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字投影下的光照图景

2022-01-11黄也

小资CHIC!ELEGANCE 2022年2期
关键词:霍普自助餐厅雷雨

黄也

曹雷雨: 我的工作和生活几乎每日都充满了“高光时刻”

17幅爱德华·霍普的绘画作品,17个小说大师的短篇故事,绘画与文字,趋光而生,一个永恒时刻的背后流动着一些待被看见的故事,那便是《光与暗的故事》。本次读书栏目我们邀请到该书的第一译者曹雷雨老师与我们分享了关于这本书的翻译故事,以及她生活与工作中那些与“光”相伴的生活图景。

CHICX曹雷雨

CHIC:你对爱德华·霍普的作品最初的印象和后来经过了解,翻译完《光与暗的故事》的一些内容后,有着怎样的转变?

曹雷雨:我自小对各种艺术门类有着浓厚的兴趣,因此阅读过大量的艺术史书籍。2017年春接受《光与暗的故事》译事之前,每当见到爱德华·霍普的作品,我的大脑会自动把它与同时期美国以城市为主题的同类作品相比较,就在这种比较中我逐渐喜欢上了他的画风。有时在清晨、正午或夜晚拍街景时,不经意间会联想到他某个作品中的场景,但我万万没想到有朝一日我会主译一部由他的画作衍生出来的小说集。国内外常见的艺术评论向来只要一提及霍普,马上会冒出诸如“loneliness”、“isolation”、“alienation”这样的定位。实际上,他作品中难以遮掩的丰富性和复杂性根本不会被这些标签所抹杀。我相信,《光与暗的故事》这部跨界作品的出现会在很大程度上改变这种固化和单一化霍普风格的现状。

CHIC:你翻译本书的过程是怎样的?这本书吸引你去翻译的地方有哪些?有点好奇,因为本书是三位译者老师所翻,谁翻译谁的故事是有怎样的分工故事吗?

曹雷雨:中信出版社来找我译《光与暗》时我刚译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委托的少年小说《马克的完美计划》(The Honest Truth),这部小说写的是一个在生命的最后关头坚持完成使命的身患绝症的少年,这个小小“追光者”的故事催人泪下感人至深,我译完之后很久心情都难以平静,这也是这部小说屡次获奖而我的译作出版当年便获得“年度十大童书”荣誉的根本原因。《光与暗》与刚译完的少年小说完全不同,这部小说集的特点是一人一幅画、一人一故事,17幅画均出自霍普之手,17篇故事则出自风格各异的17位作家之手,整个创作过程特别像文学与艺术联手完成的一次行为艺术。劳伦斯·布洛克的创举令我怦然心动,我意识到这可能是总在鱼与熊掌之间苦苦纠结的自己唯一一次二者兼得的机会,机不可失失不再来,于是欣然接受了这件译事。当时中信文学部正在追求与国外文学出版物同时或第一时间推出中文版译作,我接受《光与暗》译事时正值春季学期,业余不可能两三个月内完成全部译作,责编提出让我先选出自己喜欢的篇目,其余篇目她再找一到两名译者合作完成。考虑到这是一部短篇小说集,作者的风格本来就不同,对译者的风格也就不必强求一致,我便答应了分工协作的翻译方式。没想到刚提交译稿,责编就突然辞职去了磨铁,人事的变动导致这部译作到第二年年初才得以出版,早知如此,我定会独自接译全书。

CHIC:“光”作为爱德华·霍普画作中至关重要的存在,带给了你最直观的感受是怎样的?你是如何理解“光与暗的故事”这一书名的?

曹雷雨:爱德华·霍普曾说过,“当我还是孩子的时候,我就觉得照射在房屋上部的光与照射在低一点地方的光是不同的。当我看到上部的光时,我感到无比的愉悦。”他对光影天然的敏感和喜爱由此可见一斑。我把他看作是一位天生的“追光者”,这也是一名优秀的画家必须具备的天赋。然而,要把“自然之光”和“生活之光”转化为“艺术之光”绝非易事,表面上似乎沒有梵高那般戏剧性人生的霍普在艺术创作之路上同样避免不了暗潮涌动的“至暗时刻”。“光与暗”既是霍普艺术人生的写照,也是他的作品留给后世最显著的标志,更是链接霍普的时代与现实当下最牢固的纽带。

CHIC:《光与暗的故事》中的17个绝妙的故事,18幅传世画作中,如果让你推荐一个最偏爱的你会推荐哪一个?在翻译本书的故事时,你最大的乐趣是什么?你有设想过第18幅留给观众的画《科德角的清晨》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吗?

