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离岸流灾害水动力学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

2022-01-11田海平陈雷王维辛立彪

海洋学报 2021年12期
关键词:液面沟槽波浪

田海平,陈雷,2*,王维,辛立彪

( 1. 太原理工大学 力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山西 太原 030024;2. 西北工业大学 力学与土木建筑学院,陕西 西安710129)

1 引言

离岸流是一股垂直于海岸,冲向深海的强劲水流[1],其宽度一般小于10 m,长度在几十到几百米不等,流速一般在0.3~2 m/s,有时可高达3 m/s[2-3]。流体在受到风力、引力、地形变化等各种因素作用下做周期性振动,并且朝着固定的方向传播,进而形成波浪。当波浪传播到近岸区的时候,其运动状态会发生复杂的变化,如折射、反射、绕射及破碎等,形成沿岸流和离岸流等近岸流。这些近岸流会影响近岸区的泥沙和污染物等物质的输送,从而改变海滩环境和近岸区的地形[4]。

离岸流类型不同,形成因素也因海滩环境和近岸地形的差异而不同[5]。其中,最典型的沟槽离岸流[6]就是水流冲破水下沙坝的阻挡而形成的。沙坝和沙滩共同组成了一个类似“堰塞湖”的水池地貌。波浪朝着海岸运动时,会提供足够多的动力将海水推到水池当中,水池中的水会逐渐堆积,最终大量的海水会在沙坝的某些薄弱部位突破,从而形成强劲的离岸流。通常认为这种离岸流由流根、流颈和流头3部分组成[7],其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离岸流结构示意图Fig. 1 Schematic diagram of rip currents

目前我国对于离岸流的研究工作正处于起步阶段,对不同非线性波产生离岸流的数值模拟工作较少,也尚未形成一套完整的离岸流预警系统。对离岸流的水动力学过程的认识存在不足,规律性和定量化结果仍比较缺乏。本文基于二阶Stokes波浪理论,采用不规则的沙坝模型对典型的沟槽离岸流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分析了不同流层离岸流的强度和三维速度场的分布特征,对离岸流水动力过程进行了细致的讨论,也探讨了入射波波高对离岸流强度的影响,对深入认识离岸流、防范离岸流危害具有积极意义。

2 数学模型

2.1 控制方程

本文以常黏度的不可压缩黏性流体为研究对象,所使用的坐标系是欧拉描述中的直角坐标系。u、v、w是流体t时刻在点 (x,y,z)的速度的分量;fx,fy,fz为单位体积流体受到的外力;常数ν 为运动学黏性系数;ρ 为流体密度;p为压强。

连续性方程为

N-S方程本质为牛顿第二定律:

医学英语作为一种重要的科技文体,句子中派生词多,名词化结构多,被动句多,非谓语动词,长难句较多。在医学英语翻译中,英语语法中的复合句(包括有名词性从句,定于从句和状语从句)都属于复杂的句子,也称之为长难句。在翻译这些复杂句时,需要做到从句法角度准确分析主句以及各个从句,采用归化的方法,做到原文和译文句法对等。笔者将依托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从医学英语的翻译实例来进行论述,通过对比中英两种语言的句法的差异性,通过三种传统的翻译方法:顺译法,逆译法与重组法来进行分析,力求让学生领悟到如何在译文中做到与原文的句法对等。

2.2 二阶Stokes波浪理论

本文基于二阶Stokes波浪理论对离岸流开展数值模拟。Stokes波浪理论是Stokes在1847年提出来的,假定波浪运动也是势运动,认为水波的运动是不可压缩理想流体在重力作用下的无旋运动。当波陡ς较小时,波动问题是一个弱非线性问题,采用摄动法求解,假设速度势函数 ϕ和波面函数 η 是波陡 ς这个微元参数的幂级数

通过有限振幅波浪理论中Stokes波浪理论的二阶近似解,即n=2时,求出速度势函数和波面函数的解。

速度势函数为

将速度势函数分别对x和y求偏导,水质点流速场如下

波面函数为

二阶stokes波的水质点运动轨迹不再为封闭的椭圆轨迹线运动,波浪传播方向有位移, 称为“质量迁移”,(x0,y0)为初始的水质点初始位置,迁移后的位置(X,Y)为

1个周期的质量迁移为

式中,H为波高;k为波数;T为波浪周期;L为波长;h为静水深度;波陡 ς =H/L;ω为 圆频率; s inh、cosh 分别为双曲正弦函数和双曲余弦函数。

2.3 自由表面跟踪方法

为了将液相和气相区分开,采用流体体积法(Volume of Fluid, VOF)方法[17]捕捉自由液面。该方法具体的数学理论是定义一个流体体积函数Fq,Fq表示在计算域内的每个单元的第q相流体所占的体积与该单元的体积之比。若Fq=1, 则表示该单元被第q相流体占满;若Fq=0, 则表示该单元没有第q相流体;若Fq在0~1之间,这种单元体称作交界面单元体。在每一个单元体内,两相流体的体积分数为1,即

