干预等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同时,学生对身体自我评估能力的提高能有效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6~9].因此,身体自我概念研究一直受到教育界和心理学界的重视.本研究尝试以《Physical Self-Description Questionnaire》量表作为测量身体自我概念的工具,通过分层抽样的研究设计,对潮州市城乡青少年学生身体自我概念现状进行调查,并比较不同年级、性别和学校属地对学生身体自我概念各维度的影响.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潮州市在校青少年学生身体自我概念现状为研究对象.本次调查样本圈为潮州市三区一县(湘桥区、潮安区、枫溪区、饶平县)的全日制普通中小学校.
1.2 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和统计分析法,并结合文献调查为本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1.2.1 问卷调查法
(1)测量工具.调查的问卷设计主要参考张力为、毛志雄[10]译编的由澳大利亚Marsh等设计的《身体自我描述问卷》(PSDQ)的中文版本,设计出《潮州市青少年学生身体自我描述问卷》作为测量青少年学生身体自我概念的工具.问卷由70个项目构成,属于6点式的里克特测量量表.其中48个正向选项,22个反向选项,各选项分属于11个不同维度的分量表,包括:健康、协调性、身体活动、身体肥胖、运动能力、整体身体自我概念、外貌、力量、柔韧性、耐力、自尊.杨剑[11]对Marsh设计的《身体自我描述问卷》(PSDQ)的检验结果表明,在中国文化背景下,此调查量表的11个分量表均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和较理想的重测信度.
(2)调查抽样方法.采用先分层抽样后整群抽样的方法.首先确定调研点学校,再以年级分层,以教学班为单位随机整群抽样构成调查的样本.随机整群抽样时,所抽取的班级人数要能满足最低的抽查样本数量要求(每片每类每个年级组的班级样本量在30~60人之间).另一方面考虑到PSDQ测量量表对受访者年龄的适用问题(该量表适用于12周岁及以上的人),确定抽样的对象从小学六年级(12周岁)至高中二年级,高三年级不在本次调查的范围(主要原因是高考年级,被多个受访学校屏蔽).
(3)问卷回收情况.本研究先后共发放调查问卷4 450多份,回收问卷4 357份,其中有效问卷3 346份,有效回收率为76.8%.
1.2.2 数理统计法
将回收的问卷进行筛选、整理、归档,利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并选用PASW Statistics18.0统计软件对获取的数据进行统计处理,本研究主要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差异显著水平选用双侧α=0.05.
2 研究结果
2.1 受访样本的结构及其特征
本研究的样本分组为12~17周岁在校学生按城镇、乡村、男生、女生分为四类,每一年级为一组,共24个年级组.涵盖小学六年级至高中二年级共6个年级的学生.调查结果显示:在本次受访的学生中,男生共有1 732人占样本总数的51.7%,女生共有1 614人占样本总数的48.3%.其中12周岁的学生630人占样本总数的18.8%,13周岁的学生584人占样本总数的17.5%,14周岁的学生668人占样本总数的20.0%,15周岁的学生590人占样本总数的17.6%,16周岁的学生414人占样本总数的12.4%,17周岁的学生460人占样本总数的13.7%.城镇学生共有2 116人占样本总数的63.2%,乡村学生共有1 230人占样本总数的36.8%,从6个年级组的样本数来看,城镇的各年级样本数都高于乡村的样本数,其所占总体百分比间的差距在2.2%至7.0%之间(见表1).
表1 受访样本的结构特征
2.2 不同性别学生身体自我概念现状的的比较
以性别为自变量的PSDQ.11个维度,经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见表2),不同性别学生在身体自我概念的多个维度上具有显著性差异.其中,男女生之间在健康、协调性、身体活动、身体肥胖、运动能力、整体身体自我概念、力量、柔韧性、耐力等9个维度上,组间离差平方和均超过1 000,相对应的方差检验F值分别为:63.01、46.29、219.42、61.26、162.00、345.51、84.93、74.54、71.95,9个维度的方差检验对应的相伴概率均为0.000,小于显著性水平0.05,因此认为身体自我概念在不同性别间,在健康、协调性、身体活动、身体肥胖、运动能力、整体身体自我概念、力量、柔韧性、耐力等9个维度差异显著.其中,在身体肥胖、柔韧性2个维度上,女生显著优于男生,而男生在健康、协调性、身体活动、运动能力、整体身体自我概念、力量、耐力等7个维度则显著优于女生.
表2 不同性别学生身体自我概念现状的方差分析
2.3 不同属地学校学生身体自我概念现状的比较
以学校属地为自变量的PSDQ.11个维度,经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见表3),城乡学生在身体自我概念的11个维度中,有6个维度存在显著性差异.即:健康、身体活动、运动能力、柔韧性、耐力、自尊6个维度,其组间离差平方和分别为:160.01、6 391.25、413.57、246.87、502.71、918.82,对应的方差检验F值分别为:4.02、186.64、413.57、5.05、11.35、4.25,6个维度各自的方差检验对应的相伴概率均小于显著性水平0.05,因此认为身体自我概念在不同属地学校的学生之间,在健康、身体活动、运动能力、柔韧性、耐力、自尊等6个维度差异显著.其中除身体活动维度乡村学校学生显著优于城镇学校学生外,城镇学校的学生在健康、运动能力、柔韧性、耐力、自尊5个维度显著优于乡村学校学生.另外,在协调性、身体肥胖、整体身体自我概念、外貌、力量等5个维度各自的方差检验F对应的相伴概率均大于显著性水平0.05,故承认原假设H0:这5个维度不存在学校属地差异.