曹雷雨:作为第一译者,至今我都没能从这部小说集中选出一个最爱,因为我所译的篇目都是自选的,自选的当然就不会有不喜欢的。如果要在喜欢的篇目中再精选一下的话,我比较偏爱《海边的房间》《11月10日事件》《自助餐厅之秋》和《音乐室》。译前阅读、边译边读和译后阅读是三种不同的阅读体验,有的小说初读时蛮惊艳,如《办公室之夜》《卡罗琳的故事》,但在翻译的过程中它们身上夺目的光彩会一点点消褪,译后自然不会再次捧读细细品味。《海边的房间》初读时就感到与众不同,宛如一篇诗化的维多利亚神秘小说,最特别之处在于它竟然让翻译中的我有一种完全失控又劫后余生之感,译后重读时我总是讶异于海边的房间怎么会是这样,但如果不是这样似乎又找不到另一番模样。《音乐室》和《11月10日事件》都曾被我在英文写作课教学中使用过。恐怖小说大师斯蒂芬·金把超短篇《音乐室》献给了自己最喜爱的画家,他小说中留白的部分正好可以让学生模仿他的笔法来添加场景和细节。悬疑小说大师杰弗里·迪弗的《11月10日事件》中一层又一层的渲染和出乎意料的反转完全可以用来训练学生学习如何转换视角来写作。我把主编劳伦斯·布洛克所采用的画作《自助餐厅》留给学生期末看画写短篇,告诉他们不要出于好奇去看布洛克是怎么写的,自己的小说写完之后再去体会《自助餐厅之秋》的妙处,因为只有历经路途的艰辛才能领略风光的美妙。我在翻译《自助餐厅之秋》时曾被小说中藏得很深的感情暗线感动得潸然泪下,非常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够领略并学习如此高妙的春秋笔法。这部小说集真可谓集可读、可学、可写于一体,这也是它被很多读书会选中作为研讨书目的原因。去年夏天我参加了一场良友书坊组织的《光与暗》线上读书会,书友们对英美悬疑推理小说的熟悉度和参与感让我大开眼界,不止一位书友在参加此次读书会之前已经根据卷首画《科德角的清晨》完成了自己的习作。每次看到《科德角的清晨》,我都会感受到秦皇岛北戴河居家的安逸、多伦多安大略湖畔静谧的气息和珠海凤凰山谷校园的晨风,如果我要据此创作一篇小说,那它一定会是近年我在三地旅居生活经验的混合体。

CHIC:于你而言,什么样的光更容易吸引你?生活中哪些事情有带给你“如光般存在”的感觉?

曹雷雨:我特别喜欢各种各样的植物花卉和与植物花卉相关的绘画作品,如果在步行时遇到了从未见过的花花草草,我一定会两眼放光,如同发现了被人遗落的宝石。在情绪低落的时候,我手头只要有一本翻译中的花艺或绘画图书作伴,最终一定能够走出阴霾迎来曙光。我的教学和研究重心恰好是五光十色的戏剧,除了在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戏剧课堂上要讲授和排演光怪陆离的现当代戏剧,平时还必須观看各种类型的舞台剧和影视剧视频,以便积累鲜活的教研资料。可以说,我的工作和生活几乎每日都充满了“高光时刻”(highlight),根本不用刻意去“追光”。我必须时常提醒自己要有意识地与审美疲劳作斗争,保持一双透亮的眼睛和一颗纯净的心。

CHIC:在你翻译的工作经历中,每翻译一本书的经历对你来说是一段怎样的旅程?作为一名译者,你翻译所遵循的翻译原则是怎样的?

曹雷雨:对于文学艺术翻译这件事感触颇深,因此说来话长。我自小受从事专业写作的父亲影响,十多岁时便对小说写作跃跃欲试,曾获得过中学生小说创作奖。本以为将来会像父亲一样,从中文系毕业然后终生从事写作,没成想命运的剧本拒绝复制粘贴,大学所学的英语语言文学使我离文学创作之路越来越远,却与文学翻译之路越来越近。即便如此,为了继续求学和应对高校教学与科研的要求,必须投入最具创造力的二十年,在此期间敢于把大把时间投入翻译无异于自寻死路,一流高校的外语专业中翻译作品既不算科研成果也不能用来评职称乃是一条铁律。2005年以前,我经常会与同行接一些与自己的研究相关的学术翻译,但始终不敢触碰可能会让自己沦陷的文学艺术作品。2005年,我和两名同事偶然接受了同一位作者写的三本学术小说的翻译任务,我译的那本《涂尔干死了!》就是把枯燥的社会学理论用推理小说的形式加以包装再向学术入门者推销的奇葩之作。于我而言,翻译这本书时只有半只脚踏入文学之流,不可能沦陷,感觉比较安全。我在此书的译后记中提起了少年时的文学梦,还立了一个FLAG:翻译十本小说之后就自己写小说。没想到刚译完这本书就啪啪打脸,眼前是望不到头的科研任务,译小说都不可能更遑论写小说,想得美!2013年春,正值我全身心投入育儿之际,杨全强先生来信问我是否愿意翻译安吉拉·卡特的长篇处女作《影舞》,对生命的意义已有全新认识的我感到喜出望外,“就像在产房初次抱过小可爱一样接下这件译事”(《影舞》译后记),从此我便彻底沦陷,心甘情愿。

猜你喜欢

霍普自助餐厅雷雨
在一起,孤独可抵
在一起,孤独可抵
你永远别想吃垮一家自助餐厅
雷雨天
描绘孤独的画家——爱德华·霍普 上
描绘孤独的画家——爱德华·霍普 下
雷雨
自助餐厅
雷雨
饿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