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的新疆外向型农业高质量发展路径探析
2022-01-11蔺彩霞余国新
蔺彩霞,余国新
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农村厅信息中心,乌鲁木齐 830047
2.新疆农业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乌鲁木齐 830052
新疆地处亚欧大陆地理中心,是我国向西开放的桥头堡,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周边同8个国家接壤,有17个国家一类口岸以及喀什、霍尔果斯2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央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大战略后,新疆研究出台规划,建设区域性交通枢纽中心、商贸物流中心、金融中心、文化科教中心、医疗服务中心等五大中心。随着“一岸一城(镇)一特色”工程的实施,各地探索“飞地园区”发展模式,驱动外向型实体经济发展,加快建设一批特色进出口资源加工区,推动“通道经济”向“产业经济”“口岸经济”转变,外向型农业经济成为以点带面形推动高质量发展,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的有力途径。
1 新疆外向型农业发展现状
新疆充分发挥的地缘优势和产业优势,综合运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两类规则,积极推动农业对外交流合作,大力促进农产品出口,加快推动农业走出去。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深入推进,新疆发挥向西开放重要桥头堡作用,积极创建国家“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外向型农业战略基地,初步形成了“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稳步增长、出口农产品基地布局优化、民营企业引领作用突显、农产品加工园区加快发展”的外向型农业体系。
1.1 农产品贸易高质量发展基地建设加快
新疆以中亚、南亚、俄罗斯、欧洲等国际市场需求为导向,建立出口农产品基地示范区,优化区域布局和品种结构,推进果蔬生产基地规模化、标准化、优质化、品牌化发展。2021年1-6月新疆进出口贸易总额658.65亿元,新疆农产品出口36.09万t,货值27.17亿元;进口42.66万t,货值16.35亿元;农产品贸易顺差10.82亿元。新疆主要出口农产品为番茄酱、干鲜果品及蔬菜、粮食、肉类等;主要进口农产品为棉花、粮食、干鲜果品、食用植物油、牛和马皮革等。出口贸易额数据显示乌鲁木齐市、伊犁州和喀什地区位列前三,合计占全疆总出口额的67.06%,较去年同比均有大幅增长(见表1)。这三个地州正是多个一类口岸和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所在地,得益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多项经济政策支持,形成了一批高质量农产品外销生产基地,包括设施蔬菜、特色林果和畜禽产品等,外向型农业基地矩阵正在聚拢形成。
表1 2021年1-6月新疆各地州外贸进出口情况
1.2 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初具规模
新疆口岸加工园区集群化发展趋势加快,有7个地州围绕口岸配套建设了各具特色的农产品加工园区,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导产业集聚发展,入驻农业企业150余家。阿拉山口综合保税区已累计入驻贸易、加工、物流、跨境电商等领域企业近600家,形成产供销一体化,进口农产品精深加工、林木加工等产业集群。霍尔果斯以经济开发区“一区四园”等园区为载体,口岸配套区入驻外向型企业36家,其中规模以上17家,逐步形成出口农产品加工产业聚集区。2021年1-6月新疆进出口加工贸易额9.38亿元,同比上涨54.8%(见表2)各地积极发挥援疆机制作用,引进一批国内外行业领军农业企业入驻园区。支持跨区域合作共建产业园。乌鲁木齐、阿拉山口、霍尔果斯等口岸已建设了一批馕产业园,发展以馕、列巴、特色糕点为主的外向型主食加工产业。新疆龙头企业在国内建设农业试验区,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和周边国家建设农业合作示范园区,在农业种植、畜禽育种养殖、农业技术研发和推广、农产品加工、畜产品加工、装备制造、国际仓储物流等领域开展投资合作。
表2 2021年1-6月新疆外贸进出口商品贸易情况表
1.3 国际展会平台助推农产品对外贸易较好发展
随着中欧班列的开通,中东部地区的货物经新疆到达欧洲只需要16d,比海运节省一半时间,提升了国内货物经由新疆出口的比较优势,对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2021年1-6月新疆外贸进出口贸易额前十位的国家分别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越南、俄罗斯联邦和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美国、印度尼西亚、印度和德国。除同美国的贸易之外,出口额均同比增长;受国际范围内疫情影响,除同塔吉克斯坦贸易之外,进口额均同比下降(见表3)。近年来,在政府的组织和引导下,新疆依托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外向型农业,搭建展会平台,推荐新疆“ 绿色、营养、美味、健康”优质农产品。利用亚欧博览会、东盟博览会等线下或线上展会平台,扶持外向型农业企业参加展会,展销新疆农产品、农业技术、农业生产资料和农机装备,加大对新疆名优特农产品推广力度,提升新疆农产品国际知名度,促进农产品和农机设备装备的出口。
