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留观患者病情变化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
2022-01-11张馨桐王艳梅潘欣欣奚晓波张书迪刘道粤
张馨桐,王艳梅,潘欣欣,奚晓波,张书迪,刘道粤
部分急诊患者在留观期间虽尚未出现明显的异常体征、症状改变,但病情随时可能加重。目前,低年资护士专业知识薄弱、工作经验缺乏,可能未及时发现患者病情加重,而耽误了最佳救治时机[1-3]。及时准确评估和预测患者病情已成为急诊留观护理工作重点[2]。留观患者的病情风险变化通常指发生呼吸衰竭、呼吸心脏骤停、急性心肌梗死、休克等,需转入专科病房、ICU病房或死亡等一系列病情恶化的表现[4]。校正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由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odified Early Warning Score, MEWS)发展而来,是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病情评估的评分工具,其与专科指标联合应用,有更高的精准性[5]。鉴此,本研究通过系统文献回顾、专家小组讨论和病例回顾研究,将校正MEWS作为建模条目之一,构建急诊留观病情变化风险预测模型,旨在提早预测患者病情变化。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获得医院伦理审批后,采用病例回顾研究,纳入2020年4~7月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利医院急诊留观患者。纳入标准:①年龄≥18 岁;②所需各项资料完整(包括患者一般资料、生命体征资料、用药资料、实验室检验结果以及抢救、死亡记录);排除标准:急诊留观时间不足24 h。本研究共纳入10个影响因子,根据建模样本量需要自变量的5~10倍,据本院2020年1~3月351例样本测得急诊留观患者转入专科病房、抢救和死亡的发生率为38.18%(134/351),因此本研究所需样本量至少为10×10÷38.18%=262例,最终入组568例。采用随机数字法,按7∶3的比例,建模组400例,验证组168例。
1.2方法
1.2.1构建风险预测评分 ①基于文献学习,检索筛选与急诊留观患者病情变化相关的因素,形成初选条目池,进行两次专家小组讨论,最终模型纳入10个影响因子。②病例回顾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病种、基础疾病数(基础代谢障碍疾病、免疫功能低下疾病、重大慢性消耗性疾病)、本次入院是否出现低蛋白血症及高乳酸血症、是否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呼吸兴奋剂、抗心律失常药物及校正MEWS。本研究选取唐维骏等[6]制定的校正MEWS,包括体温、心率、呼吸频率、收缩压、意识和血氧饱和度6项基础生命体征信息,各项正常计0分,根据异常程度分别计1~3分,其中呼吸频率计0~2分,总分17分,得分越高病情越危重。③确定结局指标。根据文献回顾及专家小组讨论,收集患者的抢救记录和转入专科病房/ICU、死亡、好转出院等转归记录[7],以患者转入专科病房/ICU、发生抢救、死亡确定为发生病情变化,资料收集时间点为患者病情变化发生前1 h。④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将建模组发生病情变化及未发生病情变化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作为自变量,是否发生病情变化为因变量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将回归分析的预测因子纳入评分条目,预警模型赋分参照Sullivan等[8]的计分方法,即先根据Logistic赋值列出各项参照类别,参考值记为Wij;再计算各项参考值与参照类别对照值的差值,并乘以各项β系数,记为βi(Wij-WiREF);最后各项条目分别除以所有变量中的最小β系数(记为B)算出各自变量的分数。采用ROC曲线确定截断值。
1.2.2验证风险预测模型 根据验证组患者资料,计算风险预测评分得分,按评分截断值预测患者是否会发生病情变化,比较患者的预测结局与实际临床结局,评价评分的预测准确性。
1.2.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5.0软件行χ2检验、秩和检验及t检验;Hosmer-Lemeshow检验进行Logistic模型拟合度检验;ROC曲线下面积(AUC)算出最佳截断值并评价预测效能;Z检验比较风险预测评分与校正MEWS评分的AUC是否存在差异;以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率、阴性预测率及一致性检验验证评分系统。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建模组与验证组一般资料比较 见表1。
表1 建模组与验证组一般资料比较
2.2建模组病情变化的单因素分析 建模组发生病情变化138例,病情变化及无病情变化患者一般资料比较,见表2。
表2 建模组病情变化及无病情变化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2.3急诊留观患者病情变化风险预测模型建立 以是否转入专科病房、ICU以及发生抢救、死亡作为因变量,将表2中有统计学意义的9个变量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赋值见表3。结果显示Logit(P)=-6.739+0.785×年龄+1.125×校正MEWS+3.285×低蛋白血症+2.634×高乳酸血症+2.668×呼吸兴奋剂+1.501×抗心律失常药物(表4)。Hosmer-Lemeshow检验结果显示,R2=0.757,P=0.220,模型拟合良好。
表3 自变量赋值表
表4 急诊留观患者病情变化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4急诊留观患者病情变化风险预测评分赋分及截断值 根据建模结果,基于Logistic模型的β系数,将算出的分值四舍五入取整,形成急诊留观患者风险预测评分的评分规则(见表5),评分范围为0~41分。建模组ROC曲线下面积中,最大约登指数对应横纵坐标下的最佳截断值为9分。
