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心理学提升小学教育质量
2022-01-10罗婧
罗婧
摘要:在我国提出进一步深化小学阶段教育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农村教师应当结合所带学生群体的实际情况,合理运用心理学相关的内容组织开展教学活动,以实现提高教育质量的目标。和传统教育模式最大的区别是,运用心理学可以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心态,尤其是针对一些性格较为内向,或者父母长期不在身边陪伴的学生群体,通过心理辅导可以促使其内心的消极情绪被消除。本文主要围绕农村小学教育改革阶段,如何有效利用心理学提升教育质量。
关键词:心理学;小学教育;农村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进一步缩小城乡教育差异,是目前我国教育教学改革提出的具体化要求之一。作为农村小学教师,需要积极参考城市小学的教育体制,转变思路。而在将心理学运用于教学实践的过程中,一方面还是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心理学专业素养,保障在面对存在不同心理问题的学生时可以准确的借助心理学专业知识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教师还需要深入分析不同学生群体的心理状态,综合其年龄、家庭因素,以及性格等,根据不同学生群体的心理状态特点制定针对性心理辅导方案。
一、小学教育改革运用心理学的必要性
新课程标准下明确提出小学教育改革要兼顾学生学习成绩和身心健康发展,力求培养出综合型人才。而就我国大多数农村小学阶段教育工作开展的实际情况来看,还是有较多学生存在心理上的问题。所以,农村小学教育改革,有必要合理运用心理学。一方面,教师运用心理学可以分析每一位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同时了解如何才能够帮助学生解决心理上的问题。另一方面,心理健康是我国对农村小学教育改革所提出主要要求之一,教师应当积极开展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活动,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积极的心理状态。
二、改革期间运用心理学的措施
(一)导入经典案例 提升学生学习主动性
对农村小学生群体而言,教师在运用心理学的过程中,想要达到提升教育质量的目标,仅凭借理论讲解是不现实的,需要导入经典案例,让学生产生切身的体会,继而会提高学习的主动性。课堂上,教师在解决学生学习主动性不足的问题时,可以导入相应的案例-“我们年级的一名同学Q,在本学期开始的时候很不适应,可能是由于数学、英语学科的难度加大,他的心理状态出现了一些变化,上课时不再专注,变现也没有之前的好。你现在作为Q同学的好朋友,你会如何帮助他走出困境?”,在案例背景下,学生会主动思考,根据自己的理解讲明如何才能帮助到Q同学,而教师则要对学生进行进一步的引导,促使其将Q同学的经历和自己联系起来,在面对同样问题时也能够进行自我疏导,主动地去克服在学习上遇到的一些问题。
(二)组织开展主题式心理教育宣传活动
合理运用心理学是可以提高小学教育质量的,教师可以通过定期组织主题式心理教育宣传活动,让学生可以对学习始终保持一个积极的态度。
实践阶段,教师要考虑到不同年级学生在学习期间遇到的问题。以高年级学生为例,随着各门课程内容难度的增加,会对学生心理造成一定影响,部分学生會选择放弃学习。教师面对高年级学生存在的问题可以组织“学会自己释放压力”主题活动,明确在学习上遇到问题是正常的,但是要学会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积极面对,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就可以掌握相关知识点的。而在具体可以缓解学习压力的方法上,教师要和学生进行互动,演示能够缓解压力的动作,以及在遇到难题时要学会自己鼓励自己。通过主题活动,可以帮助学生疏解学习带来的压力,进而保障教育质量可以维持在一个相对高的水平。当然,主题式心理教育宣传活动是长期性的,教师要根据教学进度合理规划主题,并保障两个主题活动逐渐保有一定的内在联系,以保障学生有足够的兴趣参加。
(三)按照不同学生群体划分小组 逐一落实心理辅导
教师在运用心理学相关内容的过程中,还是应当根据存在不同心理问题的学生采取针对性的心理辅导。而常规心理辅导模式下,教师所开展的心理辅导具有普适性和群体性的特点,没有针对一类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疏导,无法达到预期的心理辅导效果。而为了保障心理学的运用效果,教师需要按照不同学生群体划分小组,再根据每个小组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给予对应的心理辅导。以留守学生群体为例,在将此类学生分为一个小组后,教师要考虑到小组学生基本上都是在隔代亲属的培养下长大的,缺乏父爱(母爱),性格多呈现为孤僻、消极。在对该小组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的时候,教师要以引导为主,从学生父母的角度解析其外出务工也是为了给自己创造一个更好的生活环境,而长期见不到的情况只是暂时的。在此基础上,要以具体学科为引导,通过和学生沟通确定其较为感兴趣的学科,并以此作为交流的主题,不断地暗示,让学生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再以学习态度不端正的学生群体而言,教师则要把握其性格特点,运用积极心理学相关的内容,对学生进行不断地鼓励,同时提出更高的要求,促使学生的学习态度能够发生变化。
结束语
总体上讲,将心理学应用在小学教育改革工作的过程中,能够切实保障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再加以引导,可以让学生对各学科的学习产生足够的兴趣,最终能够实现提升教育质量的目标。而教师在实际使用心理学组织开展教育活动的过程中,还需要不断深入的进行研究,不断细化不同学生类型存在的心理问题,以保障心理学的运用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当然,借助心理学开展教育改革工作,还是为了农村学生以后着想,无论是升入初中或者是步入社会,心理上都可以始终维持在一个相对健康的状态。
参考文献
[1]许秀梅. 培养小学生认同感的有效策略[J]. 文理导航(下旬). 2021(12)
[2]苟晓蓉. 小学教育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甘肃教育. 2020(12)
[3]王琼. 论教育心理学在学生教育中的应用[J]. 新课程(上). 2012(05)
[4]易峰.当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与突破[J]. 求知导刊. 20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