又因为Fq(x,y,z,t)=0,满足输运方程

求解式(16)即可得到计算域内每个单元体液相所占的体积分数的百分比,从而确定自由液面的位置。

3 三维波浪数值模型

采用数值模拟可以较为系统地研究离岸流运动状况,目前使用的数值模型分为两类:时均模型和时域模型[16]。波浪时均模型求解思路是将流体的运动方程在一个周期上进行平均,通过求解时均方程得到流场,以辐射应力来考虑波浪的作用。这类模型计算时间短,对电脑硬件要求低,但是不能考虑到波流耦合作用产生的非线性影响。另一种就是波浪时域模型,此模型直接对波浪运动的过程进行求解,计算速度相对较慢。

Haller 等[18]进行了带沟槽沙坝的实验研究,本文数值模拟采用的模型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一些优化,是为了使沙坝更接近自然水流冲击形成的情况。本文未采用传统的等截面积沙坝,而是将沙坝整体倾斜了3.83°,形成了中间窄两边宽的条状沙坝。模型忽略了自然沙坝的不对称性[19],采用理想化的单沟槽对称斜坡模型,如图2所示。同时忽略沙床底部粗糙度影响,简化为平整固体壁面。模型计算尺寸为25.17 m×15.80 m×3.39 m,沙滩的倾角为7.09°,其中两段沙坝各长为7.17 m,沟槽宽度为1.46 m,水平坝面和倾斜坝面之间设置了半径为8 m的倒角,以便光滑过渡。

图2 可产生离岸流的典型海滩计算模型Fig. 2 Typical beach calculation model which can produce rip current

数值模拟中,液相为水(不可压缩,黏度为0.001 003 kg/(m·s)),气相为空气,气液界面表面张力为0.07 N/m。初始流场域静止。计算采用SST k-ω湍流模型。初始静水深度h为1.50 m,即图2a 中,Y=0~1.5 m的流体区域,F的初始值为1;其余的区域(气相)初始值为0。自由液面通过VOF来确定液相所占的体积。

计算域中每个面的编号设置如图2a所示,其边界条件分别设置如下:(1)入口处设置为速度入口边界,波高H初始条件分别为0.25 m,0.30 m,0.35m,0.40 m,波长L为8.5 m;(2)左面和右面为对称边界;(3)底部为固壁边界,满足无滑移边界条件;(4)出口和顶部为压力出口边界,忽略大气压的影响。

3.1 网格质量检查

本文采用四面体网格,单元网格的整体尺寸为0.2 m,对两个沙坝的单元格进行局部加密,尺寸为0.1 m。考虑壁面边界层及沙坝对流动的影响,将贴壁网格进行加密。同时,为了适当减小计算量,提高计算精度,在贴壁区域设置了边界层网格,最大层数为5层,边界层的增长率为1.2,过渡比为0.272。 网格总数量为1 516 831个。

单元网格质量指标的范围为0~1,越接近1,表示网格质量越好。本次数值模拟的网格的平均质量为0.851 82,大于0.7,基本符合数值模拟计算要求。

3.2 波的适用性检查及模型可靠性验证

波陡 ς =H/L( 波高与波长的比值)决定波形,ς越大,则波峰越陡峭,波谷越平坦;二阶Stokes波不适用于相对水深h/L<0.125的 情况,且Ursell数[20]Ur的适用范围为0~25,通过对式(17)的求解,结果如表1所示,可见4种不同波高情况下都满足该适用范围。

表1 不同波高的Ursell数Table 1 Ursell number of different wave heights

在有限深水二阶Stokes波浪理论中,其周期公式为

由式(17)可知,波浪周期与波高无关,只与静水深度h和波长L有关,g取9.8 m/s2, π取3.14,理论周期T通过式(18)计算出为2.60 s。图3给出了造浪边界处不同波高下3个周期内的波形,表征了液面高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随着波高的增加,自由液面 η的高度也增加,但是周期均为2.58 s,与理论周期的误差小于1%,表明了此次数值模拟工作的可靠性。

