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中生物教学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思考
2022-01-10黄灿宇
黄灿宇
摘要:基于生活教育背景之下,初中生物教師将生物的知识教学与现实生活的实践有机融合,更好的提升了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内容的丰富度,有效的激发了学生对于生物知识的实践探究能力,在这种融合教育体系之中深化了学生的生物素养、因而,本文以“初中生物教学”为研究对象,对于“初中生物教学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实践路径”进行深入探究。
关键词:初中生物;现实生活;教师;生活教育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初中生物教师通过多样化的设计实践教学活动,落实生活教育的教育理念,有助于进一步体现“双减”教育的教育准则——深化学生的主体性,在理论化教学与实践化教学之中培育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以及实践操作能力。因而,本文对于初中生物教学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实践路径产生了以下见解:
一、基于生活实际,丰富教学内容
为了更好的探究生活教育对于初中生物教学实践的影响作用,教师将课堂知识教学与生活实际内容有机融合,不仅有助于在课堂教学之中激发学生对于生物学习的实践探究兴趣,还有助于学生更好的了解现实生活之中的一些小常识,更好的自爱生活实际之中检验生物知识的科学性。
教师展示了《传染病及其预防》一课。基于生活化教育背景之下,上课中,教师从生活实际出发,结合春季传染病高发季节导入新课;课堂上引入生活实例,使学生在生动有趣的课堂学习过程中掌握了传染病的概念,流行环节和预防措施,提高了学生关注自身健康的意识。
教师执教《设计水培装置——实现家庭蔬菜种植》时,首先带领学生通过问题拆解、明确目标,引导学生对生活的整体安排进行讨论。随后带领学生通过资料分析、显微镜观察等活动,探究影响水培蔬菜生长的因素,形成初级版本的家庭水培蔬菜指导建议。教师借助阳光屋中三种生产中的水培装置,学生在真实场景中,通过“寻宝卡”的任务挑战方式进行现场学习,过程中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从中获得设计升级版家庭水培箱的灵感。
二、落实生活教育,深化教师能力
教师执教《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一节,教师充分运用了本班级学生的家庭资源,通过课前的家庭成员性状调查活动,使每位学生都持有一份自己、父母及兄弟姐妹的性状调查表。基于生活化教育背景之下,,教师将该性状调查表贯穿四个探究学习任务中,在指向明确的问题的引导下,学生轻松建构了性状、相对性状、遗传、变异等概念。另外,在构建每个概念时,许教师没有使用孤例,而是都让学生大量列举实例或提供多个实例作为事实证据,供学生归纳总结。
教师执教《遗传和变异》一节,教师以“外国一对黑人夫妇生了一个白皮肤的健康宝宝”为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说出该实例中包含了哪些生物学现象,从而顺势复习了遗传、变异、相对性状、基因控制性状、基因的显隐性、人的性别遗传等知识。沉浸式情境的充分运用不仅将知识点贯串在一起,利于形成知识体系,同时将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引导学生用知识解释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教师非常注重复习课的查漏补缺及知识的落实,注重学生思维过程的外显,整堂课学生参与度高、思维密度高、落实效度高。
基于生活化教育背景之下,教师的《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一课,体现了“策源-引问”源流式教学的内涵。教师以“家庭成员性状调查”结果为“源”,结合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生物现象,以任务驱动学习过程,指明学习方向,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引导学生把抽象的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帮助学生理解重要概念。本节课精心的“策源”,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有思维含量的“引问”,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转基因技术的环节,还培养了学生用辩证思维看待问题的能力;调查、观察、体验、举例、比较、归纳等教学方法的使用不仅使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主场,也成为培养科学思维、提高生物学素养和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另外,教师很有教育机智,比如在讲“性状”的时候,有个男生说“我知道”,教师让大家通过声音判断发声者是谁,趁势说明“音调音色”属于看不见摸不着的生理性状,体现了教师过硬的课堂驾驭能力。
三、拓展生活实践,培育学生素养
教师在开展生物课堂时,有效的引入拓展化实践练习,能够促进生活教育理念的深入落实,更好的发挥生活教育理念的教育引导作用。生活实践与生物知识的有机融合,使得学生能够在进行实践练习之中深入理解生物知识的应用途径,应用生物知识进行实验验证,在这种实践化教学模式之下深化学生的生物学习素养。
基于生活化教育背景之下,教师执教《保护古都的生态符号—雨燕》时,通过北京雨燕迁徙地图、鸟喙测量数据等实证,引导学生分析北京雨燕适应飞行、迁徙以及捕食的特点。同时通过学生小组合作构建北京雨燕趾型模型,分析与其营巢环境适应性。教师利用北京雨燕生殖特点等知识,通过新闻事件引发学生对社会议题的关注,并从生态角度分析 “如何保护北京雨燕”。通过学习学生们制作并展示了《保护北京雨燕宣传手册》,增强了学生对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关注以及如何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
教师执教《走进“两爬”动物的世界》时,带领学生观察黑斑蛙和麻蜥区分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通过对保护动物的辨认进一步落实两栖和爬行动物的特征,分析两爬动物对栖息地选择条件苛刻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教师带领学生们通过模拟构建食物网的活动,利用生态系统相关知识,分析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在生态系统的重要作用,进一步认识保护其重要意义。最后通过对保护措施的讨论以及手册推广场所、形式和推广方式的讨论和展示,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结束语:综合现阶段的初中生物教学发展来看,生活化教学实践与“双减”教育的融合更好的促进了生物课堂教学高质量,高效率目标的有效落实。初中生物教师将生物知识与现实生活有机融合,为初中生物教学开辟了新的教学路径,促进了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进一步改革。
参考文献
[1] 倪红霞. 实现初中生物教学生活化的几点思考[J].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9,13(29):114-115.
[2] 赵晓丽. 初中生物教学生活化探索[J]. 人间,2016,211(16):119-119.
[3] 赵恒虹. 初中生物教学生活化研究[J]. 考试周刊,2017(3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