表3 2021年1-6月新疆外贸进出口国情况表
1.4 动植物疫病疫情跨境传播防控能力有所提升
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贸易的不断发展,动植物疫病疫情跨境传播的风险也在不断加大。为了防范外来有害生物跨境传播,中国与周边国家共建动植物疫病疫情联合防控大数据平台,将动植物疫病疫情采集、监测、信息管理、大数据分析与预警预报等集于一体,利用现代信息分析管理技术、计算机模拟技术、风险分析技术等信息技术,对动植物疫情疫病的发生、发展及传播趋势进行分析、模拟和风险评估。新疆针对重大迁移性、流行性病虫、疫情及采取的防控技术措施与周边国家开展交流合作,加强监测和疫情信息互通共享,有效阻击疫病疫情跨境传播。同时,加强与周边国家开展动植物疫病防控科研合作,提升区域疫病防控能力。
1.5 政策效应逐步显现工作措施务实有效
新疆自治区人民政府2021年6月印发了《2021年自治区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工作要点》,按照中央的有关工作部署,建立了自治区农业对外合作厅际联席会议工作制度,推进农业对外合作工作。制定《新疆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农业行动计划(2015-2020年)》,提出建设目标和任务,积极争取资金项目支持,推动项目落地,为拓宽农业对外合作提供重要指引。组织编制《新疆农业对外合作规划》,为“十四五”新疆农业“走出去”工作提供指导,并起草《境外经贸合作区发展国别产业指引》,梳理分析了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及周边国家有关情况及农产品进出口现状。多项政策、规划和实施办法的出台,为外向型农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支撑服务。
2 新疆外向型农业高质量发展存在问题
新疆持续推进农业产业稳粮、优棉、促畜、强果、兴特色,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外向型农业发展提供产业支撑。2021年1-6月新疆农产品进出口总体表现向好,受疫情影响,出口下降。有关部门不断加大口岸基础设施配套化、通关便利化、产业聚集化等,为农业对外贸易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制约外向型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因素依然存在。
2.1 出口农产品基地建设规模相对较小
依托口岸优势,建设一批了面向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周边国家的出口农产品生产基地塔城、伊犁、博州、喀什、克州等地州具有出口农产品生产基地注册备案资质的蔬菜基地超过一定规模,形成了具有一定带动作用的出口基地,但是基地规模较小,农产品认证备案数量有限。基地示范区在质量安全标准,推动国内外标准体系接,支持企业开展良好农业规范(GAP原则)标准认证,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打造外向型农业品牌等方面能力较弱。基地出口农产品结构单一,产品以蔬菜、水果为主,且基本是初加工产品,对周边国家经贸活动尚未形成规模和稳定市场,产品精深加工不足,集群效应仍需提升。
2.2 农业贸易技术壁垒依然局部存在
中亚地区并存着许多具有不同国际背景和不同领域发挥作用的区域性国际合作组织,这些组织在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军事等某一个或多个合作领域交叉发挥作用,使得中亚地区的经贸合作非常复杂。中亚各国执行的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不一致,对我国出口农产品的执行标准随意性强。随着近年全球经济下行,俄罗斯和中亚国家都在致力发展本国农业,减少农产品进口,加之独联体国家经济贸易往来的便利性,以及欧美、俄罗斯、中亚、西亚等国家之间的农产品贸易竞争日趋激烈,中亚国家、俄罗斯等对进口农产品的要求、限制和障碍也越来越多,依托技术壁垒限制中国农产品的政策和标准也在不断从紧,新疆农产品打破周边国家原有农产品供应关系,构建新的供给格局还需要付出巨大努力。
2.3 外向型农业金融投资存在短期困境
企业对中亚国家投资风险较大。中亚国家经济条件相对落后,政策不稳定,法制建设不健全,社会治安较差,存在外汇管制、货币汇率、劳动签证限制等困难,成为制约新疆与中亚国家外向型农业交流合作的因素。企业融资较难。境外农业投资周期长、利润低、风险大,金融机构信贷支持积极性不高,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很难获得信贷支持。企业产品返回难。新疆农业对外投资企业很多涉及棉花、小麦等农作物种植,在当前企业境外投资刚起步,尚未做大做强,由于投资国对本国农业的保护,境外企业生产的农产品很难出口第三国。参与农产品进出口的企业占用资金时间长,一般商业贷款难以满足,无法得到有力的扶持。
2.4 农产品对外贸易信息交流平台建设缓慢
新疆尚未建立覆盖面广、信息量大的对外投资信息服务平台,相关行业部门信息缺乏整合,企业缺乏对国外政策、法律、市场、农业情况和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合作信息的获取渠道,缺乏既具备农业对外合作领域知识,又能搭载信息化平台,服务外向型农业发展的复合型人才队伍。
3 新疆外向型农业高质量发展路径探析
3.1 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外向型农业合作平台