图3 液面高度随时间的变化Fig. 3 The height of the liquid level varies with time

4 结果分析

4.1 离岸流水动力过程流场特性

不同波高情况下离岸流的水动力学分布不具有特殊性,仅仅影响离岸流的强度,现以波高H=0.35 m的仿真结果为例进行分析。

为了更清楚地看到离岸流发生时离岸方向(X)和沿岸方向(Z)速度分布的形态和演化的规律,根据定量的结果再次审视离岸流水动力过程的循环体系(图1),因此,重点分析沟槽附近的流体域的速度分布云图,将X、Y、Z方向的瞬时速度的分量分别记为u、v、w。

4.1.1瞬时结果

图4 和图5分别给出了0T、1/4T、1/2T、3/4T时刻离岸方向(X)和沿岸方向(Z)的速度云图。为了更好地分析结果,这里只显示沙坝附近的流场。在0T时刻可以清晰的看到离岸流的流头结构,该时刻波浪刚好到达沙坝附近,还没有翻过沙坝。在X=16 m处,波浪受到离岸流的冲击,向近岸区一侧发生凹陷;在1/2T时刻向深海区一侧凹陷。对比同时刻的速度w可知,离岸流受到波浪的阻挡后,分成两股水流沿着平行于海岸的方向流去,但是由于波浪的影响,其速度会逐渐减小。

图4 1个周期内离岸方向(X)速度云图Fig. 4 Velocity cloud distribution of offshore direction (X) velocity in a period

图5 1个周期内沿岸方向(Z)速度云图Fig. 5 Velocity cloud distribution of coastal direction (Z) velocity cloud map in a period

从不同时刻沿岸方向速度的分布(图5)来看,在X=5~7 m的区域,其速度大小较为稳定,区域分布比较广泛。沙坝外侧处的水流作为离岸流的供水源头,沿着两个沙坝,源源不断的汇聚到沟槽内,进一步发展成为离岸流。在X=7~15 m的区域有两对符号相反的速度结构,缺口处产生的一对符号相反的w速度结构是由于流颈变窄,速度变大,压强变小而带动周边流体补充所致,可见离岸流在形成过程中也会从周围流场积聚流体;流头处则是因为流体积聚,速度变小,压力增高,将海水向两侧排挤所致。

波浪必然与离岸流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如图6所示,提取一个液相的体积分数为25%的等值面(该等值面一定程度上可以代表自由液面),分别取0T、1/4T、1/2T、3/4T4个不同时刻,观察波浪传播的情况以及该等值面上X方向的速度分布情况,可见波浪和离岸流之间的耦合作用明显。由于离岸流的影响,波浪传播到沙坝附近时,沟槽处的速度分布发生断层,可见离岸流在自由液面也并不是稳定存在的。波浪越大,则沙坝内侧汇聚的水流越多,形成的离岸流的强度也越大,会对波浪的冲击有一定的弱化作用。

图6 波浪表面速度u 分布Fig. 6 Offshore velocity u distribution of wave surface

4.1.2时均结果

由瞬态结果可得,离岸流并不是一个能持续稳定存在的流动,因此对其进行时均分析也非常必要。图7a给出了时均场X方向速度u=0.2 m/s的等值面图,可以清晰地看到流头和流颈的三维包络结构。在流颈部分,越靠近海底,其包络面的范围也越来越小,呈现出上宽下窄的倒三角形结构。图7b给出了速度w=-0.15 m/s 和w=0.15 m/s的等值面图,呈现出了两对反向排列的结构。可见,岸边海水沿着海岸向沙坝较高处移动,然后向离岸方向运动,继而在沙坝的阻碍下,沿着沙坝内侧向沟槽处移动,形成如图7b中箭头所示的水循环,构成了离岸流的主要供水源头,这与房克照等[21]实验结果中对离岸流补偿流的描述基本一致。该水循环结构与传统认知的离岸流的循环(图1)有所区别,体现在两点:(1)近岸岸边的水循环系统共同构成补给流;(2)流头是一个“铁锹式”下沉结构,主要是由于流头处的水流速度较低,表面容易受到波浪的影响;由此不难分析,向岸流不是一股具体的流动结构,而是海浪向岸边质量输运的综合效果,只是经由沟槽的海浪携带海水经自由海面流向岸边,构成近岸区水循环的来源。

图7 离岸流流场特性的三维结构Fig. 7 The 3-D structure of rip current

由于自由液面的速度分布出现了断层,为了探究不同水深下流速的分布情况,观察自由液面以下离岸流速度分布是否也产生了断层。研究中选取了压强P为1 000 Pa、3 000 Pa、7 000 Pa和8 000 Pa等4个等压曲面来分析,压强越大,则表示越远离自由液面,亦可反映海面波浪对海面下等压面形态产生的影响。同时,在该研究背景下同一竖直方向上压强大小与海水深度呈现正相关,不同等压曲面亦可反映距自由液面的水深情况。不同等压面上的时均速度分布如图8所示,可见,越靠近自由液面,其速度越容易受到波浪的影响,导致发生断层。