表3 不同属地学校学生身体自我概念现状的方差分析
2.4 不同年级学生身体自我概念现状的比较
以年级为自变量的PSDQ.11个维度,经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见表4),不同年级的受访者之间在健康、协调性、身体活动、身体肥胖、运动能力、整体身体自我概念、外貌、力量、柔韧性、耐力等10个维度上,相对应的组间离差平方和分别为:177.37、166.53、407.96、658.88、429.90、1 781.35、359.95、4 451.40、742.16、7 906.81,方差检验F分别为:4.68、5.23、2.87、11.04、12.31、16.47、2.40、21.75、3.04、37.55,对应的相伴概率均小于显著性水平0.05,因此认为身体自我概念的下层维度除自尊维度外,其它10个维度在6个年级(年龄)组之中至少有一个年级(年龄)组和另外一年级(年龄)组之间存在差异显著.但不能说明具体是那一组的两个年级之间差异显著.因此,为了弄清楚不同年级(年龄)组之间的身体自我概念差异情况,经LSD法多重比较结果显示(见表5):在每一个维度的15组年级组中,健康维度有7组、协调性维度有8组、身体活动维度有5组、身体肥胖维度有13组、运动能力维度有11组、整体身体自我概念维度有9组、外貌维度有4组、力量维度有9组、柔韧性维度有5组、耐力维度有13组,10个维度共84组年级组组间差异显著.
表4 不同年级学生身体自我概念现状的方差分析
表5 多重比较(LSD)
3 讨论与结论
从样本总体上看,虽然男生样本总数相比女生样本总数多出约3个百分点,但整体上看男女生人数总体趋于相同,故而认为不同性别样本总量之间的差异不存在统计学上的意义.以学校属地为维度的样本量统计显示,在所有有效的问卷调查中,城镇学校受访学生共有2 116人占样本总量的63.2%,乡村学生1 230人占样本总量的36.8%,城乡受访学生样本总数相差约27个百分点,故而认为城乡样本总体之间的差异存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以性别为自变量的青少年学生身体自我概念在多个维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这一研究结果与多项已有的相关研究结果基本一致[12-13],本研究成果可为基于性别为自变量进行的身体自我概念的调查提供经验性的支持证据.而由于性别不同而产生身体自我概念差异的原因,可能与男女参加体育锻炼的程度不同有关.在身体活动、运动能力、力量、耐力等与体能相关的维度上男生的身体自我概念整体上好于女生,这虽然与女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程度普遍低于男生有关,但更主要是与性别差异有关.而女生在身体肥胖和柔韧性2个维度上则显著优于男生,这一调查结果与Gianine D.Rosenblum和Michael Lewis的研究成果基本相同[14],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一方面可能与女生的发育期比男性要早,较为懂事,更在意身体的形象,因此在饮食管理方面要好于男生;另一方面从生理结构上看,男女生的肌肉总量不同,男生的肌肉纤维更为发达粗壮,因此柔韧性会相对差一些.
以就读学校属地为自变量的青少年学生身体自我概念在6个维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城镇学校学生有5个维度优于乡村学校学生,而乡村学校学生只有一个维度优于城镇学校学生.产生这一研究结果的原因,可能与不同属地学校的校风、学风、特别是体育开展情况的差异性有关系,城镇学校的体育师资、运动器材、场馆、体育管理制度、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等明显优于乡村学校.调查过程发现,不少乡村学校体育师资严重不足,有的学校特别是小学根本没有专职体育教师,大多是由其它科目教师客串体育教师.另外,可供学生运动的体育空间更是严重不足,其直接结果是体育课与课外体育活动形同虚设,难以实现既定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这些情况对于不同属地学校学生身体自我概念的影响,可能更多地体现在城镇学校学生的健康、运动能力、柔韧性、耐力、自尊等5个维度相对维持在较高的水平.这一研究结论因找不到现有的研究结果进行比较,而未能对其正确性作进一步的对比检验,因此,该结论还有待更多的相关研究来进一步加以验证.但就研究本身,仍可作为今后以学校属地为自变量,进行的身体自我概念的调查提供经验性参考.
以年龄(年级)为自变量的青少年学生身体自我概念在多个维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本项研究的结果与已有的相关研究大致相同[15-16],表现为身体自我概念会随年龄的增长而现显出显著性差异.在身体自我概念的11个维度中有10个维度总会在某一个年龄段出现显著性增长,但各个维度随年龄增长出现显著性变化的年龄段各不相同,其中,特别是在体能方面(力量维度、耐力维度)随年龄的增长提高较为显著,其次是整体身体自我概念维度的提高也具显著性.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与学生生理自然成长有关,另一方面与青少年学生心理发育不断成熟、知识量与社会认知的增加密切相关.从而表现出不同年级(年龄)的学生在身体自我概念的多个维度上变化的差异呈现显著性.
由于本次调查的抽样对象在数量和广度上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特别是相对欠缺潮安区和饶平县两地的山区村落青少年学生的相关数据,这是本研究的一大不足之处.另外,由于影响青少年学生身体自我概念发展的因素与许多方面有关,除了年龄、性别、就读学校属地外,还与学生所处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接受的学科教育情况等诸多因素有关,特别是体育锻炼会对青少年学生身体自我概念发展产生影响.因此,在将来的后续研究中,除了增加调查样本量、增大调查覆盖面外,还应当对体育课、课外运动锻炼、体育训练与竞赛等对受访者身体自我概念发展影响的情况进行研究,以提高研究结果对促进青少年学生身体自我概念发展工作的实际指导价值,为推动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理论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