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在高中美术课堂教学中的融合
2022-01-10师静妮
师静妮
摘要:高中美术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其教学方式和理念在积极革新,美术教学中更加重视学生学科素养的提升,塑造学生完善人格。美术课程是一项艺术课程,对促进学生鉴赏能力、审美能力,情感态度发展等起到积极作用。基于此,以下对传统文化在高中美术课堂教学中的融合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传统文化;高中美术;课堂教学;融合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对于大多数高中同学来说,由于高考不涉及高中美术的课程内容,导致很多学生对美术课程内容不够重视,使美术学科长期以来处于一种被轻视的状态。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下,美术课不同于语文、数学、英語等学科的重要地位,美术始终属于高中教学中的副科,美术课时比较少。高中生在接受美术课的过程中,由于缺乏重视,投入精力较少,经常出现美术课上学习与美术无关的知识的情况。
一、带领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拓宽学生的传统文化学习道路
合作,是个人、群体之间为了同一个目的,发挥彼此的作用,相互配合进行的一种联合活动。时代的发展,让合作有了进一步发展的土壤,也让人们看到了合作的积极作用,形成了合作理念。学生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有着目标一致的小伙伴。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美术学习,能养成善于沟通的习惯,在分享中找到自己的优势。高中美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可以依据学生的表现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合作中有所展示,并为学生设置合作任务,让学生搜集艺术作品背后的传统文化信息,讨论对某一美术作品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看法,使学生立足传统文化来交流,发散学生的美术思维,拓宽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探索之旅。
二、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能力
高中美术课程的设置,不仅能够使学生收获知识,渗透美育教育,在学习压力较大的高中生活中对学生也是一种身心的调节,同时还能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能力。教师首先要抓好常规教学活动,课堂是落实教学目标的主阵地,特别是高中美术课时较少,授课紧张,教师一定要抓好常规教学,对于学生严格要求,尤其不能使学生产生美术学科不是高考科目就可以凑合甚至不学的错误认识。同时,教师一定要精心备课,认真上课,尽量给学生呈现美术学科的魅力,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其次,要应用好教学辅助资源。如果美术教学活动只是依赖教材,一定会让学生产生单调、枯燥的感受。教师要利用好现有的教学资源,如多媒体信息技术、实物资料,通过教学形式的变化给学生带来不同的刺激,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再次,开展实践性活动。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对于美术都或多或少有一定的了解,也喜欢动手画一画、做一做,教师要给学生提供这样的机会。如每学期要求学生在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上交一份自己独立完成的作品;开展身边物品的“废物利用”活动,鼓励学生把家里或身边的废旧物品加工再利用,这对锻炼学生的创新、节约意识和动手能力都非常有帮助。
三、组织学生实践探索——推动学生在传统文化方面的发展
实践是学生自发利用所学知识来探索世界的一种客观的、社会性的活动,是有益的。在实践中,学生能够深化对知识的分析,积累学习经验,熟悉知识的应用技巧,锻炼自己的实践技能,掌握美术学习的精髓。学生是美术课堂的主体,是美术实践的参与者,只有经历了实践的锤炼,才能发现美术作品中绽放的传统文化之花,升华自己的美术思想。高中美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可以结合学生所学内容为学生设置多样化的实践探索活动,比如书法我能行、体验国画魅力、皮影制作、传统建筑模仿绘画等,促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理解传统文化,了解传统文化在美术中的应用特点。
四、提高对美术课程的重视程度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素质教育的要求,高中越来越重视美术学科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美术教学的学时。高中美术教师和高中的学生都要改变美术是“副科”的理念,重视美术学科的教学内容,共同转变对高中美术学科的轻视态度。教师应当以身作则,以引导者的身份带动学生美术思维的转变。教师在进行美术教学时需要多加思考,以实践的、创新的视野开展丰富多样的美术课上教学。高中美术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思维的转变。首先,加强对美术课堂节奏的控制。教师以课堂的主导者的身份引导以往美术课上松散的教学节奏,让高中学生在美术课上真正做到学有所得。其次,严格控制美术课堂的纪律。美术课堂具有活跃的气氛的同时,保证高中的学生没有进行其他学科的任务。再次,高中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自然地融入生活化教学策略,转变学生对美术无用的认知态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美术知识融入高中学生的生活当中,让其意识到美术学科对于高中学习和生活中体现的重要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培养发散性思维和知识迁移的能力,将美术学科的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达到学科之间的相互促进,展现美术学科的教学魅力,增强高中学生对美术学科的重视。
五、美术教学与学生的创造性发展相结合
美术课一项重要的育人功能就是促进学生个性和创造力的发展。美术课通常具有形象的可视性、动作的可操作性,以及非语言文字的造型性等属性。学生在创作作品时首先需要调动他的思维逻辑,对内容以及整体的布局进行预设,预设的过程同时也是对学生右脑智力开发的过程;美术作品的创作没有标准答案,在创作过程中学生可以尽情地发挥想象,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同学之间也可围绕问题展开讨论,在讨论和完善作品过程中促进学生的思维扩展。每个学生在成长、发展和兴趣爱好等方面都是不一样的,尤其是在对美术作品的价值认同上也不尽相同,因此,美术教学与学生的创造性发展相结合是完成美术育人功能的重要途径。
结束语
高中美术教学中,教师应更深层的理解生活化教学的特征的内涵,加强对生活化教学的重视和应用,充分发挥生活教学模式的作用,激活美术课堂的活力,唤醒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带领学生走进生活当中,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和应用美,不断提高自身知识技能和素养,促进高中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洪露萍.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概念的高中美术课程开发[J].中国民族博览,2020(02):26-27.
[2]卢芳俏.浅谈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对高中美术教育的启示[J].美术教育研究,2019(22):120-121.
[3]陈文伟.传统文化在美术教育中的渗透与融合[J].艺术科技,2019,32(13):223+225.