图8 不同等压面 上u¯ 分布Fig. 8 The velocity distribution of u¯ under different isobaric surfaces

为了定量地分析不同流层的速度,现依次选取Y=0.9 m、Y=1.1 m、Y=1.3 m和Y=1.5 m 4个不同平面(Y=0 m为海滩底部),沟槽中心(即Z=8 m处)处时均速度随位移变化如图9所示,Y=0.9 m、Y=1.1 m和Y=1.3 m 3条曲线表明越接近海滩底部,由于水的黏性增大,其离岸流的速度越小;Y=1.5 m所在的平面为初始液面,由于受到波浪的冲击,其表面的离岸流的强度有所降低。水流在通过了沟槽(X=6 m)后,继续向离岸方向流动,速度进一步发展,形成流颈。在接近沙坝的沟槽(X=7 m)附近,速度最大,方向为正,即背离海岸指向外海。这股离岸流在受到向岸波浪的作用后,速度开始衰减,强度逐渐减弱。

图9 不同流层随离岸方向变化Fig. 9 The velocity distribution of at different flow layer along the offshore direction

为了更进一步说明波流耦合作用和水黏性的影响,选择流颈附近的一条竖直垂线(平面X=10.2 m和平面Z=8 m的交线),其平均速度随Y方向变化关系如图10所示。在Y=1.4 m的平面,即初始液面0.1 m下的位置是离岸流强度最大的位置,随着水深的进一步增加,上下水体交换越来越弱,离岸流强度也随之减弱。

图10 流颈附近 随水位变化Fig. 10 The velocity distribution of near the neck of rip current varies with the water level

4.2 波浪高度对离岸流强度的影响

在研究了波浪高度H=0.35 m情况下离岸流的形态后,进一步改变入射波波高,分析波浪高度对离岸流的影响。图11和图12分别给出了速度u沿着离岸方向变化和速度w沿着沿岸方向的变化情况。其整体的趋势是随着波高的增加,两个方向的速度大小也增大。由图11可以看出,在X=7 m和X=12 m附近分别达到了极大值,表明了沟槽口附近离岸流的速度最大,此处为流颈处流速最快的位置,在受到波浪影响的情况下,速度在X=12 m附近达到了第2个极值。图12中取的是液面以下20 cm处靠近海岸的沟槽附近的速度曲线,该曲线关于Z=8 m呈现出反对称的趋势,表明其水流都沿着海岸朝着沟槽内流动,成为离岸流的供水源头。图13给出了沟槽附近(X=8.25 m)沿岸方向的时均速度分布规律,在Z=8 m处,其速度峰值随着波高的降低而降低,表明了离岸流的强度也随之降低。

图11 速度u沿离岸方向X的分布Fig. 11 The velocity distribution of u along the offshore direction X

图12 速度w在沿岸方向Z的分布Fig. 12 The velocity distribution of w along the coastal direction Z

图13 时均速度 在沿岸方向Z的分布Fig. 13 The mean velocity distribution ofalong the coastal direction Z

5 结论

本文基于二阶Stokes波浪理论,采用边界造波的方法,通过对典型沟槽离岸流水动力学过程的三维数值模拟,对离岸流流场分布特性和波流耦合作用都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主要得到以下结论:

(1)离岸流在沙坝缺口处的速度并不是离岸流速度最大的地方。离岸流在沙坝缺口处形成后,进一步发育,在流颈某一流向位置离岸速度达到极值后逐渐减弱;在沙坝和海岸线之间,形成了一对方向相反的水循环体系;

(2)离岸流流头是一个“铁锹式”下沉结构;离岸流的供水来源有二,一是沙坝内侧的近岸水循环,另一个是在流颈发展形成过程中“卷吸”进来的周边流体;

(3)离岸流的强度随着波高的变大而变大,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水深的增加而减小。但是离岸流的强度与水深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在自由液面附近,波浪会阻碍离岸流的形成,越接近海滩底部,波浪对离岸流的影响越小。由于波流复杂的耦合作用,离岸流流速最大(最危险)的位置一般都在自由液面以下。

猜你喜欢

液面沟槽波浪
柔性表皮与微沟槽耦合作用减阻效果数值模拟
波浪谷和波浪岩
基于数值模拟的2种条纹沟槽减阻特性对比分析
开槽施工钢筋混凝土管道的临界沟槽宽度
双辊薄带连铸结晶辊面对液面波动的影响
一种具有多形式钢片结构的四季胎
波浪谷随想
吸管“喝”水的秘密
一道浮力与压强综合题的拙见
波浪中并靠两船相对运动的短时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