表5 最终纳入风险预测评分系统的危险因素赋值
2.5急诊留观患者病情变化风险预测评分与校正MEWS预测能力比较 ROC曲线下面积显示,构建的风险预测评分(AUC为0.954,95%CI:0.927~0.980)的预测精准度优于校正MEWS(AUC为0.726,95%CI:0.663~0.790),两种评分比较,Z=6.671,P=0.000。
2.6急诊留观患者病情变化风险预测评分系统验证 验证组评分预测病情变化的结果显示,AUC为0.985(95%CI0.970~0.999),约登指数为0.891,灵敏度0.972,特异度0.919,截断值为9分,阳性检测率为0.950,阴性检测率为0.954。验证组实际发生病情变化62例,根据风险预测评分预测发生病情变化57例,一致性检验显示,Kappa值为0.935,预测结局与实际临床结局一致性较好。
3 讨论
3.1构建急诊留观患者病情变化风险预测评分的意义 急诊留观室收治因急危重症情况入院的患者,其流量大、流动性强、病种多,在治疗和护理方面具有难度[9]。急诊医务人员工作负担重,一些病情看似平稳但发展隐匿的患者易被忽略,进而发生病情恶化[3]。因此,准确评估并提前预测患者病情变化,对下一步干预指导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患者一般资料、实验室指标、生命体征信息以及药物使用情况,构建较客观、全面的针对急诊留观患者的风险预测评分工具,将护理人员从上级或医嘱被动知晓患者病情程度的情况,转变为主动判断患者情况,可帮助年轻护士评估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发现潜在危重症患者。从发生病情变化后再处理,转为预见性护理,可降低因未预见病情变化导致的意外事件发生率,减少医疗资源浪费。
3.2急诊留观患者病情变化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3.2.1校正MEWS 研究指出,呼吸急促、心率异常、意识丧失等是临床患者发生病情变化的危险因素[10],而校正MEWS正是由反映生命体征的评分条目构成,其常被用于评估临床患者,尤其是危重症患者的病情。研究显示,校正MEWS结合专科指标如疼痛评分、CT影像学特征[5,11]等,在识别潜在危重患者方面有更高的精准度。本研究发现,校正MEWS每增加一分,病情变化的概率增加2.081倍(OR=3.081)。利用校正MEWS评估患者病情,观察患者的病情进展,可提高风险预测评分系统对急诊留观患者的病情预测精准度。
3.2.2年龄 老年患者起病隐匿、病情发展快,且病情变化不易被及时观察到,需要重点关注。在急诊留观患者中,年龄>65岁者占59.66%,且老年患者就诊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5]。本研究建模组平均年龄为(81.35±11.47)岁,且患者年龄每增加10岁,其病情变化概率增加1.192倍(OR=2.192)。可能因为随年龄增长,易出现细胞衰老、免疫系统功能下降等机体衰退现象和病情发展不受控。因此,即使急诊留观老年患者的病情暂时平稳,或评分未达到预警值,医护人员也应重点关注并嘱家属陪护。
3.2.3低蛋白血症和高乳酸血症 低蛋白血症、高乳酸血症被列为急诊危重症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12-13],本研究这两项指标与患者发生病情变化的关联显著,留观期间低蛋白血症患者发生病情变化的概率是非低蛋白血症者的26.712倍,无高乳酸血症的13.929倍。当患者尤其是高龄患者的能量代谢异常时,摄入的能量不足,易发生低蛋白血症,进而引起水肿、凝血异常、营养不良,甚至死亡等[14]。此外,乳酸水平也可以反映细胞代谢功能,当氧气供应或组织灌注不足时,易出现高乳酸血症,导致末梢循环不佳[15]。因此,面对低蛋白血症、高乳酸血症患者,尤其是高龄、休克患者,医护人员应高度警惕,积极采取措施,保证患者的营养摄入,纠正缺氧和组织灌注不足等问题。
3.2.4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和呼吸兴奋剂 本研究发现,呼吸兴奋剂、抗心律失常药物使用者发生病情变化的概率分别是未使用者的14.415倍和4.488倍。可能因为药物的使用,使收缩压、心率、呼吸、氧饱和度暂时维持在正常水平,从而掩盖病情。本研究现病史资料显示,中老年高血压患病率为47.71%(271/568),这类患者联合用药治疗高血压的情况较为常见,其中包括属于血管活性药物的血管扩张药。本研究呼吸兴奋剂和抗心律失常药物多为抢救用药,而血管活性药物包括高血压日常治疗用药,可能对患者发生病情变化的影响作用不明显,故未纳入预警模型。
3.3风险预测评分具有良好的预测效能 本研究构建的模型经Hosmer-Lemeshow检验结果显示,R2=0.757,P=0.220,模型拟合良好。构建的评分系统与校正MEWS预测病情变化的AUC分别为0.954、0.726,经Z检验比较显示,评分系统的预测能力优于校正MEWS。验证组中,评分系统预测病情变化的AUC为0.985,灵敏度为0.972,特异度为0.919,具有较好的预测准确性;验证组阳性检测率为0.950,阴性检测率为0.954,评分对实际发生病情变化与实际未发生病情变化的判断准确性高;评分预测结局和实际临床结局一致性检验结果显示,Kappa值>0.9,两者的一致性与吻合度较高。Ripoli等[16]报道,62.2%的患者在进入急诊留观室前24 h会发生病情恶化,病情在前10 h会有明显的异常变化。本研究资料收集时间点为患者病情变化前1 h,这提示医护人员,当风险预测评分高于9分时,应警惕患者可能在1 h内发生病情变化,护士应报告医生,遵医嘱用药,提前备好抢救物品,并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
4 小结
本研究构建的急诊留观患者病情变化风险预测模型包括年龄、校正MEWS、低蛋白血症和高乳酸血症、使用呼吸兴奋剂和抗心律失常药物6个因子,验证结果显示该模型能较好地预测急诊留观患者的病情变化。但本研究纳入的患者来自一所医院,疾病类型不同,该评分对于不同疾病患者的病情预测能力尚需进一步检验。今后拟开展多中心研究,进一步验证该评分系统的临床适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