以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市场需求为导向,发挥陕西、甘肃、青海、宁夏等四省区特色农产品原料优势和新疆突出的口岸优势、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优势,联合开展外向型农业全产业链合作,探索建立五省区外向型农业企业合作平台,用好中欧班列乌鲁木齐集结中心,抱团“出海”,实现资源共享和共同发展。充分利用现有亚太经合组织、上海合作组织、欧亚经济联盟等现有多双边合作机制,以及与相关国家和地区签署的自由贸易协议,加强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的农业合作。共建国际联合实验室、技术试验示范基地和科技示范园区,建立合作培养人才长效机制,开展农业科技研发合作交流,促进农业技术和产品的更新迭代,提升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农业科技合作水平。
3.2 建立金融支持外向型农业发展政策体系
目前新疆金融支持外向型农业优惠政策力度不大,激励作用不强,难以全面调动对外投资企业及农产品贸易企业积极性。金融部门应当充分运用信用证、保函、押汇等多种金融工具,支持企业扩大农产品出口。支持外向型农业企业开展易货贸易,缓解企业流动资金压力。应当建立支持外向型农业发展专项资金,落实农产品出口退税政策,重点支持基地建设、贷款贴息和检验检疫费补助等。对于涉外农业企业,优化退税结构,缩短退税周期,及时足额退税。对外向型企业进口检验检测设备及企业自用的通用设备时给予关税减免。
3.3 加快农产品出口生产基地建设
新疆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与周边相比,在农业生产技术、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农业机械装备、农业生产投入品以及农产品储藏保鲜、加工等领域具有较大优势。要立足多双边农业产业的互补性,加快出口基地建设。以2019年为例,新疆口岸农产品贸易额118.68亿元,仅占新疆口岸贸易额的3.51%,新疆地产农产品出口占比不到30%。加大建设出口农产品生产基地。在“十四五”期间,新疆应对接中亚国家的果蔬消费偏好和质量要求,建设标准化出口农产品生产基地,扩大露地蔬菜、反季节蔬菜、脱水蔬菜、速冻蔬菜以及果品的出口。通过示范区建设,推进基地规模化、标准化发展,加大伊犁州、喀什、塔城、阿克苏、和田、克州、巴州以及吐鲁番市出口果蔬生产基地面积的认证与备案。申请国家农业对外合作专项资金分阶段梯次建设农产品出口基地示范区,支持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外向型农业发展。
3.4 支持口岸周边发展农产品加工园区
基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对番茄酱、果酱、果蔬汁、葡萄酒、腌制蔬菜、罐头制品、调味品、奶制品、肉肠制品、纺织服装等加工类农产品进口依赖程度高,新疆应当依托新疆农业现代化规划和优势特色农产品布局,加快推进农产品加工业,特别是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发展,在有条件的口岸规划建设一批农产品加工进出口园区。加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园区产业配套建设和产业链供应链构建,提升园区综合服务能力,全面落实减税降费和支持企业复工复产政策,优化营商环境。支持跨区域合作共建产业园区,发挥援疆机制作用,积极与口岸所在地的援疆省市对接,吸引农业企业投资。
3.5 加强农业装备和投入品的合作
中亚一些国家的农业机械大部分为前苏联时代的大型农机具,设备更新速度缓慢,特别是小型农业机械设备较为短缺,不能很快的适应其农地私有化改革对农机具的需要,同时,施肥量很低甚至不使用化肥。新疆作为国家“外引内联、东联西出、西来东去”的承转节点,要充分利用本地和内地的农业装备和农业生产投入品产能,广泛在农业机械(包括小型农业机械)、农机维修、节水灌溉装备、果蔬储藏保鲜设备和农产品加工设备、设施农业建设材料和配套机械,以及化肥、农膜、农药、兽药等多领域开展产品输出和产能合作。
3.6 加大力度支持新疆棉纺织业发展
以新疆棉主打内循环,使用进口棉主打外循环。建议扩大进口塔吉克斯坦优质细纤维棉花配额,产品主要供给纺织服装出口企业,有效规避美国对新疆棉制裁的影响。新疆已逐步从纺织原料基地转型为纺织工业基地,使用相对低价的进口棉是纺织企业降低成本、调控利润的有效措施,争取国家进口配额政策向新疆纺织企业倾斜,能够促进新疆纺织行业稳定发展。
3.7 搭建信息平台共同应对风险危机
建立共享开放的信息综合服务平台,提供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政治环境、政策环境、金融税收、市场环境等信息服务,建立健全国内国外农产品信息网络和发布平台,及时分析发布国际市场动态、政策变化和技术壁垒等情况。加强与周边国家开展无疫区建设合作,加强监测互通信息,有效实现动物疫病防控和质量安全监管的协作,阻击疫病疫情跨境传播,建立合规合法良好互信的调运秩序,提升我国与周边国家疫病防控能力。
4 结语
新疆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一边联结着14亿人口的国内广阔市场,一边面向着13亿人口的中西亚及欧洲广阔市场,应当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深化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跨境合作,抢抓西部地区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历史机遇,发挥对口援疆省市的作用,实现资源的集聚和有效配置,推动新疆从“通道经济”向“产业经济”“口岸经济”转变,实现外向型农业高质量发展,赋能早日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